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儿子都嫌弃的工作,他却在莆田做了近30年

“叮当叮当叮当...”乐器般的钢铁敲击声从华亭镇走马亭村的一间打铁铺内传出,又飘去老远。打铁匠老刘正在捶打着一块烧红的铁坯,火星四溅。他正在打造锄头,这趁热打铁的活儿正是他和妻子每天的工作,夫妻二人每天要做50只锄头。

连儿子都嫌弃的工作,他却在莆田做了近30年

打铁,这项古老的铸造工艺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已经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大部分年轻人从未见过真正的打铁工艺。如果不是这次探访,我也不知何时才能真正亲眼见到。

连儿子都嫌弃的工作,他却在莆田做了近30年

今年46岁的老刘是华亭镇走马亭村的一名打铁匠,老刘名叫刘智勇,打铁至今已有二十多年。老刘和妻子早上7点开始打铁,直到傍晚5点才结束,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个小时,而且中间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这么高强度的工作量,夫妻俩就这样做了二十多年。

连儿子都嫌弃的工作,他却在莆田做了近30年

平时看着不起眼的农用工具,经过选材、加热、锻打、裁剪、修型、打磨、淬火,定型等近十种工序,才能将一块铁坯打造成一个完整的农具。

连儿子都嫌弃的工作,他却在莆田做了近30年

常见的农具有锄头、镐头、钉耙、镰刀、裁刀、劈柴刀、劈砖刀等,仅是锄头就有4种不同的类型和大小。不少农具会经过岁月侵蚀、农用消耗以及保养不当而导致生锈,在没有机械设备辅助的年代,这些生了锈的农具都是靠老刘夫妻用双手一锤一锤敲打而出的。在他眼中,这些农具更像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连儿子都嫌弃的工作,他却在莆田做了近30年

老刘和当时的大部分农村年轻人一样,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在初中毕业后就选择了打工。16岁的他开始跟着爷爷在枫亭学习打铁,刚学习这项技艺的他每天都要在煤火炉边待上一整天,稚嫩的皮肤被热火烘得通红,眼睛被火光刺得生疼,那段时间,一到夜晚他都会爬上屋顶对着月光默默流泪。虽然也曾多次想过放弃,但在爷爷严厉的教唆下,也为了以后的出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跟着爷爷学习了2年后,老刘已经逐渐掌握了打铁的基础。之后的他开始跟着叔叔到枫亭一家农具厂内,一边谋生一边加强学习这方面的技艺。在上世纪90年代,打铁在农村还是门吃香的手艺活,枫亭农具厂内有10个煤炉,可供30多个铁匠同时作业,农具厂内10个煤炉全部起火,整个厂内都被烤得火热。随着时代的变迁,打铁已经不再吃香,曾经许多一起共事的铁匠都放下铁锤,另谋出路去了。

连儿子都嫌弃的工作,他却在莆田做了近30年

为了家庭生计,老刘只能变成一个并不“单纯”的打铁匠,他在二十多年的打铁生涯中共经历过4份工作。在枫亭农具厂学习1年后,老刘离开了,因为家中没有打铁所需的工具和设备,他回到老家后当了1年的货车司机,后1年又在仙游一家沙发厂当起了工人。

连儿子都嫌弃的工作,他却在莆田做了近30年

这两份工作终究只是三分钟热度,他仍是不忘初心,想重回打铁生活,可打铁一人无法运行,需二人配合才可以。而后经妹妹介绍,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婚后,有了妻子的扶持,老刘重拾铁锤,在走马亭村老家开设了一家打铁铺,与妻子一起开始打铁的生活。

妻子从怀孕到孩子刚出生的那几年,因为身体原因,妻子无法成为他打铁时的助手。为了养活妻子和孩子,老刘只好暂别打铁工作,关闭了打铁铺。这次他选择当一名水电工人,除水电工之外还同时兼职着空调工。

连儿子都嫌弃的工作,他却在莆田做了近30年

3年后,孩子长大了,不再需要妻子全天候的照料。眼看妻子这位得力助手能重新上线,老刘的打铁铺便再次开张,因为打铁始终是他最热爱的职业。为了家庭和生活,他成为一个全能的男人,开车、制作家具、修理水电、装空调,丰富多彩的人生也更让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连儿子都嫌弃的工作,他却在莆田做了近30年

常言道:世上活路三行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打铁匠,需在炎热的火炉旁待上一整天,在强大的体力和精细的手法加持下才能打造出想要的工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寒冷的冬天打铁已是挥汗如雨。到了夏天,铁匠铺内的温度能达到四五十度,一般人真的无法承受。而老刘正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正是因为打铁,让老刘从一个瘦弱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强壮的男人。

连儿子都嫌弃的工作,他却在莆田做了近30年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了,打铁又脏又累还赚不到钱,就连我儿子都嫌弃这里又脏又热,甚至都不来看一眼”。

“我曾经也收过两个徒弟,都是因为吃不了苦,赚不到钱,哪怕是去工厂打工都没有打铁这么辛苦,所以跟着我才学了几天就离开了。随着时代发展,耕田种地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打铁匠也越来越少,打铁这项老手艺也在渐渐消失,46岁的我已经算是打铁匠中比较年轻的了”。

“打铁这项老手艺消失了挺可惜的,我现在还不算老,身体也算健壮,能坚持就再多坚持几年,坚持到我干不动了再说。”关于手艺的继承,老刘不禁感慨万千,眼神中有些落寞。

连儿子都嫌弃的工作,他却在莆田做了近30年

时间的流逝终将带走一些什么,时代的更替也会取代一些什么,打铁这项古老的铸造工艺已逐渐被残忍流放,存留在一代人的记忆,渐行渐远。但老刘还在坚守着这份传承,纵使社会如何变迁、城市多么繁华,只要火炉未熄,老祖宗留下的这份老手艺就不会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