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羽老爺子寫的“一條大河”,原來是這樣一條河,你也見過

“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

這首由咱濟寧籍詞作者喬羽創作的

《我的祖國》風靡大江南北

喚起每一箇中國人內心的愛國情

這條“大河”究竟是哪條河呢?

是流經濟寧的大運河

還是中國人的母親河黃河

還是……

喬羽老爺子寫的“一條大河”,原來是這樣一條河,你也見過


“老爺子自己曾說過,其實歌詞中寫的這條大河,是每個人心中家門口的那條河流。小時候誰的家門口沒有一條河呢?不管這條河有多長多寬,哪怕一步就能跨過,也應該是條大河。所以就用一條大河,不具體說什麼河,但這樣的一條河跟人的一生都有關係,跟人的喜怒哀樂、生離死別都有關係。所以一提到河,馬上能想到很多事情。寫成大河,不管哪個地方的人都會覺得是自己家鄉的那條河,這樣就很親切。”

“一條大河”裡有“水”,“讓我們蕩起雙槳”裡有“水”,“春雨濛濛”裡還有“水”……有人統計過,喬羽老先生的詞作裡至少有二十幾首與水有關。“其實,不管哪處‘水’,都有喬老爺子故鄉水的影子。”朱繼德說,“喬羽老先生幼時,他的家就住在學校對過東門裡的財神閣衚衕。在童年和少年時代,家鄉濟寧運河的水給老爺子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他從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他依然能夠清晰記得船過閘口時那驚心動魄的場景和支在大運河岸邊的兩口熬魚湯的大鍋,運河的水滋潤了老爺子的一生。”


喬羽老爺子寫的“一條大河”,原來是這樣一條河,你也見過


2009年5月30日,喬老曾對著攝像機鏡頭,用一口純正的濟寧鄉音談起兒時大運河濟寧段的生活場景:“我的家離大運河只有幾十米。那時候,大運河上的來往船隻特別多,非常壯觀,有運煤的、運糧的……船過閘的時候,船沿與河岸船閘兩邊離得特別近,照樣能順利通過,那時候船工的技術很高。晚上的時候,大運河上就比較靜,我們經常去放荷燈,就是自己製作成荷花式樣的燈,能夠飄在水上,特別漂亮。我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人去放荷燈,那時候是特別的多,據說荷燈是用來追憶亡靈的。所以我小時候的大運河白天很壯觀,晚上很靜謐、神秘。”

喬羽出生於1927年,那時的濟寧因運河漕運的便利,商賈雲集,經濟繁榮。城內古韻悠長的太白樓和浣筆泉,又為這座著名的商貿城增添了悠遠而濃重的文化氣息。喬羽少年時便常常登上太白樓吟詩作畫,與千年李白進行心靈對話。幾十年後,喬羽也成了文化名人,他又一次登臨太白樓時,吟道:“詩酒英豪說李白,古南池畔起高臺。我來已是千年後,猶見青蓮次地開。”當年,喬家有一位被譽為“擂琴大王”的鄰居王殿玉,組織了一個“東魯雅樂團”,成天吹拉彈唱,令年幼的喬羽時常沉浸在美妙的民間音樂世界裡。


喬羽老爺子寫的“一條大河”,原來是這樣一條河,你也見過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喬羽創作的歌劇《花開滿山頭》《果園姐妹》,話劇《楊開慧》,電影文學劇本《紅孩子》《劉三姐》等,奠定了他在當代文壇上的地位。尤其是在歌詞方面,喬羽的一管妙筆,令歌詞題材得到了不斷拓展。他始終與時代並肩、與共和國同行,滿腔熱情地歌頌我們偉大的黨、偉大的祖國、偉大的新時代。《祖國頌》《愛我中華》《讓我們蕩起雙槳》《人說山西好風光》《千年孔子》《說聊齋》《心中的玫瑰》《思念》《牡丹之歌》《汾河流水嘩啦啦》《夕陽紅》《難忘今宵》……這一首首帶有淳樸生活氣息和泥土芬芳的歌詞傳遍祖國大地,成為人們傳唱不衰的經典之作。

在他初期歌詞裡,是對新中國、新生活充滿激情的謳歌與讚美,把愛國豪情抒發得淋漓盡致;後期的作品,題材更廣闊,形式更多樣,哲理性和思想的厚重更加突出。《牡丹之歌》喚起多少人對真善美的情愫,《思念》又勾起了多少人朦朧中的眷戀,《說聊齋》道盡了人間冷暖,《算盤歌》唱出了世相百態,《夕陽紅》表達了人生感悟,《祖國頌》抒發的是愛國豪情,《巫山神女》描的是奇麗境界,《愛我中華》繪的是人間大愛……

“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好像一隻蝴蝶飛進我的窗口,不知能作幾日停留,我們已經分別得太久太久。”每當耳邊響起這熟悉的旋律,人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思念那闊別已久的朋友。多年來,《思念》也一直被當作歌頌友誼的經典而不斷傳誦著。其實這首歌又何嘗不是詞作者喬羽與故鄉之間關係的真實寫照呢。對於故鄉濟寧而言,喬羽不正是那離家已久,偶爾飛臨故鄉之窗的美麗蝴蝶嗎?對於遠離家鄉的遊子喬羽而言,濟寧又何嘗不是那寧靜溫馨、可供其停靠休憩的心靈之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