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藝農村·日照市北上澗村,巧婦比男人掙錢多


農知君帶你走進手藝農村。本期帶各位朋友走進山東省日照市莒縣龍山鎮北上澗村。瞭解山東的標誌性特產-煎餅,帶給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活路。北上澗村依山面河而建,雖然近幾年外出打工是村裡的新潮流,但總有老人或婦女要照看家裡無法外出,僅靠種地收入又不多,這種村裡的煎餅作坊就成了他們的第二職業,熟練的村婦比男爺們掙得都多。

北上澗村共350戶1075口人,耕地970畝,山地2100畝,多山少地的情況讓村民不斷的想掙錢的新方式,做煎餅就是個不錯的選擇。山東煎餅,傳統特色麵食。源於山東臨沂。現代煎餅製作方法的創制年代難以考證,但“煎餅”一詞的使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相傳孟姜女哭長城,所帶食物即煎餅。

農村男子長期外出打工,那些原本由夫妻雙方共同承擔的生產勞作與家務活,都由女方一肩承擔。勤勞的農村女性就會也想著自己能賺點錢。一名巧婦在鏊子上烙煎餅。她們烙的煎餅,用的原料主要是大米和小米兩種。鏊子是用煤球加熱的,從早上4點左右就開始烙,一直幹到下午三四點鐘。


隨著農村勞動力市場的不斷髮展,單一的、非流動性的、以農為主的自然就業的農村勞動力就業模式正在逐漸被多元化的就業模式代替,農村婦女的就業模式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除了這種手工煎餅作坊之外,還有的婦女會給周邊村裡的養雞場打疫苗或者去附近的工廠上班,這樣既可以照顧家裡,也可以掙錢。

但是沒有文化只能從事重體力的工作。這些烙煎餅的巧婦非常辛苦,從早上4點多就來開始工作,除了吃飯的時間坐著外,在烙煎餅的時候都是站著。一天下來,都會累的腰痠背疼。但是因為現實的壓力又不能離家太遠,因此承受這繁重的體力勞動與精神負擔。

看看這薄如蟬翼的煎餅,捲上大蔥一定非常的美味。在這個煎餅作坊裡,從原料的採購、清洗、磨糊子、發酵、生火熱鏊子、攤制、包裝,每一個工序都有專人分工負責。雖然是農村小作坊,但是一點都不馬虎。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在山東魯中很多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是自己製作煎餅。那時候農村男子娶媳婦,女方是否會烙煎餅是男方要求的一項重要技能。現在巧婦們自己能靠這個手藝掙點錢補貼家用,就算一張只能賺一分錢,自己也感到很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