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竹筠:碧血丹心鑄豐碑

江竹筠:碧血丹心鑄豐碑

重慶是一塊英雄的土地,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近代以來,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歷史進程中,大批革命先輩和仁人志士在這裡留下了光輝的戰鬥足跡,書寫了濃墨重彩的輝煌篇章,給重慶留下一座彌足珍貴的“紅色富礦”,也為新時代重慶的更大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歷史文化支撐。“講紅色故事、講革命精神”,今天帶來《江竹筠:碧血丹心鑄豐碑》。江竹筠:碧血丹心铸丰碑

1943年的重慶是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地帶,共產黨人的地下工作充滿了危險,形勢相當嚴峻。組織上出於安全考慮,決定派地下黨重慶新市區區委委員江竹筠假扮重慶市委第一委員彭詠梧的妻子,協助他工作。

江竹筠:碧血丹心铸丰碑

為了革命

她毅然接受這項特殊任務

“最初,江竹筠有些猶豫。”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文博副研究館員王浩介紹,江竹筠於1920年8月20日,出生在四川自貢大山鋪鎮江家灣一個貧苦家庭,1939年夏加入

中國共產黨

“要長期與一位異性共同生活、朝夕相處,對於一位23歲的未婚女青年來說是一件非常尷尬的事情。”王浩稱,江竹筠理智、果敢、堅毅,她明白這一切都是為了革命,毅然接受了這項任務。

從此,江竹筠和彭詠梧逐漸成為了最親密的同事和戰友。彭詠梧工作經驗豐富,處事沉穩,江竹筠在很多方面向他學習;同時江竹筠在生活上又給予老彭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在共同生活、共同戰鬥、共同歷險的經歷中,相互關懷、相互敬重,漸漸地產生了感情。1946年,江竹筠和彭詠梧的兒子彭雲出生。

1948年1月16日,彭詠梧在下川東武裝起義中,率部與敵人遭遇,壯烈犧牲,頭顱被敵人砍下懸掛在城樓上示眾。江竹筠得知老彭身首異處,淚水奪眶而出。在給譚竹安(彭詠梧前妻譚正倫之弟)的書信中她寫道:

“……由於生活不定,心緒也就不安,腦海裡常常苦惱著一些不必要的幻想。他是越來越不能忘了……”“在他身邊的人告訴我,他的確已經死了,而且很慘……家裡死過很多人,甚至我親愛的母親,可是都沒有今天這樣叫人窒息得喘不過氣來……”

為了不讓戰友們過多地擔心,江竹筠努力讓自己保持鎮定,堅強地繼續工作和生活。王浩稱,組織上考慮到江竹筠經受了巨大打擊,再三要求她留在重慶工作,照顧兒子彭雲,但她拒絕了。她堅持要奔赴下川東地區。她考慮到自己對下川東地區的工作很熟悉,不願讓其他同志以身犯險;同時,那裡也是老彭戰鬥、犧牲的地方,她想要陪在愛人身邊,不願離開。

“堅持學習、鍛鍊身體、迎接解放”

1948年6月14日,由於叛徒的出賣,江竹筠不幸在萬縣被捕。6月15日,與地下黨萬縣縣委副書記李青林等一起由萬縣轉押至重慶渣滓洞看守所。

特務在提審江竹筠時,開始時煞有介事地一連提了十多個問題,江竹筠都一概是一問三不知,甚至連彭詠梧都說不認得,後來乾脆啥都不回答了。

特務命令軍士對江竹筠使用酷刑。夾竹筷子,老虎凳,江竹筠多次痛得昏死過去,又被涼水澆醒。反覆多次,但得到的仍是江竹筠的厲聲斥罵。

江竹筠的堅貞不屈,感動了獄中難友,他們自發地秘密展開了慰問活動,並親切地稱之為“江姐”。慰問品有小小的罐頭、幾滴魚肝油乃至半個燒餅,更多的則是難友們用竹籤子蘸著紅藥水或自制炭黑寫在黃色草紙上的詩和慰問信。

江竹筠的堅貞不屈和英勇鬥爭,掃卻了因為組織遭到大破壞而給監獄注入的沉悶氣氛,更激勵了整個渣滓洞監獄的難友,使全體難友更加堅定了革命意志,凝聚力也空前增強。為鼓舞獄中戰友的鬥志,她提出“堅持學習、鍛鍊身體、迎接解放”的口號。

孩子們決不要嬌養

粗服淡飯足矣

“作為一名革命者,江竹筠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了。作為母親,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兒子彭雲。”王浩道出一段往事。

1949年8月,經過營救,同獄的曾紫霞獲釋。出獄的頭天晚上,江竹筠用竹籤蘸著棉灰製成的“墨水”,在極薄的毛邊紙上寫了一封“託孤信”,委託曾紫霞交給譚竹安。

信中江竹筠寫道:“我有必勝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獄日起,我就下了坐兩年牢的決心,現在時局變化,年底有出牢的可能。我們在牢裡也不白坐,我們一直是不斷地在學習。希望我倆見面時你更有驚人的進步。話又得說回來,我們到底還是虎口裡的人,生死未定。假如不幸的話,雲兒就送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孩子們決不要嬌養,粗服淡飯足矣。”

“‘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這就是一位鋼鐵般堅強的女性,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給她的孩子留下的全部的財富。”王浩說,江竹筠的故事充分體現了她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崇高的共產主義信仰賦予了共產黨人鋼鐵般的意志,這種意志不屈服於任何外來壓力,也必將激勵新時代共產黨人劈波斬浪,奮勇前行。

江竹筠:碧血丹心铸丰碑

主辦單位:大渡口區新聞宣傳中心

總編:姜海

審核:張韜 陳長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