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痴狂,唐太宗生命中最痴情的女人——徐賢妃

帝王身邊從來就不缺女人,但論真情,論真心的又有幾人?太多的是為了爭得權力,為了那份榮耀。這些女人看重的只是帝王的身份,而非他這個人。

然而在貞觀年間,在大唐盛世,有位美麗動人的女人,她為“情”痴,為“愛”思,對心愛的男人傾其所有,愛到骨髓,這個女人便是太宗李世民的寵妃徐惠。

為愛痴狂,唐太宗生命中最痴情的女人——徐賢妃

少年成名,文采斐然

徐惠出身於東海徐氏,為南朝梁慈源侯徐文整四世孫女,唐沂果二州刺史徐孝德長女。弟弟徐齊聃,妹妹為高宗婕妤,也有文采。 徐氏姐弟三人文采出眾,當時的人們將他們比作漢朝班氏。

徐惠的聰明可謂神童,據《新唐書》言,徐惠出生五個月即能言,四歲便熟讀《論語》、《毛詩》,八歲已能成篇。

徐惠八歲那年,父親徐孝德曾讓她試著擬《離騷》作詩,她寫了《擬小山篇》:

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

父親看後也大吃一驚,驚歎女兒的聰慧。一個人的才華一旦顯現出來,想去蓋是怎麼也蓋不住的。徐惠作《擬小山篇》後不久,便名聲遠揚,很快傳到了唐太宗那裡,太宗欣賞她的才華,將她召為才人。

與其他一起入宮的女子不同,徐惠令人驚豔的不是她的容貌,而是她出眾過人的才華。

太宗最愛的長孫皇后,在徐惠進宮時,長孫皇后已走了四年,然而太宗李世民依然忘不了那個與他共患難,同甘苦的女人。

為愛痴狂,唐太宗生命中最痴情的女人——徐賢妃

不斷學習,內外兼修

徐惠深知,美麗的容顏只是短暫的,要想與君王的感情長長久久,要想與愛人比翼雙飛,必須靠自己內心的學識與智慧,必須長久地堅持學習。

於是,入宮後,徐惠手不釋卷,詩文更加優美,文思更加敏捷,落筆成文。因此,唐太宗更加禮待她,提升他父親禮部員外郎,其後又升她為充容。

此番與徐惠一同進宮的,除了一些名不經傳但容貌豔麗的女子外,還有一名女子,一個天生為政治而生的女子—武則天。

徐惠不光有才情,而且還非常的大度。當徐惠已成為才人的時候,美人武則天還沒有見過皇帝,整天待在掖庭宮學著宮廷的規矩和禮儀。機智如武則天,她想到了一個主意,與徐惠結為姐妹。

於是,經常以請教學習為由來找徐惠,善良的徐惠總是熱心解答武則天提出的問題。在二人互相的學習中,兩人的關係也漸漸親密起來,當武則天提出結為姐妹互相照顧的時候,徐惠欣然答應了。只是徐惠對武則天是純粹的友情,而武則天對徐惠更多的是利用。後來,武則天也是通過徐惠而來到了太宗身邊。

一次,武則天見徐惠一身素雅長裙,很是疑惑,徐惠對困惑不解的武則天說:“以色待人,能好幾時。”也許正是因為這句話,它改變了武則天一生的命運。

徐惠,秀外慧中,滿腹經綸,其自身知識分子的豐富內涵蘊生了她的知性與優雅。

如果說武則天是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那麼徐惠便是燦如春華,皎如秋月。

為愛痴狂,唐太宗生命中最痴情的女人——徐賢妃

皎如秋月,小女人情懷

徐惠的皎如秋月,徐惠的與眾不同,彌補了太宗失去長孫皇后以後的感情空白,因此他也給了這個特別女子最好的優待。

而徐惠也深深愛著眼前的這個男人,她愛他的成熟穩重,愛他的霸氣與柔情,她愛他是一個女人對男人的愛,而並非因為他的君王,她的愛是純粹的。徐惠在《賦得北方有佳人》裡寫到:

由來稱獨立,本自號傾城。柳葉眉間發,桃花臉上生。腕搖金釧響,步轉玉環鳴。纖腰宜寶襪,紅衫豔織成。懸知一顧重,別覺舞腰輕。“

由此可看出她對君王知遇之恩的感激,其中也有她對愛人繾綣纏綿的愛意。

長孫皇后的才情,是聰慧與才學的結合,是母儀天下的大氣;而徐惠的才情,則是小女人的兒女情長。

有一次,太宗李世民下召讓徐惠前去伴駕,她過了很久還沒到,唐太宗非常生氣,正欲發火,卻不想徐惠因此獻了一首詩。

朝來臨鏡臺,妝罷暫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

滿紙的小女人柔情,滿紙的嬌嗔卻不失機敏,唐太宗見後怒氣全消,開懷大笑後,原諒了這個有些任性卻又可愛的小女人。

徐惠愛太宗,希望自己也能像長孫皇后一樣陪伴在李世民身邊。可是,世間有很多事總是那樣的沒有原因,太宗對徐惠的感情,始終沒有對長孫皇后那麼好。徐惠的才情更像是李世民生活中的一種配色,而終不能成為他生活中的主色調。

