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興起“冷席”怪象,隨完份子不去吃席,為啥?

新大風歌


在農村大大小小的事人們都會擺設宴席來招待親朋好友,而親朋好友也都會隨一份禮,以表達自己的心意,主人也會準備比較豐盛的酒席予以款待,這己是農村純樸的鄉間習俗。可是最近幾年卻出現了宴請人稀的冷席場面,這是為何呢?

農村的“冷席”現象主要是以喜宴為主,並非全部宴席都會“冷席”

現在農村的宴席簡直是太多了,但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喜宴,另一種是喪宴。喜宴是人們為了慶祝家裡有高興的事而辦的,比如結婚、生子、蓋新房上樑、孩子升學、喬遷新居等等好多,而喪宴是農村家裡老人去世了,主人為款待來賓而設的酒宴。這幾年大部分農民都外出打工了,分佈在全國的各個地方,再加上現在的宴席太多了,在外打工的人有好多人回趟家確實不容易,再說單位的假也難請,所以路比較遠的外出人員一般家裡的喜宴都選擇隨上禮不回家,必定幹別人的事不能今請假明請假的,那還能打成工嗎?但是如果是村裡有老人去世,除非遠的確實回不了家,一般都會選擇親自回家,必定家家都有老人,互相幫忙這是農村人最純樸的鄉情。

宴席太多,忙不過來

農村人一般過事都會選個好日子,往往在同一天會出現很多家都辦喜事的場面,這時候農民往往是隨了這家禮又要去那家,確實是忙的沒時間去吃,我們這兒每年過了年初六和初八都會給孩子辦完燈宴,最多的一年我記的我們一起的同學辦完燈宴,一天就九家,你說這宴席怎麼去吃?往往跑到最後一家席面也沒坐成。

【我是雲夢蒼生,以上是我個人所見,你們那是什麼樣?歡迎留言,謝謝各位!】


雲夢蒼生


問:農村興起隨完人情錢後而不去吃酒席的「冷席」怪象,是啥原因?

酒席好擺客難請!以前的農村酒席要吃三天,而現在最多吃兩天,多數是一天或一天半,留下來吃最後一餐的也是寥寥無幾,且幾乎都是鄰近的幾個村民。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味知識。

農村酒席確實有「冷席」現象,但用「興起」二字卻有點言過其實了。對於酒席,現在人們有了「情到,禮到,但人不到」的觀念。然而,正常的紅白喜事出現「冷席」,主家的臉面也是掛不住的。那農村酒席出現這個現象,有啥原因呢?刺楸從幾個方面來解釋一下。


一、流行請「一條龍」做包桌,味道不行了

以前誰家有紅白喜事,親朋好友、近鄰的村民都來幫忙,是一種相幫的互助模式,做出的酒席也好吃。而現在人們生活好了,更多的是花錢請「一條龍」做包桌。

「一條龍」是做生意的,食材也可以承包。為了多掙錢,選的有些食材是下腳料、凍肉、差質油,或者買的成品(比如燒白)。而做飯菜則趨於流水線操作,沒傾注感情,香精味精大量放,菜品味道不自然,難以下嚥。


二、冷席對於雜七雜八的酒席是一個無聲的打擊

酒席的人情錢像商品一樣有行情,現在是越漲越高,有些人為了賺錢而巧設名目辦酒席,但質量越辦越屁。農民掙錢不多,一年掙的可能還不夠吃酒席的,甚至到了一聽到酒席就怕的地步,所以乾脆不去。

某些遠的酒席隨了人情錢不說,還得搭上車費和半天時間,這就好比花200塊錢去吃頓飯還得自掏路費。

三、吃酒席不再是打牙祭了

以前在農村務農的人多,生活開得不算好,長時間才能開一次葷,去吃酒席相當於打牙祭改善伙食。

而現在人們不差吃了,平常比以前過年還吃得好,大魚大肉吃膩了,反倒是對一些野菜野味感興趣,但好多魚肉都是養殖的,沒有農村土雞糧食豬的那個味了。

再者,酒席菜餚千篇一律,了無新意,對於不愁吃喝的農民來說已無吸引力了。

四、時間不夠,去吃酒席會耽誤半天

以前務農的居多,大家都在村裡住得很近。而現在進城的進城,打工的打工,都分散了。上班的人不好請假,別說吃個酒席了,就算是親戚家有紅白喜事都不一定能請到假。為吃酒席請假,誤工費、交通費和時間成本算下來真的不划算。就算在週末,近點的人回村吃酒席至少也要耽擱一天時間,還不如好好休息一下。

