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李隆基“爛尾”啟示錄,早點遇到這個老“蚍蜉”會怎樣?

聖人李隆基“爛尾”啟示錄,早點遇到這個老“蚍蜉”會怎樣?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唐玄宗

#長安十二時辰#是否爛尾,眾說紛紜,但是 “聖人”唐玄宗李隆基卻真真實實地爛尾了。一場安史之亂,狠狠地打了聖人的臉,連同赫赫大唐都成為明日黃花。

天寶三載,聖人被“蚍蜉”蕭規脅迫著走出皇宮,看到了一個與官方版本完全不同的“天寶盛世”。如果這不是電視劇裡導演安排的情節,我們似乎更有理由相信,遭此劫難的聖人一定會勵精圖治,再造開元盛世,成為歷史上最英明的皇帝之一,千秋萬代受人敬仰。

然而,真實的聖人並沒有這麼“幸運”,一直沉醉在開元天寶的神話中不能自拔,直到安祿山叛亂的大軍攻破東都,他才從夢中醒來,並且最終的遭遇,遠比電視劇中的情節嚴重得多。馬嵬之變中,聖人信賴的龍武軍叛亂了,殺死了當朝宰相,逼死了心愛的貴妃,甚至連自己從那一刻開始也失去了皇位。

聖人李隆基“爛尾”啟示錄,早點遇到這個老“蚍蜉”會怎樣?

馬嵬之變

在聖人倉皇逃出長安之後,馬嵬之變爆發之前,還發生了一段小插曲。聖人在凌晨時分偷偷出宮,到了中午抵達咸陽望賢驛,本想安頓下來吃飯休息,結果官吏們早就跑光了。幸好周圍的老百姓紛紛趕來,送來吃的。於是就有了皇帝與鄉野 “蚍蜉”的這段對話。

這位送飯的老“蚍蜉”叫郭從謹,一介草民第一次面聖不表達一下激動的心情也就罷了,還毫不忌諱地戳皇帝的痛處。

聖人李隆基“爛尾”啟示錄,早點遇到這個老“蚍蜉”會怎樣?

聖人在百姓家看到天寶盛世的另一面

老人開門見山就說,安祿山包藏禍心,人盡皆知(只有皇帝你自己不信,自欺欺人)。有大臣揭發安祿山的有謀反意圖,陛下卻把人綁起來送范陽,任由安祿山處置(你這麼做很不厚道啊,以後誰還敢給你說真話),結果安祿山野心膨脹,導致陛下離開京城。我記得當年宋璟當宰相,多次直言進諫,天下太平。因此,聖明的君主遍訪忠良,就是為了不被奸臣矇蔽(您任用奸臣,不聽忠言已經很久了)。自從陛下怠政以來朝廷大臣們都不敢說實話,只知道阿諛奉承,您久居深宮,外面的真實情景再也無從知曉了。老百姓都知道天下將亂,可是皇宮等級森嚴,根本沒有途徑向朝廷反映。如果事情不是到了今天這樣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們小老百姓怎麼能有機會見到陛下,當面向您訴說呢(一點面子都不給皇帝)。唐玄宗很自責地說,這都是朕的過錯,悔之晚矣。

聖人李隆基“爛尾”啟示錄,早點遇到這個老“蚍蜉”會怎樣?

聖人流落京城

如果這場對話發生在天寶三載,會不會讓聖人從此與眾不同呢?我們再看一個同樣發生在天寶三載的真實例子。自我封神的聖人志滿意得,很自豪地對高力士說,我不出長安將近十年,天下太平,朕想無為而治,政事交給李林甫處理。高力士認真地說,天子巡守四方,自古如此。況且天下權柄怎麼能交付給他人。一旦當政的大臣專權,誰還敢說不同的意見!這句忠貞之言讓皇帝很不高興,善於察言觀色的高力士從此就閉口不言了。後面的事情果然如此,李林甫專斷,權勢熏天,朝堂上的大臣都成為了一言不發的“儀仗馬”。

因此,如果鄉間野老在友好的氛圍中和皇帝拉家常,照樣一點用都沒有。為什麼呢?可能是聖人對自己真的太自信了,而他也絕對有自信的理由。

李隆基年輕時候被放逐到潞州當臨淄王,是一個被邊緣化的王爺,與皇位繼承沒有半毛錢關係,甚至一度混到經常到老丈人家蹭飯吃的地步。但是正是在潞州的經歷,讓李隆基從一個閒散王爺開始廣泛交遊,瞭解民情,結交豪傑,逐漸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班底,並且連續兩次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成功發動政變,先後剿滅韋氏和太平公主,結束自武則天晚年以來混亂局面。隨後任用賢才,勵精圖治,四海賓服。開元十三年,封禪泰山,將整個大唐王朝推向了巔峰。此時此刻,李隆基才剛剛40歲。執政後期,不出長安城,留戀驪山溫泉宮,任用李林甫,楊國忠,聽不到看不到真實的情景,甚至聽到安祿山叛亂消息,依然認為是有人造謠。

聖人李隆基“爛尾”啟示錄,早點遇到這個老“蚍蜉”會怎樣?

泰山封禪,唐明皇電視劇

可以說,在潞州的磨練成就了李隆基的帝位,併為開元盛世的打造創造了基礎。而後來的天寶危機,卻與久居深宮,沉迷“大唐夢”密不可分。

然而,搖醒一個沉睡的人並不容易,尤其是對於一個功成名就,至高無上,並且的確很有能力的皇帝來說,你覺得他會聽你的委婉建議嗎?除非真的發生了什麼重大的事情,當頭一棒,才能他清醒。比如,有人發生宮廷政變,或者是像電視劇中的情節一樣被人劫持,讓皇帝獨自一人流落在集市上幾天,感受一下這些“蚍蜉”們的生活,看一看真實的大唐盛世,或許才有可能重新振作,做一個不爛尾的“聖人”。

不過話又說來,在皇權至上的年代,皇位失而復得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聖人”們即使想改過自新,也不會有機會的。

聖人李隆基“爛尾”啟示錄,早點遇到這個老“蚍蜉”會怎樣?

開元盛世,唐明皇電視劇

最後,來一句雞湯,人一直都處在順境之中並不是什麼好事,適當被打擊一下,反而讓人更加清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