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退休金计算方法里面的系数是怎么确定的?

用户2566168354965


这个问题的专业性极强,机关事业退休中人的基本养老金计算,也涉及这个问题。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弄清楚计算公式中所设定系数的来龙去脉,这是正确计算与核定基本养老金,弄清楚它们各自内涵所必须的。

在并轨后统一的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中,即现行计算公式中所涉的计算系数共有以下3个。这就是,实际缴费年限的平均缴费指数,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系数,以及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指数。这3个叫法尽管不尽相同,职能与作用各异,但它们作为计算系数的共性存在,却是完全一致与相同的。

一.实际缴费年限的平均缴费指数问题。这个比较直观,也不很抽象。它是反映参保人员个人缴费工资水平,即个人缴费基数与历年社平工资相辅相成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参保人员的平均缴费指数越高,则本人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水平也就越高,以此为基础所计算的基本养老金所得,也就越高一些。

二.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系数问题。应该说,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系数,实际上它与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指数,是性质与作用完全不同的两码事。这个系数值规定比较高,这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替代率有关,与新、老计发办法平稳过渡,待遇水平合理衔接有关。在《头条》平台上,众多社保写手把它与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指数,把它们张冠李戴、混为一谈,这是完全错误的,是没有些许道理可言的。

三.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指数问题。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指数,它与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系数,它们之间是平行存在的。视同缴费指数过往是以“隐形”状态存在着,但它的系数值却是客观与既定的,这个系数值实际上是按照整数1存在并执行着。现在,这个视同缴费指数已经浮出水面,走上前台,它的指数值也被大大拓展与提高了,即把它分解细化为职务指数、级别指数和调节指数了。很显然,参保人员的职务与级别越高,视同缴费指数的绝对值也就越高,它的调整与变更必然导致参保人员过渡性养老金的相应提高。

感谢阅读,请点关注!让我们共同重视社保实务研究,探索解决社保具体难题。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批评斧正!


刘正民


楼主您好,企业退休金的计算方法里面的系数是怎么确定的?那么企业退休金的系数只有一个社保的平均缴费指数,那么这个缴费指数我们注意到它计算的是你平均缴费指数。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你的这个养老保险一共有30年的参保年限。那么有10年你是按照60%来缴纳自己的养老保险。又有10年你是按照80%来缴纳自己的养老保险,那么还有10年你是按照100%来缴纳自己的养老保险。那我这30年,你的养老保险的缴费指数,都是不相同的,那么就要除以你的一个平均缴费指数了,这样一来的话你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80%。

所以说你最终你的这个平均缴费指数,就应该按照80%也就是0.8,来计算你的个人基础养老金的待遇,那么这个社保的平均缴费指数是直接计算基础养老金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说平均缴费指数越高,那么你最终获得的养老金待遇相对来说也是越高的。


社保小达人


退休金里边计算方法牵扯到很多系数,我们首先看一下全国通用的退休金计算方式。

全国通用的退休金计算方式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一些地方又叫做,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其实,指数化缴费工资就是本人平均缴费指数乘以社会平均工资的。相当于代数的一步运算而已,两个公式完全相同。


很多人疑惑,缴费指数是什么?

参加灵活就业保险的人员可能接触的更多一些。

很多人在参加灵活就业人员保险的时候,面临着选择缴费档次,有60%、80%、100%、200%、300%。

实际上各地不同,缴费档次并不一样。但缴费档次就是我们当年的缴费指数。

其实也就是说缴费指数=当年的缴费基数除以当年的社平缴费基数。

一般是在0.6到3之间,国家规定的上下限。不过四川、北京等地区对于灵活就业人员和困难企业有特殊账户,可以按照40%进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这样他们的缴费指数就是0.4。而且我们养老保险异地转移的话,我们每年的缴费基数是不变的,由于我们是跟退休当地的当年社平缴费基数进行计算,所以,也有可能突破0.6和3的限制。不过绝大多数人还是在0.6到3之间的。