五、「冷席」折射出人情冷暖

若真「興起」了冷席,刺楸認為這是對人情冷暖的一種折射,人情味也就蕩然無存了。我隨禮而人不來,而輪到我辦酒席時,你也只隨禮而人不到,這樣好嗎?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冷席現象的分析,若是覺得回答得不錯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農村興起“冷席”怪象,這是為何?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來上小時候自己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去和父母一起吃酒席,那時候覺得吃酒席是最幸福的事情,各種飯菜都饞的自己流口水,最喜歡的就是那道八寶甜米飯,後來長大後感覺吃到的八寶甜米飯都沒有小時候和父母一起吃酒席吃到的好吃。

那時候如果誰家辦紅白喜事,一個村裡面的人都會來幫忙,一些推小車賣小零食的老人還會早早的在辦事人家的門口擺上攤子,桌子都是擺在外面,吃飯的時候最興奮的就是小孩子了,飯菜一上桌小孩子的筷子一個比一個快,吃完之後大人們還會將桌上沒吃完的飯菜收一收,拿回家繼續熱著吃。就算是收回家的剩飯,那時候都覺得無比的美味。但是現在不同了,農村辦事已經遠沒有過去那樣熱鬧了,不少人家辦事的時候都有些冷清,吃飯的酒席也沒有過去的多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種原因生活條件變好了,現在農村家家戶戶的生活條件都變得比過去好很多了,村裡面的小汽車、小洋樓比比皆是,大家的生活條件好了,吃的也比過去好太多了。小時候吃肉都是逢年過節才能吃,現在想吃隨時都可以,下館子更是經常的事情。不僅吃的好,各種菜品大家也都吃過。所以酒席上的那些飯菜大家已經沒有那麼感興趣了,吃不吃也都可以。想想小時候吃酒席大部分都是會帶上自己的孩子的,為的就是給孩子吃點好的。現在小孩子生活的好,對肉的興趣並不是很大,如果不是節假日很少會有大人帶著孩子一起去吃酒席的。自然吃酒席的人就少了。

大伯說,以前吃一次席比過年還開心。那時候家裡的小孩多,為爭去吃席的名額兄弟幾個還大打出手呢!現在隨了份子錢卻不去吃,時代真的變了。

相隔太遠,互相隨份子錢就算了

我記得我前兩年結婚,就不想通知我的大學同學。同學分散在天南海北,來是不可能來了,知道了也只是發個紅包,所以就想“偷偷”結完婚就好了。

最終,同一個宿舍的死黨不知道從哪裡聽到了風聲,紛紛發來祝福並紅包,可是沒有一個來婚禮現場的。前兩天,其中一個舍友結婚,又得隨禮回去,來來往往,倒顯得有些俗氣了。

情誼淡了,彼此來往得少了

我從小就不愛走親戚,每次父親都會說:你不去親戚家,親戚也不來我們家,那還算什麼親戚?親戚之間就該多走動走動。

以前總是說“禮輕情意重”、“人來即禮到”。可是現在變了,紅包多大要攀比,送的禮品要比較貴重不貴重。現在的親戚,在一起的的時間太短,彼此的情誼斷了,彼此來往得次數自然就少了。

席面等級不高,沒有必要來

農村俗話叫做“紅事叫,白事到”,很多喜慶的事並不是很重要,只是請親朋好友來吃一頓而言。一般的紅事,在外上班的人是不會火急火燎地趕回家的,通常給一些禮金就好了。

白事的話,是不能寄禮,需要本人到場的。哪怕離家好幾百公里,也是需要趕回去的。不然的話,錯過了是沒有補救的方法的。


平谷胖二哥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話到禮到”,就是說在有的時候,只要你說話跟趟,話語隨上去了,即使你只是嘴上說說,那禮數也就算到了。如今,農村辦宴席,人們玩兒起了“錢到禮到”的現象。那就是人家請你去坐席,你人不去,但禮錢隨了卻不去吃席。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其實,不單單是農村有“冷席”的現象,在城裡舉辦酒宴,也會有不少缺席的現象。很多人不再像以前那樣,有宴席就會參加,往往是將份子錢隨上後,人卻不到場。這種現象的發生,與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有著很大的關係。仔細分析一下,無怪乎以下幾種情況:

生活水平提高了,誰的肚子裡也不差那一頓飯

記得過去農村誰家有紅白喜事,基本上是能動半個村子。關係遠一點的,一家請一個人,關係近一些的,全家去幫忙。當然,上席的基本上都是男人,而女人和孩子都有“後席”。我們那邊的後席就是客人們吃飽喝足以後,自己本家幫忙幹活的才能坐下來吃飯。那時候農村生活條件落後,肚子裡油水自然很少,平日裡撈不著吃的,在酒席上就能夠吃,解解饞。

