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封天下如此公平,为何天下诸侯还要群起反对?

sunny__小点


项羽分封天下,指的是秦朝灭亡之后,由项羽主持的分封十八路诸侯。在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威震天下的项羽在进入关中之后,就自封西楚霸王,然后就按自己的标准将天下分封给了十八路诸侯。自己则回到故乡,建都彭城。作为一个近乎于统一天下的人能够如此“慷慨”的与人分享天下,但却依旧惹的群雄并起,反抗不断,其原因究竟为何呢?

项羽的分封

项羽分封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06年,当时他率领诸侯联军数十万进入咸阳,杀死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火烧秦王宫。随后开始与诸侯、部将和降将们分享胜利果实。他的分封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

  • 楚王熊心:这个项羽名义上的老大,作为灭秦主力楚国的君王,也是项羽叔侄名义上的主公。本来分封应该由他来安排,但是他根本无力控制已经威震天下的项羽。项羽遥尊他为“义帝”,然后将他安排到了当时还可以算蛮荒之地的湖南郴县。

  • 西楚霸王项羽:搞定了自己头上的熊心之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将自己的家乡徐州一带分封给了自己。

  • 汉王刘邦:作为楚国派出攻秦的另一支主力部队的领袖,也是与项羽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对手,项羽没有遵守楚王熊心当初的安排。也即先入关中者王之的命令。转而让刘邦到汉中一带受封汉王,让自己的对手到了另一个偏僻之地。

  • 旧六国诸侯:这些旧六国诸侯中多数在反秦起义中就复国称王,也有的是追随项羽和刘邦参与灭秦立功受封复国。如项羽分封前的赵王赵歇,燕王韩广,齐王田市,魏王魏豹等等。

  • 项羽的部将兼盟友:这些人是与项羽在反秦起义尤其是巨鹿之战中并肩作战的部将,如项羽麾下的名将英布,如受诸侯国国君派遣到巨鹿救援随后跟随项羽入关的燕将臧荼等。

  • 秦朝降将:这些就是巨鹿之战后率领剩余秦军主力投降项羽的章邯、司马欣等人。

从上述分类来看,项羽的确做到了“公平”,几乎照顾到了方方面面,既有原来身居高位的旧诸侯,也有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部将和盟友,甚至连自己的对手刘邦也有一份。看起来似乎大家都应该满意了吧。但是事实上项羽的分封从一开始就激起了强烈的反抗。

项羽分封中的“原则错误”

项羽的分封看似公平,实则有许多原则性的错误,因此从一开始就激起了强烈的反抗,甚至项羽自己就带头破坏了自己分封。可以说项羽的分封几乎没有完整的实行过一天。

  • 把政治分封当成了战场论功:仔细分析项羽的分封,可以看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跟随他参加巨鹿之战和之后的灭秦之战的人大都获得了较好的封赏或者封地。而那些派兵支持,但没有亲临战场的六国旧诸侯均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有的还吃了亏。例如:巨鹿之战时,燕国将领臧荼受当时的燕王韩广的命令率军支援被困巨鹿的赵国君臣。在战后的分封中,臧荼因为巨鹿之战和随同项羽入关的功劳,被项羽封为燕王,而原来臧荼的国君燕王韩广却被赶到辽东去做辽东王。这种打破政治常规的分封方式是显然不可取的,同时也为后来韩广与臧荼的兵戎相见埋下了祸根。

  • 不顾实际的分封:项羽在分封诸侯的时候虽然威震天下,可以说他的霸王之名是实至名归的,但是他的“霸”仅仅是类似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霸主或者盟主,并非后世帝王具备真正统一天下的实力。当时各地存在的势力并没有经过战争的整合,这些地方势力的根本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必然会拼死一博以表达自己的不满。例如项羽对赵国和齐国的分封,齐国因为与项羽叔侄有个人恩怨,项羽带有个人偏见姑且不论。赵国作为巨鹿之战的主角之一,赵国君臣都可以算反秦有功。项羽却在战后分封的时候,将原来的赵王改封为代王,而赵国丞相张耳摇身一变成为了常山王,而另一个在赵国有较大影响力的陈余却没有被封王。这种不顾实际甚至是人为制造矛盾的分封又导致赵国在战后乱成一团。本来因为巨鹿之战将坚定的支持项羽的赵国被他自己弄得成了对手。

