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吴三桂,李自成单挑多尔衮,谁厉害?

京东李达康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1644年占领北京后,已经有了成为一个新王朝的迹象。当时的战略要地山海关在明军将领吴三桂的手上,山海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关,防御工事极其完善,镇山靠海,就连当时天下无敌的八期铁骑,也被这道漫漫雄关给挡住了去路,始终不能突破。

由于李自成同志的统战工作没做好,尤其是吴三桂家的统战工作,在吴三桂一开始想投降李自成的大顺军的情况下,竟然抄了吴三桂的家,也不得不说是李自成的一个超级败笔,引发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直接和关外的清军结成了同盟。当然,吴三桂更多的是为自身安全考虑了,自己手上还有兵的情况下李自成都抄了他的家,把他老爸抓了起来,如果自己真的投降了李自成,把手上的兵交出去,自身就更危险了。为了生存,就只能联合关外的清军了,毕竟自身的力量也干不过李自成。

事实也是如此,李自成带领军队到达山海关后(应该在20万人左右)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展开了大战,眼看吴三桂就快支持不住的时候,清军杀了出来,这个时候当然李自成的大顺军也已经精疲力尽了,被这突然冲出了情况打的措手不及,快速崩溃,从而落败。

那么话说回来,如果李自成和单挑清军又会如何呢?

可以看一下当时的形势,如果他们单挑,就是假设吴三桂投降了(当然关宁铁骑不能加入战争)或是吴三桂不存在,就是山海关也在李自成手上。

那么这就是当时的情况,清军会被大顺死死地挡在关外,同时南边的南明也暂时没有力量进攻大顺。

要知道,在山海关战役已经表明,当时李自成的大顺军总体战斗力是在吴三桂全军战斗力之上的,至少在他们交战的情况来说,还是大顺军占了上风。所以如果由大顺军把守山海关,那么清军也不能进入中原,那么即便多尔衮手上的八旗铁骑就是战斗力再强,被这天下第一雄关挡着也发挥不出战斗力了。

而李自成建立大顺王朝后,第一件事情除了守住山海关,还要攻灭南边的南明,由于南明虽然是一个朝廷,但实际上一盘散沙:所谓的江北四镇,也就是长江以北的四个军阀,各有大约10万左右的人马,但是互相不配合还互相攻击抢占地盘,当时清军一南下他们就陆续内讧投降,没怎么抵抗就完了。李自成进攻他们结果估计也差不多。当时明朝最大的军阀左良玉也在不久后病死,他的儿子没有能力统帅大军就投降了。

然后就进攻扬州,历史上史可法本身不是一员将才,扬州守军也不多,估计也会很快被攻下来。那么接下来的南京城也就问题不大,因为历史上南京城没有抵抗就被清军给拿下了,尤其是那些以清流自居的大臣,都是带头投降。在接下来就是清军顺利南下,南明始终没有出现一个大家都承认的皇帝,也没有组织过多少有效的抵抗。

另外,南明最厉害的大将李定国实际上是张献忠的部下,张献忠死后加入了明朝,而由于当时的情况如果是大顺要南下攻灭明朝,张献忠基本应该和李自成保持盟友关系,所以南明很可能会在大顺和大西的联合进攻下灭亡。统一中原也非常有可能。

而关外的清军要想战胜李自成,唯一的可能就是他们能够攻破山海关——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或者他们能够在李自成统一中原之前引诱山海关守军出击,然后在野战中消灭山海关驻军,再乘着山海关防守空虚的时候拿下山海关。所以对于山海关,李自成只要派一员善于防守的大将守着就行了,无论清军如何挑战都不出战,清军就没有机会了。

总之最后的结局很可能就是关外的清军打不进山海关,而关内的李自成逐步地统一中国,这样关外的清军就更没有机会了。

所以总的来说,李自成的胜算非常大,如果只是李自成和多尔衮单挑的话。


老威观史


有网友问:如果没有吴三桂,李自成单挑多尔衮,谁厉害? 其实,这个问题也非常简单。灭亡在关外和清军入关的哪一个明军部队,不是对农民军百战百胜?对清军都一战全灭。

随着崇祯八年,祖家军的将领祖宽、祖大乐带以降夷家丁为主的关宁军部队入关剿灭农民军,祖家军的善战之名即在关内传开。他们对农民军完全是百战百胜。经常上演,几千人打败几万人的战例。

