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集團兵強馬壯,擁有60萬軍隊,為何敗給了朱元璋?

陳友諒敗給朱元璋,是歷史的選擇,也是個人戰略戰術決策能力的對比。陳友諒是漁夫出身,也算是個見得大風大浪的亂世梟雄,不過在乞丐和尚朱元璋那裡,就顯得遜色不少了,我們且來分析一番。

陳友諒集團兵強馬壯,擁有60萬軍隊,為何敗給了朱元璋?

圖片來自於網絡

姑且以鄱陽湖一戰為例。

按道理說,陳友諒的起義軍所轄範圍最廣,兵力最多,號稱60萬眾,而朱元璋相對較弱,僅有20萬眾,對付朱元璋不說穩操勝券,但是也不至於全軍覆沒啊,這是為什麼呢?

1.戰略決策能力有懸殊

當時的朱元璋處於陳友諒和張士誠兩大集團的夾擊之中,元朝勢力為北方紅巾軍殘餘力量牽制,無暇南顧。朱元璋必須除掉陳張其一才能脫穎而出,選擇先收拾誰成為戰略決策的關鍵。

陳友諒集團兵強馬壯,擁有60萬軍隊,為何敗給了朱元璋?

圖片來自於網絡

朱元璋認真分析了局勢,認為陳友諒才是當前最大的隱患,於是果斷制定了“先擊陳友諒,再滅張士誠”的戰略方針。隨後,朱元璋留下部分部隊守住東面的張士誠,進而西出集中20萬兵力挺近鄱陽湖,與陳友諒展開決戰。

然而,陳友諒的戰略眼光就不敢恭維了。為了搶佔地盤,陳友諒將60萬大軍拉去攻打沒有多少戰略價值的洪州,結果攻打五十餘天幾無所獲。要是陳友諒順江東下直撲朱元璋的根據地建康,則朱元璋就危險了。後來朱元璋說:“使友諒趁我出,建康空虛,順流而下,我進無所成,退無所歸,大事去亦。”以此來看,陳友諒攻打洪州成為他戰略失敗的首要。

陳友諒集團兵強馬壯,擁有60萬軍隊,為何敗給了朱元璋?

圖片來自於網絡

2.政治權謀能力有高下

朱元璋非常注重政治權謀的利用,且效果十分明顯。當陳友諒在逼近建康的時候,朱元璋為了誘姦陳友諒軍,利用部將康茂才與陳友諒為舊友的關係假裝向陳友諒投降,使得陳友諒進兵之後遭遇伏擊慘敗。

公元1363年7月,在鄱陽湖決戰中,陳友諒左、右金吾將軍歸降朱元璋,朱元璋兩次修書陳友諒,威逼嚇唬,勸誡其投降,否則“喪家滅姓,悔之晚矣。”陳友諒惱怒難當,竟然殺害朱元璋派去的使者,並大肆殺戮被俘的朱元璋將士。反觀朱元璋,對俘虜的陳友諒將士“賜藥療之,皆遣還”,並且嚴令“但獲彼軍,皆勿殺”。這樣的攻心權謀瓦解了陳友諒的軍心,對於朱元璋的軍心卻起到了穩固團結的作用。

陳友諒集團兵強馬壯,擁有60萬軍隊,為何敗給了朱元璋?

圖片來自於網絡

公元1364年2月,常遇春久攻武昌不下,朱元璋親自來到武昌,派遣陳友諒的舊部羅復仁前往武昌城勸說陳友諒的兒子陳理降服,因此又兵不血刃佔據武昌,招降了陳友諒全部殘餘勢力。

3.戰術運用能力有長短

陳友諒的戰船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而且船身巨大,朱元璋則舟小勢弱。在鄱陽湖之戰中,朱元璋面對陳友諒的大船,開始也吃了不少虧,要不是侍衛機警,朱元璋只怕也葬身鄱陽湖了。但是朱元璋很快扭轉局勢,充分發揮小船靈活多變的長處,以火攻攻擊陳友諒連成一片的大型戰船,上演了一出“火燒鄱陽湖”的好戲。

在行軍佈陣上,朱元璋調遣三部兵力分別防守在涇江口、湖口和南湖嘴,封鎖由湖區進入長江的門戶,卡死敵軍萬一獲勝後順江東下進攻建康。同時,在武陽渡駐守部隊,截斷鄱陽湖南端出口,形成關門打狗、甕中捉鱉的局勢。

陳友諒集團兵強馬壯,擁有60萬軍隊,為何敗給了朱元璋?

圖片來自於網絡

在這樣的戰術配合下,陳友諒被困死在鄱陽湖,前後左右不能突圍,在火攻的猛烈打擊下,死傷無數,自己也中箭身亡。

4.個人品德誠信有偏差

陳友諒嫉賢妒能,野心頗大,他先後殺死了趙普勝、徐壽輝,並自立為帝,從而引起趙普勝徐壽輝舊部紛紛投入朱元璋陣營。《明太祖實錄》中稱:“其將士皆離心,且政令不一。”陳友諒最失德行的事莫過於殺害徐壽輝自立,徐壽輝乃是起義軍的總首領,具有相當大的號召力,陳友諒殺主自立,無異於自取其辱,離心離德。所謂60萬眾真心服陳友諒者並不多。

陳友諒集團兵強馬壯,擁有60萬軍隊,為何敗給了朱元璋?

圖片來自於網絡

反觀朱元璋,嚴格要求自己的軍隊“將士一心,人百其勇,如鷙鳥搏擊。”佔領一地,便下令免除元朝苛政徭役,均“務從寬儉”,自然得人心民心。

通過對鄱陽湖決戰的分析,我們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出陳友諒必敗的原因,同時加上個人德行問題的偏差,註定了歷史終會選擇朱元璋。故,軍隊數量並非問題的關鍵,陳友諒60萬眾也不過爾爾,朱元璋20萬眾也是天將雄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