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到底是汉人,还是鲜卑人?

历史一书生


李世民虽有鲜卑血统,但应该算是汉人。

李世民到底是汉人,还是鲜卑人,需要从他的父母说起。

李世民的父亲是李渊,母亲是窦氏。根据李唐官方认定,往上追溯若干年,他们的先祖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而李暠自称是西汉名将 “飞将军”李广的十六世孙;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封唐国公;李渊的父亲李昞曾任北周柱国大将军,袭唐国公。

这样来看,李世民的父系一脉根正苗红,应该是纯正的汉人。

问题在于李世民的祖母、母亲这两代人。

首先是李世民的祖母、李渊的母亲独孤氏。独孤氏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之女,而独孤氏是纯正的鲜卑人,所以独孤氏就是鲜卑人,而李渊则是有一般的鲜卑血统。

其次是李渊的妻子、李世民的母亲窦氏。窦氏也是鲜卑人,嫁给李渊后生下了李世民,也就是说李世民的父亲有一半鲜卑人血统,母亲是纯正鲜卑人。

这样来看,李世民至少有1/4的鲜卑血统,并非纯正汉人。

当然,关于李唐官方认定的先祖李暠,是汉人还是鲜卑人也很有争议。在东晋十六国时期,五胡乱华乱,很多少数民族都改汉姓,接受汉文化,加上与汉人通婚,逐渐发展成为汉化的胡人。久而久之,他们从表面上看与汉人无异,但血统上毕竟不是纯正汉人。

李世民确实拥有鲜卑血统,但中华民族从来不惟血统论。只是相比血统的传承,人们更注重文化的认同,特别是在民族大融合时期,我们更认可“夷入华则为华,华入夷则为夷”,所以李世民到底是汉人还是鲜卑人,根本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他的血统如何认定不会对历史产生任何影响。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李世民是汉人,还是鲜卑人呢?

这真是一个自古至今都有热在争论的问题。大家出现矛盾的原因就在于:彼此界定族属的标准不一样。

基于不同的标准衡量李世民的族属,包括文化(culture)、祖源(ancestry)和血缘(descent)、主观认同(identity)等等,你可能就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最早质疑李世民身份的人,并不是后世的学者,恰恰就是与李世民同时代的唐朝人。

贞观年间,有一位名叫法琳的高僧,就曾当着李世民的面指出他在身世的问题上撒了谎。李唐皇室并非官方自称的陇西李氏之后,而是代北胡人之后。根据《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的记载,法琳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琳闻,拓拔达阇,唐言李氏。陛下之李,斯即其苗,非柱下陇西之流也。

这番话自然触怒了李世民,当即对法琳治罪。不过,法琳的话很有市场,甚至于后世宋代学者朱熹在谈到唐朝时,还称“唐源流出于夷狄”。

由此可见,法琳和朱熹在界定族属身份时,是以祖先(ancestry)来源为标准。

在这个标准之下,李世民被视作胡人(鲜卑人)的后裔便在所难免了。

此外,另外一种大行其道的标准就是文化认同。

一种普遍的观点是,李世民在文化上认同汉文化,认同自己是个汉人,所以他就是汉人。

这番话可在史料中找到依据。例如,贞观二十三年(649),李世民与李靖之间曾有过下面这段对话:

太宗曰:朕置瑶池都督以隶安西都护,番、汉之兵,如何处置?靖曰:天之生人,本无番、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由此常习战鬬。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

李世民和李靖,显然是以文化作为身份藩篱,并自动站在汉人的立场上,讨论番、汉的差别。并认为只要对番兵施以礼仪教化,这些人都会变成汉人。

最后还有一种就是血缘了。

这是最普遍的认知:从后人的角度,用汉族的血缘追溯李世民的身份。

总而言之,基于不同的标准,或许你就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HuiNanHistory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又是唯恐天下不乱。

