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第二次西征,鐵騎踏入東歐,飲馬伏爾加河,稱雄俄羅斯

公元1227年8月25日,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病逝。不久,窩闊臺即位,成為蒙古大汗。在他父親的影響下,雄心勃勃的窩闊臺也想做一個如他父親般的偉大人物,征戰四方,讓世人敬仰。因此,在即位後不久,他決定進攻歐洲。

此次西征,窩闊臺決定從俄羅斯南部大草原入手,以此為跳板,切入歐洲。並且在其兄長察合臺的建議下,窩闊臺決定派遣各宗王的長子出征。而這些宗王的長子,都成了後來叱吒風雲的人物,比較著名的有朮赤的兒子拔都、窩闊臺的兒子貴由、拖雷的兒子蒙哥等。這些成吉思汗的孫子們,蒙古黃金家族的繼承人,將要在廣闊的歐洲草原上縱橫馳騁,他們的鐵騎將要成為歐洲人揮之不去的夢魘。

蒙古帝國第二次西征,鐵騎踏入東歐,飲馬伏爾加河,稱雄俄羅斯

窩闊臺

1236年,蒙古出動15萬大軍,以拔都為西征軍隊的統帥,60歲的老將速不臺為先鋒,向俄羅斯進軍。

此時的俄羅斯草原南部,共有三股較為強大的勢力,分別是:盤踞在伏爾加河流域的不裡阿耳人和欽察人,以及在他們西邊的俄羅斯人。由於不裡阿耳人的領地主要是在伏爾加河上游地區,因此,他們成了蒙古大軍首先進攻的目標。

1237年春,蒙古大軍正式向不裡阿耳城發動了進攻。城中的不裡阿耳人雖拼死抵抗,但依然是螳臂當車,在蒙古人的強大攻勢下,不裡阿耳城在這年秋季被攻破,城中除了很少一部分人逃出之外,其餘皆死於蒙古人的彎刀之下。

蒙古人初戰告捷,震動了整個歐洲。


隨後,蒙古人帶著勝利的喜悅,乘勢北上,兵鋒直指位於伏爾加河下游的欽察人。

看到蒙古人銳不可當的攻勢以及目睹了不裡阿耳人被屠城的慘狀之後,欽察人的首領自知難以抵擋,於是便率部投降了。但是,欽察人的另一個首領八赤蠻卻拒不投降,並且宣誓要帶領自己的部隊和蒙古人抵抗到底。

知道情況之後的拔都怒不可遏,於是便派遣蒙哥前去圍剿八赤蠻。蒙哥雖然將八赤蠻打的大敗而逃,但八赤蠻依舊不屈服,他率領為數不多的部隊鑽入了伏爾加河茂密的樹林之中,和蒙古軍隊打起了游擊戰。

蒙古帝國第二次西征,鐵騎踏入東歐,飲馬伏爾加河,稱雄俄羅斯

為了徹底剿滅八赤蠻,由蒙哥親自帶隊,沿著伏爾加河兩岸,搜尋八赤蠻的下落。不久,蒙哥的軍隊發現了八赤蠻的一座宿營地。他大喜過望,立馬下令在附近仔細搜查。果然,蒙古人在旁邊的樹林中,發現了一位老婦人。在對這位老婦人進行審訊後得知:八赤蠻已經逃到了伏爾加河和裡海相交匯的一個小島上去了。

蒙哥立即率軍前往小島,果然看到了八赤蠻一眾。看著彷彿從天而降的蒙古大軍,八赤蠻和他的手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很快,八赤蠻和他的手下被蒙哥全部擒獲,他和他的手下全部成為了蒙古人的刀下冤魂。

欽察人的最後一股反抗力量就此覆滅。


至此,在俄羅斯南部的草原上,蒙古人已經完成了對這塊土地的征服。於是,他們的目光開始放眼整個俄羅斯。

1234年秋,拔都決定進攻俄羅斯。在與蒙古諸王商議之後,決定首先進攻實力薄弱的俄羅斯北部地區,然後再進攻俄羅斯南部地區,從而造成對整個俄羅斯的征服。

不久,蒙古軍隊繼續沿著伏爾加河北上,進攻俄羅斯東北地區。

此時的俄羅斯主要由梁贊公國、弗拉基米爾公國、諾夫哥羅德公國三個大公國組成。而在這三個公國前面,則橫著歐洲第一大河——伏爾加河。所以,蒙古人想要消滅他們,就必須先要渡過伏爾加河。

