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天河”紅旗渠建成前有多缺水?5萬人僅有3口井

在河南省西北部的太行山東麓,有一個林州市,曾經叫林縣。在十九世紀初的時候,這個縣有個怪現象,縣裡許多青壯年都娶不上媳婦。俗話說,閨女跑下山,媳婦不上山。有一個村兩百多戶人家,其中四十歲以下沒結婚的光棍就有三十多個。這樣一來,有男方家籌了很重的聘禮請媳婦上門。媳婦來了只有一個條件,她既不圖金也不圖銀,而是問,你家有水嗎?

根據史料記載,林縣缺水的歷史,從明朝就開始了。從1436年到新中國成立的514年間,林縣曾發生自然災害100多次,大旱絕收30多次。災年沒有任何食物,甚至還發生過人吃人的慘劇。然而,在1969年,一渠清水穿過太行山,灌溉了林縣的每一寸土地,林縣人終於不用看天吃飯,家家戶戶門前都能流過甘洌的清泉。實現這個奇蹟的水渠名叫“紅旗渠”。

“人工天河”紅旗渠建成前有多缺水?5萬人僅有3口井

紅旗渠總乾渠長70.6公里,到林縣境內又延伸出三條分乾渠,前後相加近兩百公里。這兩百多公里的水渠,有的懸掛在太行山的懸崖絕壁上,有的穿行在時而發洪水,時而乾涸的季節性河道間。在60年代沒有大型施工機械的條件下,這兩百多公里水渠全是由林縣人民一錘子一鏟子,用難以置信的堅持和毅力修建完成的。

“人工天河”紅旗渠建成前有多缺水?5萬人僅有3口井

難怪周總理把紅旗渠和南京長江大橋並稱為新中國兩大奇蹟,難怪外國媒體看到紅旗渠後驚歎這是一條“人工天河”,是“世界第八大奇蹟”。那麼這麼雄偉的工程是如何用人力修築完成的呢?事情還要從一個來到林縣的地委辦公室副主任說起。

“人工天河”紅旗渠建成前有多缺水?5萬人僅有3口井

楊貴

1953年,25歲的楊貴受河南省安陽市地委委派,來到林縣協助抗災。

這年,林縣遭受了強烈的自然災害。先是倒春寒使14萬畝小麥遭受凍災,5月又有冰雹, 3.6萬畝作物被打得七零八落。之後持續乾旱,秋季基本絕收。眼看著林縣人這年又要餓肚子了。

就在這時,楊貴來幫林縣人民抗災了。他1928年出生,河南衛輝人。建國後,他一直在最艱苦的基層工作,對解決老百姓困難有著豐富的經驗。對於林縣的災情,楊貴早有耳聞。然而,當他來到這裡,親眼看到林縣人民的生活狀況時,還是被眼前的情況震驚了。

“人工天河”紅旗渠建成前有多缺水?5萬人僅有3口井

當時林縣全縣共有550個村,嚴重缺水的就有307個。其中有一個區有五萬人,但是隻有三口井。井前排隊打水的水桶排到了幾十米開外,井口被麻繩長年累月的磨出了一道道深溝。更多的人只有往返十幾公里山路,走一天一夜,才能取到一擔水。看到這樣的情況,楊貴這個曾經上過前線、過打仗的漢子,也忍不住掉下淚來。

“人工天河”紅旗渠建成前有多缺水?5萬人僅有3口井

大旱當前,林縣人個個惜水如命。林縣農村,有個剛過門的小媳婦,因為不小心打翻了一擔水而內疚不已,最後竟然懸樑自盡了。楊貴得知這件事之後,心如刀絞。

“人工天河”紅旗渠建成前有多缺水?5萬人僅有3口井

楊貴

看到這裡的百姓為水掙扎,為大旱下的糧食掙扎,楊貴來了林縣,就再也沒有忍心回去。他甚至把自己的家都搬來林縣,立志要讓林縣的百姓能吃上水。1954年,楊貴主動要求調任林縣的縣委書記,從此就把根紮在了這裡。楊貴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每個村子調研,找水。那麼,楊貴是怎樣找到水,又是怎樣修成紅旗渠的呢?

“人工天河”紅旗渠建成前有多缺水?5萬人僅有3口井

國畫《紅旗渠》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湖北衛視大揭秘”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