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紅色文化

“隴南是紅軍長征途經地域最廣的地區之一。”

84年前,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到達宕昌哈達鋪,在這裡,毛澤東提出“到陝北去”;北上部隊正式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哈達鋪,被譽為紅軍長征路上的“加油站”。

87年前,習仲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發動兩當兵變,播下了紅色的火種,使貧苦人民找到了翻身求解放的道路,懂得了為什麼要革命和怎樣革命的道理。

…………

隴南,自古以來為通陝入甘接川的三省通衢,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其地理位置特殊,人文歷史悠久,紅色文化資源尤其豐富,紅色重鎮哈達鋪、兩當兵變更是以其特殊的地位載入革命的光輝史冊。

近年來,隴南市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的精神內涵,通過大力推進和創新紅色文化,讓歷史血脈相傳,為隴南小康夢的實現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在歷史前進的道路上

總有一些重要的時間節點和地點

鐫刻著不可磨滅的記憶

標註著啟示後人的座標

在隴南有這樣一些地方

你能找到老隴南的樣子

你能回望隴南革命奮鬥歷史

你能感受到曾經革命先烈的初心

你能看見隴南始終蓬勃發展的模樣

這就是隴南“紅館”

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到這裡,看一次展覽、聽一次黨課

學一次黨章、重溫一次入黨誓詞

能讓精神傳承、思想昇華

為了更好地紀念

今天,小隴邀您一起

到隴南各個“紅館”

尋訪紅色足跡

感受隴南的紅色熱情

↓↓↓

紅軍長征哈達鋪紀念館

1935年9月,中央紅軍攻下天險臘子口後,來到宕昌縣一個富庶的小鎮——哈達鋪。在這裡,中央紅軍得到難得的物資給養,並通過幾份報紙,確定了到陝甘革命根據地落腳的重大戰略決策。

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紅軍長征哈達鋪紀念館位於宕昌縣哈達鋪鎮,於1994年被中共甘肅省委命名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紀念館佔地面積共6024平方米,建築面積2887平方米,紀念館內現存有文物52件。

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近年來,紀念館完善和修訂了展覽大綱《長征——永遠的哈達鋪》,該展覽將哈達鋪會議舊址通過實景還原移到紀念館內陳列展示,生動地還原了歷史場景,結合聲光電等現代技術手段,模擬了當年團以上幹部會議上毛澤東同志所做的形勢和整編問題的報告。同時,在舊址內分別陳列了《民國郵票》《長征中的女紅軍》《外國人眼中的長征》《報刊雜誌長征文章集萃》《長征親歷者詩詞展》等主題展覽。還根據每處舊址的歷史資料,分別展出了《一張報紙》《一把銅勺》《一步妙棋》《一場喜雨》等場景雕塑。

兩當兵變紀念館

兩當紅色文化積厚流廣,是中國共產黨在甘肅的早期重要活動地之一,在甘肅革命鬥爭史上有著重要地位。1932年4月2日,發動的兩當兵變,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黨領導下在甘肅發動的較早的武裝兵變之一,在隴原大地播下了紅色的革命火種,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冉創昌 攝

兩當兵變紀念館位於廣香東路北段,是兩當兵變的集結地。總佔地面積為42畝,主體建築面積4670.5平方米。紀念館內設兩當兵變事件展廳,紅色傳承展廳,人物生平展廳。

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2015年6月8日,經甘肅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准兩當兵變紅色旅遊景區為國家4A級紅色旅遊景區;2017年被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

徽成兩康戰役紀念館

徽縣有著豐富的紅色歷史文化資源,主要是紅二方面軍長征在徽縣的歷史史實和隴南地下黨產生、發展、壯大的革命歷史史實。同時,徽縣地下黨是隴南地下黨的發源地,為隴南地下黨的發展壯大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

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徽成兩康戰役紀念館展廳設在縣文化館綜合樓二樓,佔地面積310平米,總計展出面積740平米。展廳以較為詳實的史料、圖片、圖表、實物為主體,準確、生動、形象的再現了紅二方面軍在隴南的歷史。按照陳展大綱的要求,基本陳列分為“長征概述”“紅二方面軍長征到隴南”“成徽兩康戰役”“擴紅建政”“移師北上”“隴南地下黨革命鬥爭史”六個部分。

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館藏革命歷史文物48件,其中二級文物1件、三級文物1件、一般文物22件,縣境內現存革命歷史遺址20處。

成縣紅二方面軍長征紀念館

成縣紅二方面軍長征紀念館坐落於成縣西大街蓮湖邊,佔地面積2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餘平方米,建築主體風格為明清仿古建築。

