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未来简史》9、终局,万物互联与数据主义

能够聆听何需阅读

点击上方蓝色标识让晓书童说给您听


解读《未来简史》9、终局,万物互联与数据主义


赫拉利给了两个选项,一个是科技人文主义,另一个是数据主义。


科技人文主义

科技人文主义还是认为人类是造物的巅峰之作,但是我们现在的智人已经成为历史,我们需要运用科技创造出的神人,将能够对抗最复杂的无意识的算法。未来神人将代替现在的智人,成为一切意义和权威的来源。

现在无意识的智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如果我们人类不想被踢出局的话,我们必须升级自己的心智模式。

在7万年前的那场认识革命中,我们智人的心智模式得到了一次重大升级,于是我们创造了神、公司、城市和帝国,发明了文字货币,最后我们能够分裂原子、登上月球。现在我们需要启动第二次认知革命,保持人类的地球统治者的地位。


心智模式的海洋

但是这其中就存在一个问题,像是第一次认知革命以后,我们相信虚拟的故事,但是地球上其他的所有生物都无法理解我们,你可以想象一下和我们自己的亲戚黑星星沟通市场经济的规律会是一个什么情况。那么同样的道理,第二次认知革命所带来的心智模式升级,是我们现在完全无法理解和估计的。

我们现在就像是一座孤岛上的居民,准备在没有地图并且也不知道目的地的情况下扬帆出航。而且我们现在只住在一座小小的意识小岛上,而外面由我们根本不知道的认知模式所构成的海洋,根本就无边无垠。

这就如同光谱的范围,远远比我们人类能够看到的宽泛得多得多。我们只能看到波长在400纳米到700纳米之间的光,而所有的光谱是我们可见光这一段的10万亿倍。我们大可想象,心智模式的频谱也是如此的庞大。


而且超越我们自身的心智模式,我们现在是完全无法理解了,刚才我也说就像是让只黑猩猩理解市场经济,你让他怎么理解呢?在比方说蝙蝠,同为哺乳动物,但是他的心智模式和其他的动物完全不一样,他是活在一个回声的世界里。你说要向人类解释蝙蝠回声定位一只蝴蝶的感觉,可能就如同向一只看不见的老鼠解释达芬奇的画作一样,完全没有效果,根本无法理解。


心智模式的降级

所以,我们对神人心智模式的升级之后的领域可以说是广袤无垠而且一无所知。这其中就存在了一个悖论,那就是我们一心想提升对于当下政治经济制度看上去更需要的心智模式,而盲目的向前冲,很有可能造成的是心智模式的降级。

这种现象是我们可以预见到的,因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都在根据要求而重塑个人的心智模式。

比如说嗅觉,采集狩猎者的嗅觉很厉害。靠闻就可以辨认出远处各种不同的动物、人类甚至是情绪。一个人害怕的时候和充满勇气的时候所分泌出来的化学物质是不一样的。那时候的人类依靠嗅觉就可以闻出大家各自有什么意见。


我们的其他感官的感受能力也在经历这样的过程。

远古采集狩猎者总是要保持警惕。在森林里找蘑菇的时候,他们会仔细闻风的气味,专心观察地面。找到一个蘑菇之后,他们会仔细咀嚼蘑菇,感受最细微的味道差异,分辨这个蘑菇究竟适合食用还是有毒。到了今天我们不需要这么敏锐。超市里就有上千种食物可供选择,食品安全都有卫生部门监督。但不管选的是意大利比萨还是泰国泡面,都可能是在电视前面狼吞虎咽,几乎不回去细微的体察食物的味道。正是因为如此啊,食品加工商才要不断推出刺激的新口味,希望能够动摇一下我们的无动于衷。


那我们的嗅觉和注意力都不如从前,会不会让我们的生活体验没有原来好呢?或许会。但从经济和政治制度的角度看来,这都是值得的。老板会希望你常常检查电子邮件,而不是常常闻花或做白日梦。而出于类似的原因,未来要将人类的心智升级时,反映的也可能是现代政治和经济的需要。

再比方说之前提到的专注头盔的例子,就是要帮助人专注在明确的任务上,加速决策的过程。但这也可能减轻使用者的同理心,让他们忽视心中的种种怀疑和内部冲突。确实,比如在战场上的时候,我们确实需要迅速下定决心,但生命不只是这样。频繁使用头盔,可能最后就会像失去了嗅觉和注意力一样,失去容忍各种疑惑和矛盾的能力。社会系统喜欢我们下定决心,而不是心存怀疑,所以整个系统也可能会推动我们往这个方向前进。然而,比起拥有怀疑和矛盾的社会,如果一切都要求明快坚决,生活反而可能变得更贫瘠和肤浅。

举个简单的例子,戴着头盔学习,学习能力会变强考试成绩会变好,但你从此对书上的内容再也不会有任何质疑。这从应付考试的角度来说是升级,但是从人生的角度来说不就变成降级了吗?