项羽的分封并没有从政治大局的角度去考量,他的分封最大原则是谁跟着自己在战场上立过战功就把谁封到好地方。正如陈余派人游说齐王田荣的时候说的:“项羽做为天下的主宰,却不公平,把好地方都分封给将军们去称王,把原来称王的都迁到坏地方。”这种仅凭个人好恶决定的分封必然会引发不满,也导致项羽分封之后天下并没有得到稳定,反而转瞬间就引发反抗,北方的诸侯几乎都陷入了战争,项羽也在为了平定这些反抗和维护自己的分封决策中疲于奔命。

瞬间瓦解的分封

因为项羽的分封没有从政治大局去考量,结果导致他的分封方案迅速瓦解,各地方势力陷入新一轮的斗争。

  • 首先破坏分封的是项羽自己:在分封之后不久,项羽就做了两件破坏自己分封的事情,一是不让韩王韩成回国,在项羽的分封方案中把韩成继续封为韩王,但是却因为韩成与刘邦的关系,始终不让韩成回国,而是把他带到自己的都城彭城软禁,随后降封为候,后来干脆一杀了之。这就使得项羽失去韩国的民心,尤其是使张良彻底投入刘邦阵营。二是被他尊为义帝的熊心,本就被他迁往偏僻的郴县,可项羽仍不满意,命人在路途中暗杀了熊心,使项羽背上了沉重的道德包袱,此事后来也成为刘邦号召群雄反击项羽的一个借口。

  • 齐国之乱导致项羽分身乏术:因为齐国的实际领袖田荣当年不肯救援项羽的叔父项梁,因此项羽与田荣之间结下了仇怨,在战后分封的时候,项羽不顾田荣在齐国的势力,直接将原来的齐王也就是田荣的侄子田市改封为胶东王,将跟随自己作战有功的齐国将领田都和田安分别封为齐王和济北王。田荣一看不仅自己和哥哥田儋打下的地盘被项羽一分为三,他田荣本人还没有被封王,因此田荣首先在齐国反抗项羽的分封,并且很快击败了项羽分封的田都和田安。项羽一看自己的分封决策被人挑战,于是开始与齐国作战,这一打就让项羽陷入了泥潭难以分身,最终让刘邦占了便宜。

  • 赵国与燕国的战乱让北方局势更加混乱:因为项羽的分封不公,导致各地方势力内部矛盾激化,赵国的大将陈余因为自己没有被封王非常不满,于是联系同样不满项羽分封的田荣,向其借兵之后攻击被封为常山王的张耳,于是赵国陷入内战。同样旧燕王韩广不满自己的燕王之位和好地盘被封给了自己原来的臣子臧荼,双方矛盾激化最终爆发战争。

  • 刘邦的渔翁得利:眼看项羽被困齐国无暇分身,躲在汉中的刘邦终于出手,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奇袭关中,瞬间将项羽分封在关中的三名秦国降将击败,刘邦重新占据战略要地关中。随后刘邦一路东进,将西魏王魏豹、殷王司马昂和河南王申阳逼降。甚至大军一路攻入项羽的首都彭城时,项羽仍被困在齐国无法脱身。

从项羽分封,到刘邦攻陷彭城,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就被消灭的七七八八。其中关中三王除了章邯困守孤城,另外两个已经投降,山西河南一带的三个王全部投降刘邦。赵国的常山王张耳被陈余赶跑,陈余拥立赵歇重新成为赵王使得赵国成为了项羽的敌人,齐国本就与项羽作战,一时间北方除了鞭长莫及的臧荼全部成为了项羽的敌人。而南方诸侯始终保持中立,连英布都转而开始背叛项羽。由此可见项羽的这种看似公平的分封其实恰恰因为不公导致完全失败。


围炉品茗人


谢头条!公元前206年,项羽派人杀了楚怀王,自封为西楚霸王,把彭城作为都城,并把全国分成十八个王国封给了十八路诸侯。

具体情况是:以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魏豹为西魏王,都平阳;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韩成为韩王,都阳翟;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赵歇为代王,都代;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英布为九江王,都六;吴芮为衡山王,都邾;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韩广为辽东王,都无终;臧荼为燕王,都蓟;田巿为胶东王,都即墨;田都为齐王,都临淄;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

