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線為什麼不走距離更近的蘇北而走安徽?

隔壁大老王99


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地理原因。其實現在的京滬線在民國時代是由三段構成的。這三條線路分別是北京到天津的平津線,當時北京被稱為北平,天津到南京浦口也就是長江北岸的津浦線,南京到上海的京滬線。南京長江大橋修通以後,這條京滬線才完整貫通。在這以前,旅客需要下車坐輪渡。

觀察其中最長的一段,也就是津浦線的走向,就不難發現,從安徽過境進入徐州是相對比較經濟的一種走向。如果直接北上,就要跨越洪澤湖,要麼建設一所特大的長橋,要麼就要繼續繞行。這條鐵路是從清代晚期開始修建,清政府當時修建鐵路的主要原則之一,就是儘可能的節省經費。這是因為晚清時期清政府的財政拮据,修建鐵路所需費用巨大,需要向國外借款,利息又很重。因此能省則省。從費用層面上來看,確實也不適宜繞行蘇北其他地區。

第2個原因和李鴻章有關。這條鐵路的建設,是在李鴻章的主持下進行的。李鴻章是晚清洋務派的代表人物,像鐵路建設這樣的事物是洋務派當時建設的重點。李鴻章參與了中國晚清時期多條重要鐵路的建設,比如京滬線,京漢線。

眾所周知,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在修建鐵路的時候,經過安徽實際上也有助於安徽後續的經濟發展。李鴻章決定京滬線通過安徽,既是從當時的實際情況出發,其實也有扶持家鄉發展的個人情感在裡面。

應該說京滬線的走向,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合理的。


zyb38537240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正確的答案,應該出自原點思考。所謂原點思考,就是原本的功能是幹什麼的?

運輸線,就是運人運物質的,這是它的原點。京滬線走安徽,跟蘇皖兩省沒有絲毫關係,跟京杭大運河有直接關係。清未的國人,一點不比當代國人笨。按當時社會生活發展水平,如果把京滬線設計在蘇北,從徐州到揚州,幾乎和大運河重複,就會造成蘇北運力過剩。走安徽,雖繞點,但運力的效率更科學。

南京長江大橋大建成前,只有津浦線,沒有京滬線之說。我小時候,去江南,坐火車都在南京浦口擺渡過江,火車開到船上,船再開到南岸。

京滬線走安徽,是沿用了舊中國的鐵路運輸線,是時代發展局限的結果。答案就這麼簡單,其它的胡思亂想,想得越多,跑題越遠。


0老三兩0


那麼多人回答,我也說兩句吧,當初修建時候還是清末,各西方列強在中國爭奪利益其中就包括路權,當時清政府認為認為“津鎮一路,北接畿甸,南貫江淮,扼江海之咽喉,握三省之命脈”,地理位置和戰略意義十分重要,平衡各方勢力才決定修建,而且津浦鐵路北接京津,當時上海的經濟地位還沒有現在那麼強大,從國家層面上來說,修建一條靠海邊的鐵路運力是有限的帶動不了各地區的發展,還有江蘇有個洪澤湖,周邊的地質環境對當時的科技水平確實是個挑戰。考慮科技,經濟,國家政治,還有當時列強的利益鬥爭才修建的津浦鐵路。後來在1968年南京長江江大橋修建好以後在可以直通上海,鐵路部門再90年代依然稱津浦鐵路哪裡到哪裡段,京津,津浦,滬寧線分開稱呼的。這不是地域之爭是國家戰略考量。民國政府成立後定都南京,更要考慮南京首都的地位,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也設計了以南京為中心的多條鐵路,所以應該跳出地成名,換個國家整體角度來想。


jintan0223


蘇北已規劃有沿海高鐵,青島至南通,還有連鎮淮揚,連徐高鐵,很快就實現地級市之間都連上高鐵,京滬再從蘇北過有意義嗎?


