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个锦州」只要五块钱,带您去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锦州


「103个锦州」只要五块钱,带您去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锦州


岁月更迭,我们渐渐习惯时光飞逝,却经常性忽略掉这个时代曾有的印记。


「103个锦州」只要五块钱,带您去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锦州


理发,以前在农村被称为“推头”,现在这些老式理发、刮脸店已经很难见到。在石化新区南面,我“偶遇”到一家06年就开始经营的理发店。

来老式理发店的,基本都是些年岁比较大的街坊邻居,他们钟情于老式理发店的老发式和董阿姨的手艺,年轻人则几乎不会登门造访。

阳光下,剪了头发,剃了胡须,一身清爽地聊上几句家常,便是生活一大乐事了。


「103个锦州」只要五块钱,带您去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锦州


一进门,我便被刮脸用的老式铁椅子吸引,董阿姨介绍说,这是她九十年代初学刮脸时就有的了。椅子上斑驳的铁锈,散发着上个世纪的气息。


「103个锦州」只要五块钱,带您去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锦州


「103个锦州」只要五块钱,带您去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锦州


老式的洗手台,暖水壶,一整墙的大镜子,古老的电视机,斑驳的窗框……都使店里充满岁月的痕迹,让人仿佛穿越到了曾经。

大街上新型理发店玲琅满目,这些古朴,老式的理发店,让人不由生出一股怀旧感,充满温暖。


「103个锦州」只要五块钱,带您去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锦州


「103个锦州」只要五块钱,带您去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锦州


一团团黑白相间的头发,可以按一斤六毛钱的价格卖出,也是董阿姨微薄收入中的一部分。

对于传统的手艺,我们总是有着别样的情怀,是一套有条不紊或是叹为观止的程序,是一种深植脑海的时代感受,更是一声终将逝去的叹息。


「103个锦州」只要五块钱,带您去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锦州


我问董阿姨:每天来理发的顾客多吗?董阿姨说不一定,分时候,有时候一整天都很清闲,还可以去屋外晒太阳;有时候忙的连坐下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我拍摄的这天,来理发的人很多。图片上的奶奶来焗发根,她是董阿姨的老顾客了,从董阿姨刚开店就来,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


「103个锦州」只要五块钱,带您去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锦州


小店的门口,董阿姨也贴心的摆上了椅子,邻里闲来无事都可以到这聊天,晒太阳。董阿姨也是她们的“解忧人”,给需要倾诉的邻里和顾客排忧解难。


「103个锦州」只要五块钱,带您去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锦州


「103个锦州」只要五块钱,带您去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锦州


没有顾客的时候,董阿姨就收拾店面,忙里忙外,一刻都不闲着。董阿姨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忙起来,不然人生就失去了意义。


「103个锦州」只要五块钱,带您去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锦州


阿姨的店里,也有许多老物件,图片左侧的老式拉线灯,我已经很久没有在城市中见过了。右侧的表,是阿姨结婚时买的,一直用到了现在。


「103个锦州」只要五块钱,带您去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锦州


理发剪、胡须刮、刮刀、胡刷等古老而简单的理发工具摆在褪色的理发台上。

空闲的时候,董阿姨与我聊天,她说现在的生意已经没有以前那些年好了,大部分来的人都是熟悉的老顾客,偶尔也会有老顾客介绍新的顾客过来。

因为是老顾客,她要的也不多,每次剪头只让扔五块钱。她说,开店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舍不得这些熟悉的老顾客。


「103个锦州」只要五块钱,带您去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锦州


阿姨的父亲刚刚去世,她想在家多陪陪母亲,于是以后每周一都不开店了。她把牌子挂上,还提醒每一个来的顾客,生怕他们跑空一趟。


「103个锦州」只要五块钱,带您去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锦州


听说我们没有看过刮脸,董阿姨特意要给我们演示。

她说以前刮脸是用刮脸板的,现在为了干净卫生,都是用一次性刀片。


「103个锦州」只要五块钱,带您去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锦州


「103个锦州」只要五块钱,带您去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锦州


涂上肥皂软化胡须,锋利的剃刀在脸上来来回回,董阿姨娴熟的手法,是经过她多年的练习而成的。

叔叔说,刮脸是十分舒服享受的过程,多年以前,剪头和刮脸是要一套流程下来的。

「103个锦州」只要五块钱,带您去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锦州

而今,满大街都是高档的美容美发店,老式剃头店已很难见到,大部分年轻人都不知道“剃头店”是什么。

在中国存在了近三百年的“剃头、刮脸”手艺,已转变成由衣着前卫的美发师们从事的“新职业”。

不过,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老式理发店,还是零星隐藏在街头巷尾。简单的门面,简单的镜子、椅子,工具都是老式的。由于手艺传统,光顾的都是老年人,生存对这些手艺人来说并不容易。这些理发店,正渐渐成为一道道消失的风景。

(整理/李双依 来源/103个锦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