项羽此次分封,应该说也算合理,大部分人对分封比较满意,但还有两个人对分封有看法。一个是刘邦,一个是田荣。

首先说项羽分封的目的,可以说是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这个从项羽封自己为西楚霸王可以看得出来,其他都是这王那王,而自己却是霸王。

其次项羽此次分封,并不是完全按照功劳大小和大家意愿来分封,而是存在着很大的私心和不公。

按理刘邦首先攻入了咸阳,按照楚怀王当初的协议,“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不但没有被封为关中王,而且让项羽直接分到了地方偏僻的巴蜀之地,这还不算,为了防止刘邦进入关中,项羽把秦地一分为三,分别用三个秦国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来把守,明眼人一看项羽在分封上耍小心眼,打击报复刘邦率先进入咸阳。

此次分封还直接惹恼了齐王田荣。他把齐地一分为三,分别封给了田市、田都和田安,而田荣齐王被项羽直接就地免职,什么也没有封上,原因是田荣救援项羽叔父不力,导致项梁被秦朝上将章邯杀死。




也正是项羽在分封方面不能秉承公正,而且还打小算盘,直接把刘邦和田荣逼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但碍于项羽兵强马壮,刘邦和田荣当时并没有立即发作。

田荣回到齐地后,立即树起了反项大旗,他把项羽分封的三齐王要么打走,要么杀掉,尔后自称齐王,项羽得到消息后,立马到齐地平乱,他杀了田荣,还大量坑杀了田荣的手下,从而激起了齐地军民不满和反抗,田横(田荣弟弟)拥立田广(田荣之子)为齐王,继续和项羽对抗作战,从此使项羽深陷齐地而不能自拔。

与此同时,刘邦借项羽被陷齐地之际,拜韩信为大将,并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骗过章邯,迅速消灭了章邯等人,占领了关中,从此拉开了楚汉争霸的序幕。

分封不公,让项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前后夹击的尴尬境地,也最终使韩信在楚汉争霸中完成了对楚军的四面包围和十面埋伏,为彻底打败项羽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可能。


知未是也


前言: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刘邦进入咸阳,不久之后,项羽也进入了咸阳,开始了分封十八路诸侯。 对于各路将领,项羽是非常大方,能封王的全部封了王,而自己也封了一个西楚霸王。 可以说,项羽这种封王比刘邦要公平很多,当年,刘邦称王后,只封了同性诸王。


那为何项羽比较公平的做法,却引起了很大不满呢? 原因如下:

一:师出无名 项羽虽然在当时是势力最大的,但是却不服众。 项羽巨鹿一战,打败秦军主力,虽然功不可末,但是却被刘邦抢先进入了咸阳。按照楚怀王的意思“谁先进入咸阳,谁就得天下”。虽然,后来,项羽逼迫刘邦把咸阳让给了他,但是也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在诸侯眼里,你项羽就是一个力量大点的土包子,哪来的资格分封诸侯呢?


二:分封不均 项羽分封诸侯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其中田荣,彭越,陈余三人最不满意。 田荣本来是起义军的老领导,和项梁是一起的,结果,分封诸侯时,田都被封为了齐王,天荣则是什么都没有封。 还有就是彭越,当时,彭越,赵揭,张耳一同起义,结果,最后封候时,赵歇封了代王,张耳封了常山王,彭越什么都没有。


正是,这样的矛盾,以及分封不均,使得很多人反对项羽。 项羽分封诸侯,是比较公平的,而为何有人反对,则是因为项羽名不正以及言不顺。如果,项羽名正言顺,反对的人,肯定会减少很多的。


唯恋无名


公元前206年,项羽大军进入咸阳,杀秦王子婴,在咸阳屠城,火烧秦王宫,收集金银美女准备回江东。

有人劝项羽定都关中,项羽不但不听,反而把这个提出金玉良言的人杀了。

项羽在返回江东之前,进行了分封诸侯。

其实项羽分封诸侯不存在公平不公平的问题,项羽集团的实力当时在全国群雄中一枝独秀,威风八面,又杀了秦朝的最后一个统治者秦王子婴,可以说项羽已经掌握了生杀大权。

项羽的致命失误不是不公平,而是太公平了,项羽当时在诸侯中威望最高,项羽完全可以为所欲为,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

