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澄清事實後,還有人認為張大千是破壞壁畫的罪人?

1941年,張大千率眾弟子遠赴敦煌,臨摹敦煌壁畫。正在張大千聲譽日隆之際,卻傳出了他在敦煌破壞壁畫的消息。那麼張大千在敦煌究竟有沒有毀畫?

張大千“破壞敦煌壁畫”的由來——最先始於莫高窟內兩堵壞壁的脫落。

當時的目擊者窶景樁先生曾敘述:

民國30年(1941)夏間,我隨於右任由蘭州前往敦煌,爾時大千先生居留千佛洞,陪同於老參觀各洞壁畫。隨行者有地方人士、縣府接待服勤人員,及駐軍師長馬呈祥等人。

記得參觀到一個洞窟,牆上有兩面壁畫已與牆壁底層的泥土分離,表面被火煙燻得黑沉沉的,並有挖損破壞的痕跡。(因民國10年,蘇俄保皇黨軍失敗,由新疆往北平過境時,曾駐紮於千佛洞,破壞之處甚多)

上面的畫像,似為清人建造。因過去信佛者修建洞壁畫像,常把舊洞加以補修,改為己有,但此洞原有畫像,欲蓋彌彰,從上面壞壁的縫隙中隱可見裡層畫像的衣履,似為唐代供養畫像。

大千先生向於老作了解釋,於老點頭稱讚說:“噢,這很名貴。”但並未表示一定要拉開壞壁一觀。

當時縣府的隨行人員為使大家能儘可能看到底層畫像的究竟,手拉著上層張開欲裂的壞壁,不慎用力過猛,撕碎脫落,實則年久腐蝕之故。

這便是後來傳之沸沸、言之鑿鑿的所謂“張大千破壞了敦煌壁畫”的全部過程。

我們從窶景樁先生的敘述可以看出——

1. 這兩幅壁畫早已腐朽不堪,被火煙燻得黑沉沉的,上面原來畫的是什麼已根本無法分辨。

2. 壁畫是在於右任及眾多的視察官員面前,被教煌縣府的隨行人員在不慎中拉掉的,故而當時在場人中並無一人表示出任何異議。

3. 最重要的一點,壁畫並不是由張大千給破壞打掉的。

為什麼澄清事實後,還有人認為張大千是破壞壁畫的罪人?

張大千正在壁畫上描摹


莫高窟內兩堵壞壁的脫落,給張大千惹來大麻煩

儘管那兩堵壞壁的朽皮是被偶然撕掉的,也由此還產生了對莫高窟的重大發現。因而1944年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之後,也曾採用同法,在今第220窟等處清除壞壁,露出了底層的數幅唐代壁畫,使人們更加深了對於莫高窟的認識與瞭解。

然而不幸的是,當時社會上有些人不顧這些明顯的事實,抓住這兩堵壞壁被撕掉一事大作文章。張大千本人也萬萬沒有想到,為了這兩堵並非他損壞,也不應由他負責的壞壁,竟使他陷人了一個可怕的漩禍。

竇景椿先生敘述:

就在此兩堵敗壁被撕掉不久,適有外來的遊客,欲求大千之畫未得,遂向蘭州某報通訊,指稱大千先生有任意剝落壁畫,挖掘文物之嫌。一時人言嘖嘖,是非莫辨。

此事鬧鬧的沸沸揚揚,甚至傳到了中央各方。而張大千尚矇在鼓裡,還在敦煌洞窟內起勁工作。

1943年4月,甘肅省政府主席谷正倫從蘭州給敦煌縣長陳儡學發了一封電報,陳將電報轉給了張大千。

電文日:“張君大千,久留敦煌,中央各方,頗有煩言。飭轉告張君大幹,對於壁畫,毋稍汙損,免滋誤會!”

就在這封電報的壓力下,1943年5月,張大千被迫離開了敦煌。儘管當時張大幹的計劃尚未完成,但出於無奈,也只有忍痛收兵。

但民間對張大千的詆譭愈演愈烈,由“破壞壁畫”到“敦煌獵奇”“盜竊壁畫”“敦煌盜寶”。

張大千曾無比悲憤的說:“一句惡語不僅能破壞一個人的名譽,甚至能把一個人置於死地啊!”

為什麼澄清事實後,還有人認為張大千是破壞壁畫的罪人?

張大千站立在洞窟外

甘肅省參議會正式控告張大千

1948年7月,甘肅省參議會第一屆第六次大會在蘭州正式舉行。

會議開始後不久,敦煌縣參議員郭永祿,就人們關心的張大千在敦煌壁畫的問題,突然向大會提出指控,正式控告張大千在敦煌犯下了“嚴重罪行”。

郭永祿指控道:“敦煌千佛洞(即莫高窟)壁畫,前被張大千剝奪損壞極大,並且在南京公開買賣、贈送!”郭緊接著又云,“敦煌千佛洞壁畫,被張大千大量竊取,請注意保護!”等等。

當時正在成都家中忘情作畫的張大千,簡直連做夢也沒有想到,甘肅省參議會竟會根據捕風捉影的傳聞,對他進行堂而皇之的控告。這既使他感到可笑,更使他感到傷心憤慨和委屈。

於是這起“官家告名人案”,被大大小小的報刊、電臺爭相刊載,並加油添醋,大肆渲染,大炒特炒,致使事情更撲朔迷離。而許多不明真相的人,出於對祖國文化和國家文物的熱愛,亦跟著指責張大千,痛斥其"破壞敦煌壁畫的罪惡行徑”。

為什麼澄清事實後,還有人認為張大千是破壞壁畫的罪人?

