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腦梗塞到底是什麼?

乘風之路

腔隙性腦梗死就是腦梗死的其中一種,約佔所有腦梗死的20%左右,是臨床上經常碰得到的一種腦缺血缺氧性疾病。

和其它腦梗死一樣,它也是由於腦動脈的堵塞引起來的,但不同的是它是一些較微小的腦動脈堵塞,多見於腦深部的穿支小動脈,所以它的梗死灶也多見於這些動脈的分佈,比如基底節,丘腦等。


雖然它也屬於腦梗死,但相對其它類型的腦梗死來說,腔隙性腦梗死的梗死灶較小,症狀也較輕微和單一。甚至很多人發病了自身也沒有特別的感覺。

雖然腔隙性腦梗死的危害相對小一些,但它的發病基礎和動脈硬化有很大關係,所以和其它腦缺血性疾病一樣,控制好相關危險因素非常重要,不然,出現更嚴重的情況比如大面積腦梗死和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神外DuangDuang


腔隙性腦梗塞是什麼?

腔隙性腦梗塞是腦梗塞的一種特殊類型,即腦深部的微小動脈發生閉塞,引起腦組織缺血性病變。與其他類型的腦梗塞類似,發病主要與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高血糖、血液高凝狀態等有關。


腔隙性腦梗塞有什麼症狀?

只有那些影響重要神經通路或神經結構的腔隙才會產生症狀,否則也可以沒有任何症狀。症狀輕重與腔梗的大小和部位有關,常見的類型包括以下幾種:

  • 純運動性腦梗塞,表現為面、舌、肢體不同程度癱瘓;

  • 純感覺性腦梗塞,表現為半身麻木,感到發冷、發熱、針刺、疼痛、腫脹、變大、變小或有沉重感;

  • 共濟失調性輕偏癱,表現為輕度偏癱,以下肢為重,也可有語調語音變化;

  • 感覺運動性腦梗塞,多有軀體感覺減退或消失,繼而出現輕度偏癱;

  • 構音不全手笨拙綜合徵,表現為語調語音變化,吞嚥困難,一側面舌癱,該側手輕度無力伴有動作緩慢、笨拙(尤以精細動作如書寫更為困難),步態不穩。


哪些人患腔隙性腦梗塞的風險較高?

  • 中老年,年齡在45-85歲間,每增長10歲其腦梗塞的危險性增加約1倍。因為人到中年以後,血液黏滯度會增加、血脂增高,血液本身就處於高凝狀態。

  • 高血壓患者,持續性高血壓會毀損傷小動脈及微血管壁,從而引起腔梗。

  • 糖尿病患者,其發病率較血糖正常者高2-4倍。糖尿病可引起脂質代謝障礙,從而加速和加重動脈粥樣硬化。


腔隙性腦梗塞如何預防?

(1)控制高血壓

  • 遵醫囑控制血壓,按時服藥。

  • 定期運動,如每天散步30分鐘。

  • 定期監測血壓,並避免會引起血壓突增的情況,如用力排便。

(2)控制血糖

定期監測血糖,遵醫囑用藥、飲食。

(3)健康飲食

  • 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品,如動物油食品,蛋黃、動物內臟等。

  • 多吃膽固醇含量低的食品,如豆製品、瘦肉、海蜇等。

  • 多吃含纖維素多的蔬菜水果,如芹菜、蘋果。

(4)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

  • 練習冥想、瑜伽等有助於平緩心態的運動。

  • 無法自我控制時,可尋求專業建議。

(5)戒菸戒酒

菸草中的尼古丁會刺激交感神經,使血管收縮,損害顱內動脈,增加腦出血風險。酒精的攝入量越大,腦梗風險越高。




所謂腔隙性腦梗塞又叫腔隙性腦梗死,是指大腦半球或腦幹深處部位的穿通性動脈,在長久的高血壓狀態下,血管壁被迫發生變形,導致管腔堵塞,形成微小的梗死灶,通常小於50px。由於這種小的串通動脈對血液的供給很小,所以對人體的危害不是很巨大。由高血壓導致的腔隙性腦梗塞發病率佔腔隙性腦梗塞總數的47-78%。腔隙性腦梗塞與動脈硬化的關係極為密切。後者能導致節段性動脈結構破壞、纖維素樣壞死或血管壞死。有研究表明各腦區腔隙性梗死的頻度與動脈硬化的程度成正比,也發現糖尿病與腔隙性腦梗塞有關。