因此项羽当时最正确的做法是直接自称皇帝或者暗示绝大多数实力很弱的诸侯拥戴自己为皇帝。

这样全国都是属于项羽的楚朝,项羽就是楚朝的开国皇帝,然后随便把诸侯分成一个个小国,而这些小国的国土加起来都不如项羽的楚朝的直接控制区大,如果哪个诸侯比如刘邦不服气,作为楚朝皇帝的项羽可以依仗强大的军事优势,统帅其他诸侯把造反的诸侯消灭。

而项羽范增为首的项羽集团很傻很天真,他们尊没有一兵一卒的傀儡楚怀王为义帝,项羽自称西楚霸王,项羽的实力明明可以做皇帝,偏偏要做权臣,把自己与刘邦等其他诸侯放在平起平坐的诸侯地位。

至于分封诸侯,项羽更是严重失误,如果项羽自称皇帝,他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楚朝的国土一家独大,其他十八路诸侯(加上楚怀王)意思一下就行了。

有人说项羽分封对刘邦不公平,其实项羽是对刘邦太好太公平的,项羽如果在关中称帝,完全可以把刘邦的汉国封在汉中,不给刘邦庞大的四川之地,把刘邦放在眼皮底下,稍有反抗立即消灭。

项羽的致命弱点就是目光短浅,胸无大志,没有继承秦朝当楚朝皇帝的雄心壮志,只满足当一个名不正言不顺而且随时可以被取代的所谓诸侯霸主。

项羽不做皇帝做西楚霸王是自降身份的愚蠢做法,是作茧自缚,把自己放在众矢之的的不利地位,最终因为杀害义帝被刘邦带领其他诸侯群起而攻之。

综上所述,项羽分封诸侯不是不公平,而是太公平,他把自己放在与其他诸侯平等地位,如果项羽依靠一枝独秀的军事实力让诸侯拥戴自己为楚朝皇帝,那就不存在楚汉战争,而是楚朝平定汉国叛乱的战争,结果也许会完全不同。

项羽性格上有严重缺陷,比如因为过于思念家乡而放弃关中,其实即使项羽自己思念家乡,可以回家乡旅游一下,而派大将比如钟离眜等镇守关中。

而刘邦在家乡也是在项羽集团的中心徐州,但刘邦建立的西汉就以关中为根据地而一统天下。历朝历代的大一统王朝一般都是以最重要的城市为都城,比如清朝刚刚入关就以明朝的都城北京为都城,而项羽对家乡念念不忘的小家子气,注定项羽很难成为一统天下的开国皇帝。



人世间哪有什么公平?谁的实力强谁就是公平。项羽的实力当时一枝独秀,完全可以更加厚黑一些,直接称帝,甚至可以在分封大会上把十八路诸侯全部抓起来,哪个不服立即处死,那样项羽成为楚朝开国皇帝水到渠成。

厚德载物49847


真的公平吗?公平是站在项羽的角度,而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恐怕就未必了,况且天下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即便是真的很公平,也总会有人觉得不公,而之所以会有人起兵反对项羽,就是因为他感受到了不公。

而除了有人感受到了不公外,我认为天下诸侯起兵反对项羽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项羽仅是临时的大哥

诸侯反秦还需要小心翼翼,一个恰当的理由,其即便是为了灭秦复国,但毕竟属于是造反,失败了便会被随便安个谋反罪,灭了九族,即便是战死,光荣的死去,名字不好听,因为他是反贼。

但是如果是反项羽,那就在简单不过了,可以直接的说,项羽此人霸道,可共患难不可共享福,随便找个理由便可以反,而反了也没有什么,充其量就是两兄弟闹掰了。

以上归根结底就是项羽只是其他诸侯临时的大哥,甚至连大哥都说不上,只是互相为了利益所需,联合起来一起对抗暴秦,对抗完了就各自回家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