李世民是地道的汉人。

首先有个基本原则比较说明。所谓民族成分,一般是看父亲而不是母亲。

也就是说,就古人来说孩子一定是归属父亲的民族,而不是母亲。

在古代,女人说白了是无足轻重的附属品(mm们别骂我),大部分人连个名字都没有。

而李世民的父系,可以肯定就是汉人。

很多中国学者反复研究,认为李唐的父系祖先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汉人。

这个已经没有什么疑问,无需争论。

一些学者提出李唐祖先可能是汉化的胡人,隐瞒自己的民族成分自称为汉人,彻底汉化。这种理论没有证据,不能当作真实历史。退一步说,汉人更多意义是文化,而不仅仅是血统。假设李唐祖先真的是彻底汉化的胡人,也可以看做汉人。

至于母系,确实李世民的祖母和妻子都有鲜卑血统,属于汉族和鲜卑混血的后代。

所以,李世民身上多少有些鲜卑血统。


在隋唐之前,北方的鲜卑人建立很多国家。汉人为了进入北方统治阶级,和鲜卑女人通婚也是常事,没什么了不起的。


但母系血统在古代算不了什么,基本可以忽略。

比如郑成功,他的母亲是日本人,你能说郑成功是日本人吗?

再说朱棣,他的母亲是朝鲜人,你能说朱棣是朝鲜人吗?

再说康熙,他的母亲佟佳氏是汉人,你能说康熙是汉人吗?

道理就是这样。

所以,李世民毫无疑问是汉人。

至于鲜卑人,隋唐以后已经融入汉人中,民族消亡了。说白了,鲜卑人就变成了汉人,哪里还有什么鲜卑人。

那还TMD非要说李世民是什么鲜卑人,唯恐天下不乱?

萨沙早就说了,现在满遗太夸张了,用尽手段挑拨民族矛盾,唯恐天下不乱。

他们恨不得说李世民是日本人才好!


萨沙


《唐书》记载了一个关于李世民命名的有趣故事:李渊二子即将诞生之时,李渊路遇一书生为其看相,书生惊呼:"李渊贵人也,其子也贵,有济世安民之大任。"李渊惧,欲杀此人,书生却不见了。归家,二子诞,故起名"世民",取济世安民之意。唐太宗李世民的确胜任了"济世安民"的重任,堪称一代明君贤主。然而他的身世之谜却永远被湮没在简略的正史记载之中。有考古学家根据《步辇图》留下来唐太宗李世民的最早画像推测,一代英明的君主李世民,是鲜卑人的后裔。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人们的议论,李世民是鲜卑人么?

李世民一家祖籍在今河北省赵县,而李渊生于关陇,自称祖居关陇,是西凉王李皓的后代,借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其中,在历史上还有这一段插曲,本来西魏以前以山东地区的李姓一门为望族,这一地区有五大望族姓氏——王、卢、崔、李、郑,其中李姓又是鲜卑族中的一大姓氏。而自西魏宇文泰以关中为根据地建国,由此就硬性规定了关陇李姓为望族。有人据此认为李氏一门是破落贵族,还有人说李氏是鲜卑族大野部的姓氏。

唐朝时候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界线划分不严格,唐朝之前,北方各民族大融合现象广泛存在,如在隋炀帝时,突厥人就曾强制改穿汉装,北魏孝文帝推行民族之间友好往来的政策,同一个等级的人可以被允许通婚。所以造成了有皇室是少数民族的情况,大臣中也有许多是少数民族。李世民是鲜卑族的后裔,这也是有可能的。然而这里边有几个疑点:一是李渊一门在此之前到底如何,无法从历史上考究得知;二是李渊自称为西凉王李皓后代,到底是事实如此还是自抬身价?

根据可考证的历史资料证明,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即唐高宗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隋文帝的一名后妃的姐妹,属于非汉族,所以李世民和隋炀帝之间还有着姨表关系。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氏也是鲜卑族人。而李渊一方的血统还没有足够的历史证据进行论证。历史上有以下几种说法:赐姓大野部、河南破落李姓、老子李耳的后代等。其中最有可能性的说法是李世民是受胡人影响比较深的汉族人。现在一般的习惯说法是,唐太宗李世民是各民族的混血儿,民族大融合的产物。然而在进一步的研究却步履维艰,主要是由于唐太宗李世民乃一代明君,可以称为帝王的模楷,后世人们想尽可能模糊其民族的概念。

因此许多学者对考证唐太宗李世民身世问题并不积极。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认为李世民为鲜卑族后裔的观点主要有以下论据:

