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能否成為餐飲企業的“救命稻草”?

外賣能否成為餐飲企業的“救命稻草”?

每日商報2020年,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打得整個餐飲業措手不及。根據恆大研究院發佈的《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中指出,疫情對餐飲、旅遊、電影、交運、教育培訓等行業衝擊最大,預計今年餐飲行業零售額僅在7天內就有5000億元的損失。

門店不營業沒有了收益,還得支付員工工資、租金等成本,這對企業的現金流是莫大的考驗。連西貝董事長賈國龍都不免向外界大倒苦水,疫情致西貝2萬多員工待業,就算貸款發工資也只能撐3個月,呼聲引起了業內共鳴,也促使餐飲品牌紛紛謀求自救道路。

外賣業務能否成為餐飲企業的“救命稻草”?這次,讓“老鴨飛進千家萬戶”的Uncle Wu來分享杭州品牌餐飲到家的“智慧和經驗”。

“老鴨集”先“起飛”

產品和服務是決勝外賣業務的關鍵

隨著復工潮的到來,外賣業務成了餐飲企業的“救命稻草”。而作為口碑杭幫菜代表外婆家餐飲似乎有些“先見之明”,旗下最新品牌“老鴨集”,首店於去年底落戶龍湖杭州西溪天街,開業僅2月餘,卻已讓成千上萬只“煮熟的鴨子”飛到了千家萬戶。

在疫情的逆境大考下,“老鴨集”竟比“疫”前堂食更火爆,每天的外賣都要靠搶,已經成為餐飲到家的新傳奇!

對於“老鴨集”的火爆,創始人吳國平說,這是意料之中的,因為這是一個運籌帷幄了三年的品牌,“老鴨集”的slogan就是“煮熟的鴨子飛到家”,從品牌醞釀期就充分考慮了產品與到家業務的適配性,包括工藝和外賣流程的各個細節。

“老鴨集”的主打單品是杭州老鴨煲,這是一道傳統的杭州地域美食。“地道的杭州人都知道,慢火燉煮3小時以上的老鴨煲本身就是要吃好幾頓的,火腿、筍乾、千張等配菜要時間放長一會兒,湯裡的鮮味才會出來,吃剩的湯汁第二天還可以做湯泡飯。”吳國平介紹說。

“而且老鴨煲還有個特點就是一起燉煮的鴨子越多,湯汁越濃郁鮮美,一隻鴨子反而燉不出那個味道。”

“老鴨集”是目前外婆家品牌家族裡第一個堂食與外賣並重的品牌,在門店開業的同時,外賣也在餓了麼和美團外賣上線。

在此次疫情中,外婆家旗下餐飲全線閉店,唯獨保留了“老鴨集”的外賣業務,從原本只配送周邊3公里範圍,到現在開通了全城送模式,“讓大家在家也能安心吃鴨子。”

據悉,目前“老鴨集”一天的外賣單量已超越了之前的堂食水平。“現在每天定量200多隻鴨子,天天都售罄,下單晚一點,可能就沒有了。”吳國平說。

線上蓄客 線下轉化

疫情加速行業洗牌

疫情之下,實體商業遭受重創,線上零售和服務再次凸顯了其優勢,不少實體商業經營者都緊急轉向線上,延續銷售和服務,對此,吳國平表示,線上外賣肯定將成為餐飲業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重點方向,即使疫情結束之後,餐飲行業反彈也需要時間,這期間誰能做好外賣業務,誰就能更好地獲得客人的信賴,疫情結束之後也更願意到品牌門店消費。

對於2018年才開啟餐飲到家業務的外婆家餐飲來說,餐飲到家是一項全新的挑戰,吳國平直言,目前外婆家旗下其他品牌在外賣業務方面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炒菜不是漢堡,要做到每道菜口味、品質如堂食的體驗感一樣好是非常有難度的,我們也在考慮嘗試外婆快手菜、方便淨菜、加熱即食菜、外婆秘製調料……這些可能是未來外婆到家業務的方向。外婆家已經著手調整了外賣事業部,每個品牌都有專人專項負責,從細節開始抓起,做好我們該做的,提供安全、健康、好吃的餐品給到客人。”

每一次重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之後,都會促進行業反思。疫情還在持續,危機使得整個餐飲從業者再度審視自我。作為低門檻行業,餐飲業一直不乏攪局者,洗牌也從未中止,而此次疫情,或將加速洗牌進程。

吳國平認為,餐飲行業是社會供應鏈的一個縮影,外賣業務不僅催生了騎手等一大批新職業,也促使一條新產業鏈的誕生,也給不少行業帶來新的機會。讓企業活得快樂一點、健康一點,是未來外婆家想做的事情。

“老鴨集”外賣流程:

1.400天以上的紹興麻鴨、天目以西臨安於潛的筍乾、金華的火腿,每天兩隻大鍋,每鍋35只鴨,用農夫山泉連煮3小時以上。

2.門店和餐品都實行嚴格的消毒。

3.全體員工量體溫,每半小時量一次體溫,全天戴口罩、手部消毒才能上崗。

4.外賣騎手到店也要先量體溫、洗手消毒、戴口罩,然後才能取餐。

5.為每一份外賣的老鴨煲都製作了“外賣安心卡”,註明菜品製作人、外賣裝餐人、外賣騎手的體溫,保障食品安全。

6.外賣採用環保塑封密閉鋁盒打包,衛生隔熱,便於分類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