虽然项羽自称霸王,但是从根本讲却也都只是王,属于平级关系。

二、天高皇帝远,自己过自己日子,谁都别管谁

其实有些诸侯造反并不是造项羽的反,只不过是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而已。

比如齐国,在齐国项羽的分封就出现了点问题,项羽在齐国封了三个王,这完全是为了给齐国搞内乱。除了这些还不够,还给齐国功劳最大的田荣没有封王,这样一来,齐国内斗不断,又有人不干,属于暴乱就爆发了。


齐国人想,既然你项羽没给我们分好,那我们就自己分,撸起袖子自己干,就这样所谓的反对项羽就发生了。其实他们无外乎就是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而已。

说白了,各诸侯反对项羽无外乎是分封制的结果,天下群雄割据,自有争斗,何况天下连一个共主都没有,没有争斗才是奇怪的事情。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如果当时的整个天下是一张大饼的话,这张饼谁来分,恐怕都不会公平,何况是项羽。

天下之所以是项羽来分封,凭借的是项羽灭亡秦朝的巨大功劳,项羽因此功劳而成为天下诸候之长。项羽分封的原则是什么呢?当然是功劳。

项羽不仅分封了18路诸候,甚至连楚怀王也封了,楚怀王可是当时天下名义上的共主,让一个名义下的诸侯,去封一个名义上的王,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一幕。



项羽的分封如下:

1、楚怀王熊心封为义帝,分封理由:天下共主。以“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为理由将义帝迁到郴县(今湖南郴县),不久派人杀害义帝;

2、项羽封自已为西楚霸王,分封理由:灭秦首功,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

3、刘邦被封为汉王,分封理由:首进关中灭秦,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

4、秦国上将军章邯被封为雍王,分封理由:率秦主力投降项羽,都城废丘(今陕西兴平南);



5、秦国长史司马欣被封为塞王,分封理由:投降项羽,都城栎阳(今陕西富平东南);

6、秦国都尉董翳被封为翟王,分封理由:投降项羽,都城高奴(今陕西延安北);

7、西魏王魏豹被封为魏王,分封理由:抗秦诸侯之一,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西),被项羽迁封;

8、赵国国相张耳部将申阳被封为河南王,分封理由:抗秦中攻取河南地,都城雒阳(今河南洛阳东);



9、韩王韩成被封为韩王,分封理由:抗秦诸侯之一,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县),被项羽扣押不能回封国;

10、赵国大将司马昂被封为殷王,分封理由,抗秦中攻取河内,数有战功,都城朝歌(今河南淇县);

11、赵王赵歇被封为代王,分封理由:抗秦诸侯之一,都城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被项羽迁封;

12、赵国国相张耳被封为常山王,分封理由:参与抗秦,有贤名,随项羽入关,都城襄国(今河北邢台);



13、项羽部将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分封理由:抗秦有功,都城六县(今安徽六安北);

14、吴芮被封为衡山王,分封理由:参与抗秦,随项羽入关,都城邾县(今湖北黄岗北);

15、楚国上柱国共敖被封为临江王,分封理由:抗秦有功,都城江陵(今湖北江陵);

16、燕王韩广被封为辽东王,分封理由:抗秦诸侯之一,都城无终(今河北蓟县);

17、燕将臧荼被封为燕王,分封理由:参与抗秦,救赵,随项羽入关,都城蓟县(今北京西南);

18、齐将田市被封为胶东王,分封理由:抗秦诸侯之一,都城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



19、齐将田都被封为齐王,分封理由: 救赵,随项羽入关,都城临淄(今山东临淄东);

20、原齐王建之孙田安被封为济北王,分封理由:投降项羽, 都城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

除以上分封者,还有以下有功者,项羽没有分封到:

1、陈馀,原是赵国大将军,巨鹿之战后与张耳闹翻,救赵有功。

2、彭越,反秦的一支独立武装,参与反秦有功。

3、田荣,反秦诸侯之一,当初田荣被章邯攻击危急时,项梁救了田荣,后来项梁危急时,田荣去不救项梁,项羽因此而怨恨田荣。



而对项羽的分封明显不满意的,除了有陈余、彭越、田荣外,还有刘邦。刘邦是依楚怀王先入关中者为王,本来刘邦是希望分个关中王,毕竟在所有反秦诸侯中,除了项羽功劳最大外,就数刘邦功劳较大。