1、立武则天为后印证了唐朝的胡俗。唐朝人对肥硕丰腴的女子情有独钟。像杨贵妃的传说、《唐代仕女图》的记载,都证明了唐人有这方面的审美倾向。这与唐的民族融合大有关系,带有明显的少数民族趋向。在胡人的风俗中有父死子娶母为妻的习俗,也有一家的男人共用一妻的故事。在昭君出塞的故事里,王昭君在死了丈夫后就嫁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而在唐朝帝王史中,也有一些类似的关系尴尬的角色。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之间的关系近乎乱伦。唐太宗李世民在武氏则天正值其雏女妙龄之际,召其入宫为才人。他死之后,武则天入感业寺做了尼姑。唐高宗即位后,"复召武氏入宫,拜昭仪,进号宸妃"。

几年后,竟做了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期间,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裴炎及程务挺等人曾力谏唐高宗李治,武则天"曾侍先帝,众所共知",但是唐高宗李治根本没有在意。历史上杨贵妃也是一例。杨贵妃本是唐玄宗之子寿王的妻子,却被身为公公的唐玄宗讨来做了妃子。这些为李唐王朝大臣们所不齿的关系是不是李氏家族身体里流淌的胡人的血液在作怪呢?

然而有的学者认为唐朝的这种风俗与胡人血统毫无关系。他们认为人性古今都是相同的。并且,在武氏14岁入宫后唐太宗李世民都已经是50多岁的老人了,而且行将就木,唐高宗李治自身也应该明白娶母本身就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但他可能因为意志薄弱受了武则天的摆布,也可能是受了美色的诱惑,最终知其不道德而为之,这不能牵强的和胡人的血统联系起来。历朝历代中,乱伦都是一种反道德的行为,决不会为社会所尊奉,决不是唐朝社会赞同这种道德观念,而是这跟个人的道德和意志有关系,是一种个人缺失了德行的表现。还有的学者综合了这两种对立的观点:认为李氏一家是深受胡人习俗影响的汉人后裔,由于在魏晋时期长期与胡人混住,从各方面都沾染了大量的胡人风俗;而且从唐朝女子的穿着以及蹴鞠、骑马打猎的生活来看,当时女性享受了以后历代女子不曾享受的解放;所以对于开放、繁荣、各民族已有了相当程度融合的大唐朝而言,这种乱伦关系不应该算大问题。

2,从唐太宗的性格来判断他的血统。李世民性格凶残、野心勃勃,为李唐打下天下的战功赫赫,贞观年间,唐太宗平定东突阙,俘虏颉利可汗,解除了北边的威胁;5年后,平定吐谷浑,俘其王慕容伏允;贞观14年,有平定高昌氏,于其弟置西州,并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置安西都护府。晚年时,唐太宗战志尤存,亲征高句丽。唐太宗善骑射,一生过着不倦的戎马生涯。这些都可以作为质疑他的血统问题的证据。在他的一生中,最大的政治风波莫过于使他得以登上王位的"玄武门之变"。当时,被封为秦王的李世民军功甚多,超过了太子李建成和其弟李元吉。他们早就心怀嫉妒,结成同伙。定下阴谋,决定在昆明湖畔杀死李世民。李世民对此早有觉察,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于是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月4日黎明,在长安宫的北门玄武门布下了伏兵,射死兄弟李建成、李元吉。3天后,唐高祖李渊便册立秦王世民为太子。

再过两个月,李世民逼使李渊退居太上皇,自己在颂德殿即帝位。这一段历史为我们揭示出了一个性格凶残、充满野心的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中的李世民判若两人。然而有学者中对将"玄武门之变"作为唐太宗李世民是胡人的依据持不同的态度。他们认为:自古宫廷皇室的权利之争都是很残酷的,这和他的血统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也是形势所迫,身不由己。并且从对后世的影响来看,李世民取代其兄当上皇帝,对唐朝的繁荣和后世中国的繁荣都是有积极推动意义的。李世民是在李家三兄弟中是最具实力的一位,他审时度势,发动玄武门之变,这恰好反映了他是一个真实的政治家。也有的学者从历史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孔子写《春秋》时,皇室内部争权夺势的事件就屡有发生,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杀父弑兄的事件都有记载,因此这还不能作为佐证李世民是胡人的证据存在。