所以,一方面,我们已经有能力改造心智模式,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完全不知道心理的完整频谱是什么。有可能到头来,我们成功地让身体与大脑都升级了,却在过程中失去了创造力,反而会造成人类心智模式的降级。对系统来说,降级后的人类确实更有利。农民都知道,羊群里面最聪明的那只常常会惹出最大的麻烦,所以农业革命的一点就是要降低动物的心理能力。而科技人文主义梦想推动的第二次认知革命,则可能对人类造成一样的效果,让社会大机器里的“人类小齿轮”沟通和处理数据的效率更高,但几乎不会去注意其他事,不会做梦,也不会怀疑。


人类成为设计品

在深入一个层次来说,如果这样的改造就连我们的欲望也可以被调整呢?假如升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力量,凡是跟这个目标没有关系的想法,全部都被删除,这样真的好吗?一旦这样的控制成真,过去神圣的人类就会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设计品,这反而让科技人文主义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数百万年来,人类曾经是升级版的黑猩猩。而到了未来,人类则可能变成放大版的蚂蚁。

人类的多样性,和个体的意义又将陷入危机。

所以,相比于科技人文主义,赫拉利更加看好的是第二个宗教,数据主义。


解读《未来简史》9、终局,万物互联与数据主义


数据主义

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或者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的贡献。世间的一切科学,无论是科技、文学、音乐还是经济,其背后的根本都是数学模型,从数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就可以把一个人、一个公司乃至是一个国家都看做是一个数据处理的系统。而每个人的行为,公司的运作,国家政策的制定,都是数据处理之后的结果。

我们所有的举手投足都是我们身体内的生物化学系统经过精密计算的结果。无论是政治的选择、还是伦理的偏好,你想要买什么东西,你想吃什么。所有这一切都是由我们身体里的生物化学系统所决定的,我们就是一台机器。既然是这样,如果收集了关于你足够多的数据,经过大规模正确的计算,那么一个外部的机器就可以完全知道你身体的感受,而且这部机器还可以预测你将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甚至可以帮你做出更好的决策。

现在我们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我们看到人工智能技术有史以来第一次能够比我们自己还要了解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于是这就引发了权威的更迭,从人类身上转移到数据的身上。

之前我举过安吉丽娜朱莉乳腺切除的例子,在他主观感受并没有任何的不适的情况下,数据告诉她,她有87%的几率患上乳腺癌。结果就是她违背了主观感受,听从数据的建议,接受了手术。


在传统的观念中,数据只是智力活动这个漫长过程的第一步,先要把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知识,最后把知识转化为智能。但是现在数据主义把这个传统学习的金字塔彻底的翻转了。现在数据的流动量已经大到了人类无法处理,我们没法把数据转化成信息了,更不用说转化为知识和智能。所以我们既然理解不了就不用去理解了,我们安排算法来处理这些数据,然后把其中的结果直接拿来用不就好了吗?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数据的终极形态。

书中给了个有趣的例子,话说未来如果你喜欢上了两个女孩子,而且这两个女孩子都对你还算有意思,你需要选择和谁在一起。你举棋不定于是就去找大数据给你点建议,你去问了百度机器人。百度机器人告诉你,从你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就认识你了,我读过你所有的电子邮件,听过你的全部电话录音,我知道你最爱看的电影和最爱听的歌曲,也有你的DNA资料,我知道你所有的一切。


你每次去和小美,小贝他们两个女孩子约会的时候,我都知道你每分每秒的心跳、血压和血糖的变化。如果你想看的话,我可以把你每次和他们啪啪啪的数据都调出来,用数值比较你更喜欢谁。当然了,我也同样知道她们两个的一切信息。根据以上的信息和我这几十年来对数千万对伴侣的统计资料,我建议你挑选小贝。你们两个在一起有87%的几率长期满意度会比较高。


当然了,因为我太了解你,所以我知道你不会喜欢这个答案。小美确实比小贝长得漂亮,而你又太注重外表了,所以你的内心希望我给的答案是建议你和小美在一起。外貌当然也很重要,但外貌的数据我已经考虑在内了。所以选择和小贝在一起,这就是我给你的建议。