錯不在徐惠,也不在李世民,而在於時光,他們欠缺的是時光。徐惠永遠也沒辦法與長孫皇后相比,因為她們根本沒有可比性。

長孫皇后與李世民攜手走過了人生中最刻骨銘心的那段時光,在最困難的時候,長孫皇后用女人的柔情和自己獨有的智慧給予太宗心靈上最大的撫慰,他們患難與共,互相勉勵與支持,最總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那個陪太宗共撞南牆的人不是徐惠,而是長孫皇后。徐惠縱然再愛太宗,也難在他心中留有太重的分量。他們錯過了最佳的時間,所謂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無奈在徐惠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為愛痴狂,唐太宗生命中最痴情的女人——徐賢妃

為愛上疏,一切為君

貞觀末年,李世民多次興兵攻打四方少數民族,在多處修建宮殿,勞民傷財,百姓怨聲載道。

徐惠很愛太宗,不想讓他成為百姓心中的昏君,想找個合適的時機對勸說太宗。貞觀二十二年四月,太宗駕幸玉華宮,徐惠伴駕時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東戍遼海,西討昆丘,士馬罷耗,漕餉漂沒。捐有盡之農,趨無窮之壑;圖未獲之眾,喪已成之軍。故地廣者,非常安之術也;人勞者,為易亂之符也。”

翠微、玉華等宮,雖因山藉水,無築構之苦,而工力和僦,不謂無煩。有道之君,以逸逸人;無道之君,以樂樂身。”

伎巧為喪國斧斤,珠玉為蕩心鳩毒,侈麗纖美,不可以不遏。志驕於業泰,體逸於時安。

“東邊駐軍遼海,西邊討伐昆丘,弄的軍困馬乏、糧草匱乏。用農民那有限的收成,去填戰爭這無邊的溝壑;為謀取那些沒有收復的部族,卻喪失了這已經訓練好的軍隊。所以說國土寬廣並不是長久安定的辦法;百姓辛勞是容易動亂的因素。”

“翠微宮、玉華宮等,雖然依山傍水,沒有構築方面的大工程,但人力、運輸之類,也是很煩雜、勞民的。有德行的君王,以百姓安樂認為是安樂;沒有德行的君王,以自己的快樂認為是快樂。”

“精雕細琢的珍寶玩物是喪失國家的刀斧,光彩奪目的珠寶玉器是侵蝕人心的毒藥,這些雖然看著奢華美麗,但不能不去遏止這類需求。事業安泰時志向容易驕縱,時局安定時人容易放任自己。”

李世民聽後,也很贊同徐惠的觀點,並賞賜了她,但除此之外並沒有多說什麼了。

也許李世民只是認為徐惠的文采好,但對自己的勸解可能並沒有那麼在意吧!

據史書記載,在徐惠上疏後不久,李世民斥巨資建造了大慈恩寺。

為愛痴狂,唐太宗生命中最痴情的女人——徐賢妃

為愛痴狂,化蝶追隨

太宗肯定徐惠的才華,但並不會因為她的意見而左右自己的思想了。此時的李世民,從青年到中年,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坐擁天下,也許他要的並不是事業上的夥伴,而是一個紅袖添香的佳人。

徐惠再難真切的進入李世民的內心,這也許是她短暫生命之遺憾吧!

如果長孫皇后並沒有英年早逝,在徐惠進宮時依然健在,誰又能保證此時的長孫皇后還能與李世民舉案齊眉呢,誰又能保證此時他們依然是相敬如賓呢?

這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一個特定的規律,那便是最美的事物都不會長久,得不到的永遠最美,逝去的永遠是最好的,人生最美的竟是不完美。

徐惠愛李世民,她要的是小女人的情懷,要的是男人的寵愛。

徐惠深情的愛迎來了太宗的離去,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駕崩。太宗的離去也帶走了徐惠所有的情感,她的心彷彿也隨愛人而去了。

數十年的後宮生活,她把自己最美的年華奉獻給了這個比自己大27歲的男人,她為他痴,為他思,把自己的一片赤誠之心交付與他。

太宗走後,徐惠哀慕成疾卻拒絕醫治,在病情危急的時刻,她對身邊親近的人說:“先帝待我優厚,我希望早一點死去,魂魄有靈,能夠早日侍奉在先帝陵寢是我的心願。”

臥病數月後,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年僅二十四歲的徐惠病逝,隨太宗而去。

高宗李治感念其情意,追封她為賢妃,陪葬在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的石室中,成全了她的遺願。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徐惠用自己短暫的一生去詮釋了愛的真諦,讓人敬佩的同時,也令人惋惜!

為愛痴狂,唐太宗生命中最痴情的女人——徐賢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