3、李世民的唐昭陵独特的墓葬显示了突阙习俗。史书中关于昭陵记载,昭陵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坟墓,有内外两城。外城遗址已难以考证,门内当年建有献殿,存放李世民生前服用器物。北门称为玄武门,又称司马门。原有14个"蕃酉"的石雕像现在已不知何处,石雕像到底有些什么来历?现在已是无人知晓。但是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浮雕还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石刻艺术陈列室里。

"昭陵六骏"的确是李世民留下的有一个疑点:中国所有帝陵中,为什么只有李世民的昭陵里有战马石刻?唐太宗独特的墓葬形式是否真的显示了突阙的习俗?根据《突阙问题研究论文集》上面记载:马是突阙人不可离开的伴侣,平时生活游牧,战时驰骋沙场。在突阙的葬俗中,有一种奇特的祭祀悼念马功劳的习俗,一般有三种仪式。主人死后,随从会骑着马绕着死者墓地转圈,然后把马杀掉或者活埋到坟墓里。无论是突阙贵族,还是一般牧民,死后都要与马共葬,只是数量多少不同。然而李世民的坟墓昭陵至今未被打开,据称也未被盗过,所以里面的陪葬物品到底是些什么现在只是猜测,或许若干年以后,我们可以从昭陵里睡着的李世民自己那里得到最真实的答案。


果子酱先生


李世民是汉人,但有一部分鲜卑人的血统,来自母系。如果现在鲜卑族还存在的话,李世民户口本上的民族一栏可以写汉族,也可以写鲜卑族。

李世民的鲜卑血统来自他的奶奶。

李世民的爷爷李昞是西魏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奶奶是西魏大臣独孤信的四女儿,也是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的四姐。

李昞和独孤氏生下了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李渊是正儿八经的胡汉混血,各占50%。

李渊的皇后是窦皇后。窦皇后的先祖窦统出自东汉外戚窦氏一门,因躲避政治迫害而逃亡匈奴,受到匈奴重用,赐胡姓纥豆陵氏,自此在匈奴生活繁衍,成为部落大人。可见窦氏一门也是胡汉混血后裔。

北魏时期,窦氏后人南迁至代州(山西代县),世代为官。窦皇后的父亲窦毅是隋朝定州总管。李渊和窦皇后生下了李世民兄弟四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李世民至少带有1\\4的鲜卑血统,来自他的奶奶独孤氏。他的生母窦皇后也是胡汉混血后裔,李世民体内也流淌着一部分匈奴血统。

但这说明不了什么。

因为论血统,一般是以父系为标准的。

李渊这一脉都是汉人,出自陇西成纪,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李世民是汉人。

再者从北魏开始,到隋朝时期,鲜卑族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汉化了,被先进的汉文化所融合同化。到李世民这一辈,他讲汉语、书汉文、过汉节,毫无疑问是个汉人。

而且鲜卑族已经彻底消失了,绝大多数融入了汉族之中,现在再说李世民是不是鲜卑人没有任何意义。


石头说历史


李世民当然是汉人。

关于李世民到底是汉人还是鲜卑人,我们可从其父系与母系的先祖身世来捋一捋。如果只是管中窥豹,我觉得那就是对历史本身的一种无形的虚化与歪曲。

首先,我们来看李世民的父系

李渊的祖父为李虎,祖母为安定梁氏。李虎是陇西成纪(甘肃秦安)人,曾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北周时被追封唐国公。李虎的祖父为李煦,祖母为张氏。李熙是赢姓李氏,曾任金门镇将,镇守黑城镇(呼和浩特武川县),替北魏抵御柔然的侵扰。

李熙的曾祖李暠,曾祖母为冀县尹氏。李暠是陇西成纪人,为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的建立者。李暠的高祖父为李雍,在晋朝为官,官至郡守。李雍的祖上为李禹,而李禹就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孙子。而李广的先祖则为秦国名将李信,李信为槐里(陕西兴平)人。

从李世民父系来看,是纯汉族血统。秦末汉初时期,长城以北主要是以匈奴为主。鲜卑等民族还未崛起,如果只是以东晋十六国到隋灭陈这一段时期来判断,那显然有失公允,掐头去尾,不太客观。

