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服務業發展成果豐碩

新中國成立70年,晉中大地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服務業規模日益壯大,綜合實力不斷增強,質量效益大幅提升,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成為全市經濟增長的重要穩定源、助推器。

一、服務業規模日益壯大

新中國成立70年,是晉中服務業快速成長的70年。1952-2018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從0.4億元增加到645.7億元,按當年價格計算,是1952年的1810倍。按可比價格計算,是1952年的478倍,年均增長9.8%,比GDP年均增速高出1.9個百分點。

(一)改革開放前,服務業在波動中成長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晉中經濟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發展工業特別是重工業,服務業處於輔助和從屬地位。這一時期,晉中經濟發展總體呈上升趨勢,但增長不穩定,服務業運行趨勢與經濟整體趨勢基本一致,在波動中發展。1952-1978年,晉中服務業增加值從0.4億元增長到1.8億元,年均增長6.4%,比GDP年均增速高1.6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低4.5個百分點。服務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偏低,1978年,晉中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只有21.1%,比第一產業低7.5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低29.2個百分點。

(二)改革開放以來,服務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服務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日益受到重視。這一時期,服務業相關領域改革穩步推進,行業准入門檻不斷降低,服務業發展速度加快,比重逐年提升。1978-2012年,晉中服務業增加值從1.8億元增長到380.8億元,年均增長13%,比1952-1978年均增速快1倍多,比GDP年均增速高2.5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高1.7個百分點。1981年起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第一產業,以後在波動中提升,2012年上升至38.5%。

(三)十八大以來,服務業發展進入新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服務業發展,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來培育和促進服務業新經濟、新動能的發展壯大,新興服務業蓬勃發展,服務業發展進入新階段。2012-2018年,晉中服務業增加值從380.3億元增長到645.7億元,年均增長7.7%,高於GDP年均增速0.4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0.2個百分點。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進一步上升,6年提高了6.1百分點,2013年突破40%,2018年達到44.6%。

二、服務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貢獻率增強趨穩

新中國成立70年,晉中服務業發展實力日益增強,對國民經濟各領域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對經濟增長、就業、稅收、投資等方面發揮著“穩定器”作用。

(一)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穩步提升

改革開放前,晉中服務業基礎薄弱,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低。1978年,服務業對當年GDP貢獻率僅為13.5%,低於第二產業96.8個百分點。改革開放後,隨著工業化、城鎮經的快速推進,企業、居民、政府等各部門對服務業需求日益旺盛,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1978-2018年間,服務業對GDP的貢獻率提升了43.2個百分點。黨的十八大以來,服務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呈現加速上升趨勢,6年提高了16.5個百分點,2018年達到56.7%,高於第二產業10.7個百分點。

(二)服務業吸納就業能力持續增強

改革開放前,工業、農業是我國吸納就業的主體,1953-1978年服務業就業人員年均增速雖然達到3.1%,但比重相對較小,1978年服務業就業人員佔比僅為15.6%,比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分別低50.7和2.4個百分點。改革開放後,在城鎮化建設帶動下,大量農業轉移人口和新增勞動力進入服務業,服務業就業人員連年增長。1978-2018年,服務業就業人員年均增長3.9%,高出第二產業1.4個百分點。黨的十八大後,服務業繼續保持%的增長速度,平均每年增加就業人員2.1萬人。2012年開始,服務業就業人數超過第二產業,2015年開始,服務業就業人數超過第一產業,服務業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渠道。2018年底,晉中服務業就業人員超過70.0萬人,比重達到40.0%。

(三)服務業稅收佔比不斷上升

隨著服務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經濟效益也在不斷提高,服務業提供的稅收越來越成為全市稅收增長的源泉。2018年,服務業稅收收入完成88.2億元,佔全部稅收的比重為35.4%。與2012年相比,年均增長6.8%,高於第二產業2.2個百分點。其中,金融業完成15.5億元,年均增長13.4%,房地產業完成24.3億元,年均增長14.2%,批發和零售業完成25.2億元,年均增長5.2%。

(四)服務業投資佔全社會投資的比重持續提高

服務業快速增長的背後,是服務業各行業投資的強力支撐。2018年,晉中服務業投資完成417.3億元,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59.4%,超過第二產業24.0個百分點。從行業比重看,房地產業完成投資176.8億元,佔全部服務業投資的42.4%;其次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完成投資91.6億元,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完成投資61.1億元,分別佔服務業投資的22.0%和14.6%,三行業合計佔比達到79.0%。

三、服務業轉型升級有序推進,發展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新中國成立70年,晉中服務業實現了由門類簡單、地區差異低、單一公有制向門類齊全,區域協調、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轉變。服務業產業結構、行業結構日趨協調優化,發展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一)傳統服務業加速升級

新中國成立之初,晉中服務業部門構成簡單,內容及形式比較單一。服務業各部門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佔到服務業增加值的近60%,構成服務業主體。經過70年建設,服務業門類更加齊全,各部門發展更趨均衡。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等傳統服務業比重不斷下降,2018年分別為14.4%、20.0%和4.0%,總和已不足40%。金融業、房地產業等現代服務業對經濟支撐作用逐漸增強,2018年佔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到9.9%、13.9%。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新興服務業更是經歷了從無到有的快速發展,影響力越來越大,2018年增加值佔服務業比重分別達到5.1%和2.7%,成為助推服務業持續增長的新動能。在互聯網的推動下,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等傳統服務業加速轉型升級,紛紛依託新技術發展電子商務、網絡訂餐、網上零售等新業務新商業模式。2018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單位網上零售額2.3億元,增長71.1%。

(二)服務業縣域結構不斷優化

改革開放前,晉中縣域間服務業發展水平差異不大,主要為滿足工農業生產和人民基本生活提供服務。改革開放後,各縣區工業化、現代化建設進程以及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服務業呈現出不同的地域特點和階段性特徵。2018年,榆次區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60%,太谷、祁縣、平遙比重超過50%。從縣域服務業增加值佔全市的比重看,榆次區一家獨大,佔到全市的28.2%,靈石、介休、平遙三縣佔比均超過10%,服務業向市城區、縣城區集聚趨勢明顯。

(三)服務業所有制結構日益多元

改革開放前,服務業一直以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為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逐步形成,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在服務業中快速成長。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範圍進一步放寬金融業等行業市場準入和限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服務業市場化水平不斷提升。2018年底,晉中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中,私人、港澳臺和外商控股企業數量佔比超過65%,從業人員佔比超過55%,營業收入佔比接近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