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紀念館陳展由五龍山戰役遺址、中國工農紅軍紅二方面軍成縣紀念碑、劉伯承汪榮華婚房舊址和展覽館四部分組成,以紀念紅二方面軍在隴南的戰鬥歷程為陳展主題,重點突出了“五龍山伏擊戰”“大川壩阻擊戰”,同時對紅軍長征播下革命火種後,擴紅建政的隴南地下黨活動也進行了全面介紹。

康縣隴南根據地紀念館

康縣隴南根據地紀念館位於風景秀麗的白雲山森林公園內,2013年12月26日正式開館。

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紀念館佔地面積106畝,總建築面積4339平方米。館藏紅色文物65件,其中國家三級文物7件,一般文物58件。場館佔地面積637平方米,展廳分決策——到隴南去、足跡——隴南根據地的創建、激流——隴南根據地的活動、火種——三軍過後四個單元,展館用文物、雕塑、沙盤、圖片、繪畫、文字等充分展示了1936年9月中國工農紅軍紅二方面軍六師長征經過康縣建立陝甘臨時革命根據地、傳遞革命聖火的整個歷史過程。

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武都革命歷史紀念館

武都革命歷史紀念館,位於武都區長江大道以北、武都深圳中學西面的鐘樓公園內。紀念館主展館佔地面積22畝,主體建築結構上下兩層2層,基本陳列展線長度210米,展廳面積680平方米。

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展出以革命歷史事件為序,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區(縣)領導人名錄四個板塊,以及前言、人物浮雕、電子翻書系統、多功能沙盤、微縮場景、音視頻播放系統、領導題詞和結束語8個部分。展出內容以圖片、圖表、油畫、沙盤革命文物、微縮場景為主體,以展板、燈光、投影、觸摸屏等多媒體為手段客觀真實再現了武都革命各個歷史時期的形態。

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禮縣龍池灣戰役紀念館

禮縣龍池灣戰役紀念館位於禮縣秦漢大道西側,2015年6月正式對外開放。

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紀念館主體三層,布展面積1200平方米。分序廳;第一展廳——紅軍長征過禮縣;第二展廳——中共組織在禮縣;第三展廳——禮縣兒女迎解放。陳展采用典籍文獻、紅色文物、歷史照片、圖表,配以雕塑、沙盤、繪畫、電子多媒體等手段,以清晰的脈絡,詳實的史料,多角度展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禮縣的活動。

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西和會議紀念館

西和會議紀念館暨西和革命歷史陳列展廳位於晚霞湖景區悅湖廣場,展廳面積820平方米。

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紀念館展示陳列以1949年11月9日中共武都地委在西和縣蘇合鄉葉家陽坡召開的地縣級領導會議為主題、解放前後發生在西和的重大事件為主要陳展內容,向前追溯到吉鴻昌西和解圍和紅軍長征過境西和播撒革命火種時期,向後延伸到西和解放及支前策應大軍南下入川時期,全面反映了西和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浴血奮戰、前赴後繼的壯烈歷程。

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文縣程海寰烈士紀念館

文縣程海寰烈士紀念館位於縣城江南公園西側,佔地面積75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平方米。

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文縣程海寰烈士紀念館以弘揚紅色革命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為目標,重點對室內進行了布展建設。紀念館設有一樓、二樓兩個展廳,主題為:追逐光明的腳步——程海寰烈士生平展;以時間為序分為:位卑未敢忘國憂、心若磐石志如竹、甘灑熱血衛吾華三個基本單元,集中展現了程海寰烈士追求光明,追求進步,追尋救民救國道路,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引下,堅定不移地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事業奮鬥不息,直至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歷程。

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展廳採用圓雕、浮雕、圖文展板、文物史料、場景模型、情景再現、觀眾留言臺等多種形式,展現了程海寰烈士為爭取中國革命勝利,反對壓迫、爭取解放的遠大理想和捨身忘死、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同時,紀念館還展示了有記載的文縣籍所有革命烈士和抗戰陣亡將士名錄。

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在這些“紅館”裡

一段段刻骨銘心的紅色記憶

不僅蘊藏著我們“從哪裡來”的精神密碼

更標定了我們“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標

儘管時代有異,挑戰不同

但如山的理想、如磐的信念、堅定的志向

始終是我們前行的動力

值得我們永遠堅守

回首來路,我們更知紅色記憶的珍貴

展望未來,我們更懂初心和使命的意義

隴南“紅館”

邀您重溫初心

追尋使命,積蓄力量

在新時代新徵程中砥礪前行

紅!這就是隴南“紅館”

(整理/記者 王芳 郭美樂 圖片除署名外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