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四十年:从农业大县到世界工厂

东莞四十年:从农业大县到世界工厂

作者:夏金枝 智纲智库广州中心项目经理

10月8号,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TOP100榜单公布,入围最多的数广东省(31个),其次是江苏省和浙江省。

广东省31个镇中,属东莞市的有15个,占比近一半。排名前十的镇中,东莞更是占了2个席位(长安镇及虎门镇)。

东莞四十年:从农业大县到世界工厂

数据来源: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行政区划上来说,东莞市下辖4个街道、28个镇,由市到镇,中间并未设行政区。所谓“直筒子市”。如今,全市的15个镇都入选了今年的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TOP100的榜单。可以想见,东莞各乡镇发展的实力。

东莞虽然不设行政区,但在产业经济发展上却有着“按个性”划分的六大片区。

东莞四十年:从农业大县到世界工厂

那么,东莞是如何经历了从一个普通县,到“直筒子市”,再到“六大个性片区”的呢?未来又将如何呢?

东莞四十年:从农业大县到世界工厂

40年,从“乡镇”到“片区”,

东莞经历了什么?

历史上的东莞,原先是中国行政级别中平平常常的一个县。改革开放之前,农业是东莞的头等大事。而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之时,东莞把握住时代机遇,迅速从传统农业大县一跃成为享誉全球的“世界工厂”。

原来生产莞香、莞草的手工作坊,摇身一变成为服装厂、制鞋厂、玩具厂等等。而如今中国每进出口25元货物,有1元来自东莞。

东莞四十年:从农业大县到世界工厂

《农耕档案——1949-1979东莞农耕史实》

敢为人先 实现蜕变:

1978年,因为香港的人工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经营困难,而那时候的东莞用工廉价,交通便利,符合办厂条件,于是,东莞人和香港人合作,建立了第一家“三来一补”的企业——太平手袋厂。而它的影响力太大,三来一补的企业数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东莞各村镇纷纷办起了工厂,“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的镇域经济发展模式为东莞积累最初的发展实力,全市32个镇街全部进入全国千强镇之列。也使东莞成为“世界工厂”。

但其本质还是国际代工厂委托加工模式。东莞提供建成的厂房、廉价的劳动力,外资主导产业链其它重要环节。产业链生态极其脆弱,也因此没有躲过2008年的金融风暴。

东莞四十年:从农业大县到世界工厂

第一个“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

连升两级 扭转路径:

1978年,东莞工农业产值是6.11亿元,而1987年这个数字飙升到39.29亿元,年均递增23%。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下,1985年东莞县升级为县级市,随后又在1988年,国务院批复广东省的函文中写到“将东莞、中山两个县级市升为地级市”。

而这简单的陈述,扭转了东莞的城市发展路径。致使东莞形成了“市管镇”的特殊体制,下属单位都是镇,不设县,精简了一级。

按照中国行政级别划分的一般规律,市下面往往需要设置县级行政区。也因此,后来好几次东莞都面临着是否设县的抉择。但是东莞作为改革开发的先行地,依然坚持了体制上的创新,保留市管镇的体制,建立了一个更加扁平的政府构架,纵向的减少了层次,效率自然高了很多。

但伴随着“市管镇”体制下东莞镇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弊端:“诸侯经济,单打独斗”。

首要问题就是镇区资源越来越少,特别是土地资源的制约,对东莞可持续发展已经构成威胁;其次各镇为组团的分散布局,加上各自为政,造成了公共设施建设规模不适度,浪费严重等问题。

如何突破“诸侯经济”壁垒,促进生产资料的流通、产业融合及跨政区产业协作?成为近年来东莞面对的重要课题。

破“镇域经济”藩篱 组团发育:

为了打破“诸侯经济”壁垒,东莞是一直在做探索。

2012年,东莞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水乡地区“十镇一港”统筹发展,打造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用经济区域的概念代替行政区隔,实现资源的统筹优化配置。

随后在2014年,正式确立构建“一中心四组团”的新型空间格局。

东莞四十年:从农业大县到世界工厂

各组团划分及定位

再到后来的2017年3月,东莞召开了“全市园区统筹片区联动协调发展工作推进会”,在不改变现有园区、镇、街道行政架构和空间范围的前提下,将东莞市划分为六大片区及14个重点发展先行区,铺开了园区统筹片区联动协调发展的工作。并一直延续至今。

东莞四十年:从农业大县到世界工厂

六大片区及14个重点先行区

东莞前市委书记吕业升这样解读:“推进园区统筹片区联动协调发展,核心是统筹,关键是联动,目的是发展。”

不管是以前的市管镇、还是现在的产业经济片区,目的都是为了发展。

以前镇域经济模式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可以减少很多冗长的流程,行政事务上更高效;现在的按个性划分的六大产业经济片区,可以联动乡镇之间产业发展,集约化利用资源,目的还是为了继续发展。

东莞四十年:从农业大县到世界工厂

六大片区是何个性?