崇祯八年(1635年),祖宽,祖大乐以三千关宁军镇压农民军,卢象升说:“援剿之兵,惟祖大乐、祖宽所统辽丁为最劲,杀贼亦最多。”祖宽在崇祯8年,以3000骑兵,几乎把李自成,张献忠的部队全部杀光,因而得到了右都督的职位。

祖宽率领3000关宁军入关,打得数万农民军屁股尿流,一泻千里,农民军数次边跑边觉得不对劲儿,不就那么几千人么,为什么我们数万要跑,气不过了组织反攻。结果是大败,继续跑,连头都不敢回了.

再说卢象升的天雄军,在张献忠和李自成嘴里,卢象升就是卢阎王。在1635年,洛阳大战,卢象升1万多天雄军和3千关宁军大破30万农民军,震撼天下。天雄军,虐农民军基本是打得他们在地上摩擦。

但是历史的另外一面就是无论祖宽,还是卢象升对清军,都是一战全灭。而且,在1644年,清军阵营当中,拥有大量关宁军精锐,祖宽只是祖家为主的关宁军当中的一个家仆建功。其他,祖大寿,祖大乐,祖泽润,祖泽洪,祖可法等等都是投降了清军的。

更何况,当时整个中国唯一的重型野战炮兵,也是唯一葡萄牙人训练的炮兵部队,孔有德部队也在清军当中。

山海关战役就不说了,山海关战役,八旗军一个冲锋,李自成十万精锐,就损失大半。山海关战役以后,清军八旗军,关宁军三四万人,追着李自成打,九战九胜。一直把李自成赶到湖北,结果李自成被2个山民拿铁铲杀死。

其实当年祖宽打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主力是降夷家丁,也就是蒙古弓骑。而多尔衮手上的蒙古弓骑,从科尔沁,察哈尔一直到喀喇沁,人数比祖宽多几十倍。

李自成无论步兵,骑兵,炮兵,还是鸟枪兵都与多尔衮相差很多。靠什么可以打败多尔衮?从李自成到李自成死后,李自成系统部队对清军无论八旗,还是绿营,都没有一次胜利,就很说明问题了。


深度军事


1644年四月,清摄政王多尔衮与明朝宁远总兵吴三桂,在山海关一带和李自成农民军进行了一场战役。

这在历史上称为“山海关之战”或者“山海关一片石”之战,也就是说:吴三桂和多尔衮两人合力打李自成。众所周知结果是李自成败了。

现在问题是:李自成和多尔衮一对一单挑,结果会怎样呢?


(秉烛读春秋)亮出答案是:如果没有吴三桂插手,李自成一定会赢。

首先看看李自成和多尔衮的军队数量对比。

大顺军出征山海关的兵马数各书记载相距甚大:《明史》流贼列传称率兵二十万;《吴三桂纪略》记“发兵十万,号三十万”;《甲申传信录》说十余万。《清实录》中认为李自成军有“二十余万”。折中来看,李自成的军队大约十五万左右吧。

多尔衮所带的清兵“蒙古人居多焉”。顾诚《南明史》称清军大约七、八万。如此看来,李自成在军队数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退一步说,假如李自成在山海关没能挡住多尔衮的后金军,假设多尔衮进了关内,李自成和多尔衮单挑结果又如何呢?

李自成的势力范围是今天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和北京的大部分地区,对西安、开封、北京等大城市的控制是非常牢固的。


这些平原地方虽然饱经战乱,但仍然是人口和财富比较集中的地区,上述地区是李自成多年活动的地方,李自成一直是在“本土”做战。

再来看看大清的势力范围。多尔衮的军队牢固的控制了山海关以东及以北地区,和东蒙古、朝鲜相互协助,大清入关以后,多尔衮的军队属于“境外作战”。在地理位置和环境熟悉上,多尔衮的军队绝对占不到上风。

抛开军队等一切外在的东西,单李自成和多尔衮两人单挑,多尔衮也不是李自成的对手。

自1629年参加流民起义队伍,四十岁的李自成已经有十五年战斗历程,受到过各种形式的挫折,积累了从低谷反弹的大喜大悲的经验。积累了从十几个人的小队伍到几十万人会战的全方位战斗经验。在他的控制区域和队伍中,李自成的威信是无可置疑的。

接下来看看多尔衮的情况吧。


1643年8月,皇太极驾崩,福临(顺治)即位,多尔衮摄政。时年三十一岁的多尔衮战斗时间不低于李自成,但多尔衮缺少全局经验,虽然他确为一名杰出将领。尽管他很快控制了政局,但多尔衮终其一生,始终全力戒备八旗的反对。

综上所述,无论从地理位置和个人魅力,以及军队数量来看,李自成毫不逊色多尔衮。

.


