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失傳的漢中名菜豬白血

漢中盆地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地方,是一個南北文化交匯地,所以人們接受著多種文化的衝擊,也接受著多種生活方式。漢中盆地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漢中人聰明勤勞,善於思考和發現。所以漢中歷史上很少有出門逃荒的人。在漢中,人們能把時令蔬菜或醃或幹,儲存到冬天沒有菜的時候食用,把豬肉做成臘肉儲存一年到頭,這都體現了漢中人對生活的聰明才智。

瀕臨失傳的漢中名菜豬白血

在漢中洋縣有一道菜叫豬白血,這是洋縣人在生產生活中發現和獨創的一道美味。

我們在小時候,每家過年殺豬父母們都會把豬白血做來給老人和孩子們吃,因為豬白血是營養價值很高的東西,柔軟滑順,入口即化,比蛋羹還美味。現在隨著時代進步家庭養豬人少了,再要求統一屠宰。這道菜的製做工藝複雜,再也吃不到豬白血了。

瀕臨失傳的漢中名菜豬白血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洋縣某農家樂串建東師傅還能做出豬白血這道菜。雖然會做會做但也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因為豬白血這道菜首先要健康的豬紅血而且是新鮮的剛宰殺的豬,有病或不健康的豬或長時間不放血的豬的紅血裡是沉澱不出白血的。

還有就是現在的屠宰方式的改變,原來農村過年殺豬農民都把豬按在高凳子或桌子上殺豬便於收集紅血,白血也容易沉澱。現在統一屠宰,機械化程度高,流水線做業,一個屠宰流程下來儲血池內的血長時間存放,也是沉澱不出豬白血的。

要吃上這道菜必需自己親自去屠宰廠,帶上自己的容器在容器裡放上鹽,少量胡椒,再讓師傅們把豬的新鮮紅血放出來,經過慢慢沉澱才有像蛋清一樣的白血淅出在紅血上面。

瀕臨失傳的漢中名菜豬白血

豬白血是一個很嬌貴的菜, 從得到新鮮的豬紅血到做成菜品不能超過二十四小時,超過二十四小時就會變質,失去鮮美的味道,菜品色澤也會變成暗紅色。串師傅還介紹,所有的菜肉都能在冰箱裡冷凍或冷藏,唯獨豬白血不行,冰箱儲存過的豬白血,經過加工是不能凝結的,說明在冰箱儲存過程中就已經變質。

瀕臨失傳的漢中名菜豬白血

由於做這道菜品麻煩,也就很少有人做了,慢慢地當地廚師也就不會做這道菜了,是呀!難怪現在吃不到這樣的美味了。(王漢峰,洋縣作協副主席)

瀕臨失傳的漢中名菜豬白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