吸取2008年金融风暴的教训之后,东莞一直积极探索者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以科技的力量引领产业转型的升级。如今,东莞的经济增长得以恢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从东莞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布情况来看,可显现出一些端倪。

由《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蓝皮书(2017)》中得知,2017年东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4058家。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东莞四十年:从农业大县到世界工厂

1、城区片区重点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与节能产业

城区片区作为东莞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制造业规模相对较低,只有新能源与节能产业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中占比20.5%,相对较高,仅次于松山湖片区。

2、水乡新城片区重点高新技术产业:资源与环境产业、生物与新医药产业

水乡新城片区的资源与环境产业在全市范围内具有绝对优势,占比高达88.4%。另外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优势也较为明显,占全市比重为30.6%。

3、滨海片区重点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高技术服务业

在全市新材料高企产业分布图中,除城区片区外,5大片区的产值占比并无太大差距。其中,松山湖与滨海片区以小优势领先。另一个占优势产业是高技术服务业。值得一提的是,瞄准了高端现代服务业的滨海湾新区,是滨海片区发展的先行区。未来会有更多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在这里。

4、松山湖片区重点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2017年松山湖片区高新技术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322.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2.6%,占全市高企的比重达到51.5%。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等产业集聚发展的特征尤为显著,占比分别达到74.3%、45.8%、34.7%。其中又尤以集中在松山湖园区为主。

5、东部产业园片区重点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服务业

东部产业园区片区在高技术服务业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产值在全市高企中占比达27.7%,全市排名第一。相较于其他产业,高技术产业也是该片区占比最高的产业。

6、东南临深片区重点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与节能产业

东南临深片区产业发展相对较为平衡,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与节能产业相对来说,比较有优势,其产值占比分别为23.7%、19.8%。东南临深片区在承接深圳外溢资源时,可以积极主动对接深圳,提升自身高技术服务业。

虽然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在传统产业分布上六大片区产业相互渗透,但是在东莞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的背景之下,六大片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各有特色。未来通过六大片区统筹化的联动发展,将会进一步凸显各片区的个性。

东莞四十年:从农业大县到世界工厂

从六大片区规划定位对比总表中,我们(微信公众号:智纲智库)可以看到,在大湾区的使命之下,围绕着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东莞的“金三角”隐约可见,三大中心点分别是城区片区、松山湖片区、滨海片区。

东莞四十年:从农业大县到世界工厂

城区片区以综合服务及中央商务为侧重,打造的是未来东莞的“心脏”,但是一直以来面对群雄环伺的“诸侯割据”,东莞城市之“心”的目标是个很大的考验。

松山湖片区作为东莞一直以来的自主创新的示范区,将进一步在创新领域全方位引领东莞的发展,挑起大梁。

最值得期待的是滨海片区,滨海片区4个镇中,有3个镇的经济总量排在全市前五,分别是虎门第一,长安第二,厚街第五。光是这三个镇的GDP之和就占了全市的20%以上。

而且这里还有步步高企业总部,同时作为沿海片区,临近广深两大超级城市,是东莞首屈一指的交通枢纽中心,拥有东莞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虎门港。加上先行区滨海湾新区,未来定位目标是引领东莞产业与城市升级,成为东莞未来30年发展新引擎。使得滨海片区不论是在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还是未来发展路径上都赚足了吸引力。

另外从表中我们(微信公众号:智纲智库)还可以看到,六大片区中有4个片区都提到了与周边城市,尤其是深圳协同发展。莞深话题一直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虽然说周边还有广州、惠州,但是唯独深圳和东莞有着非同寻常的联系。

东莞四十年:从农业大县到世界工厂

莞深:过去共生、未来谁更需要谁?

