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計算能否成為運營商的“救命稻草”?

邊緣計算能否成為運營商的“救命稻草”?

賽立信通信研究部 熟手技工 來源:《通信競爭》2019年第5期

一、前言

股票市場上,通信版塊(5G)裡面的公司是熱捧的對象,然而翻看財務報告,卻發現它們往往都是“打工仔”,整個產業鏈的利潤主要是流向最上游的設備廠家,還有最下游的運營商。這個規律幾十年來一直奏效,然而踏入5G時代,運營商也有變成“打工仔”的趨勢,之前運營商能夠成為價值的匯聚點,是因為運營商在整個產業鏈中是最接近用戶的,也就是掌握著用戶。

然而從3G時代開始,這個角色給互聯網企業撬動了,它們基於運營商的網絡,向用戶提供如網絡通信、電子支付、雲計算……等服務。現在運營商雖然還捏著用戶,但是用戶的主導權已經易手,所以就不難解釋為啥互聯網大佬們會對5G各種憧憬,還有運營商的糾結心情了。

而且網絡建設的投入越來越高,使用週期卻越來越短,投入產出比在下降。運營商也嘗試過互聯網化:推出了飛信、翼支付、咪咕等產品,但是效果並不顯著。所以主流的意見是迴歸自己擅長的領域,走智能管道之路,唯有寄託在5G時代扳回一局,而邊緣計算視乎是一個方向。

二、什麼是邊緣計算?

通俗的說,邊緣計算是去中心化或分佈式的雲計算,現在的雲計算都是集中式的,即把服務器集中在某一個地方,為了使用雲計算的計算資源,數據需要先被傳輸到離用戶一定距離的數據中心後集中處理,但是在5G時代,大量的傳感器產生海量數據,假如都要傳輸回數據中心的話將會需要大量的帶寬成本,時延也會增加,邊緣計算就是在靠近數據源頭的網絡邊緣提供計算和存儲資源。

假如雲計算相當於人的大腦,那麼邊緣計算相當於分佈在身體其它部位神經,手碰到燙的物體就會自動抽離,而無需大腦做思考,因為無需進行數據回傳,所以實時性、有效性方面得到明顯的提高,數據中心的處理壓力也得到了緩解。在這種設計思路下,傳感設備(攝像頭)就能夠在邊緣計算提供算力,進行初步的信息篩選排查,有價值的才上傳到數據中心,這對萬物互聯5G時代可是有著催化劑的作用。另外,有些客戶不允許自己的數據脫離自己的控制,不放心數據上傳到雲計算中心,邊緣計算可以作為雲計算的延伸,滿足客戶的需求。

三、運營商在邊緣計算的優勢

(1)通信資源

通信資源是運營商最大的優勢。邊緣計算,對底層的基礎設施,尤其是通信網絡,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對於其它提供雲計算服務的企業來說,雖然它們能夠做好上層應用的資源調度、負載均衡,在局域網內部的傳輸還不錯;可是涉及到廣域傳輸方面,即便是在有些地方自建了傳輸網,但最多也就是完成自家幾個數據中心之間的互聯,在規模和維護質量等方面都難以達到電信級水平。

運營商5G網絡建設可以與需求摸索同步進行,優先覆蓋大型園區、工廠、港口等有本地數據中心和雲服務需求的大中型政企客戶,然後把企業通信、基礎網絡、個人/集團業務整合起來,和邊緣計算業務打包,從而產生相當強大的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實現快速地獲取用戶。

(2)組織優勢

移動互聯網發展到當下,個人客戶帶來的流量紅利已經見底,5G時代的各種應用將會側重於行業市場、企業市場,從2C到2B的轉變,其中的差異可不是一丁點。

首先是2B市場複雜度,使得互聯網企業短平快的卡位打法優勢不在,畢竟它們都是集中運作模式,一點上線全網推廣,從阿里雲的邊緣計算產品Link Edge,亞馬遜的Greengrass可見一般,可是邊緣計算涉及的新技術較多,運營也不成熟,實際應用中,各種場景千差萬別,各個企業情況迥異,系統不同、業務不同、資源狀態不同,這都導致了邊緣計算的供應商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摸索出一個通用模板,並且需要準備比雲計算更多的模版。而這些不正契合了運營商以屬地為主體的運作模式,政企團隊對於這種操作再熟悉不過了。通過在各地進行有組織的試點,對於關鍵技術和問題組織全網優質資源集中攻關,然後是經驗總結和大面積推廣。這是電信運營商非常擅長的一組動作。

四、運營商取勝關鍵

(1)整合資源

運營商最能倚重就是通信資源,也是能夠跟互聯網公司、CDN廠商抗衡的重要資本,不能再輕易地為它人做嫁衣,除前面提到的在建設網絡的同時搶佔客戶外,還應當在總部層級對所有的基礎整體進行規劃與整合:把全國、省、地、縣等不同級別機房和人員,不同屬地的技術、營銷與服務隊伍,還有以通信網絡為主的數字化基礎設施予以融合,打通多層級之間的協作,打造強有力中臺,有力支撐業務的拓展。

(2)不單倚重某個企業

之前某個運營商在某知名設備廠家的幫助下,建立了具有一定競爭力的雲服務。然而轉過身來,該公司自己把雲計算定為公司的重要發展戰略,推出了自己雲計算服務,形成了競爭。雖然這是合法的公司行為,但是運營商心中不免嘀咕,所以在推進邊緣計算的時候,就需要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除了日常的招標中的平衡外,還可以拉攏更多的玩家入場:白盒化就是一個不錯的策略,傳統的IT系統都是軟硬一體的,但是白盒化的出現,底層使用通用的硬件,應用使用軟件定義,軟硬件分離解耦讓更多的廠家可以參與到系統的建設中,減輕了採購成本,增加了運營商的話語權。

五、結語

藉助邊緣計算的發展,運營商也許可以從傳統的僅提供連接,拓展到提供從連接~存儲~計算更高的維度,從而扭轉在行業數字化市場競爭中被動的局面,結局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