其次,我们来看李世民的母系

李世民母亲窦皇后的十二世祖名叫窦统,曾任雁门关太守,其子窦宾收留了鲜卑孤儿拓跋力微并将爱女窦聪许配给拓跋力微。

公元248年,窦宾病亡,其女婿拓跋力微叛乱,窦姓遭到屠杀。只有窦宾儿子窦他之妻逃脱,后生窦他遗腹子窦勤。为防止窦勤被拓跋力微加害,窦勤取了鲜卑名“纥豆陵羽德”。

公元311年,窦勤被封为忠义侯,其子窦于真,鲜卑名“纥豆陵匿物尼”。窦勤去世之后,窦于真继任部落首领。公元357年,窦于真把部落王之位让与儿子窦朗,他带孙儿窦佑、窦滔扶风窦氏故居。

公元376年,窦朗次子窦滔出任前秦刺史。公元386年,拓跋珪在盛乐建立北魏。窦朗与结盟部落一同归顺北魏,保持相对独立。后窦佑领地被拓跋珪侵占,长子窦提被杀,次子窦搬失散,三子窦拓与女儿窦霄被俘虏。

拓跋珪死后,其子拓跋嗣即位,取窦超之妹为妻,生下拓跋焘。拓跋焘即位,拜窦拓为侍中,窦氏一门成为皇亲贵族。窦佑后被封为辽东公。窦皇后的曾祖窦略,生于魏都平城,窦略后辅助孝文帝进行民族融合。因此,窦氏一族也是汉人血统,并未被胡化。

最后,我们来看李世民

窦皇后始祖窦龙本是大禹的六世孙,其后裔在商朝后期定居于长安沣水,周武王封地于渭北,后称扶风郡平陵县,应该说是纯粹的汉人。窦皇后的十二世祖窦统至玄祖窦岩八代均居于漠北、辽东等地。窦勤、窦于真、窦朗曾有鲜卑名字,那只是生存的需要,而与鲜卑血统没有丝毫的关系。

居于北方大漠的胡人,大多属于大禹苗裔之后,由于缺少儒家礼仪的教化,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他们同中原的汉人是同脉不同支。如拓跋焘生母窦氏、拓跋宏生母李氏都是汉人,但拓跋焘和拓跋宏是却是鲜卑人。

隋唐帝王的祖先虽接受了鲜卑的赐姓,但他们仍然是汉人血统。从上述的分析可知,李世民是纯粹的汉人血统。隋唐之前,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民族界限。如果非要说李世民是鲜卑人,那就是极其无聊的故弄玄虚。


野史也是史


李世民不是鲜卑人,是汉人但有鲜卑血统

说隋唐的杨氏李氏是鲜卑人,有两观点,一个观点说他们汉化的鲜卑人,实际上他们是鲜卑化的汉人,以便在鲜卑人当政的政权下生存生活。在杨坚代北周后,一些鲜卑化的汉人又改回汉化汉人。一种观点认为他们的母系是鲜卑人,所以李唐有鲜卑血统,所以是鲜卑人。照这逻辑,北魏王室要求,鲜卑人必须汉化、鲜卑人不得与人鲜卑人结婚,必须与汉族人结婚。那么鲜卑人后代一半就汉化了,而北魏的汉人也胡化了。而实际上北方游牧民族生活方式是经常到农耕民族汉族地区抢女人和孩子,所以鲜卑人后代大量含有汉人血统,鲜卑族部落早就汉化了。其他少数民族匈奴、突厥也是通过和亲和在边境强夺汉族女人和孩子,后代都有汉族血统,北方少数民族也都早已汉化了。

而实际上自从人类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来,无论论是姓、氏,还是民族,都是由父系决定的,这是各民族的约定俗成。隋唐前辈父系杨李两家本是汉族,在北周胡化政权下,应该说为了做官和生存并进入胡人上层社会,改为胡化,鲜卑姓名,属于迫不得已。包括五胡十六回冉闵父子也是如此。一旦推翻胡化政权,他们立马去掉胡化改回汉人。尽管他们几代娶了胡人为妻,后代有一定胡人血统,甚至有几根胡人胡须,并不影响他们是真正的汉人。反证也是如此,匈奴人刘渊因是汉朝和亲后代,改姓刘邦的刘,但胡人本性没有攺变,他还是匈奴。