張大千臨摹壁畫閒暇之餘餵養的鴨子


張大千面對指控申訴無門

對方是挾"一省之威"而來,有職有權,有錢有勢,有人有物。而自己無錢無權,無力無勢,雖然是佔著道理,問心無愧,但“胳膊又豈能扭得過大腿”!

自己要去申訴嗎?又到哪兒去申訴?自己要去闢謠嗎?卻只見花花綠綠的大報小報,發出的只是一個聲音。

況且自己在敦煌的行為光明磊落,問心無愧,不怕查,並歡迎查。

所以,張大千始終相信,是非自有公論,謠言終歸不會久長。因之他對此控案,仍坦然處之,依舊是我行我素,忙著自己的繪畫事業,沒有為這樁控告而多作辯解。

為什麼澄清事實後,還有人認為張大千是破壞壁畫的罪人?

張大千在洞窟外與僧人的合影


正直之士紛紛挺身而出,替張大千辯誣

1948年8月下旬,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常書鴻叫頂著巨大壓力,堅持事實,並仗義執言:

“張大千破壞敦煌壁畫,純屬子虛無有!我!我竟豪不曉得!”

敦煌縣國大代表竇景椿先生,忍不住各方對張大幹的汙衊,也站了出來,在南京向報界發表公開談話,為張大千正名辯誣。

“甘肅省參議會提出的這件控案,實在是對張大幹的一件冤枉事!張先生對於幹佛洞的管理,保護敦煌文物,實有偉大貢獻!”

常書鴻、竇景椿等人當時的談話,對澄清事實真相,扭轉社會輿論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張大千所期盼的控案結果,卻一直未見到來。之後張大千遠走海外,不了了之。

為什麼澄清事實後,還有人認為張大千是破壞壁畫的罪人?

張大千一行人正研究壁畫臨摹


張大千敦煌壁畫一案終於被澄清

由於當年甘肅省參議會的控告,已嚴重地影響了社會視聽,因而在中國文藝界、文物界、學術界、新聞界等許多人士的心目中,張大幹仍屬“破壞了敦煌壁畫”的“罪人”。

在多年的沉寂之後,文物工作者劉忠貴先生就張大千“破壞敦煌壁畫"一案,發出了勇敢有力的第一聲平反呼喚。

“張大千並未破壞敦煌壁畫!”並證明說,“我在敦煌莫高窟工作了10多年,據我親眼所見,張大千先生不僅沒有破壞過敦煌壁畫,相反對恢復和整理敦煌壁畫藝術作出了不可否認的貢獻!”

他又講:“我曾有機會進到莫高窟490多個洞窟中去看了一遍,我沒有發現哪個洞窟的壁畫,可以證明是被張大千臨摹後破壞了的,他所臨摹的200多幅壁畫的原畫,現在都完好地保存在莫高窟的各個洞壁上。”

被人尊稱為敦煌的“活資料”、活字典”的敦煌研究院研究員史葦湘先生,也情不自禁地大聲疾呼:

“我在敦煌已呆了數十年,每個洞子都去過,並對每個洞子的內容都進行過仔細的調查。說張大千破壞了敦煌壁畫,了有什麼根據?莫高窟的492個洞窟中的壁畫,有哪個是被他破壞了的?完全沒有根據嘛!所以,說他破壞了敦煌壁畫,我不這樣看!”

為什麼澄清事實後,還有人認為張大千是破壞壁畫的罪人?

張大千與常書鴻日常居住的地方

控案結果竟然未公之於眾

1949年3月在蘭州召開的甘肅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七次大會的會議記錄,上面就記載了這次會議對於上一次大會上由參議員亢維斗、郭永祿等11人聯名控告張大千破壞敦煌壁畫一案所作出的最後結論。

省府函覆:查此案先後呈奉教育部及函準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

電覆:張大千在千佛洞並無毀損壁畫情事。

這個結論清楚無誤地表明:張大千先生是清白的,無辜的,他沒有破壞敦煌壁畫!

按照常理,在此案查清,並已得出了明確正式結論之後,作為原告方的甘肅省參議會,理當將此官方的正式結論公之於眾,以正視聽,並向張大千本人公開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挽回影響。

但令人遺憾的是,他們卻完全沒有這樣做。他們將最後結論壓了下來,使之沉沒於歷史檔案的汪洋大海,致使這起當年曾喧囂一時的公案的最終結論,不僅世人毫不知情,就連當時的商京政府和後來的人民政府,也毫不知情。

而此案的“被告”張大幹先生,直到他辭世之後,依舊揹著“破壞了敦煌壁畫”的罵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