秉烛读春秋


农民起义军和正规军比起来,差距不仅在作战能力上,还在于军队素质。山海关大战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多尔衮的清军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但当时有三方人马混战(大顺军、明军、清军),据说集齐大顺军、明军、清军可以召唤神龙。不过奇迹并没有出现,清军的突然加入让李自成的大顺军猝不及防,结果一战即溃,大败而回。



在李自成起义军之前,中国还没有一个纯粹的农民起义军推翻掉一个统一王朝的先例,前朝唐朝末期的黄巢起义,后朝清朝末期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起义都是轰轰烈烈的开始、悲壮凄惨的结束。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自陕西揭杆,一路经受住了明督师杨嗣昌布下的“十面张网”,孙传庭的潼关决战、洪承畴的围尔不歼诱敌深入,与几十万精锐明军浴血奋战多年,终在1644年正月取得明朝京师北京后达到了其最巅峰,一支业余的军队竟然把强盛不可一世的明朝给灭了。由此可见,大顺军并非我们过去意识中的松散的,无纪律无章法、战斗力平平的鱼腩军队,能够一路从陕西打到北京,逼得皇帝自杀殉国的,大顺军堪称是最牛的一支农民起义军。



与清军在山海关遭遇之前,大顺军从未与清军有过交手,但大顺军能够把明军牵着鼻子走,打的明军疲惫不堪、几无招架之力来看,大顺军的战斗力值得肯定。大顺军不仅作战勇猛,而且在军制方面,随着组织上的统一也作了重大的整顿和改革。其主要措施是:一、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把起义军划分为担负攻城野战的五营和镇守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的地方军;二、授予各级将领以正式的职称。其中五营军制是以大顺军的精锐为组织班底,共分为中权亲军、左营、右营、前营、后营。同时在一些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实行地方分守,挑选有经营的将领兼领地方军政事把守。这些举措有力的保证了大顺军前方东征而后方土地能稳而不失。



反过来看清军,自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便以报父仇之名多年来对明朝的辽东实行不间断的狂攻,自天启朝到崇祯朝,辽东前线一直是警戒不除、长期处在与清朝的正面交锋状态,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直至李自成占领北京,清军始终没有越过山海关。仅有的一次舍近求远奇袭北京也在袁崇焕的星夜兼程回军勤王下悻悻撤军。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与后金军爆发萨尔浒(今抚顺东营盘附近)之役,明辽东经略杨镐所率明军遗败,金兵进陷开原、铁岭,沈阳震动。杨镐兵败遭弹劾去职,明朝以熊廷弼继任,积极整顿军队,分治守备,集兵十八万分守要地,局势得到迅速稳定。后金无隙可寻,双方暂时息兵。不久,熊廷弼卷入党争,在阉党攻击下被迫去职。继任者乃只会清谈而不知兵法的袁应泰,金兵乘机于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在奸细内应之下,攻占沈阳、辽阳,应泰自杀。辽东七十余城相继被攻陷。努尔哈赤迁都辽阳。



前文述到明军和清军前期的战略对峙,努尔哈赤得以将前线朝明朝一边推进,实际上是明朝用人不当造成的,在这之前双方虽各有胜负,但明军的防御能力和临阵战斗力依然很强。后期王化征、熊廷弼、王化贞、王在晋、孙承宗等御边,后金始终未能扩大土地有规模的朝明朝一边推进。直到袁崇焕任辽东督师的时候,形势开始朝明朝有利的一面发展,天启六年(1626年),刚迁都盛京不久的努尔哈赤集结13万大军进攻明朝的辽东重镇宁远,袁崇焕歃血誓师,团结军民,坚壁清野,搜查奸细,奋勇抗击,大败金兵。努尔哈赤亦于宁远之役受重伤,败退,至沈阳不治而死。崇祯二年(1629年),清军绕道长城关外奇袭北京,袁崇焕亲率大军回师救援,皇太极巧施离间计,一代名帅袁崇焕最后冤死京城,被处以凌迟大刑而死。袁崇焕一死,辽东形势急转直下,至吴三桂镇守山海关之时,锦州、宁远、铁岭等辽东重镇已尽皆沦陷。



