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臣在越南戰死,500多年後他的18世孫登上百家講壇一炮而紅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中原大地重歸一統,一個嶄新而強盛的王朝巍然崛起。朱元璋別看對功臣宿將們手狠心黑,殺得他們七零八落,在制定外交國策時還是很有分寸也很冷靜。他於洪武二十八年制定《皇明祖訓》,其中為明朝的外交國策定下基調,大力倡導和平立國,主張與周邊小國友好往來,並且明文規定了15個鄰國為“不徵之國”。


明朝大臣在越南戰死,500多年後他的18世孫登上百家講壇一炮而紅

這15個“不徵之國”包括:朝鮮、日本、大琉球、小琉球、安南、占城、真臘、暹羅、蘇門答臘、西洋國、爪哇、白華國、三弗齊國、渤泥國、湓亨國等。朱元璋聲明,這些小國“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戰略意義和經濟意義都不大,“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讓朱明王朝子孫後代謹記祖訓,不要幹這種得不償失的事。


明朝大臣在越南戰死,500多年後他的18世孫登上百家講壇一炮而紅

如果他的後代都能如他所願,不輕啟戰端,未必非生民之福。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他的兒子明成祖朱棣登基後,好大喜功,一心要當東亞霸主,開始大肆擴張明朝勢力,明目張膽干預染指其他鄰國內政。在朱棣在任期間,朱元璋的《皇明祖訓》中的“不徵之國”被他拋到九霄雲外,發起了多次對外戰爭。其中有一場戰爭,竟然還與“百家講壇”的一位名人教授有關。

朱棣發起的外戰中,以平定交趾之戰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交趾,又稱安南,即今天的越南地區。明朝建立後,越南一度臣服明朝。後來越南權臣黎季犛篡權自立,奪取王位,引發一場激烈內戰。明成祖朱棣聞訊後立即出兵,經過一番苦戰,明軍初步取得勝利,平定越南。朱棣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把越南領土納入明朝版圖,設立明朝行政機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使得越南成了明朝的一部分。

明朝大臣在越南戰死,500多年後他的18世孫登上百家講壇一炮而紅

越南百姓最初看到明軍出兵,認為他們是來幫助越南剿滅叛軍的,還對他們持歡迎態度。誰知明軍一來就不走了,甚至公然把越南納入明朝領土,激起了越南人的不滿。結果從明朝入住越南開始,雙方就陷入無休止的爭端與戰亂。明成祖朱棣對越南勢在必得,一直採取強硬手段鎮壓,但他死後,局面逐漸發生變化。

明宣宗登基後,稟性脾氣與祖父迥然有別,採取了較為溫和的對外國策。他眼看明軍在越南戰場上越陷越深,逐漸萌生退意。1426年,越南再度發生叛亂,明朝駐軍無法抵擋。明宣宗調派大將柳升帶領7萬大軍,星夜兼程趕往越南參戰。

明朝大臣在越南戰死,500多年後他的18世孫登上百家講壇一炮而紅

柳升本是明朝三朝老將,身經百戰,經驗豐富,但卻犯了輕敵的大錯誤。他誤中敵軍誘敵深入之計,孤軍深入,結果陷入重圍,糧秣供應被切斷,加之全軍水土不服,疫病流行,陷入絕境,柳升被陣斬,明軍幾乎片甲不還。

明朝大臣在越南戰死,500多年後他的18世孫登上百家講壇一炮而紅

明宣宗聞訊後,非常後悔,從此他決心徹底退出越南,不再往這蠻荒之地做無謂犧牲。但因為明軍剛遭遇慘敗,礙於面子,他並沒有馬上給駐守越南的明朝官吏大臣下達撤退令。結果引發一場悲劇。當時越南境內已經沒有明軍主力部隊,越南軍遍地,很多明朝官吏卻惘然不知,依然在死守待援。

明朝大臣在越南戰死,500多年後他的18世孫登上百家講壇一炮而紅

明朝派駐諒山的知府易先,在當地任職數年,勤政愛民,清正廉明,官聲口碑很好。當時越南軍大部隊逼近諒山,部下隨從都勸他撤走,但易先卻沒有接到朝廷撤退令,因此下決心死守孤城,與敵軍決一死戰,最終因寡不敵眾,英勇殉國。

明朝大臣在越南戰死,500多年後他的18世孫登上百家講壇一炮而紅

易先死後,他還有一個兒子易升在湖南湘陰老家,為易家留下一線血脈。500多年後,易先的十八世孫易中天教授登上百家講壇,主講三國,一炮而紅,成為國內著名的明星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