腔隙性腦梗塞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佔到腦梗塞總數的25%左右,而患者表現出的臨床症狀能夠直觀的反映出患者的病灶位置。一般,腔隙性腦梗塞根據臨床症狀分成21 種綜合徵,以下幾種較為多發:①如果腔隙性腦梗塞患者的病灶位於膝部、內囊前肢以及橋腦基底部等位置,患者容易出現手笨拙綜合徵或者是構音障礙;②如果腔隙性腦梗塞患者的病灶位於對側內囊位置,患者會出現失調或者是偏癱的症狀;③如果患者的病灶位於放射冠、內囊以及腦幹等位置,患者容易現純運動性卒中;④如果患者的病灶位於對側丘腦腹後外側核位置,患者容易出現純感覺性卒中。

影像學上,CT和MRI都能發現腔梗,有的是有症狀的,也有的是體檢或別的原因偶然發現的。CT上,腔梗表現為相應位置的低密度灶,但需要跟一些其他情況鑑別,比如血管周圍間隙,後者是血管周圍蛛網膜間隙的擴大,通常沒有臨床意義,邊界清晰,內部為腦脊液密度。

(圖示為核磁,左側為Flair序列,右圖為DWI,後者對梗死非常敏感)

還要跟腦白質的變性/脫髓鞘鑑別,通常根據位置和發病情況來分析。如果無法明確,就需要進行核磁掃描了。核磁上,跟其他腦梗死一樣,腔梗也是急性期和亞急性期、慢性期上的信號特點有一個演變過程,跟血管周圍間隙和腦白質變性也不難區分。更重要的是核磁能夠很早期診斷包括腔梗在內的梗塞,一般認為2小時的梗塞在核磁上就能明確診斷,有報道半小時的梗塞在DWI上(核磁的一個序列)就能顯示。而CT上,比較可靠診斷腦梗塞的時間為24小時。


放射科楊大夫

腔隙性腦梗塞,又稱腔隙性腦梗死,也是腦梗死的一種,因為它基本上沒有什麼特別的症狀,因此,可以說是一種影像學(CT、核磁共振等)的診斷。

它指的是大腦深部的小動脈,在長期高血壓或者動脈粥樣硬化或者糖尿病等病變的影響下,發生病變,導致血管腔閉塞,從而該小動脈供血的區域的腦組織因為缺血、缺氧而發生壞死。在CT或者核磁MRI上就會顯示為異常的信號,稱為腔隙性梗死。

因為這些大腦深部的小動脈都非常的細小,是腦動脈的分支中的末梢,它供血的範圍也非常非常小,僅比它的館腔大一些,所以腔隙性梗死的面積也都非常小,直徑在0.2-15mm之間。

也因為這些終末的深部小動脈非常多,因此腔隙性梗死也多數都是多發性的。

因為動脈的特點,深部、細小、末梢,所以在病變的情況下,比較容易閉塞,所以腔隙性腦梗死的發病率非常高,它能夠佔到腦梗死的20%~30%。

因為腔隙性腦梗死的面積都非常小,多數情況下都沒有明顯的症狀,但是如果腔隙性腦梗死的部位在非常重要的神經傳導通路上,也會引起一些症狀,但通常症狀比較輕微、比較侷限,通常會有單純運動性的偏癱,或者單純感覺功能障礙等。

不過因為腦組織有一部分替代代償功能,所以非常小面積的腦梗死,周圍組織的代償功能得以很好發揮的話,通常不會有遺留症狀。

總體上來說,因為腔隙性腦梗死的面積非常非常小,危險性不大。


協和康復劉淑芬

\n
\n

腔隙性腦梗死或腔隙卒中是指大腦半球或腦幹深\n部的小穿通動脈,在長期高血壓基礎上,血管壁發生病變,最終管腔閉塞,導致缺血性\n微梗死,缺血、壞死和液化的腦組織由呑噬細胞移走形成空腔,故稱腔隙性腦梗死。主\n要累及腦的深部白質、基底節、丘腦和腦橋等部位,形成腔隙狀梗死灶。部分病例的病\n灶位於腦的相對靜區,無明顯的神經缺損症狀,放射學檢查或屍檢時才得以證實,故稱\n為靜息性梗死或無症狀性梗死。腔隙性腦梗死約佔全部腦梗死的 20%~30%。


本病多見於中老年患者,男性多於女性,半數以上的病例有高血壓病史,突然或逐 漸起病,出現偏癱或偏身感覺障礙等局灶症狀。通常症狀較輕、體徵單一、預後較好, 一般無頭痛、顱高壓和意識障礙表現,許多患者並不出現臨床症狀而由頭顱影像學檢查 發現。