万物之网

现在,我们将从对人文主义的崇拜过渡到对数据主义崇拜,赫拉利说世界将形成一张巨大的链接所有数据的万物互联的网络,其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算法,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替我们做出最好的决策。那个时候,我们信奉神灵、信封自己的内心、都不如信奉这张万物之网。

终有一日,万物之网会发展到我们人类无法想象的地步,算法之间互相配合和升级,并且算法不断的自我迭代,产生更新的算法。万物之网将独立于人类而存在。这个时候,我们手中的权威将移交给他。

万物之网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可宝贵的东西,比人更宝贵,完善这个万物之网,想办法让万物之网更好的为人服务,就成了一份神圣的工作,万物之网是上帝,科学家、程序员、医生、教师,所有这些为万物之网工作的人,都是牧师,也许这个万物之网的存在,就给人类存在找到了一个新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人文主义让我们倡导自由、平等,追问自己的内心,人类的感受就是评判世间一切对错的终极标尺。这是人文主义的价值观。而数据主义的价值观是什么呢?似乎只有一点,那就是对于数据的分享,让数据充分的流动。

数据主义要求每个人尽可能多的和信息链接,不断的产生和消化信息,最大化自己的信息流。其次要我们把更多的东西与万物之网相连接,哪怕有些数据是我们不愿意分享的。数据主义告诉我们只有链接入万物之网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哪怕你的经历是多么的惊心动魄。哪怕你分享的内容没有一个人类会去阅读,但是万物之网也会学习他,每一次学习就是对万物之网本身算法的完善。

所以在数据主义之下,完善万物之网就是在增加人类知识的总和,这将是数据时代所有权威和意义的来源,才是价值的所在。而剩下的事情呢?就全部交给万物之网,他会帮我们解决世间的所有问题,造福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生物,甚至是所有的一切。

这就是《未来简史》这本书的全部内容。还是再次强调书本开篇给我们传达的思想,那就是没有哪个人可以把未来清晰准确的呈现到世人面前,赫拉利通过《未来简史》能做的,只是把他预见的各种可能性告诉我们,邀请我们参与其中,一起创造未来。


解读《未来简史》9、终局,万物互联与数据主义


万维钢的分享

万维钢在解读《未来简史》的时候,他留下了一段话,我觉得总结得挺好,与您分享一下吧。

他说得知自己就是一台计算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现在我们都体验到了。我们没有真实的自我,也没有自由意志。我们比计算机多一个主观体验,也就是意识,但意识可能只不过是个精神污染。计算机完全可以假装自己有意识,并且通过图灵测试。如果意识和智能是完全独立的,现在我们引以为豪的任何技能,原则上,将来算法都可以做到,而且算法会比我们做得更好,甚至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到时候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听算法的。

如果赫拉利说的这些都是对的,那么结论就是,人生根本没有真实的意义。一切意义都是幻想出来的。


但这有什么不好呢?别忘了幻想可是智人在动物界中特有的超能力,我的建议是继续生活在虚构之中。


我会继续维护各种我认为有价值的想象的共同体。我会继续增加我的体验,提高我的敏感度。我会继续追问我的内心到底想要什么。但是,因为我知道这些是虚构的,所以,如果有某个想象的共同体,要求我牺牲自己或者别人的生命去维护它,我不干。


在我经历事情,增加体验的时候,我知道我对这件事的解读,只是一个主观看法,这是我的叙事自我讲了一个方便的故事,我不应该执着于这个看法。当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我会告诫自己,现在内心深处最强大的那个声音,可能他选的是错的。


晓书童说

好了,这就是我为您解读的《未来简史》的全部内容。

从2016年3月1号我在喜马拉雅上传了第一条音频到现在,感谢您意愿陪伴在我身边一直走到现在,听我啰啰嗦嗦的解读。倾听着我对这个世界种种不成熟的看法。

作为一个读书分享的自频道,我知道自己给您带来的实质性帮助非常的有限,所以我一直再说我能给予您的就是一份陪伴,一种相伴前行的温暖力量。我们大多数人都能深刻的体会到人生的不易,当生活的压力袭来的时候,当面临选择让你彷徨的时候,我希望我的声音能给你些许的支持和力量。

这个时候希望你记得有一个人叫做晓书童的人,他远在云南昆明,每天都在为我读书分享,无论我什么时候去,他都一直在,保持着一份对生活不妥协的倔强,我们从不曾谋面,但是我知道,我们同在前行的路上。

面对未来崭新的每一天,让我们去记录、去享受、去创造,愿你我都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谢谢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