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泽东的一首短诗《五言•井赞》:新颖朴实,寓意深刻。

五言·井赞

1906年秋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这是目前所见毛泽东写的最早的一首诗,作于1906年(时年13岁)。

读毛泽东的一首短诗《五言•井赞》:新颖朴实,寓意深刻。

一九〇六年秋,十三岁的毛泽东在井湾里的私塾读书。有一次,私塾的教书先生毛宇居有事要外出,行前再三叮嘱学生们要在教室里读书,不许私自走出私塾。但先生走后,毛泽东就像逃出笼子的小鸟一样,跑到屋后的山上痛痛快快地玩耍。先生回来知道后,责怪他说:“你怎么敢私自跑去玩呢?”毛泽东说:“闷在屋里头昏脑涨,背书囫囵吞枣,死记硬背是没有多大用的”。

“放肆!”毛宇居气得满脸通红。

“那你罚我背书好了。”

毛宇居知道背书是难不倒这个记忆力特别强的学生的,便指着院子里的天井气冲冲地说:“这回既不打你板子,也不罚你背书,你给我赞一赞这天井!”毛泽东于是将天井观察了一下,略加思考后,便脱口而出:“天井四四方……”同学们听了无不拍手叫好。毛泽东当时不过十三岁,如此敏捷的才思,使得毛宇居从诗中意识到自己教学生的弊端,还觉得诗中隐含着很不平凡的思想。他不禁从内心感慨到:“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他的这位堂弟学生,日后怕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毛宇居是毛泽东的本家哥哥)。

赏析

这首诗见景生情,托物寄兴,有一定的寓意,初步显露出毛泽东超过一般学子的诗才。

该诗运用浅显的语言,描述了一个简单易懂的现象。通过对常见事物的描写,却表达出了深刻的道理。

全诗用的是比喻的手法。“小鱼”,喻指的是尚处在成长时期的孩子们,他们被困在狭窄的“天井”里,只能“喝井里水”,得不到锻炼,那样是永远也不能真正长大的。前四句,具体描绘,形象可见;后两句,顺势议论点题,自然可信。全诗因而显得新颖朴实,独具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