而如今,農村的生活條件好了,就是平常日的生活,也比以前過年吃的要好。現在是愛吃啥就做啥吃,只要你想吃,一年四季啥也不缺。所以,人們肚子裡都不缺,也就不差那一頓兩頓的飯了。何況,酒席桌上大魚大肉平日裡都吃膩了,也沒有啥新花樣。

喝酒的少了,沒有過去那種熱鬧勁兒

你看一看如今的酒席,很少有喝酒的,即使是有,也都是適可而止,不像以前那種不喝醉不罷休的勸酒方式。過去喝酒,吆五喝六地,氣氛非常熱烈,人們你勸我,我勸你。如今,人們注重保養,而且很多年輕人都在外工作,回家坐席的話大都開著車。就是平日裡有點酒量的,也不能喝。所以酒席桌上就沒有了那種熱乎勁兒,索性隨上禮金,不回去也罷。

社會發展了,隨禮更加方便了

像過去農村人在農村老家舉辦酒席,提前通知親朋好友,定下日子。人們如果脫不開身,會讓別的朋友或者親戚將禮金捎過去。再就是提前抽時間自己將禮金奉上,然後當面向東家說明情況。如今通訊越來越方便,就是不能回去,也不用別人捎份子錢,通過微信轉賬或者是支付寶打款都很方便,也不用因為送份子錢而特意跑一邊了。在電話裡說明情況,然後轉過去款就可以了,還不用來回跑路。

農村辦事都會看日子,有時候出現“撞車”,也會冷席

農村人辦事講究看看日子,所以很多時候,那天是吉日,便會有好多年輕人結婚辦事,導致撞車現象的發生。有的時候,哪天日子好,會同時接到好幾個請帖。這時候,有的就不能去參加酒席了,只好隨份子錢後,不過去吃席,這樣,也會出現冷席的現象。

綜上所述,農村“冷席”基本上都是以上各種情況,如果各位朋友有不同的觀點或是還有遺漏之處,還請朋友們留言,參與農村話題討論,我們一起交流學習。


建行漸遠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牧豆人,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在農村,隨完份子就不去吃了,這種現象越來越多,在城市裡也有這樣的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1. 由於現在越來越多人出去外面打工了,基本沒有多少人留守農村,留守農村的基本是老人,而現在有了微信,支付寶,轉錢非常方便,他們可以通過轉錢給別人,很少出現在宴席現場。
  2. 由於攀比之風在某些農村也有流行,宴席的種類越來越多,以各種名義擺的宴席,例如開業,生日,考上大學等。但是份子錢也是不小的一筆開支,因此人們更加願意隨一點份子錢,然後不到場。這樣可以減輕他們的負擔。
  3. 以前宴席的時候,是人們開葷的一個好時機,因為平時大家不捨得大魚大肉,現在的農村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想吃肉吃魚,很容易吃到,而且現在人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高,他們不願意大魚大肉的吃了。

我覺得出現“冷席”現象,大概就是這些原因了,不知道你們還能想到其他原因嗎?快來分享一下,謝謝大家。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牧豆人,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牧豆人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農村興起“冷席”怪象,這是為何?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來上小時候自己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去和父母一起吃酒席,那時候覺得吃酒席是最幸福的事情,各種飯菜都饞的自己流口水,最喜歡的就是那道八寶甜米飯,後來長大後感覺吃到的八寶甜米飯都沒有小時候和父母一起吃酒席吃到的好吃。

那時候如果誰家辦紅白喜事,一個村裡面的人都會來幫忙,一些推小車賣小零食的老人還會早早的在辦事人家的門口擺上攤子,桌子都是擺在外面,吃飯的時候最興奮的就是小孩子了,飯菜一上桌小孩子的筷子一個比一個快,吃完之後大人們還會將桌上沒吃完的飯菜收一收,拿回家繼續熱著吃。就算是收回家的剩飯,那時候都覺得無比的美味。但是現在不同了,農村辦事已經遠沒有過去那樣熱鬧了,不少人家辦事的時候都有些冷清,吃飯的酒席也沒有過去的多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種原因生活條件變好了,現在農村家家戶戶的生活條件都變得比過去好很多了,村裡面的小汽車、小洋樓比比皆是,大家的生活條件好了,吃的也比過去好太多了。小時候吃肉都是逢年過節才能吃,現在想吃隨時都可以,下館子更是經常的事情。不僅吃的好,各種菜品大家也都吃過。所以酒席上的那些飯菜大家已經沒有那麼感興趣了,吃不吃也都可以。想想小時候吃酒席大部分都是會帶上自己的孩子的,為的就是給孩子吃點好的。現在小孩子生活的好,對肉的興趣並不是很大,如果不是節假日很少會有大人帶著孩子一起去吃酒席的。自然吃酒席的人就少了。

