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航起义后,中航、央航留在香港的71架飞机去向之谜

两航起义后,中航、央航留在香港的71架飞机去向之谜

1949年11月9日,两航起义的12架飞机回到了祖国,而中航、央航留在香港的71架飞机和大批航材设备的去向呢?

中国航空公司,简称中航,成立于1930年8月1日,由国民政府和美国泛美航空合资成立。

中央航空公司,简称央航,前身是成立于1931年2月的欧亚航空邮运股份有限公司,1943年3月改组为中央航空运输公司。

两家航空公司凭借抗日战争时期的“驼峰空运”,和抗战后“复员运输”,迅速发展成世界级航空公司。资料统计,到1948年底,中航经拥有60架当时先进的飞机,包括DC-3、DC-4、C-46型,国际航协中排名第8位。央航也拥有42架飞机,包括当时最先进的美制康维尔240“行宫”飞机。

两航留在香港的飞机去向之谜,绕不开一个人,陈纳德。

陈纳德,二战著名的美国空军将领。抗日战争时期,陈纳德率领飞虎队配合国民党军队在空中与日本法西斯作战,与蒋介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国内战爆发后,陈纳德再次来华帮助蒋介石打内战。在蒋介石败亡

台湾之时,陈纳德继续支持蒋介石。

据2009年《纵横》杂志,两航起义后,为了防止两航飞机再次北飞,陈纳德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并最终争夺了“两航”飞机的财产。

两航起义后,中航、央航留在香港的71架飞机去向之谜

央航“行宫”飞机和机组

1946年,陈纳德帮助国民政府成立了中国民用航空公司,后又改成行政院救济总署空运大队,负责运输美国“救济”物资。1947 年底,善后救济总署解散。此后,陈纳德开始积极帮助蒋介石打内战,进行军事性空运和营救工作。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在解放军攻打上海之前,陈纳德将民用航空公司总部南迁广州,不久,又迁到了香港。陈纳德一到香港,就帮助蒋介石夺取了“两航”飞机的财产。

两航起义后,留港的两航人员成立了500多人纠察护产委员会,日夜守卫飞机、厂房和仓库。并宣布接受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中国政府立即向港英政府提出,这些飞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拥有。1949年11月12日,周恩来总理在致起义员工的信中,宣布“两航”公司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产,同时任命刘敬宜为“中航”总经理,陈卓林为“央航”总经理。

两航起义后,中航、央航留在香港的71架飞机去向之谜

中航留在香港机场的飞机包括:5架DC-4运输机,18架C-46运输机,7架DC-3运输机,和1架PBY水陆两用客机,共31架。

央航留港飞机包括:5架康维尔240“行宫”运输机, 18架C-46运输机, 17架DC-3运输机,共40架。两航合计71架飞机。两航起义切断了国民党西南地区的空中补给线,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进程。

陈纳德得知这些消息后立刻意识到,如果共产党把这71架飞机运回大陆,改装成轰炸机或用于伞兵空降,对台湾发动空袭,这将立即置在

台湾立足未稳的国民党政权于死地。

这71架飞机对退守台湾的国民党实在是生死存亡的大事。他决定帮助蒋介石阻止这批飞机落入共产党之手。

于是,陈纳德连夜同创办民用航空公司的副总经理魏劳尔商量计划。11月10日,魏劳尔飞赴台北面见蒋介石,与国民党当局商量对策。

但是,他失望地发现国民党官员对这起突发事件束手无策。空军司令周至柔对两航起义暴跳如雷,但是,由于两航的总经理都曾是空军的高级官员,所以他关心的是自己在这一事件中的责任问题,而不是该事件对于台湾存亡的影响。

随后,魏劳尔向蒋介石和盘托出了营救71架飞机的计划,指出由民航空运公司作为国民党政府的代理,变更飞机的产权防止落入共产党手中。蒋介石答应采用他们提出的办法。11月13日,台湾“国家航空委员会”暂时吊销两航的飞机登记证。

魏劳尔返回香港后,陈纳德立即组织实施“中立计划”。陈纳德在香港雇人守卫飞机,还趁两航职工不注意之际把飞机的轮胎放了气。

两航起义后,中航、央航留在香港的71架飞机去向之谜

当时英国政府正打算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愿就此得罪北京。港督葛亮洪宣布,在与中共未达成协议之前,任何一架飞机都不得离开香港去大陆,飞机归两航职工委员会所有。

