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就读是怎样的体验?

我是从社区大学转到ucla的。虽然转学一般靠牌面实力,但也经常有迷之差异。比如我,当时同时申请了另外四所不如ucla的UC分校,但是他们全都拒绝了我。当我以为没书读的时候,ucla的通知书让我自抱自泣。

其实对于UCLA 的定位我没有非常清晰的认知,只是在社区大学的时候总是听人夸它,再一看UCLA在各大媒体的国际排名普遍比清华北大高,就觉得它很厉害。UCLA应该是录取率最低的几个大学之一,不过也是有地理坐标优势的加成,所以它的低录取率和名气高于大学本身的实力。根据我和美国人聊天的经验,斯坦福和加州理工应该是加州最牛的两家,然后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然后才是UCLA。UCLA和前三个应该还是有明显差距的,但是论存在感,UCLA因为非学术方面的加成可能不弱于前三个。从一个UCLA学生的主观体验来说,觉得UCLA就像是个不偏科的尖子生,什么科目都不错。除了常规的专业,还有法学院,医学院和商学院,而且大部分专业和学院全美排名都不低。这方面很多人都夸烂了,我就懒得多说了。

人口比例方面,2018-2019的数据显示,亚裔是本科最大群体,占30%,其次是白人和拉美裔。不过不同的专业之间差异很大。我本人上过sociology,anthropology和communication,基本上以白人和拉美裔为主。我印象中觉得社会学课上至少有一半是墨西哥裔,但按官方数据来说应该不太可能那么夸张,不过墨西哥裔真的很多。另外处于好奇我上过微积分和经济学 (要上经济学必须先上微积分)。微积分的课上明显多了很多亚裔,但白人的数量还是比亚裔多。然而到了经济学,一个300+人的大班,整个学期不管我坐在哪个角落都能听到中文;助教中有一半也是会讲中文的。说到专业之间的区别,从社区大学转学到UCLA,美国学生只需要超过3.0的GPA就能进社会学等不带数学的人文专业,但他们进经济学可能就需要3.7以上,还要其他理工科专业往往要求更高。国际生的申请走的是另一个渠道,总体来说录取分数要高不少。经济学除了本身热门意外,我觉得也有一部分是被中国人像炒房一样炒上去的。

另外UCLA的一个特点是quarter制度而非我们熟悉的semester。Quarter制度下一年有三个学期,秋季是从9月底到12月中,冬季是从1月初到三月中,春季是四月初到六月中,每个学期两个半月左右。暑假三个半月,被分成了两个暑假短学期,想提早毕业的人可以选择上暑期课来凑学分。本科毕业不需要写毕业论文,学分到数就可以毕业。那quarter制有多刺激呢?从社会学的视角看,开学第二周就要交第一篇论文,接下来可能每周来个quiz或者writing assignments啥的,第5周期中考,第七周开始赶一篇research paper,到了第十周准备期末考。除了这些常规活动之外,一门课没周平均的阅读量是100-200页不等,我上过一节课有时候一周布置300页。多数学生一学期上三节课,加在一起基本上每周都有惊喜。 从经济学或者数学的视角,第二周quiz (quiz就是小考),第三周quiz,第四周考试(相对正式的考试),第567 周quiz,第8周考试,第九周quiz,第十周迎接期末考,总体来说也是非常刺激。

社交方面,因为很多健康问题并没有参加任何社团,而且住在校外也没有校园生活的便利。ucla各方面的环境都让社团以外的交友举步维艰。比如,一个大班几百个人,多数时候每节课周围坐的都不是同一拨人,同学之间很难相互熟悉。即使经常坐得近,上课基本上就像去看个电影,全程无交流机会,课一结束大家就各奔东西。而且ucla,甚至可能是洛杉矶,都有一种相互疏远的文化。比如我提早10-15分钟去,即使看到一个面熟的人也会觉得坐在人家边上很奇怪。先去的第一波人一般都会相互保持至少一个空位的距离,也就意味着上课前的10-15分钟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抓住机会培养感情。再然后即使你鼓起勇气开了口,大概率也是尬聊,等老师一开课就没有然后了。我在ucla的第一年只有一个人是尬聊认识的。当然帅哥靓女们可能不受此限制。最后我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学校论坛组建学习小组,特别是基于美国学生普遍觉得比较难的课组建的学习小组。我的两个成功的例子是“经典社会学理论”,和“社会网络”。前者是因为早期英语和繁琐的理论两者叠加产生的困难,后者是因为课程有一部分数学内容。

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就读是怎样的体验?

在经典社会学理论课上我们读了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埃米尔涂尔干和佛洛依德。我个人其实是比较喜欢理论的,但语言也确实是个难题。于是我当时找了对应的中文版,看不懂的时候就瞟一眼中文。估计有30%的内容我需要中文参考才能看懂,另外可能有10%-20%的内容需要看中文版才知道该如何转述。用中文写笔记一方面是为了验证自己真的看懂了,另一方面是因为读这种理论类书籍经常要往前翻,用中文写笔记看起来轻松。但只看中文版也不行,因为考试要用英文写,而且中文版质量不高,有些句子的意思甚至是错的。上图就是我当时读书时做的笔记,大概有80%的内容都是这么密的笔记,生怕回头看就忘了。每次学习小组之前我就把所有阅读材料都这样读一遍,速度大约是5页一小时。小组见面时基本没讨论,就是我一个人一段一段给他们分析阅读材料。这样讲一般是一小时10页左右。有些比较重要的内容我会一句一句讲,差不多一小时两页。比如我们读的最后一本佛洛依德的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 我大概花了8-9个小时讲了一遍。我们组有一对香港双胞胎姐妹,整个学期都没怎么去上课,就只来了我的学习小组,结果最后一个拿A, 另一个A-。当时的班上200个人总共有两个人拿A+, 我是其一。在那过程中我认识的朋友就自然而然地多了,甚至在seminar的时候有些半生不熟的女生会主动来搭话讨论。我觉得就交普通朋友而言,一个有语言和文化隔阂的国际生和当地的美国人交朋友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到比他们优秀,一旦他们认可你的能力就会愿意接近你。

说到理论课,社会学专业的学生肯定知道埃米尔涂尔干。我前几年去巴黎玩的时候特地去那里的公墓拜访了他。

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就读是怎样的体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