所以说隋杨唐李虽有鲜卑血统,但不是鲜卑人,而是地地道道的汉人。隋唐也根本不是鲜卑政权。李世民祖上是汉人,无论远祖老子李耳、李广,还是邢台李氏祖籍,拟或关陇李氏家族,都是地道汉人。李世民高祖李暠,曾祖父李虎,祖父李忠,父亲李渊都是汉人,祖母、母亲是鲜卑族,并不影响李世民是汉人,是有鲜卑血统的汉人。所以李世民既有汉人的农耕民族仁爱文明又有游牧民族的天生血性,才消灭了突厥、开拓四夷,创造了盛世大唐




东方史证


唐太宗李世民是有鲜卑族血统的汉人,这同样适用于李唐王室的其他成员,说到底,在古代的男权社会,母亲带给孩子的血统影响虽不至于忽略不计,但到底影响是不大的,最主要的影响还是来自于父亲。

根据两唐书的记载,李渊是陇西人,其七世祖乃是凉武昭王李暠,也就是说李渊的祖上是西凉皇族。而李暠则自称是西汉名将李广的第十六世孙,再往上追溯就是老子李耳了。

西凉国覆灭之后,其亡国之君之子李重耳南逃,在北魏做了刺史,而李重耳的儿子之一就是李熙,李熙生李天赐,李天赐又生李虎,李虎就是西魏著名的八柱国之一,真正的关陇集团的贵族。

实际上,对于李唐王室这个自称的祖先谱系,史学界多是持怀疑态度的。唯一能确定的谱系应该是从李虎开始的,李虎最初跟随贺拔岳,贺拔岳死后又追随宇文泰,这些从武川镇走出来的人成为后来名震天下的关陇军事贵族,影响了中国数百年的历史。李虎的祖上不管是陇西李氏也好,普通的李姓家族也好,都是汉人,并且从李虎开始,成为真正的贵族。

李虎官至太尉,受封唐国公,其子李昞继承爵位,是北周的柱国大将军,娶妻独孤氏,即独孤信的四女儿,独孤信乃是鲜卑族人,也是当时的八柱国之一,属于关陇贵族集团。当时宇文泰为了巩固权力,在关陇集团内部搞汉人和鲜卑族人的通婚,因此当时关陇集团内部的人基本都是混血儿。李昞娶了独孤信的第四女,而北周皇帝宇文毓娶的是独孤信的长女,杨坚娶的则是独孤信的第七女独孤迦罗,也就是说北周、隋、唐都有鲜卑族的血统。

李昞和独孤氏生子李渊,李渊身上有鲜卑族的血统,李渊娶的是神武公窦毅和北周襄阳长公主的女儿窦氏,窦氏也是有鲜卑族的血统,他们生的四子一女(李建成、平阳昭公主、李世民、李元吉和李玄霸)都有鲜卑族的血统,但到底他们继承的是父系血统,即李虎遗传下来的汉人血统。因此李世民是有鲜卑族血统的汉人。

而后来李世民娶妻长孙氏,长孙氏是长孙晟的女儿,是鲜卑族人。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在隋唐时期,汉人和鲜卑族人之间的通婚是很频繁的。<strong>

在鲜卑族,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这也间接提高了隋唐时期的女性社会地位,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女性,比如隋文帝的皇后独孤迦罗,有勇有谋,是隋文帝的一大依靠;再比如太穆皇后窦氏,其胆识另男儿汗颜;还有平阳昭公主,在李渊起兵后带兵在关中打下了一片天地,等等。

但随着武则天的崛起,大唐的女性开始不甘于在男人的背后,反而纷纷走向前台,干预朝政,弄得朝廷乌烟瘴气,在唐玄宗李隆基除掉那几个干政的女性(天平公主、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之后,社会对女性的宽容度极速缩减,女性的社会地位随着降低,女性在男权社会终究只是男人的附属品。