當拔都和速不臺率領大軍來到伏爾加河岸邊的時候,他們立刻被眼前波濤洶湧的大河震懾住了。怎樣渡過伏爾加河,成為了擺在他們眼前的難題。

但很快,拔都找到了解決的辦法。他下令從征服不久的不裡阿耳國調來了1000艘大船,在這1000艘大船的協助下,蒙古大軍順利渡過伏爾加河。而後,大軍浩浩蕩蕩地向俄羅斯腹地開拔,兵鋒直指梁贊公國。

當蒙古人來到梁贊城前,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蒙古人並沒有立即對梁贊城發起進攻。而是派出使者進城勸說梁贊大公尤里投降。

蒙古帝國第二次西征,鐵騎踏入東歐,飲馬伏爾加河,稱雄俄羅斯

拔都

不出所料的是,尤里很乾脆地拒絕了蒙古人的招降。之後,他又動員全市人民,準備誓死抵抗,並且派人去向鄰國弗拉基米爾公國和諾夫哥羅德公國求助,但是,兩國均拒絕了他的請求。

緊接著,尤里又讓他的兒子費多爾前往蒙古大營,和拔都談判。此次談判,尤里準備了俄羅斯最好的馬和當地的特產貂皮大衣等禮物,交給費多爾,讓他獻給拔都。

但是,此次談判並不是那麼順利。雙方見面之時,先是就費多爾是否給拔都跪拜之事產生分歧。而後,又因拔都要求將費多爾的妻子留在軍營為人質之事產生矛盾,雙方談判破裂。

在談判破裂之後,拔都見再無談判的可能,於是便對梁贊城發起了進攻。此時的蒙古軍隊,在征服了不裡阿耳人和欽察人之後,軍隊人數已經達到了30萬之多。而梁贊公國卻僅僅派出了2000人迎戰。

2000人對戰30萬戰鬥力極為強悍的蒙古大軍,簡直是一邊倒的屠殺。雙方交戰後不久,梁贊公國的士兵便被砍殺殆盡。

此時的蒙古大軍,氣勢如虹,如一團黑雲一般,來到了梁贊公國的都城前,黑壓壓一片,一時之間,殺氣瀰漫四野,給了城中人極大的壓力。

但梁贊城中的居民並沒有因此而懼怕,因為他們堅信,堅固的梁贊城是不會被攻破的,他們已經做好了長期據守的準備。為了防止蒙古人爬上城樓,他們往城牆外面澆水,寒冷的天氣很快把水變成了滑溜溜的冰。除此之外,他們還在城樓上架起了大鍋燒起了開水,一旦蒙古人爬上牆頭,便往下倒開水。

蒙古帝國第二次西征,鐵騎踏入東歐,飲馬伏爾加河,稱雄俄羅斯

在這樣的防守之下,蒙古人的進攻持續了五天五夜,梁贊城依舊沒有被攻克。

但梁贊人顯然低估了蒙古人的能力,為了對付頑強抵抗的梁贊人,蒙古人專門製造了攻城錘。攻城錘的上面是一個巨大的支架,支架上有一根巨大的圓木,圓木前面包裹著鐵皮。躲在盾牌後面的蒙古人只需蕩起圓木,猛烈地撞擊城門即可。

終於,在攻城錘持久不息的撞擊之下,梁贊城門被撞開了。城下的蒙古人一躍而入,向著城內發起了進攻。

不久之後,蒙古人完成了對梁贊公國的征服。


接下來,蒙古軍隊的第二個目標,便是鄰近的弗拉基米爾公國。

在弗拉基米爾公國,有一個極為富庶的城市,它就是莫斯科。城內居住著許多商人,並且有無數的金銀財寶,因此,拔都決定將莫斯科作為自己的首要進攻目標。

當蒙古人抵達莫斯科城下之後,打亂了莫斯科城中的平靜生活。城中百姓驚慌失措,人人自危。很快,城門關閉了。

於是,拔都下令攻城。但莫斯科人不肯屈服,他們拼死抵抗,雙方相持不下。但到了第五天的時候,蒙古人運來了一套攻城器械,決定發射火箭,由於莫斯科城內的房子全是木製的,因此,當火箭射入莫斯科城之後,城內的木房子立即燃燒了起來。莫斯科人被迫一邊救火,一邊守城。但如此一來,守城的效率大打折扣。

