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

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

Aug 8th

启署集:

在这个时代

优秀才是标配

平凡和普通

近乎于贬义

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这么丧?

因为在这个时代,在这个大部分都是普通人的世界,普通是一件无法接受,甚至还要被全世界批评的一件事。

看电影最怕什么?

被剧透对不对!

一段故事你不知道过程和结局,你才有看下去的兴趣。

生活,打拼,就像在看一部从没看过从没听说过的电影。

不知道故事中会发生什么,结局会变成什么样。

于是生活是新鲜的,感觉是丰富的。

现在我们的人生很透明,你现在是什么样,以后大概是什么样,你成功了会怎么样,平庸会怎么样,有钱会怎么样,没钱会怎么样,你都清楚的很。

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

你想学吉他,就会看见无数吉他弹的比你好百倍的人在地铁通道里卖唱。

你想学健身,就会发现无数成天蹲在健身房胳膊比你粗大腿比你粗的肌肉霸,什么烧烤、火锅、烤肉都不能吃。

你想追求女神,就会发现无数比你优秀的男生已经阵亡在前线上了。

你想换工作,就会发现无数的专业强者依然无处安放,苦苦挣扎。

...

想成为的角色,那些角色的未来会被所谓的过来人直接扼杀掉。你还没出发就告诉你,你的终点是什么样。

于是我们害怕结局,开始拒绝了一切。

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

小时候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知识改变命运。要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以后一定会成为人才。

父母说:我们含辛茹苦把你抚养成人,你一定要努力,好好做人,以后一定有好日子过,一定会成为人才。

于是我们相信了,我们也淘气过,我们也叛逆过,不过我们还是完成了学业,小心翼翼花着生活费,读完大学,毕业了住着不到百平米的房子,拿着少得可怜的工资,羡慕着那些有钱人的奢侈生活。

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

电影《小森林》里女主角的丧和当代青年人的丧很相似。

女主惠媛是师范大学的学生,却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失败。无奈之下,她只好逃回乡下生活,她一直以为自己再过一段时间就能回去,谁知道自己竟然待了春夏秋冬。

但失败的城市生活带来的丧,很快就被治愈了。她在劳作中收获了很多之前没有过的快乐。春的生机、夏的清爽、秋的灿烂、冬的隐忍……

她也在这样的生活中遇到了爱情。

没考到证,没找到对象,买不起房……没关系,乡下有烟火气,有人情味。

人生有一万种可能,丧一会之后,再去尝试下一个可能吧。

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

说惯了丧言丧语,听惯了花式毒鸡汤,保温杯里泡着枸杞,葛优瘫在沙发上,除了出门,什么都可以。丧成了多数青年的常态。

90后大多是独生,从小就和“别人家的孩子”一起竞争,长大了找工作也少了很多“稳定挣钱离家近”,逆天的房价更是让他们望而止步。他们一直承受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但也正是身上的重量才给了他们肩膀的力量。

那些一直说躺着舒服的人可能半年之后有了自己的一家公司,那个可乐泡枸杞的男孩可能成功跳槽进了五百强,那个葛优瘫在床上敷面膜的女孩可能已经月入十万……

丧到你觉着他可能活不下去的时候,他突然带着金表穿着貂出现在人前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九零后丧的很高级。

丧的表象下面是坚定的目标、默默的付出,直到有一天的云淡风轻。

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

丧是一种看透了之后的生活智慧。

一个人将这个世界的尔虞我诈、艰难险阻都看清楚、看透彻了,仍能拿无趣的生活开一句玩笑,说几句丧气话,这是一种高级幽默。

抛弃那些无人不知的大道理、大梦想,在低头自嘲的时候,想想切实可操作的指南。生活本身面目狰狞,丧能撕掉那些虚假的美好。

当一切都赤裸裸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自己以及生活的真相。

我们不反对鸡汤,我们只是反对虚假的美好;我们也不支持垂头丧气,我们只是想让你低下头来思考。

丧一点,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