项羽分封结束后,各诸侯陆续回到封国,仅仅过去一个月,田荣因为不满意项羽的分封,率先在齐地造反,田荣还联络在分封中不满的陈馀与彭起一起造反,又没过多久,刘邦开始在关中造反,一东一西,项羽前往齐地平反,陷入齐地深陷,无法脱身。



项羽在分封中也并不是绝对的公平公正,项羽的分封是有异心的,对于田荣,明显是因为田荣不救其叔父项梁而没有封的,项羽封在齐地的三个王都不如田荣的功劳大,能力也不如田荣,田荣当然要造反了。并且项羽很顾忌齐地,因为齐地离项羽的都城彭城太近,项羽将齐地一分为三,互相制衡,防止一家独大。

项羽分封对于刘邦来说,也是有私心的。对刘邦的分封呈现堵截状态,三个秦国降将封在关中,围堵刘邦,秦军中最能打仗的章邯正对着刘邦的出川必经之路,而项羽手下最能打的英布在东边围堵刘邦,刘邦是项羽最大的防范对手,而且项羽还不给封刘邦最希望的关中王,所以刘邦要造反了。

当然了,天下诸侯主要是田荣、刘邦、陈馀、彭越这几人造反,其它诸侯并没有造反,而是被动的卷入后面的楚汉战争。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公园前206年,项羽以西楚霸王的身份将全国划成十八个区域,分封给各路诸侯、部将和降将为王

这十八个王是: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邛、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


这十八路诸侯都被分到那些地方呢?

1、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管辖梁,楚之地最富庶的九个郡,建都彭城,古有三楚,即江陵为南楚,吴越为东楚,彭城为西楚,因为定都彭城,所以项羽叫做西楚霸王。



2、刘邦被封为汉王,辖巴、蜀、汉中三郡,管四十一县,建都于南郑(今陕西汉中市)。



3、章邯,弃暗投明,灭秦有功,封为雍王,建都于废丘(今陕西兴平),管上秦三十八具,辖咸阳以西的地区,大致包括秦的内史西部、陇西郡和北地郡。

4、秦将司马欣,多年前曾对项梁有恩,封为塞王,建都于栎阳(今陕西临潼),管下秦一十八具,辖咸阳以东的地区,大致拥有秦的内史东部。


5、秦将董翳,劝章邯投降有功,封为翟王,建都于高奴(今陕西延安北),管中秦三十具,辖有秦的上郡。

6、英布,项羽大将,战功赫赫,封为九江王,建都于六县(今安徽六安),统治楚国南部的九江郡四十五县。




7、楚将吴芮,英布的岳父,率领百越各部落协同诸侯作战,又从入关,颇有战功,封为衡山王,建都于邾县(今湖北黄冈北),大致领有楚国南部的衡山郡地区。

8、共敖,率军击南郡有功,封为临江王,建都于江陵(今湖北黄冈),大致统治楚国南部的南郡等地。

9、魏王魏豹改封为西魏王,建都于平阳(今山西临汾),管辖河东、太原、上党三郡。



10、赵将司马邛,平定河内有功,封为殷王,建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管辖黄河北部的河内郡三十二县。

11、赵将申阳,本为赵相张耳的心腹大将,因平定河南有功,封为河南王,建都于洛阳,领有三川郡二十县。

12、赵王歇,没有随项羽入关,功劳算小,但因为他是赵国王室之后,故将其迁徙于代地,仍号为赵王,统治赵国的北部地区(代郡、雁门郡、云中郡)。



13、 赵相张耳,声望高且富于智谋,又随项羽入关,提供不少佳策,故封为常山王,襄国(今河北邢台),作为常山国的首都,统治赵国的东部地区(邯郸郡、巨鹿郡、恒山郡)。


14、韩王成,没有随项羽入关,功劳算小,故仍称韩王,但不能去到他的封地颍川郡去,实际上项羽变相吞并了韩国。

15、 燕将臧荼,随从楚军解除巨鹿之围,功劳颇大,封为燕王,建都于蓟(今北京),统治原燕国的西部地区(渔阳郡、上谷郡、广阳郡)。


16、原燕王韩广,没有随项羽入关,功劳算小,故将其迁徙于辽东,改称辽东王,建都于无终(今天津蓟县),统治原燕国的东部地区(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但韩广不愿东迁就国,臧荼只好把他给杀了,燕及辽东两地皆为臧荼所有。

