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有望成美國經濟“救命稻草”

□東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張岸元

東興證券研究所宏觀研究員 康明怡

目前市場上出現不少唱空美國經濟的論調,一些分析人士判斷美國經濟明年中開始下行。筆者認為,目前不要急於唱衰美國經濟,預計明年針對個稅減免和基建將成為重頭戲,2020年部分新增基建可能落地,這將有助於緩解未來可能的經濟衰退。

特朗普上任兩個月後將基建計劃推遲至2018年,雖然基建沒有提上2017年的國會議程,但特朗普在提高基建行政效率方面完成了前期準備工作。2017年8月,他簽署了一項旨在簡化基建項目環保評估和審查程序的行政令,提出了聯邦機制和績效責任制,希望項目評審到落地縮短至1-2年。今年2月,白宮向國會提交了正式的基建計劃,該計劃的基建規模是競選時的3倍:10年1.5萬億美元。隨後由於中期選舉,基建計劃再次被擱置。

基建一直是民主黨的基本政策,奧巴馬競選時基建就是其競選內容之一。2018年11月中期選舉後,特朗普明確提出希望兩黨在基建計劃上達成合作。目前,兩黨在基建上的主要分歧是“錢從哪來”。共和黨反對政府支出,傾向於引入私人資本。民主黨則傾向聯邦政府出資,認為這是聯邦政府的責任。

筆者注意到,在2月提交國會的1.5萬億美元基建計劃中,並沒有像媒體報道的那樣明確聯邦政府最終的資金支持額度為2000億美元,這為兩黨合作留下想象空間。此外,基建還會涉及兩黨對環保的不同態度。

特朗普基建計劃的特點,一是規模龐大。特朗普競選時承諾10年5500億美元的基建規模,上任後不到3個月就將規模擴大至1萬億。2018年1月31日,特朗普在其首次國情諮文演講中提出,10年內至少1.5萬億美元的基建規模,並於2月正式將基建計劃提交國會。

二是效率優先。新的基建計劃圍繞提高效率做了系列改革,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建立“一個機構一個決策”的環境評估體系,避免多部門多決策的繁瑣評估,要求項目審批到落地的時間縮短至2年以內,建議簡化或廢除原有相關的環評法案。突出地方政府在基建項目中的主體地位,給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自主決策權。開展試點項目,探索以事後環保表現替代事前環境評估的機制。簡化法律審批程序,減少項目落地不確定性。此外,效率優先還體現在對聯邦政府不動產處置機制的改革,旨在明晰產權和買賣規則,以加速聯邦資產的轉化。

三是注重激勵。建立激勵機制以最大化聯邦基金的槓桿作用。1000億美元的聯邦資金用於激勵機制下的基建項目,對能夠提供非聯邦資金來源的投資項目給予優先。

四是關注鄉村。500億美元聯邦基金用於鄉村基建,包括交通、寬帶和水利電力。其中的400億美元直接撥給各州州長調度。縮小各地的基建差異,吸引製造業到美國鄉村地帶以刺激經濟增長。

五是多元融資。擴大以《交通基礎設施融資和創新法案》為代表的聯邦資金預算額度,將法案資助的基建項目範圍從道路、水利擴大至港口和機場,擴大私人活動債券的法律適用範圍。

由於美國洲際公路系統的發展,美國國內基礎設施公共支出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增長明顯,而後基建支出佔GDP比重長期穩定在2.4%左右。2009年-2010年由於美國復甦投資法案以及經濟陷入衰退,基建公共支出佔比達到2.9%。2015年奧巴馬的FAST基建法案獲得通過,但從數據看,2016年和2017年的基建支出並沒有增加。2017年基建公共支出佔GDP比重僅有2.28%,聯邦政府基建開支佔聯邦政府支出的比重為2.5%,均創1956年以來最低。從基建公共支出的絕對量來看,實際支出從2010年後就已陷入停滯,這與GDP構成中投資分項中建築投資的表現相一致。

傳統上,美國聯邦政府對基建的重點在新增基建上,而地方政府負責運營維護。總公共基建開支可分為資本支出和運營維護支出。聯邦政府對基建的支持主要表現為對資本公共開支的貢獻。2017年聯邦政府撥款貢獻了資本公共支出中的41%、運營維護的10%。按分項看,從2001年後,公共開支中的資本支出絕對值開始下降,說明新增基建項目非常少。地方政府對基建的運營維護負主要責任。在總基建公共開支中,地方政府是主體,2017年佔比達到78%。

根據2016年美國總統經濟報告的測算,道路、電力、水利基建對經濟的乘數分別為2、1.8和1.6,一般美國的基建以交通和電力為主。若以1.8作為基建乘數均值,不考慮基建投資對其他投資的擠出效應,年均1500億美元的基建對GDP的拉動靜態估計可達1.4%。

基建政策能夠提供大批中產崗位,有助於提振薪資增速。基建投資是勞動密集性質的,帶來的工作崗位中,68%來自於建築業。2014年私人部門建築業平均年薪約為5萬美元,高於私人部門的人均工資7%,這一檔收入人群也受益於特朗普計劃推行的中產減稅政策。

地方政府加槓桿需貨幣政策配合。特朗普的基建計劃中,聯邦財政只撥款2000億美元,相當於每年200億美元聯邦支出,這對聯邦政府來說壓力尚可。目前,地方政府的總體槓桿率很低,也具備加槓桿的條件。但為了減輕聯邦政府赤字和基建資金成本的壓力,仍然需要美聯儲的降息週期來配合。假設2019年國會順利通過基建計劃,根據計劃的要求,行政審批縮短至1-2年,那麼最快2020年有融資需求。根據美聯儲對經濟的預測,大概率2020年經濟陷入衰退,美聯儲進入降息週期,同時再次QE。從時間節點上可以與基建計劃配合。

次貸危機時,美聯儲QE的資金並未流入實體經濟,因此寬鬆的金融環境並未在經濟復甦後引起明顯的通脹。但2020年可能推出的QE配合基建對資金的需求,將有真金白銀的資金流入實體經濟,這將對未來的通脹構成一定的壓力。

筆者認為,如果2020年開始啟動基建,美國經濟將能穩定在一個較高水平上,這無疑有利於特朗普的下一次大選。強勁的美國經濟將賦予特朗普在內外政策中更多的籌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