在蒙古人對莫斯科城發射了大量的火箭之後,莫斯科完全變成了一片火海,城內慘叫連連。此時的莫斯科人已經完全喪失了抵抗能力,蒙古軍隊乘機攻下了莫斯科。

在莫斯科短暫停留之後,拔都指揮蒙古大軍繼續進攻弗拉基米爾公國的首都弗拉基米爾城。在聽到莫斯科被攻陷的消息之後,城中的百姓開始紛紛逃亡。

當蒙古軍隊來到弗拉基米爾城下的時候,並沒有貿然發動進攻,而是對城內的守軍進行勸降。但被弗拉基米爾城中的守軍拒絕了。於是,拔都下令對弗拉基米爾城發起總攻。

和之前進攻梁贊公國一樣,蒙古軍隊依舊拿出了他們的攻城利器——拋石機和攻城錘。在拋石機和攻城錘的強大攻勢之下,弗拉基米爾城很快被攻破了。

蒙古帝國第二次西征,鐵騎踏入東歐,飲馬伏爾加河,稱雄俄羅斯

城破之後,弗拉基米爾大公尤里二世被迫出逃,他一路向北而去,逃到了西奇河邊的任吉村。但蒙古人並沒有因此放過尤里二世,他們四處打探尤里二世的消息。後來,拔都終於找到了尤里二世的藏身之處。他來到了一個叫科伊的小村莊,發現了許多甘草,甘草的數量足以養活一支龐大的軍隊的戰馬。拔都因此判斷,尤里二世可能就潛伏在附近的某一個地方。

隨後,他們繼續向深處搜尋。深夜之時,他們找到了尤里二世的老巢,雙方遂展開了激戰。慌亂之中,尤里二世想要逃跑但卻被蒙古軍隊的亂箭射死。

至此,隨著弗拉基米爾城的攻破和尤里二世的死亡,弗拉基米爾公國——這個俄羅斯最強大的公國消失了。

緊接著,蒙古人又乘勝掃蕩了弗拉基米爾公國的其他城市,最終蕩平俄羅斯公國全境。


在俄羅斯三大公國樑贊公國和弗拉基米爾公國相繼覆滅之後,擺在拔都跟前的,只有最後一個位於俄羅斯北部的諾夫哥羅德公國了。

諾夫哥羅德公國,佔據著歐洲東北部的大量地區,是俄羅斯國家的發祥地。在此地,曾經誕生了俄羅斯的第一個王公政權。同時諾夫哥羅德城也是該公國的政治中心,也是俄羅斯的最古老的一個城市。

但是,當蒙古大軍正式向諾夫哥羅德進軍的時候,正值春天,積雪開始消融,俄羅斯北部的大地頓時變成了泥濘不堪,再加上西征以來,蒙古軍隊基本上一直處於馬不停蹄的進攻之中,很少休息。所以,此時的蒙古軍隊,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人困馬乏”。

作為軍隊的統帥,拔都也注意到了軍隊中存在的問題,看到軍隊中怨氣沖天,他只好鼓動大家奮勇前進,並且許諾他們,在攻下了諾夫哥羅德之後,城中財物隨他們拿,軍隊才得以勉強前進。

蒙古帝國第二次西征,鐵騎踏入東歐,飲馬伏爾加河,稱雄俄羅斯

儘管如此,但在前進的途中,發生了一件事,也正是這件事,使得拔都決定回撤。

有一天,當速不臺騎馬行走在一段尚未未解凍的河流上的時候,突然冰層斷裂,速不臺連人帶馬掉了下去,還好手下眼疾手快,用套馬索套住了他,這才挽救了他的性命。

看著神情黯然的老將速不臺,拔都又望了望俄羅斯的大片沼澤,他終於決定要回到溫暖的南方休整,到了夏天之後再來進攻諾夫哥羅德公國。他下令蒙古軍隊後撤。而後來,諾夫哥羅德公國主動向蒙古大軍投降。因此,拔都也就沒有再興兵犯境。

其後不久,拔都帶領大軍重新回到了欽察草原,完成了他對整個俄羅斯北部的征服。

參考資料:《元史》《中外戰爭史》等相關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