\n
\n
\n

腔隙性腦梗死的主要病因為高血壓導致小動脈及微小動脈壁脂質透明變性,管腔閉\n塞產生腔隙性病變。舒張壓增高對於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的形成更為重要。病變血管多\n為直徑 100~200μm 的深穿支,如豆紋動脈、丘腦穿通動脈及基底動脈旁中央支,多為終\n末動脈,側枝循環差。高血壓性小動脈硬化引起管腔狹窄時,繼發血栓形成或脫落的栓 子阻斷血流,會導致供血區的梗死。多次發病後腦內可形成多個病灶。\n腔隙性梗死灶呈不規則圓形、卵圓形或狹長形,直徑在 0.2~20mm,多為 3~4mm。病灶常位於腦深部核團(殼核約 37%、丘腦 14%、尾狀核 10%),腦橋(16%)和內囊\n後肢(10%),內囊前肢和小腦較少發生。


中華醫學科普

(耳科趙醫生頭條問答2017-12-04)

腔隙性腦梗塞是腦部穿通動脈發生梗塞之後,由於巨噬細胞將梗塞處的腦組織移動之後,遺留下來的空腔,直徑一般在兩釐米之內。高血壓為腔隙性腦梗塞最常見的病因,在腦部的基底節區域是腔隙性腦梗塞最容易發生的的部位。因為此區域的血管缺乏側支血管,官腔較細,對於血流動力學的變化十分敏感,容易受到缺血的影響,離大動脈的主幹較遠,行走路線迂曲又較長。形成血栓的概率增加,較易引發腔隙性的腦梗塞。

腦組織兩釐米以下的腔隙以往只有在屍檢時才能發現, 隨著CT 及M RI技術的不斷更新和普及, 大約5 毫米甚至更小的腔隙灶即可被發現,。雖然被稱為腦梗塞,但是腔隙性腦梗塞常常因為體積小、梗塞區域非腦組織的“關鍵區域”,一部分患者可以沒有明顯的偏癱、偏身感覺障礙或失語等症狀, 容易被忽略。

即便是沒有明顯症狀,腔隙性腦梗塞仍應採取積極的態度, 以防止進一步出現更大的梗塞灶。有關的注意事項是積極控制病因,避免再次發病。由於腔隙性腦梗塞系深穿支阻塞,難以形成側支循環, 如果再次出現大血管的梗塞會引發嚴重的腦卒中。多區域、反覆出現腔隙性腦梗塞會明顯影響中樞神經的功能,可能出現痴呆、假性球麻痺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併發症, 給家庭和社會造成負擔。控制病因主要是有效地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及心臟病。


耳科趙醫生

腔隙性腦梗塞是指缺血性中風中發病率最高、危險性最低、大多不留後遺症的卒中。是指最細小的腦動脈未梢分支血管的閉塞引起它所供血的腦組織梗死了(壞死了、梗塞了都是一回事),因為腦組織的神經細胞對缺血缺氧特別敏感,耐受性也就4-6分鐘,超過就會發生不可逆的死亡即梗塞。因為是末梢小動脈,所以它所供應的腦組織很小也就幾毫米左右,在沒有CT和核磁共振MRI之前根本無發發現。

1.腔隙性腦梗塞究竟怎麼發生的?目前可能很難作出一個肯定的回答。各種假說都有:血栓形成、斑塊脫落、血管痙攣、栓子脫落等等,看似都有可能,但目前國際上也沒有結論。

2.為什麼大部分人因其他原因做CT時偶然發現,腔梗究竟有沒有症狀?這就要看腔梗發生的部位有沒有功能。如果發生在不同的功能區肯定會有程度不一、表現不一的症狀:如在皮質某些有功能的區域,可能會有短暫的意識障礙、語言障礙,如在延腦、基底結部位可能有短暫的頭暈、站立不穩、口齒不清,重的會有短暫不可程度的暈厥等。如果梗塞的部位在非功能區可能根本沒任何症狀。

3.腔梗和TIA(一過性腦缺血)有什麼區別?過去因為沒有CT和MRI無法通過X光片子找到幾毫米大小的病灶,所以把產生短暫有症狀的腦功能障礙統稱為一過性腦缺血。一般不留後遺症,症狀短側幾分鐘、幾小時、長則幾天就消失,因為病灶小。現在觀點來看仍不能排除發生在功能區有症狀表現的腔梗。

4.腔梗發生與三高控制不好有關係嗎?應該說有一定關係,因為不能排除腔梗與更粗大的腦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小的破損或伴鈣化壞死後小栓子脫落塞住了小動脈的末梢。

5.哪麼腔梗究竟與什麼因素最有關係:年齡和情緒。50-60歲後,腔梗呈現出一個隨年齡增長而發病率明顯遞增的趨勢。60-70歲小於50%的人有腔梗,70-75歲約50-70%做CT或MRI可能發現已有腔梗,80歲以上絕大多數是多發性腔梗,即已多次發生過有短暫或根本沒有症狀的小至幾毫米的梗塞。為什麼年齡大與腔梗更有關,動脈血管也在隨年齡增長髮生退行性變無論內中膜的彈力纖維的機化,中層平滑肌增生等因素都會導致末梢小動脈閉塞。