现在回归到主题,再看看至1644年时的大顺政权和清朝的实力对比,大顺疆域,东至山东、西至甘宁,北沿长城、南达江淮,掩有北直、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五省,西北甘肃、青海、宁夏的一部分,川北保宁地区若干州县,及今江苏、安徽淮河流域地区,长江流域则有湖广的荆州、襄阳、承天、德安四府等地。大顺政权不仅疆域广大而且带甲近百万,很大一部分义军士兵都是经历过与明军的轮番浴血奋战,战斗经验丰富。

如果没有吴三桂,大顺军将直面清军,在当时,大顺军在北京集结了近25万人,而清朝有降将尚可喜、耿忠明等相助,双方优劣主要是在人数和武器装备上,清军得红衣大炮如得天兵,这一点大顺军明显占劣势,不过,如果山海关在大顺军手上,清军想入关依然非常难,至少在我看来,清军与明朝打了那么多年仗依然没占到太多便宜,也并不见得清军有多强,相反的,当时的大顺军携灭明之余威,气势正当时,如果没有吴三桂,相信可以拒多尔衮于山海关外。


大国布衣


历史没有如果,但历史有迹可循。

从后来的清顺潼关之战来看,闯军的战斗力与清军相去甚远,李自成在山海关独立击败多尔衮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十月,满清入关,定都北京。随后,清军兵分两路大举出击。一路以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率大军入陕,先取陕北,再下西安,围剿大顺政权。另一路以多铎为定国大将军,挥师南下,兵锋直指南明弘光政权。

此时,不甘偏安西北的李自成主动出击,再入中原,攻克济源,杀清怀庆总兵、汉军正黄旗梅勒章京金玉和(金玉和于万历四十七年投降努尔哈赤,堪称三朝元老,资深汉奸),包围沁阳。

清廷大震!多尔衮迅速做出反应,命多铎调转兵锋,挥师陕西,与阿济格夹击李自成。李自成避清军兵锋,退回关中,据守潼关。十二月,多铎大军兵临潼关,拉开了决战的大幕。

李自成见清军红衣大炮未至,决定出关迎击,命刘宗敏率部据守关前高地,阻击清军。

刘宗敏在军中地位仅次于李自成,麾下的步兵为闯军精锐。多铎没有掉以轻心,他以满洲骑兵佯攻高地,且驰且射,吸引刘宗敏部注意,又以满洲步兵从侧翼突入闯军阵中,闯军苦战不支,败退进关内。

次年正月初四,李自成又命大将刘芳亮率麾下精兵,夜袭清军营地。清军宿营规制严整,有所防备,偷袭也未能得手。刘芳亮部损失惨重,败退回城中。

正月初九,八旗汉军携红衣大炮至潼关助战,十一日清军发炮攻城。李自成大怒,亮出了最后的王牌,派三百名最精锐的亲卫骑兵出关逆袭,仍被击败。此时,北路清军在阿济格的率领下攻克米脂杀向西安,李自成得报只得率主力回援。史称:“自成精锐略尽,遁归西安”。十二日,潼关失守。

潼关之战,大顺皇帝李自成及闯军大将刘宗敏、刘芳亮所率领的都是闯军百战之余的精锐部队,此役惨败于清军的偏师,两军战力上的差距已十分明显。由此看来,山海关之战即便吴三桂部不参战,闯军独立击败清军主力的可能性也非常渺茫。


雄州雾烈


李自成与多尔衮都是明朝末年最杰出的政治军事领袖之一。李自成从一个农村小牧童参加起义军最终登上政治舞台的中心,历经磨难艰险。而多尔衮同样和自己的家族一起从落后到征服整个草原,最后打败明朝。他们二人同样强大,同样拥有智谋,同样武力过人。假如当时没有吴三桂降清,李自成将会直面金人,也会和多尔衮来一场决斗。如果他们二人战斗,谁能获胜呢?我认为李自成将会取得胜利,请听我如下分析:

一:李自成兵力总体多于多尔衮



根据考古史料研究表明,在“山海关大战”中,李自成的大顺军北伐的部队大概只有6万人,但是在其他的典籍如《明史》中大顺军北征部队有20万。而大顺军北征规模的前提是在吴三桂不肯投降,山海关驻军只有3万且不清楚清军是否行动、行动规模不确定的基础上决定的。如果吴三桂投降,李自成的大顺军独自直接面对清军,想必北征的规模会扩大数倍。李自成在数十年的反明战争中召集了非常多的部队和将领,最鼎盛时期大顺军的规模可以达到百万。反观多尔衮,就算是加上所有的八旗兵和所有的明朝降兵,也不过只有8万人马。多尔衮的8万部队用什么去打败李自成的百万人马?

二:李自成占有地理优势



李自成的大顺军第一次大规模直接面对多尔衮的清军是在山海关附近。这对于大顺军来说是一场非常糟糕的遭遇战,大顺军不仅仅要面对关宁铁骑,还要对抗多尔衮的清军。并且清军再加上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一共有着12万的军队,远超考古证实的6万大顺军的规模。在处于极端劣势的情况下,李自成不可避免的失败。



假如没有吴三桂,那么大顺军便直接接管了山海关。易守难攻的山海关一但加上了6万的大顺军有如铜墙铁壁,清军想要拿下山海关击败防守部队谈何容易?而且李自成背后还有着来自整个中原地区的兵力支持和源源不断的资源输送,完全可以和多尔衮打一场长时间的消耗战。但是多尔衮便没有那么轻松了。多尔衮的清军经过长年的行军作战已经有如强弩之末,并且多尔衮等人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堵上了全部的家产,一但失败便万劫不复。但是李自成防守作战,多尔衮又经不起消耗,根本无法取得大规模胜利维持战争的继续。

【总结】



历史上的清朝如此迅速的赢得了胜利是多尔衮等人没有想到的,满清也没有想到可以这么简单的收拾掉强大的大明王朝。吴三桂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加速催化剂的角色。吴三桂的投降引清兵入关,出其不意的击败了李自成,引发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因为吴三桂的突然倒戈,李自成在面对多尔衮时的猝不及防,大顺军的失败,历史被改写,李自成也失去了和多尔衮决战的机会。

历史不会重来,人生也是。我们一定要做好每一件事情,全力以赴、不留余力,万事考虑周全,要想到事情所有可能的发展方向。这样才可以避免出现李自成一般的结局,这样才不会有遗憾。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呢! 不方便的话,感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

弋北谈古今


这个问题问的好。纵观满清夺取天下,几乎可以用运气逆天来形容,如捡漏一般,成就了以几十万的小部族夺取天下的奇迹。满清夺取天下过程中,最成功的,就是善于运用汉奸部队。如果没有了吴三桂,李自成和多尔衮谁会赢呢?


单纯的军事对比:李自成进入北京时,号称上百万大军,但多以流民为主,他的精锐部队,大约有20万左右。而满清,由于始终处于战争状态,且本族人口较少,虽然全民皆兵,满清八旗人数从未过10万。当然,此时满清也有所谓的蒙古八旗和汉八旗,但清朝的总兵力也不过十几万。

由于此时的八旗贵族,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认可入关占领中原。因此,多尔衮不可能倾巢而出,只会率领部分八旗兵与李自成交战。多尔衮所率领部队约七八万人。

李自成的部队人数优势大于多尔衮。李自成的部队都是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虽然进入北京后堕落,但由于时间太短,战斗力依然存在。

在军事才华方面,李自成、多尔衮都是十几年的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两人都不是才华横溢的天才军事将领,因此军事才华差不多。面对多尔衮,李自成以兵力优势可击败多尔衮。


同时,由于满清八旗本族人口稀少,补充十分不易,面对惨烈、伤亡巨大的战斗,满清打不起,也不敢打。因此,当吴三桂与多尔衮的战争进入白炽化,伤亡变大以后,多尔衮很可能会退出战斗。最终结果,李自成击败或击退多尔衮。


鸢飞九天2018


我是兵说,我来回答!