可以说东莞的再次发展少不了深圳的带领。如今,东莞经济转型,未来的莞深关系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

东莞四十年:从农业大县到世界工厂

以前,东莞利用临深优势,实现自我救赎: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和东莞都走上了“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道路,但是,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两者的发展模式开始差异化。

深圳在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停止三来一补的企业注册,提出科技兴市,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清退低端的加工业制造。东莞则不断巩固和发展其庞大的制造业,并成为了“世界工厂”。

然而,2008年金融风暴袭击而来,冲击了东莞的制造业。

东莞开始自救,向临友深圳敞开了大门,引进了深圳的大企业,华为,一大批有实力的高科技企业。东莞经济恢复发展。东莞利用临深优势,承接了深圳大量的科技研发成果的制造,救了自己。

现在,东莞又提出了面向2025年,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区位优势,将东莞建成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中心和创新型城市。

华为终端、步步高总部、中子科学城,一系列高新科技企业落地东莞。2017年东莞平均每天诞生高新技术企业超5家。

东莞在慢慢的完善高新科技产业链,补齐科技研发的短板,已经出现了以新东莞占位大湾区的苗头。

现在,深圳更加依赖东莞:

目前的深圳,对东莞智造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原因在于,深圳最大的难题:缺乏土地。

深圳总面积1990多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已达到900多平方公里,而早在2005年,深圳就将陆地总面积50%的土地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共计974.5平方公里。这就意味着可供开发的土地空间已经饱和。

而今深圳想要成为大湾区中的中心城市和核心引擎,必须更多的发展能量强、影响大的高端服务业。

但大量的科技创新研究成果在哪里实现转化和量产呢?

虽然有400多平方公里的深汕特别合作区,但是哪比得上制造业基础雄厚、就在家门口的东莞来的方便。未来深圳想超越硅谷,成为全球性的科技创新研发中心,显然离不开东莞强大的智造能力。

东莞四十年:从农业大县到世界工厂

莞深在大湾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中间地带

未来,莞深共建高新科技产业链的最强纽带:

东莞接下来还将继续承接深圳的研发成果,提供智造基地。

虽然东莞正在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努力提高科技研发能力,但与深圳相比在产业结构上存在一个重要的差异,即深圳以总部及科技研发为主,配套一定高端制造,东莞以智造为主,配套部分科研。

通过这种差异合作,势必成为大湾区下、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中最强的城际纽带,挺起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脊梁”。

END

东莞四十年:从农业大县到世界工厂

智纲会·企业家俱乐部

战略讲堂第二季第五期预告

主讲嘉宾

东莞四十年:从农业大县到世界工厂

徐露农

智纲智库上海中心常务副总经理

上海交大EMBA、华东师大管理学硕士、中山大学管理学学士。2005年加入王志纲工作室,从事战略咨询十余年,积累了大量城市与区域战略咨询和企业战略咨询成功案例。

主题

战略:协同的视角

课程大纲

1、战略到底是什么?

2、战略:一种协同的视角

3、因时、因地、因人,战略的协同与集成

更多精彩内容及研判,请加入智纲会企业家资源群。

参与方式

时间:2019.10.29 (周二)20:00--21:00

地点:「智纲会.企业家俱乐部」会员微信

参与方式:填写智纲会·企业家资源群申请表,审核通过后缴纳会员费,邀请入群学习。

欢迎全球同路人加入「智纲会·企业家资源群」

智纲会

交流 交友 交易

长按申请

东莞四十年:从农业大县到世界工厂

关于我们

「智纲会」是由中国著名战略咨询机构智纲智库发起成立的资源整合孵化平台,借由智纲智库成立25来的社会公信力及庞大的客户来源,汇集政府、商会、企业、智库、金融、媒体等核心资源。旨在帮助志同道合的企业家朋友们搭建一个“交流、交友、交易”的资源整合平台。参与会员认同并遵守智纲会文化及运营理念,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互相尊重、共享资源。

智纲会日常运作分为「企业家资源群」和[资源群]两种方式:

1、「企业家资源群」:一次性缴纳入会费1980元,入会者必须是企业的负责人或高管。社群将不定期组织由智纲智库或行业专家在线直播的“战略讲堂”课程;可以与专家进行线上答疑互动;智纲智库策划项目的商业机会优先推荐权;智纲会线下活动的优先参与权或会员价优惠;会员之间项目互推机会;

2、[资源群]:入会者必须是与智纲智库有过业务合作、参加过历届草根大会、智纲智库举办过的培训班或者认同智纲智库价值观的多年粉丝,通过填写申请表之后邀请入群。将获得智纲会线下活动的优先邀请权或会员价优惠;会员之间项目互推机会;

期待您的加入!

电邮:[email protected].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星河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