抢救脑卒中 把握“黄金时间”

每年秋季,由于气候干燥,温差较大,人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得血管收缩强烈,血压升高,很容易引发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因此,这季节也是脑卒中的高发期。市民应该怎样预防脑卒中?如何发现脑卒中的蛛丝马迹?记者特别采访了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卒中中心主任李道昌,请专家解答疑解惑,为大家支招。

●记者:怎么判断自己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呢?

李道昌:六安地区是脑卒中的高发地区,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高盐饮食,高脂饮食,晚间过量饮食等,抽烟、酗酒、熬夜,缺少中等强度的运动等不健康生活习惯,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腹部肥胖等更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一个人如果占了这其中的三点以上,就是卒中高危人群,应该到正规医院接受脑卒中筛查,检查是否有脑血管堵塞、脑动脉斑块、脑血管瘤等。

●记者:该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李道昌:国内外的防控经验都证实脑卒中“可防可控”。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膳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食用烹调油,每天饮水要充足;适度锻炼,控制体重,但需注意应以有氧耐力运动为主,如健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同时,克服不良嗜好,如吸烟、过量饮酒、久坐等;注意气候变化,保持情绪平稳,控制血压、血糖。因为高血压是导致卒中的首要病因,一旦确诊必须终身服药,血脂偏高要适当服用降血脂药物;有动脉硬化的患者,必须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房颤或者有换瓣手术的患者必须遵医嘱采取抗凝治疗。

●记者:市中医院作为国家示范卒中防治中心医院,怎样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李道昌:时间就是生命!成立卒中中心,宣传脑卒中有两个目的:一是让更多的人知晓卒中;二是更快、更有效的防治脑卒中。在卒中中心接诊的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70%,时间窗(有效治疗时间段)内开通血管,如溶栓,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但其治疗时间窗窄,越早效果越好,风险越低。从发病到溶栓药进入体内,需要控制在4.5小时以内,这是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黄金急救时间。对突然出现疑似脑卒中的患者,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拨打120就医。

目前,市中医院卒中中心建立起了急救“绿色通道”,如果判断患者疑似脑卒中后,医院会以病人为中心,所有相关科室为卒中患者打开绿色通道,以争取最佳的黄金急救时间,让符合静脉溶栓条件的患者进入医院后快速完成所有检查并开始溶栓治疗。现在很多人一旦卒中后,往往在家等待观望,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或因医院繁杂冗长的就诊程序延误时间,错失最佳治疗时间窗,导致不好的结果。

●记者:万一病人错过了静脉溶栓的黄金时间该怎么办?

李道昌:如果病人发病超过4.5个小时但未过12小时,或者静脉溶栓效果不好,我们可以采取介入取栓。介入医生通过股动脉穿刺,将取栓的微导丝和微导管通过脑血管的闭塞段,放到闭塞段以远的血管之内,通过微导管将支架释放在脑血管闭塞的部位,支架给打开以后,血栓跟支架融合在一起,再将血栓跟支架一起顺着微导管给拉了出来,然后就直接将堵塞血管的血栓给取出,这样有很大一部分病患可以恢复至正常。

●记者:卒中康复主要有哪些方面?

李道昌:大量资料表明脑卒中幸存者中50%~80%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预防并发症。

康复治疗一定要尽早进行并贯穿疾病恢复的全过程,包括发病早期在病房的康复治疗,在康复中心的康复治疗及出院后在社区或家中的继续康复治疗。目前,我们医院在卒中康复方面主要有:物理治疗,改善肢体功能,包括肢体的主、被动活动,*转变训练,平衡训练,行走训练等;作业治疗,主要改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如穿衣、洗漱、饮食、如厕、家务活动;言语吞咽治疗,主要改善交流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和吞咽功能;康复工程,主要借助假肢、机器人等为伤残人士服务,改善患者功能;中医传统特色治疗,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卒中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前几周和前个月可以看到明显改善,后面进程相对缓慢,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看到远期效果。

●记者:复发率高的问题如何解决?

李道昌:脑卒中的一大特点是复发率高,复发一次,病情加重一次。由于血管本身的基础病变及危险因素的存在,因此,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每复发一次,病情会更加危险,患者离死亡更近一步。脑卒中患者在一年内的复发率大概为13%—15%左右。

二级预防是我们工作的另一个重点。现在很多卒中病人住院期间可能没有查清卒中病因,不该抽烟喝酒的还在抽烟喝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病人也没有控制好这几项指标,导致卒中反复发生。这不仅需要康复医师团队的帮助,也需要社区、患者自身和家庭共同配合完成,从而帮助脑卒中患者在身体和精神双重层面上回归生活,重返社会。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珊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