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正式揭牌

“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正式揭牌

2017年4月1日,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浙江自貿區”)正式掛牌成立。作為中國參與國際油氣競爭的代表,浙江自貿區將“推進以油氣全產業鏈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作為自貿區建設重點。

日前,以“共商油氣、共享機遇、共謀發展”為主題的第三屆世界油商大會在浙江舟山舉行,“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正式揭牌。今後該中心將積極融入浙江自貿區油氣全產業鏈建設,逐步發展成為浙江自貿區油氣交易的核心平臺。

服務浙江自貿區油氣全產業鏈建設

近年來,浙江自貿區將“推進以油氣全產業鏈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作為建設重點,聚焦國際油品交易中心、國際海事服務基地、國際石化基地、國際油品儲運基地和大宗商品跨境貿易人民幣國際化示範區建設,為新形勢下推動大宗商品貿易自由化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

“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正式揭牌

2018年,浙江自貿區船用保稅燃料油供應量達359萬噸,比2017年的180萬噸增長一倍,佔中國總量30%以上;結算量達566萬噸,佔中國50%以上,超過上海躍升為中國第一加油港。

“讓我們共享浙江自貿區建設機遇。”浙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馮飛表示,浙江自貿區是中國惟一一個以油氣全產業鏈建設為中心的自貿區,自2017年批准設立以來,緊密圍繞油氣全產業鏈建設,發揮寧波舟山港的綜合優勢,與浙江大灣區建設同步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數據顯示,在集聚油氣企業方面,浙江自貿區新增註冊油氣企業4797家,成為中國油氣企業最集聚的地方。2018年,浙江全省地區生產總值5.62萬億元人民幣,摺合美元近8500億美元,增長7.1%,成品油消費量1788萬噸,天然氣消費量135億立方米。

“根據規劃,2019年,浙江自貿區將深入推進國際油氣交易中心、國際油氣儲運基地、國際石化產業基地、國際海事服務基地和人民幣國際化示範區建設,並朝著‘一億噸油品儲運能力、一億噸煉油能力、一億噸交易能力’的目標不斷邁進。”舟山市副市長、浙江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韓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立足“長三角一體化”戰略

據介紹,“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前身為 “浙江石油化工交易中心”,2015年由物產中大集團與舟山市政府聯合牽頭組建。

浙江省副省長朱從玖在會上表示,國際油氣交易中心作為浙江自貿區“131”體系中的核心內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浙江自貿區經過這幾年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進展,舟山無疑是浙江自貿區體制機制率先取得突破,率先進行探索,率先進行各種各樣試點的首選基地。

“今後我們要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建設,將來在通關服務各個方面都會比較便利,而且會越來越便利。”朱從玖強調。

據記者瞭解,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還與中國銀行簽訂了支持意向書,擬引進具有雄厚產業背景及資源實力的戰略投資者,優化交易中心股權結構,助力“一中心”建設。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將與新加坡亞太交易所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擬依託各自優勢,在資源對接、業務模式設計、品種選擇、規則體系構建及價格指數共同開發等方面開展合作。

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總經理賴新介紹,為突出服務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分階段構建和完善業務模式體系。二是提升集體服務能力,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三是要加強科技金融的運用,打造數字化交易所。未來,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將聚焦“油品全產業鏈投資便利化和貿易自由化”目標,以現貨為立足點,發展中遠期場外交易,逐步打造場外OTC交易生態系統,逐步建設國際油氣交易中心,打造“舟山油品價格指數”。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油品交易中心

“原油期貨2018年順利上市以後在境內境外取得了廣泛的影響。為服務‘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油氣和期貨市場,要進一步豐富金融市場多層次產品工具。”上海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陸豐表示,下一步,上海期貨交易所將和浙江省在產品業務、市場、培訓、人才交流、金融科技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按照“場內期貨市場在上海,場外現貨市場在舟山”佈局,共同打造一個市場規範、貿易自由、產融緊密結合的長三角市場。

“發展多層次油品市場,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油品交易中心,需要期貨和現貨、場內和場外、線上和線下、境內和境外的互聯互通。”上海期貨交易所理事長姜巖表示,要充分發揮期貨市場的優勢,服務“長三角一體化”戰略。

據姜巖介紹,上海期貨交易所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與浙江自貿區的合作:一是支持長三角期現一體化油氣市場建設。深化推進與浙江省在服務國家戰略、產品研發、市場培訓、人才交流、股權合作、金融科技等方面的戰略合作。二是支持浙江自貿區內油品全產業鏈貿易自由化,明年爭取以燃料油為突破口實現品種互通。三是合作建設國際油品交割基地,以原油期貨、燃料油期貨為抓手,進一步篩選和發展更多符合要求的原油和燃料油交割。四是進一步豐富金融工具,鼓勵境內外油品貿易採用我國原油和燃料油期貨作為基準價,並且用人民幣結算和支付等。

“兩年來為推進以油氣為主的貿易便利化,海關總署先後推出56項創新,其中30項為浙江量身定製。”海關總署副署長張際文表示,海關總署高度重視浙江自貿區的建設發展,在國務院今年發佈的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五批改革試點18項經驗中,6項為海關總署貢獻,其中4項來源於浙江自貿區。

張際文透露,下一步海關總署將加大力度,推動油氣全產業鏈的領先發展,發揮新海關的體制優勢,堅持需求導向,進一步優化保稅燃料油監管模式,大力推進低硫燃料油政策改革,加強綠色石化重點項目的監管制度探索創新,助推形成全球重要的燃料油集散中心。(記者 安棟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