再加上現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車,開車去吃酒席就不能喝酒,這樣就讓很多男性失去了去吃酒席的興趣了。

第二個原因人變忙了,這個在農村很常見,村裡面平時人都很少,大部分都是一些老人,小孩子忙著上學,青壯年勞動力忙著打工掙錢。村裡面不是逢年過節很難見到年輕人。如果不是逢年過節的辦事情,家裡麵人自然就少了。在農村辦喜事最喜歡選擇的時間就是臘月裡,為的就是這個時間大家都在家,辦事比較熱鬧,有人氣。但是臘月裡辦事的多了,就容易“撞日子”,一個人只能選擇去一家,自然也會出現去酒席的人少了。

另外大家為了生活在外打拼,如果不是自家關係特別親近的親戚辦事,一般都不會回家,大多數都是將錢直接轉過去就行了。不像是過去農村人常年在家,就算不在家親戚朋友家辦事,自己去不了也會託人把禮錢送到。而現在即使自己不去,一個轉賬錢就到了。有時候也在想科技發達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有時候看似是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卻也讓我們變得冷漠了,我們可以不用面對面就能把事情解決了,人與人的直面溝通變少了,人情味有時候也變淡了。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農村興起“冷席”怪象,隨完份子錢不去吃席,為啥?

我今年春節初九,一天要送四個禮,同事母親60歲做壽,高中同學嫁女,初中同學父親過世做酒,親戚家小孩做十歲酒,我只參加了初中同學的白喜事吃酒席,那三個只能隨禮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這跟社會發展有關。

一是生活條件好,各種酒席多起來。如結婚嫁女、老人過世、兒女出生、升學、生日、做屋起梁和喬遷新屋等。

二是由於很多人外出打工,每年春節前後各種酒席扎堆做,一天幾場,有會去也有忙得去不了。暑假升學酒席也一樣。

三是現在通訊發達,以前沒怎麼聯繫的關係一般的同學朋友都有聯繫,但平時接觸少,突然請你吃酒席,禮肯定要送,但一般不會去吃酒席。

還有件事,你們可以當笑話看,我年前二十六在一個同學家吃嫁女酒,我吃完酒席後一個小時內收到各位同學8張請帖,都是要請吃酒席的,我當時喝了點酒,就對他們說,你們這樣送請貼太不尊重別人了,送請貼有這樣的嗎?你說我去還是不去了。因為我知道他們是把空白請貼放在身上,臨時寫的,我後面還是送禮了,只去了兩家。

你們遇見這樣的嗎?你還有什麼想法,歡迎交流探討。


阿新飛


說說我們那裡吧,河南南陽的,農村,我們這裡是有這種情況的,在我們家就有過這種情況

現在農村大多數是老人在家,看孩子,看家,種地,家裡年輕人都出去打工。種地從播種到收穫都是機器,雖然說一年到頭不掙啥錢,但畢竟人也不費多大事兒,所以也在種。家裡收入主要來源於年輕人打工,年輕小兩口子出去南方打工,一年也得掙個十萬左右,所以現在我們那裡家庭條件都相對於以前,好了特別多,房子有了,車好多人也有了,手裡還能有點閒錢,平時沒事幾個人,或者家人都會去鎮上飯店去吃飯,吃的比坐席時候還好,所以坐席有時候也不稀罕去,稍微有點事就不去了,沒事了才會去吃。去的大多數也都是年紀大的老人。

平時逢節假日,年輕人回來了,有的也不喜歡去湊那個熱鬧,常年不在家,遇見人也沒那麼親了,見了長輩了一遍一遍的被問,在哪兒打工啊,一個月掙多少啊,乾的啥活啊,問完一群老太太在那兒閒扯,互相交流一下信息,攀比攀比,誰混的好,誰混的不如誰呀,說說別人閒話。所以年輕人不願往那些個場合去,但最基本的禮儀還要有,禮該上還得上。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哦😊


