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期,只因日本“天才”翻譯官一句口誤,害死60萬日本人

二戰後期,只因日本“天才”翻譯官一句口誤,害死60萬日本人

我們在影視劇裡經常可以看到肥頭大耳油光滿面的日本翻譯官形象,他們有的是中國人,有的是日本人,不管他們身份如何,既然選擇了為日本侵略者賣命,都註定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為大家唾罵。翻譯官幫助日方排除語言溝通上的障礙,但是如果這個過程中出現失誤的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戰後期,只因日本“天才”翻譯官一句口誤,害死60萬日本人

歷史就是這樣奇妙,有時候改變歷史進程的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失誤罷了。二戰中的日本喪心病狂,即使東京遭受美軍燃燒彈攻擊,卻還是堅持不投降。那麼後來的兩顆原子彈也是日本拒不投降的結果嗎?一般看來是這樣的,但是這樣說也不夠嚴謹,事實上這與日本翻譯官的一句口誤有關。

二戰後期,只因日本“天才”翻譯官一句口誤,害死60萬日本人

翻譯中一句話哪怕一個詞一個字的區別,都有可能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讓對方產生誤會。當時中國和美英聯合發佈《波茨坦公告》,希望日本看到這份公告後慎重考慮,到底要不要趕快投降。其實日本當時並沒有立刻拒不投降,而是爭取了一次談判。

二戰後期,只因日本“天才”翻譯官一句口誤,害死60萬日本人

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參與了這次談判,這位日本首相當時的態度讓人捉摸不透,不過他說的一句話很重要,就是“”對這份公告不予回覆”,但是這句話被日方一位“天才”翻譯官翻譯失誤,變成了“對於這個公告完全忽視”,這幾字之差簡直就是千差萬別。

二戰後期,只因日本“天才”翻譯官一句口誤,害死60萬日本人

這樣一來,同盟國自然會覺得日本這是不想好了。既然日本完全無視,也不怪美國只好出動兩顆原子彈。所以雖然說起來是日本拒不投降導致幾十萬日本人被原子彈炸死,但是深究起來就會發現,也和二戰後期翻譯官的口誤有關,就這樣,包括當場死於原子彈的讓日本人,再加上後來陸續死去的日本人,害死的日本人足足有60萬。其實整個二戰前後,害死日本人的,本就是日本人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