清淺時光ryq


一、徐州東南方向宿遷再南下就是洪澤湖,河網湖密佈,施工難度大,投入成本多,宿遷直線南京這條線經濟效益不大,人口不多。二、徐州南下平原宿州東(中國最大縣級區),再南下蚌埠(京滬與京福唯一交匯點)安徽重要鐵路樞紐。繼續南下滁州南京都市經濟圈範圍內。三、安徽地處長三角腹地南下北上,東西貫通被譽為歐洲的“德國”十字路口。國家高鐵路網八縱四橫佔三縱(京滬,京福,京九),四橫佔兩橫(滬漢蓉,徐蘭)。


星星點燈1890


反對樓上許多人的回答,有的人說揚州土豪的自私,有的人說為了突出南京是徽京。這都屬於個人的猜測,不符合事實情況。主要原因是:

第一、與大運河互補,不浪費運力。蘇北段有大運河,一直有一定的運輸能力,即便到今天仍然可以解決部分貨運。而安徽一段的運輸能力更難有保障,因此需要有運輸交通命脈。

第二、蘇北河網密佈,施工難度大。徐州以南,淮安、揚州附近,河網密佈,還有洪澤湖區,鐵路修建難度大,即便到今天這一路段的鐵路建設仍然比較落後,就是因為需要大量的修橋築路,工程量大得多。

第三、在清代,安徽和江蘇沒有這麼大的差別。現代說起來,安徽和江蘇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實際上在清代,同屬於兩江總督管轄,在明清廣義的南直隸、江南省範疇,安徽和江蘇是一個轄區。從安徽走也好,從江蘇走也好,都是兩江總督的轄區,而且還有利於地區平衡,更好的帶動均衡發展。

第四、南京是京滬線的重要節點,不會繞開。既然是從北京到上海,又必定要走南京,那麼就可以看徐州到南京,走安徽比走蘇北還要近一些。換句話說,正是因為必然走南京,所以才要走安徽。不走南京,走揚州?你覺得可能嗎?


書中有路


現在的京滬線是在原來民國時期的津浦線基礎上修建的。民國時期的蘇北由於淮河下游洪澤湖地區經常洪水氾濫地質災害不斷,不適合修建鐵路,當時又沒有手段解決這些問題,於是津浦線設計者只能捨近求遠從安徽轉個彎去南京。那些為了徽京,照顧安徽的說法純屬TMD蝦扯蛋!


跟我學飛翔的笨鵝


安徽蚌埠,是中國鐵路系統最離不開的站,歷經百年,戰略地位及其重要,鐵路系統內已經習慣了很多年,調度,協調,後勤補寄和保障,已經非常成熟,走安徽就是要在蚌埠建高鐵,和原蚌埠站能相輔相成,互補管理。現在的合肥鐵路是原蚌埠鐵路局整體搬遷走的,合肥站就是蚌埠站的親孫子。


暢寶樂貝


京滬鐵路基於原來的北京到天津,天津到浦口,南京到上海的三段鐵路再加南京長江大橋建成。之所以天津到浦口,那是因為當時的揚州一堆土豪也是特麼土人被現代鐵路嚇死了,擔心破壞了所謂的好運,所以本來計劃天津到揚州的鐵路只好改成了去南京浦口了。萬萬沒想到,百年的命運就此註定。不要怪人家,命不好更多的是自己的愚蠢和無知造成的,順帶拖了蘇北整個鐵路的不通不暢。當然,這兩年江蘇以藍鯨為基礎大幹大搞高鐵,這個沒辦法,誰讓人家是省會,還是東部重要城市的。


羊羊羊146777668


100年前,修津浦鐵路的時候地處淮河下游的江蘇北部地面條件不適合建鐵路而繞道安徽,在蚌埠拐了個大彎,而100年後的今天,京滬鐵路沿線已成為了穩固的鐵路運輸格局,即便今天的技術條件達到了修建的條件,但鐵路運輸的格局不是那麼容易打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