萧晓四姑娘


唐太宗李世民,这一历史讲诉下来颠覆你的历史观。


太宗是汉还是鲜这是一个历史问题,是不是汉和鲜卑不重要,重要的是历史认知。所以咱们必须尊重历史只说历史事实!准确的说来李世民非汉,也不属于汉族,也不是鲜卑人或者鲜卑族。归根结底李世民属于华夏人,华夏族,华夏子孙,李世民与今天所谓之的汉人汉族,没有半毛钱关系。其理由很简单,汉称由清末民国初而得称,由一群留洋派学习西方回来划分的族群(只讲事实)。今天既然咱们讲到这一话题,那就认真的来讲一讲真实的历史,咱就分几部分来讲诉。

①、李世民曾以华夏之子天之矫子自诩,这足以证明其唐朝时期没有汉族汉人概念。


②、不论李世民是所谓汉人也好?还是鲜卑人也罢,始终改变不了的一件事是,汉鲜本属华夏族群,李世民为华夏之子,华夏族群之人。大家应该可以看得出李世民自诩华夏之子天之骄子的寓意。

二、华夏民族史(中华民族)

❶、中华历史真的太长太多太乱需要从头到尾整理,中华历史何止五千三百年文明及文化。三皇时期,五帝时代到后来的虞、夏、商、周至民国,上万年的文明文化史。

简单的来说一说华夏大地的历史,就能准确的得出华夏族是被如何切割成多族的。人是随着时间推移四处迁息敷衍而来的氏族,请问一下黄河长江流域一代带我们的祖先最早的起源地在哪?请看下方地图▼


中华远古人类起源于云南的元谋地界,远古人类遗址在长江流域附近,而元谋人距今一百七十多万前,而中华长江流域,西南、华南、华中、华东地区气温温和季风气候,适合人类敷衍。




古人敷衍顺流而下可直达沪东地区海口江浙一带。上至黄河流域,下至珠江三角洲地界,中华河流众多四通八达,能到中华任意地域,这就是中华远古人类迁徙轨迹顺流而行轨迹。



❷、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中心地带“西安市”才是中华中心(中原),在九十万后迁徙敷衍到中原地区西安地界蓝田县一带,而九十万年后这里出现了蓝田人,蓝田人距今八十万年。




❸、中华民族先祖远古人类随着智力的开发有迁徙到北京一带的,这就是后来的北京周口店人,距今约70至20万年前的先祖。



这就是我国先期先祖迁徙轨迹,元谋至蓝田再到北京周口,一条直线来回迁徙,横跨长江黄河流域,还有人再说中国人是非洲迁徙来的真的可以闭嘴了,中国人早于非洲人。


❹、中华民族族源起源地在西安蓝田县,华胥氏是中华民族远古始祖母(人祖),族群女王(华胥国领袖)。华胥氏子女为伏羲氏、女希氏(女娲),炎帝黄帝乃女娲之孙,其中还有蚩尤。上古时代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看各大史记可以肯定的是也是分封制度。(近代泸沽湖有一母系群体与上古母系社会有一定联系,男人通通赶走只剩下女人小孩,至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有改变)。

❺、五帝记本:“黄帝者,少典之子,名曰命,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兵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前几句是夸奖黄帝幼小时就能说话,听迅即懂, 成长是顿厚老实思维敏捷,轩辕成人之后非常聪明。后面几句讲诉轩辕成人之后神农老了,天下诸侯相互攻打,意思就是说抢地盘,残害百姓,神农看不惯要教训那些诸侯,于是要轩辕去阻止那些不听话的各诸侯,诸侯喊来兵众,蚩尤最残暴,这就是说各诸侯都调集了军队,而最不听话的就是蚩尤,神农炎帝要求黄帝灭了蚩尤。这里已经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黄帝时代就已经是分封制度了,不然怎么可能有各大诸侯?在说蚩尤与炎帝黄帝同为华胥子孙。黄帝号有熊,熊指国号,黄帝是熊国国君,黄帝大儿子少昊、二儿子昌意、高阳、是昌意之子,高辛是高阳之子,也就是说黄帝四代是熊国国君,而后有唐朝、虞朝、夏朝都为炎帝黄帝后人,所以有的人讲部落联盟和城邦及禅让制就不成立。