17、齐将田都,当年主动叛齐救赵,随同联军入关,功劳颇大,封为齐王,建都于临淄,统治齐国的中部地区(临淄郡和琅玡郡)。

18、齐将田安,齐国王族嫡系后人,巨鹿之战前攻击济北数城,引军投降项羽,故封为济北王,建都于都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统治原齐国的北部地区(济北郡)。

19、齐王田市,封胶东王,以即墨(今山东平度东)为首都,统治齐国的东部地区(胶东郡)。


打败秦国后,分封地相对公平,为什么短短两年之后,全国各路诸侯还有反对项羽呢?

1、人性的贪婪,

在打败秦国前,秦国军事力量比较庞大,项羽兵多将广,作战勇猛,所以大家可以团结在他身边,但当秦国被消灭后,内部的利益纠缠以及私人恩怨就会不失时机的浮上水面,大家一致对外的目标没了,转变成彼此内部矛盾,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人性都是贪婪的,你把天下这一块蛋糕切成19份,你给的再多,也只是19分之一,项羽即便做的再公平,也不能平息其他人的欲望,在那个私利膨胀的乱世,诸侯们的野心是无穷的,跟这些手握重兵的军阀与地方豪强们讲公平,无异对牛弹琴。


2、分封后各地新旧集团的矛盾

齐地矛盾:前齐王田市徙为胶东王,而立齐将田都为齐王、田安为济北王。而齐地的实权人物田荣,不肯将兵从楚击秦,而没有受封。故而,引起了齐地田荣的不满与反叛,田荣先击败了齐王田都,又追杀了不肯听命的胶东王田市,然后击杀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之地。

赵地矛盾:故赵王歇徙为代王,而立赵相张耳为常山王(赵地),在赵地颇有影响力的陈馀,只封三县让其养老,陈馀与张耳在赵地的功劳几乎等多,而陈馀未能封王,故陈馀心中不满。故请田荣发兵相助,击败了张耳,复赵王歇于赵地,赵王歇封陈馀为代王。

燕地矛盾:故燕王韩广徙为辽东王,而立燕将臧荼为燕王。韩广不愿意迁徙辽东,而被臧荼所杀,臧荼并有燕、辽东之地。这也是项羽分封诸侯中,唯一并掉故王的诸侯。


秦地矛盾:在项羽入关之前,刘邦实则已是关中王,故此对矛盾为刘邦与三位秦降将的矛盾。项羽立刘邦为汉王,掌汉中、巴蜀之地,实则也是徙封。

楚地矛盾:项羽徙楚怀王(义帝)至长沙郴县,而自立西楚霸王。并立黥布为九江王,吴芮为衡山王,共敖为临江王。该对矛盾为项羽、黥布、共敖等人与楚怀王的矛盾,

3、最终败笔

项羽没有平衡好与楚怀王的关系,最终把楚怀王杀掉,带上弑主的帽子。


终于让早已蓄谋已久的刘邦找到了攻打项羽的借口,随后刘邦以项羽杀掉义帝为由,召集众诸侯集合56万大军对项羽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从此,楚汉之争拉开了序幕,而杀掉楚怀王,也让仅有的几个原楚国阵营诸侯也因为项羽杀死义帝而对其离心离德,自然无人帮助他了。


一起探寻历史的真相


不管怎么分,都不可能让人满意,平均分,有实力的反对,按实力分,一个是实力弱的觉得不公平,一个是实力强的还不知足,认为自己凭实力应该再多一点。刘邦认为自己功劳最大应该封关中王,可真封给他怕也不知足,还可能出去争天下,封给三个降将看他。其他陈余张耳不和,封谁另一个都会反对,被封的可能不闹,没封的就闹。分封制经过秦国灭国后已经人心乱了,谁都想着封王,不象六国时代,大家都不想着王这事,都不安于自己的地位,大量的人都认为自己应该封王,就要天下大乱。周以前大家都是认为几辈祖上积德才能称王,到这时变成只要有能力就要称王。封王越多越引发人的野心,让更多的人想称王,只要让多数人断了想头才能天下太平。太平天国时把这事搞到极至了,封了2000多个王,候都没人要了,贬值严重。其实想太平,封王这事就真不能公平,只能凭强权立个规矩,只有六国后人才能封王,减少有这想法的人,但就算是这样,六国的后人还会互相打争正位,不过参与的人能少一点。王候将相天生的有利于天下太平,说出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这种话的目的就是在制造天下大乱,只有多数人认命才能天下太平。


