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懒惰、不合群,毛病多?那就让他多劳动吧


孩子懒惰、不合群,毛病多?那就让他多劳动吧

勤劳的好处

老祖宗说,“勤俭为持家之本”。经营家庭,都要把种种根本抓到。这么做是爱护自己、爱护孩子。


《朱子治家格言》的每一个教诲都是对人心的影响。我们首先看第一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早起,是要干活的。“洒扫庭除”是勤劳。“庭”是庭院,“除”是阶梯,就是整个生活的环境,把它整理干净。


勤劳,能让一个人身体健康。大家看现在的人,身体是愈来愈差,还是愈来愈好?愈来愈差。怎么吃得这么丰富,身体愈来愈差?首先,运动太少,不做家务,经络都不通畅。常常劳动、常常服劳务,身体气血通畅。


我父亲体格比我还壮,因为我父亲是长子,十几岁的时候,都到田里干活,常常挑粪,帮父母种田。所以肯为父母劳作,这个人是有福报的人。这份孝心就给自己积了厚福,不只有福,还健康。


孩子懒惰、不合群,毛病多?那就让他多劳动吧


再来,对一个人的心理的影响:他有责任心,交代他的事情,他都把它做到稳妥。很多在家里特别会帮父母忙的,到学校去很自然就帮老师,他有责任感。他看到老师辛苦了,就去帮忙,当然会得到老师的疼爱,是吧?他有责任心。

再来,他有感恩心,因为他“习劳知感恩”。他付出辛劳之后,他知道很多事情都是很辛苦、不容易的。他看到别人煮饭,看到别人在干活,他都马上生起感谢对方的心。现在的孩子都不服劳务,所以看到别人在流汗的时候,他也感觉不到,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吃的东西是从哪里来。


孩子懒惰、不合群,毛病多?那就让他多劳动吧



《朱子治家格言》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我们曾经问孩子,饭从哪里来的?他说厨房。厨房的饭从哪里来的?爸爸从超市买来的。所以告诉大家,现在的孩子有些答案会让你从椅子上面掉下来。有的写作文:“我到外公家玩,外公从树上把西瓜摘下来给我吃。”想象力丰富,都没看过。


我们曾带孩子去种水稻。孩子没看过水稻,站在那里讨论:下去会不会死?另一个孩子说:不会,底下有铺水泥地。结果这些孩子种了半天的稻田,回来腰酸背痛。然后饭吃得特别香,饭量特别大,因为流了汗,肚子很饿。结果老师就跟他们讲:你们今天干了半天,种的稻米,中午就被你们给吃光了。他们就会想:我那么辛苦,这一顿饭就被我给吃光了。这样的孩子以后会不会糟蹋稻米?不会的。


我是二十五岁的时候才拿过锄头,我去种蔬菜。当时种白菜、空心菜,三个礼拜流汗,上桌以后差不多一分钟就吃完了。很多住在一起的朋友,一分钟就夹完了,然后说,很嫩。就结束了。所以我自己种过菜之后,只要有菜吃不完,我一定要把它吃完,因为舍不得。


很多道理,孩子要亲身体验,他终身都不会忘。只是让他当知识一样背,有时候他感受不深。很多时候要带孩子亲身去体验。


所以一个人有责任心,感恩别人的付出,包括设身处地的态度。孩子只要有这样的态度,他的心灵健康,心理素质非常好。而且因为他的这些态度,他的人际关系非常好,在学校得到老师的爱护、同学的友爱。再来,他的能力也会随着付出不断提升。


孩子懒惰、不合群,毛病多?那就让他多劳动吧


不勤劳会怎样?

一个勤劳有这么多好处。那反过来不勤劳呢?身体不好、没责任感、没感恩心、不会设身处地、人际关系很差、能力很差、福报很小


大家有没有看到现在的孩子不勤劳,这些现象有没有?不止这六条。古人留了一句话让我们去体会,“百种弊病,皆从懒生。”一个人种种的坏习性都从哪里来?都从懒惰来的。


有一本古籍叫《国语》,它记载了非常多国家的好的教诲。其中的《鲁语》,就是鲁国的好教诲,里面有一段话很启发人。“劳则思”,一个人劳动对他人格的影响,他会去思考,会去设身处地,“思则善心生”。假如好逸恶劳,“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从这些经句,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老祖宗是开智慧的,他通达人性,他对整个人性的发展非常地敏锐。不听老人言,铁定就得吃亏了,这些是真理。


所以“劳则思,思则善心生”,感恩父母、感恩他人的付出;但放逸了,“逸则淫”,“淫”就是沉溺,比方贪睡,比方好逸恶劳,喜欢玩,不劳动,沉溺在欲望当中就忘了善。而且“饱暖思淫欲”,都是邪念愈来愈多。忘善,忘善怎么样?“恶心生”,就好像百种弊病皆从懒生出来了。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主轴:长善救失。长孩子的勤劳,救他的懒惰,这才叫教育。长他的早起,救他的晏起。所以教育的根,还是回到孩子那一颗心上,把所有好的德行要扎在他的心田里,从此变成他处世待人的态度。

孩子懒惰、不合群,毛病多?那就让他多劳动吧

摘自《朱子治家格言讲记》(蔡礼旭著,中国古代士大夫之治家之经!)


孩子懒惰、不合群,毛病多?那就让他多劳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