❻、中华辉煌的历史朝代是炎帝之后黄帝建立的熊朝,后有唐、虞、夏、商,周,秦都为炎帝及黄帝后裔所建朝代。黄帝共二十五子,其中真实有赐姓及封地的有十三子。这里不包括炎帝之后,炎帝之子临魁也是另有封地的,这就是真实华夏族群。华夏的由来是因华胥始祖母及夏禹治水建立的夏朝而得,这一点不用怀疑,夏禹治水三十年跑遍大江南北山川长江黄河及各大小支流。用脚丈量中华疆域所到之处通为夏土。

❼、据野史记载夏禹生在四川,野史“禹王乃黄帝的玄孙,姓姒氏,鲧之子。母名志,号修己,有莘氏女。修己未生禹时,见有流星贯昂,梦接而意感有孕。又吞神珠薏苡,至岁壹月——尧帝戊戌五十八年六月六日,修己胸坼而生禹于僰道之石纽乡,即今四川龙安府、石泉县石纽村,禹穴是也”。也就是说虞朝都城是良渚遗址,因被洪水淹没而被迫迁都,良渚遗址就在长江附近,,而三星堆遗址就是夏朝都成,商汤灭夏被毁。三星堆四川广汉水路发达,通长江,黄帝时期已经有船(舟)了。

❽、商汤灭夏,夏王室有两支皇室后裔逃亡,一支逃亡于蒙古高原一支逃亡于大兴安岭一带,史记 匈奴列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考古以证实。匈奴原本胡人,匈奴乃刘邦后人所取而得名曰匈奴也,匈奴被刘邦后人打到欧洲去的一支是今天的匈牙利人,匈牙利人为匈奴后裔同属华夏子孙后裔族群。这支匈奴横扫欧洲,其中一路向西形成了后来突厥,后有鲜卑、柔然、女真、蒙古等可以肯定的是祖先都为华夏族,朝鲜族棒子属夏商朝遗民,所以李世民不论是汉还是鲜卑可以肯定一点华夏子孙后代,历史太长太多只能简说。

三、简说一下夷、蛮、戎、狄

夷、蛮、戎、狄商朝以前指的是东南西北四方向,同时也指地域也指方国,方国指四方诸侯之国。除中央王朝之外四方之地皆为方国,谋些人解释是不对的,比如指少数民族就是个错误,乃我华夏族群凭啥定义为少数民族?如西戎指疆域内的西方之地,西伯侯姬昌就为西戎,难不成西伯侯也少数民族?这样定义真是扯淡。西伯侯府西歧,西歧今陕西省宝鸡市。南蛮北狄西戎东夷,这代表的是方向地域,封地。

看看地图吧,东周以前中华疆域是很大的,长江黄河流域源头至出海口包括所有支流地域,何为中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中间区域为中原。


奚譽贤


李世民当然是汉人!一定说说明一点,区别是否汉人的标准并不是以血缘论的,而是以文化论。所谓”夷狄入华夏者则为华夏”。

也就是说,古人区分华夏和蛮夷的方法是从文化上辨别的。只要少数民族主动汉化,接受华夏文化,那么他们就是汉人。举个例子,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洛阳地区的鲜卑贵族就是以汉人自居的,他们对六镇之地的少数民族是充满蔑视的,视之如“蛮夷”。

唐王朝是彻头彻尾的汉化政权,李世民不管血统是什么,从原则上就该视为汉人。其次,我们也可以捋一下李世民的血统,其实他从血统上也是汉人。

李世民的祖上是陇西李氏,其祖先为西凉开国君主李暠。李世民的祖父李虎位列西魏八柱国之一,是西魏政权的上层人物,是有一些鲜卑化的。但是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早在大隋朝时就已经完全正本清源再次汉化,可以说完全是汉人。

李世民的母系是窦氏,窦氏是鲜卑大姓。可以说是 有一半鲜卑血统。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窦氏的祖上可以追溯到汉文帝时期的窦皇后。可以说窦氏是鲜卑化的汉人。到了隋唐,窦氏也全盘汉化了。所以,即使从母系上来说,李世民也是彻头彻尾的汉人。

综上所述,说李世民是少数民族,是一个可笑的谬论,简直荒谬至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