海中岩haha


项羽“分封天下”仍旧是老一套“分封制”,彼时的天下唯有中央集权才能实现真正统一。

秦国几代人的努力就是为了结束诸侯征战的局面,项羽一个“分封制”一夜回到解放前。被分封的“王”心里认项羽这个大哥或许还能像周朝一样维持表面的齐心协力,可惜被分封18路诸侯的没有一个是实打实认项羽这个大哥!

魏豹之流先不说,但就刘邦这个汉中王,心里打得算盘就是谋霸天下。在秦末起义战争中,各路势力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追求,周王朝分封诸侯最后诸侯们还是齐心协力供奉周天子,项羽这个分封好比一群来自各个地方的大小伙合谋干架,最后敌人干倒了,其中一个战力最高的以老大的身份给其余人分发战力品,自己坐上了大哥的位置。西楚霸王也就项羽以为自己是周天子一样的天下共主。

单个诸侯没有势力与项羽争天下,但各个都有自己的心思,项羽分封没有实际意义,反而给了刘邦休养生息的机会。

项羽在分封制中犯了致命错误

1、分封有失公允

项羽在分封的具体操作中武断专横,不听旁人意见,将齐地一分为三,大封诸侯,却对有反秦有贡献的田荣、彭越、陈馀失封,后这三人联合反楚,从某方面来讲还帮助了刘邦。

2、没有意识到自己潜在的危机

项羽对自身实力太过自信,武人心思,以为分封了就太平了,以后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怎么都成,却忽略了这些诸侯各怀心思,天下仍旧处于动荡之中,看不到自己面临的危机。

3、目光短浅没有意识到分封制的弊端

项羽最大的失误就是没能意识到分封制已经不适合当前发展趋势,从后续几千年封建王朝统治来看,秦始皇的大一统路线是没错的,只有君王拥有绝对的集权统治,才能在国家内有效实行管理统治。可惜项羽没有意识到。


刘邦深深知道秦朝亡并不是因为灭了六国,也晓得中央集权才是该走的路子,再加上他自身拥有的条件,在一帮能人的拥护下,成功建立汉王朝。


云发学院


项羽真的有分封诸侯的“名义”吗?

项羽号称西楚霸王,都是在天下共主楚怀王熊心的名义下自封的,然后才能越过楚怀王熊心分封了18路诸侯王。

最关键的是,项羽竟然分封完诸侯以后,就将楚怀王熊心杀害了,还是明目张胆的派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一起杀害的。

好嘛,前脚刚用天下共主的名义分封诸侯王,后脚就打自己的脸,推翻自己的根基,简直是作死呀。

项羽真的有分封天下诸侯的权力吗?

秦末天下大乱,各路起义军拥护楚怀王熊心为共主反秦,有过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结果大家都知道,是刘邦先攻进了咸阳,这才有了后来的“鸿门宴”、楚汉争霸。

如果真的要按照约定的话,此时分封天下的人应该是汉高祖刘邦,而不是西楚霸王项羽。

所以项羽分封天下诸侯,“名不正、言不顺”,全靠拳头大,就更谈不上什么公平了。

项羽分封天下诸侯真的公平吗?

“先入定关中者王之”虽然被破坏的七零八落,但是“入关”成为了项羽的一个封王的标准。

所以很多秦末起义军首领,如齐相田荣、赵将陈馀等人。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手里面有强大的军队,但是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封地,引起了这些人的不满,成为反对项羽的急先锋。

于是天下大乱,从而使刘邦有了暗度陈仓的机会。

项羽首先是霸占了楚怀王熊心的名义,分封诸侯;其次,一意孤行,按照自己的意志划分诸侯国,分赃不均;最后,项羽还派人杀害了楚怀王熊心,推翻了自己的“根基”。

所以,项羽得到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早已注定。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