这无疑宣布陈纳德的计划失败,他知道,要使中国共产党得不到这些飞机的唯一办法,现在就只有将飞机的所有权转到美国手中。

于是,陈纳德打算由民用航空公司买下两航的产权,然后由民用航空公司收回在启德机场上的71架飞机。

美国国务院全力支持陈纳德,他们也反对让新中国拥有这批飞机。

根据美国国务院一位官员的说法,要尽一切可能阻止共产党获得这批飞机,是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如果中国共产党获得这批飞机,将变成中国向东南亚渗透的工具。

因此,美国国务院一路绿灯,为陈纳德在美国顺利地注册了民用航空有限股份公司。

1949年12月11日,陈纳德在美国新成立的民用航空公司以475万美元的期票,换取了两航的产权,以此掠夺了本属新中国的飞机。

两航起义后,中航、央航留在香港的71架飞机去向之谜

12月12日,国民党行政院院长阎锡山以信函形式通知陈纳德、魏劳尔:阁下出价购买中航公司及央航公司之呈请,经中华民国政府最高当局已接纳。中华民国政府兹将中航公司及央航公司全部资产飞机、零件、机器、工具以及一切凡属于该两航公司范围内之其他财产,包括全部政府所占有之股本或其他业主契据等售给并转让与阁下,阁下现系该项财产之唯一所有人。

新中国中央政府迅速表明自己的严正立场,周恩来总理在12月13日发表的声明中说:“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为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所有,受中央人民政府民航局直接管辖。两航公司留在香港的资财,只有我政府及其委托的人员,才有权处置,决不容许任何人以任何手段侵犯、移动或损坏。有被非法侵犯,香港政府

必须负完全责任。”

国民党政府鉴于英国即将撤销对它的承认,陈纳德等人立即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诉讼,要求“接收”两航留港资产,被驳回。

以后陈纳德和魏劳尔又诡称将两航留港资产转售给他们在美国注册的所谓“民用航空运输公司”,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请由其控制两航资产,结果又被驳回。

两航起义后,中航、央航留在香港的71架飞机去向之谜

香港机场的两航人员

1950年2月1日,美国前战略情报局长杜洛云声称,向陈纳德和魏劳尔购买了两航资产,向香港高等法院控告陈纳德、魏劳尔,请求委派“接收人”接管两航资产,因证据不足,香港高等法院未予受理。

1950年1月7日,英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1月9日,周恩来总理命令在港起义员工保护国家财产准备接收。

1950年1月13日,民航局局长钟赤兵电令刘敬宜、陈卓林分别负责接收中航、央航所有在港资产。

1950年2月23日,香港高等法院根据主权国豁免原则,宣布撤销对两航的“临时禁制令”。两航的护产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1950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政务院特派接收港九国民党政府机构专员办事处,负责接收两航等29个起义单位的资产。

1950年4月2日,两航停放在启德机场的7架飞机被炸,至今仍是悬案。

朝鲜战争让整个局势紧张起来,而且美国政府也直接插手干预此事,美方通过外交途径向英国施压,表示如果两航的飞机交予北京,美国将停止对英国的“马歇尔计划”援助。陈纳德也派代表会晤港督,要求对香港地方法院施加影响,作出有利于他的航空公司的裁决。随后,远在伦敦的英国枢密院下令,将两航在港的全部飞机及零件予以扣留,听候所谓法律解决。

两航起义后,中航、央航留在香港的71架飞机去向之谜

美国护航航母希望角号(Cape Esperance)在香港港口用起重机装运两航留港飞机。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国际形势起了变化。1952年7月27日和10月8日,英国枢密院竟两次推翻香港地方法院的判决,将中航、央航所属71架飞机及其他资产改判给美国的“民用航空运输公司”。

这些飞机的17架被运到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其余的被运往美国。 运输的船只就包括美国护航航空母舰希望角号(Cape Esperance),朝鲜战争中美军第一批F-86A“佩刀”战斗机,就是由这艘航母运送到日本木更津的。

中国政府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先后下令征用英国在上海的英联船厂、马勒机器制造公司,英商的上海电车、自来水、煤气三公司以及上海、天津和武汉的英资隆茂洋行的全部财产。

两航留港资产受益人陈纳德于1958年去世,他与魏劳尔成立的民用航空运输公司于1975年宣布停业解散。

阅读推荐:

两航起义后,中航、央航留在香港的71架飞机去向之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