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Aug 8th

啟署集:

在這個時代

優秀才是標配

平凡和普通

近乎於貶義

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這麼喪?

因為在這個時代,在這個大部分都是普通人的世界,普通是一件無法接受,甚至還要被全世界批評的一件事。

看電影最怕什麼?

被劇透對不對!

一段故事你不知道過程和結局,你才有看下去的興趣。

生活,打拼,就像在看一部從沒看過從沒聽說過的電影。

不知道故事中會發生什麼,結局會變成什麼樣。

於是生活是新鮮的,感覺是豐富的。

現在我們的人生很透明,你現在是什麼樣,以後大概是什麼樣,你成功了會怎麼樣,平庸會怎麼樣,有錢會怎麼樣,沒錢會怎麼樣,你都清楚的很。

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你想學吉他,就會看見無數吉他彈的比你好百倍的人在地鐵通道里賣唱。

你想學健身,就會發現無數成天蹲在健身房胳膊比你粗大腿比你粗的肌肉霸,什麼燒烤、火鍋、烤肉都不能吃。

你想追求女神,就會發現無數比你優秀的男生已經陣亡在前線上了。

你想換工作,就會發現無數的專業強者依然無處安放,苦苦掙扎。

...

想成為的角色,那些角色的未來會被所謂的過來人直接扼殺掉。你還沒出發就告訴你,你的終點是什麼樣。

於是我們害怕結局,開始拒絕了一切。

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小時候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知識改變命運。要努力學習,考上好大學,以後一定會成為人才。

父母說:我們含辛茹苦把你撫養成人,你一定要努力,好好做人,以後一定有好日子過,一定會成為人才。

於是我們相信了,我們也淘氣過,我們也叛逆過,不過我們還是完成了學業,小心翼翼花著生活費,讀完大學,畢業了住著不到百平米的房子,拿著少得可憐的工資,羨慕著那些有錢人的奢侈生活。

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小森林》裡女主角的喪和當代青年人的喪很相似。

女主惠媛是師範大學的學生,卻在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失敗。無奈之下,她只好逃回鄉下生活,她一直以為自己再過一段時間就能回去,誰知道自己竟然待了春夏秋冬。

但失敗的城市生活帶來的喪,很快就被治癒了。她在勞作中收穫了很多之前沒有過的快樂。春的生機、夏的清爽、秋的燦爛、冬的隱忍……

她也在這樣的生活中遇到了愛情。

沒考到證,沒找到對象,買不起房……沒關係,鄉下有煙火氣,有人情味。

人生有一萬種可能,喪一會之後,再去嘗試下一個可能吧。

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說慣了喪言喪語,聽慣了花式毒雞湯,保溫杯裡泡著枸杞,葛優癱在沙發上,除了出門,什麼都可以。喪成了多數青年的常態。

90後大多是獨生,從小就和“別人家的孩子”一起競爭,長大了找工作也少了很多“穩定掙錢離家近”,逆天的房價更是讓他們望而止步。他們一直承受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但也正是身上的重量才給了他們肩膀的力量。

那些一直說躺著舒服的人可能半年之後有了自己的一家公司,那個可樂泡枸杞的男孩可能成功跳槽進了五百強,那個葛優癱在床上敷面膜的女孩可能已經月入十萬……

喪到你覺著他可能活不下去的時候,他突然帶著金錶穿著貂出現在人前的時候,我們才發現:九零後喪的很高級。

喪的表象下面是堅定的目標、默默的付出,直到有一天的雲淡風輕。

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喪是一種看透了之後的生活智慧。

一個人將這個世界的爾虞我詐、艱難險阻都看清楚、看透徹了,仍能拿無趣的生活開一句玩笑,說幾句喪氣話,這是一種高級幽默。

拋棄那些無人不知的大道理、大夢想,在低頭自嘲的時候,想想切實可操作的指南。生活本身面目猙獰,喪能撕掉那些虛假的美好。

當一切都赤裸裸的時候,我們才知道自己以及生活的真相。

我們不反對雞湯,我們只是反對虛假的美好;我們也不支持垂頭喪氣,我們只是想讓你低下頭來思考。

喪一點,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