樂多08


我給你講講為啥冷!我只代表遼寧,先說說我們這都幹啥需要隨份子,擺酒席,1結婚,2死人,3生孩子,4/60大壽,66大壽,80大壽,5高考,6當兵,7家裡開業以及孩子在外地做生意開業一般爸媽都在家旁邊飯店擺桌,8蓋房子,孩子買樓房了,我可能還有不知道的就說這些吧、每一家還不一年有那麼一回事、全村好幾百戶、你就聽吧、天天都有放炮仗的,以前都是誰家辦事提前找人挨家通知、後來在村裡大喇叭直接喊誰誰家辦喜事,現在農村都哎聲遍地哪還有心情吃東西、一年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隨禮20000元、一年種地才幾個錢、那你要是不去呢、周圍人都不待見你、農村人觀念偏執、都怕自己家有個啥事沒人捧場、假如死人了、那要是沒人來抬不得讓村裡笑話死、所以咬著牙,有那種沒辦法家裡就是沒事的咋辦、把門框換個新的、擺桌、還有一件事情是真實的,有一家老母豬下崽子,放炮擺桌!真是讓人啼笑皆非!沒辦法啊都是逼的、村裡有個人,為人特別會來事,那是各家辦事情都找他做主持,這個主持能說會道、他自己家也蓋了倆房子,人緣好啊,擺桌收了二十萬左右,收玩了倆口子在家數錢高興,村裡人茶餘飯後議論也是人家厲害、後來每年的每天他都在還禮、這一年他兒子結婚,又輪到他擺桌了、好一頓宣傳,這一下接了26萬,等沒一星期、一家人搬走了,從此打電話不接人也聯繫不上了、後來知情人說、他真的玩不動了,才選了這個路、!農村啊!不容易!





財神1449316


在農村,誰家辦個什麼喜事,村裡人都會去吃酒,這也是人們的禮尚往來。小時候最喜歡跟著爸媽吃酒,不僅有好吃的,還能得個小紅包,這是最開心的事。

現在長大成家了,每年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酒席吃,多的讓人吃到懷疑人生,有時候吃酒都是直接封禮金,都不去吃。所以題主所說的“冷席”也不是什麼怪象,很正常的事,為什麼這麼說?原因有這幾個



一、每到冬天,酒席多的吃不過來,只有隨份子

每年一到冬天就有各式各樣的酒席,像村裡大爺大壽啊,姨媽家喬遷啊,還有姑媽家娶媳婦啊。小唐印象中最深的就是去年十二月十六那一天,那天有四席酒,光村裡就有兩個酒席,還有親戚家的兩席,全家人出動都吃不來,所以只有搭個紅包過去,這樣也算禮到情誼到吧。

二、各地辦酒席的風俗習慣不同

在農村有十里不同俗的說法,每個地方辦酒席的規矩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有時候自己不懂就會鬧出笑話。

小唐就有這麼個親身體驗,小唐老公這邊的酒席風俗就跟我嫁家的不一樣,這邊吃酒席的著重點是打包,而我們那邊是吃完為止,不會打包,為這我還鬧過笑話。小唐剛結婚過來的時候不懂,有次村裡的伯伯家添孫子做滿月酒,我去吃酒席,跟村裡的一些長輩坐一桌。

前面三個菜上的時候一桌人吃的還是開心,到了扣肉出來的時候嘴上說著吃但就沒人動筷子了。一桌人就那樣乾坐著,我是很納悶到底要不要吃,一個人吃又不好意思,不吃肚子又是餓的。

一桌子菜除了前三個吃了,後面的都是每個人分一塊打包回家了,這是我第一次吃酒沒吃飽的,在我們那邊都是放開肚子吃。回來我跟婆婆說,你們這吃酒席怎麼這樣都吃不飽,後來被村裡人知道,每次一去吃酒,她們就說你多吃點,不然又吃不飽,搞得我尷尬死了,然後這是能不能去就不去。


三、因為工作離家遠,有些酒席能隨禮就隨禮,免得還要兩頭跑

現在農村有很多都是全家都在外面上班,有時候村裡有什麼喜事,回來一趟也是特別麻煩,要請假還得趕時間,既要花路費還得耽誤上班。

要是不是什麼特別親近的酒席就不用特地回來兩頭跑了,這樣把車費和工資加起來拿回來隨禮也是夠有面子了。而且現在也方便,打個電話回來道聲恭喜,然後微信紅包一發,這樣情意到了,心意也到了。

四、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人們對酒席的慾望也沒那麼高了

以前生活條件差,有時候幾天都沒看到點肉星子,遇到村裡辦酒席,還得隨份子,要是不吃那多不划算啊,所以以前酒席都是座無虛席的。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大魚大肉吃多了也就沒什麼慾望了,有時連著吃的幾次,自己都不想去了,還不如封個紅包過去,沒去酒席,主人家還會打個菜包回來。


總結:農村是個民風淳樸的地方,人們都講究個人情客往。偶爾也會因為各個原因沒時間趕回來,但心裡的那份情誼還是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