另外,一个需要理解的地方就是视同缴费指数。一般来讲,原国有企业固定工人、复退军人、上山下乡知青、原来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但没有缴纳社保的人员,有一部分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只要不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视同缴费指数一般都是按照1计算。

如果某一年没有全部参加社保,那么就要按比例计算的。比如缴费指数是1,但只交了半年保险,在计算的时候那一年的缴费指数只有0.5。

我们将每一年的指数相加,然后除以全部缴费时间,平均起来就叫做平均缴费指数。

社会平均工资,又叫做非私营单位退休上年度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由于限定条件比较多,一般公有制或者外资企业待遇比较高,所以平均工资也比较高,对于我们计算养老金比较有利,但是对于社保缴费可能会比较吃力。

缴费年限,是指所有累积缴费月份的总和,并不是四舍五入到年,而是转化成以年为单位而已。

如果我们交费是39年零一个月,那么我们的缴费年限就是39.0833年。

如果是最巧合的计算方法,缴费指数是1,缴费年限40年,这样我们退休基础养老金待遇就是40%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看着非常的规整,但实际计算的时候,会出现很多小数的。

第二部分待遇叫做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个人账户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余额是按照国家规定记录个人账户的钱数,再加上每年计发的个人账户记账利息。

个人账户记账钱数,目前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记录。实际上我们在企业交费的时候,个人承担的部分也是缴费基数的8%。相当于个人交费的钱数,全部进入个人账户。

但是灵活就业人员保险,由于要承担企业和个人部分,所以只有一部分记入个人账户。

曾经的时候个人缴费钱数并不是8%,只有3%到4%,有的甚至更低。但是记录个人账户钱数的金额更高,是高达11%。也就是将企业缴纳的一部分一起记入个人账户了。当时有一部分缺乏远见的农民工或者工人,由于其特殊情况,选择了社保销户,将个人账户金额取出。导致养老保险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2005年开始,国家再次实施了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才形成了现在的计费模式。相当于个人缴费和企业缴费分列开来。而且我们国家也不允许个人主动申请社保销户了,我们国家可以实现养老保险关系全国范围转移,我们想领取养老金个人账户,只有死亡时被继承,或者退休后每月领取。第三种就是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离境的时候申请注销。

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以前的时候都是由各省市自行公布记账利率,低的时候只有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后来逐步提高,一些地区提升到4%到5%左右。从2016年开始,国家下发文件,统一由国务院公布个人账户记账利率。2016年是8.31%,2017年是7.12%,2018年是8.29%。这样的记账利率还是非常高的。

养老金个人账户的计发月数,实际上,2005年发布的一个统一的计发月数表,至今没有修正过。50岁是195个月,55岁是170个月,60岁是139个月。

每一岁都有一个针对的月份,上限是40岁,如果不足40岁,按照40岁的233个月计算。

下限是70岁,如果超过70岁,也按照70岁到56个月计算。


岁数是要按照满周岁计算的,如果我们40岁零八个月,那么仍然是使用40岁对应的233个月计算。

另外,除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之外,还有一部分人的待遇可以领取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实际上是针对各地建立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以前,已经参加工作的老人缺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一种补偿。

各地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个人账户的时间并不统一,全国多数地区是从1996年开始。青岛市从1994年10月,深圳市从1992年。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各省市自行制定,并不相同。

广东和江苏,还有以前的上海,是对之前的缴费时间进行估算,估算出的个人账户金额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

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直接是以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方式,跟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挂钩。不过有的地区只是跟本人指数化缴费工资相挂钩,乘以建立个人账户之前的缴费年限。

过渡性养老金按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计算的话,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同,可以自行确定过渡系数。过渡系数一般是从1%到1.4%,各省市不一样。

未来过渡性养老金将逐步消除,企业退休人员预计2040年就可以没有了。

除了过渡性养老金之外,各地还有基本养老金的加发政策。主要是针对独生子女父母,海南省是增发5%的基本养老金,四川省是每年增发0.1%,重庆市是基本养老金的3%。

所以,我们养老金中涉及到的各种系数问题非常复杂,很难三句两句说清楚的,而且各地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希望通过我的简略介绍,大家能够明白一些。