那麼情緒呢?無論什麼年齡的人緊張、焦慮、激動、抑鬱時動脈的平滑肌都會痙攣,導致小動脈末梢持續性缺血,當然可以引起腔梗,如果痙攣發生在稍大些的腦動脈,有時甚至可以發生較大面積的缺血性中風。因為神經細胞是全身所有器官中對缺血缺氧耐受性最差的,痙攣或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只需要4-6分鐘,神經細胞發生不可逆的死亡,腦梗塞就發生了。

6.為什麼住院時有高血壓又有腔梗的病人醫生在診斷時會寫:“高血壓三期極高危”?患者沒事也會嚇出事來,診斷沒錯是按指南來的,老外製定的指南誰也不敢質疑,正常嗎?因為國際上從來不分出血性中風還是缺血性中風,更不管病灶大小統稱為“腦卒中”(這就是至今也搞不清楚腔梗的發生原因),凡是因三高引起有心腦腎這些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的靶器官損害,都會根據三高的表觀診斷為極高危,高危等,腔梗與腦溢血的危險程度一樣嗎?沒人來問,說科學性、嚴謹性恐怕醫學上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7.為了防止腔梗或已發現有腔梗的人要不要吃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林、波立維一類藥,如果血管超聲、冠脈造影、心臟超聲等杆查有較多斑塊尤其是軟斑塊那應該吃。如果有三高並有過心、腦、腎靶器官的損害且年齡偏大,也應該吃,放過支架或搭橋手術本來就應該瞭解長期服用。如果你什麼都沒有即使70歲以上也不必要為了防止腔梗而吃阿斯匹林等。他汀類對沒有其他指症的人來說也不必為防腔梗而吃。

8.我們步入中年後(當然包括老年)必須重視三條:

一.改變不良的生活模式:控制每天吃進去的熱卡和體重,調整飲食結構,多吃粗纖維和綠葉蔬菜。堅持每天運動那怕利用每一個空閒時間。不抽菸、不嗜酒、不熬夜、保證足夠的睡眠 。

二.保持良好的心態,心理健康遠比生理健康對人造成的傷害更大。好的心情是自己去找出來的,同樣不好的心情也是自已作出來的。知足者才能常樂、人要學會自得其樂、更要多做些助人為樂的好事、哪怕遇到無法過去的坎,你也要朝苦中作樂的方向去努力。因為不良的情緒,容易激動、緊張、發怒、鬱悶、焦慮的人動脈內的平滑肌容易痙攣而發生腔梗。

2017.10.28


我想說點真話

腔隙性腦梗塞是指慢性高血壓病人,腦內穿通動脈病變易發生閉塞,病變主要位於腦部深部核團;較少見於深部的白質、內囊前肢和小腦。其發病是漸進的(數小時或數天),臨床表現多樣,頭痛少見,無意識改變,預後可完全或近於完全恢復。

腔隙性腦梗塞的臨床表現多樣性,但有數種典型特點的臨床類型。

1、純運動輕偏癱:對側面、上肢和下肢的癱瘓,程度基本相當,不伴感覺障礙、視覺和語言障礙。

2、純感覺性卒中:對側丘腦損害呈偏身感覺缺失。可以伴有感覺異常。易誤為大腦後動脈閉塞和丘腦或中腦小量出血。

3、共濟失調性輕偏癱:純運動輕偏癱伴同側共濟失調,多影響下肢。損害多累及對側橋腦、內囊和皮質下白質。

4、構音障礙和笨拙手綜合徵:累及對側橋腦或內囊時,出現構音障礙、吞嚥困難、面癱性輕偏癱和麵癱側的笨拙手。


陳醫生談健康

腔隙性腦梗死是指發生於腦深穿通動脈的缺血性微梗死,其為小血管病變,其好發於基底節區、丘腦、橋腦及放射冠區,是腦梗死的一種特殊類型,其病灶大小範圍一般0.5毫米~15毫米,最大直徑一般不超過20毫米。病變數目呈多個,甚至多達數十個。有些老百姓誤以為腔梗是發生在脖子裡的,其實它就是病灶比較小的腦梗死。


張士保醫生

腔隙性腦梗塞,又稱腔隙性腦梗死,也是腦梗死的一種,因為它基本上沒有什麼特別的症狀,因此,可以說是一種影像學(CT、核磁共振等)的診斷。


它指的是大腦深部的小動脈,在長期高血壓或者動脈粥樣硬化或者糖尿病等病變的影響下,發生病變,導致血管腔閉塞,從而該小動脈供血的區域的腦組織因為缺血、缺氧而發生壞死。在CT或者核磁MRI上就會顯示為異常的信號,稱為腔隙性梗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