到底是单挑还是群挑呢?李自成在起兵之前,只是明朝某个驿站一个小小的驿卒。多尔衮刚开始的时候,则是一个小部落长。然而长期的战争却让他们两个快速成长起来,李自成成为了百万大军的统帅,多尔衮则掌握了清军精锐部队。要是论两个人的武力值进行单挑,还真的无法进行比较。

既然单挑不行,那就群殴,来看看双方的军事实力如何。此时的八旗军战斗力已经达到巅峰状态,大多数明军根本不是对手。李自成的军队人数众多,却以流民居多,没有太大战斗力,甚至可以说是一群乌合之众。虽然李自成拥有百万大军,但是这里面有多少精锐部队可用,他心里很清楚。相反的是,八旗军人数虽只有数十万,但皆为精锐之师。

李自成如果与八旗军一战,只能是惨败。在明朝末期,明军被八旗军赶着跑,只有少数明军可以和八旗打个平手。李自成则被明军赶着跑,好几次差一点死在明军手上。从这些来看,李自成明显不是多尔衮的对手。


兵说


抛开那段历史来看,如果没有吴三桂参与其中,仅仅是李自成和多尔衮单挑谁厉害,我认为必定是李自成厉害。首先从数量上就绝对碾压清军。农民军经过大小上百次的战斗,拥兵百万,战将千员,战斗力空前强大。而清军在山海关大战前,征召十岁以上到七十岁的男子全部充军,总共才凑够七万,相当于把全部家底划拉划拉才这么多,再伤兵减员都没处找人去。古代战争人是最主要的,没有人武器再精良也不行,毕竟不是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次农民军一路所向披靡,士气正旺,与清军在气势上不相上下,狭路相逢勇者胜,平手。综合来看,李自成的力量要远在多尔衮之上,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单挑的话完胜多尔衮。怎奈历史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李自成自毁长城让多尔衮捡了个大便宜,逃回北京后一路遭追杀不得停歇,无处立足四处溃散落了个糊里糊涂而死。


哈哈鼠


多尔衮厉害,不论是个人单挑,还是军队之间的战斗,多尔衮都要胜上一筹。

对于清军夺得天下,很多人都认为是捡了天大的一个漏,如果没有李自成的话,清军根本无法入关。其实在皇太极在位时就曾五次入关,只是没从山海关入关,最远时已经马饮黄河水了。

这五次分别是1629年皇太极率军从喜峰口入关,这次入关导致袁崇焕被处死。1634年皇太极率军攻打大同、宣化,从破关口入关。1636年阿齐格率军从河北北部入关。1638年多尔衮率军从强子岭和青山关而入。1642年阿巴泰率军从界岭口入关;这五次入关清军都满载而归。


还有认为是吴三桂帮助了清军,不然李自成的大顺军也能消灭清军。

李自成的大顺军是真的打不赢清军,李自成没有刘邦的才能,他手下根本没有什么谋士,牛金星只是一个酸儒,李自成在山海关作战时,他不派援军,后来还坑了李自成。

李自成的军队被称为流寇,大多都是无法生存的农民,他怎么打的赢多尔衮的正规军?多尔衮的八旗军可是与明朝精锐、蒙古人拼杀了多年。而李自成的军队根本打不赢明军精锐,当初孙传庭、洪承畴把李自成围困住,如果不是清军扣关,调走明军,李自成可能在那次战役中就被打死了。卢象升也是将李自成这些农民军按在地上摩擦,但是最终在与清军的作战中兵败而亡。

李自成能够快速攻入北京时因为一路上的明军根本没有抵抗,纷纷投降,大同总兵姜瓖直接投降,后来他降清又反清,他敢于反清是因为多铎病死,多尔衮也染病了,但最终被阿齐格平定。

李自成中正规军大多是来下西北的明朝边防军,这些军队战斗力与清军差了两三档,连明朝精锐都打不赢清军,更别说这是西北军了,他们投靠李自成是因为没有粮饷,当时明朝把大部分粮饷都给了辽东,说白了明朝西北这些军队投靠李自成就是为了能够有口饭吃。从明朝政府的政策上看,就知道孰轻孰重了。

李自成是来也冲冲去也冲冲,流寇能够打赢精锐正规军的还是少见。如果李自成防守山海关,战争的胜利也是难以猜测,但是清军入关并非偶然,当时的清军是东亚大陆最强的部队,一般军队难以与之为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