暖心人社


楼主您好,企业退休金的计算方法里面的系数是如何确定的?所谓企业退休金里面计算方法的系数,指的是我们平均社保的一个缴费指数。这个缴费指数每一年在参保的过程中是可以自由的变化的,无论你是企业在职职工也好,还是灵活就业人员自主来参保,职工养老保险也好,那么都是可以变更这个平均缴费指数。

当然这个平均缴费指数越高,就意味着自己在今后计算退休金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很高的退休金待遇,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反之,如果说你的平均缴费指数越低,那么自己的退休金待遇也相应的也就变得更低。

那么这个平均缴费指数大概是从60%~300%之间,都是可以自由的来选择自己的一个缴费标准。最终按着自己若干年的一个平均缴费指数,来确定自己的一个退休金待遇。所以说,在参保的过程中,比如说你的企业单位一直按照买60%的标准来给你交费,那么你最终的一个平均缴费指数就是0.6


懂社保


问:企业退休金里面的系数怎么确定的?

超老师答:

1.怎么计算出养老金系数?

首先,我们先来看养老金公式。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①基础养老金=(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②个人帐户养老金=参保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国家规定的计发月数;

您所说的应该是「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里的系数」。

其次,指数计算公式为:

缴费工资指数=Xn/Cn-1 。

注:C代表社平工资,X代表缴费工资基数,n为年份。

有人会问,这里怎么是n和n-1啊?因为职工当年(第n年)的社保基数是按照该职工上一年(第n-1年)平均工资核定的,所以今年缴费工资应该比上一年社平工资喽!

最后,系数公式是:

系数=(第1年指数+第2年指数+……+第n年指数)÷N 即,缴费工资平均指数=(Xn/Cn-1+…+X3/C2+X2/C1+X1/C0)÷N。



2.为什么要用系数计算养老金?

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物价上涨,每年货币的购买力都不一样,前几年的1000元与今年的1000元只是面额相当,但代表的实际购买力却并不相同。所以,两个绝对数之间简单相加再平均不能真实反映当时的缴费工资水平。而通过指数化方法就可以把绝对数变成相对数,相对数不受时间制约,就可以进行比较啦。

如果您有更多社保及职场问题,欢迎评论留言并关注「超老师说职场」,持续学习新知识!


职说社保


问题是:企业退休金计算方法里的系数是怎么确定的?

作为一个曾经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十分愿意为你解答相关问题。

答案是:决定养老金的计发额度系数,当地上年度社平工资、个人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是所有退休条件相同的人员同样共享的;

只有一个系数,有的人不知道,社会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的系数,是怎么回事,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一、个人账户计发月数

决定养老金的主要因素为当地社平工资、个人缴费年限、个人缴费额度;

★个人缴费额度决定养老金占有重要地位,个人缴费额度决定个人账户计发月数额度,是决定养老金的重要因素。

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养老金计发办法中有一项,社会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是决定养老金额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50岁退休,按照195个月计发;

55岁退休,按照170个月计发;

60岁退休,按照139个月计发。

具体可以细化45岁至70岁乃至更高年龄的每个年度。


二、系数理论依据

这个系数,是按照中国人均寿命计算得出来的。

(一)退休存活年限

50岁退休,存活195个月;

55岁退休,存活170个月;

60岁退休,存活139个月;

上列存活年限,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支付完毕,也就是说,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全部领取回来。

继续存活,养老金应由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支付的部分,由于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已无钱支付,改由社会养老保险统筹账户支付,你就赚了。

(二)如果未达存活年限

50岁退休,木有存活195个月;

55岁退休,木有存活175个月;

60岁退休,木有存活139个月;

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木有支付完毕,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木有完全领取回来,你就亏了。

不过,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可以继承;

退休人员个人亏了,继承人受益,肉烂在锅里,也就不算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