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扔亂投+混裝運輸 北京街頭分類垃圾桶有點尷尬

手中的垃圾往哪扔,當面對街頭分類垃圾桶時,你是否猶豫過?

隨著垃圾分類意識深入人心,京城已有越來越多的小區開始實行垃圾分類。然而早已擺上街頭的分類垃圾桶,卻面臨著尷尬的境地——面對分類桶,鮮有行人會注意分類,亂著扔、混著運仍未改變。

街頭分類桶成虛設的尷尬背後,是交錯複雜的成因——市民缺乏分類知識、意識,拾荒者隨意翻揀垃圾桶,清運部門混裝混運……

行人隨手扔分類被無視

亂扔亂投+混裝運輸 北京街頭分類垃圾桶有點尷尬

塑料包裝袋、礦泉水瓶子、方便麵碗、橘子皮、口服液玻璃瓶……西城區友誼醫院門口處的垃圾桶裡琳琅滿目。

作為城南著名的三甲醫院,進出此處的人流絡繹不絕,路過垃圾桶隨手一扔,沒有幾個人會在意,手中物到底“飛”向何處。

守著醫院門前的垃圾桶,記者觀察了一個小時,共有七名行人扔掉了手中的垃圾,其中包括裝著果皮的塑料袋、藥品紙盒、礦泉水瓶、香菸盒、食品包裝塑料袋。然而這幾人扔垃圾時,都是直接將垃圾扔進了臨近自己的箱裡,並未注意過垃圾桶上,鮮明的分類標誌。

豐臺區右安門外大街邊的分類垃圾桶,面臨著同樣的尷尬,在觀察過程中,共有五個行人將手中的垃圾扔進垃圾桶,其中包括菸頭、一小綹菜葉、橘子皮、食品包裝塑料袋和廢紙。記者注意到,其中扔菸頭的人將菸頭在垃圾桶上熄滅後,側身查看了一下上面的分類,將菸頭扔進了不可回收箱;從兜裡掏出廢紙扔掉的先生,也查看了分類後將其扔進了不可回收箱。另外三人都是隨手將垃圾扔進距離自己較近的垃圾桶裡。

亂扔亂投+混裝運輸 北京街頭分類垃圾桶有點尷尬

東城區雍和宮橋南側的大街邊人流量頗大,在這裡記者觀察了幾處垃圾桶發現,其中可回收物箱中出現的塑料瓶數量明顯多於另一個箱。而其他包裝食品的袋子包括薯片等零食,則是兩個箱中各半。旁邊的環衛工人解釋說,由於周邊遊客較多,因此垃圾桶中大多是常見的各種零食包裝,幾乎從未見有人主動分類。

記者採訪了幾位街頭的市民,西城區永安路附近幾位在路邊下棋的老先生說,很少見到有人在扔垃圾時注意觀察箱上寫著的分類,“但並不是沒有,我見過小兩口在垃圾箱前面爭論廢紙究竟應該扔在哪個箱子裡。有些人扔之前是要觀察一下的。”

然而,大多數人還是隨手一扔。問及自己是否有這一習慣的時候,幾位老先生也不好意思地笑了,“還真沒養成這個習慣。”

下棋過程中他們帶著開水壺,有時候要重新沏茶,“隨手就倒掉茶葉,沒注意過倒在了哪個箱子裡。”

街頭分揀難垃圾混裝運

亂扔亂投+混裝運輸 北京街頭分類垃圾桶有點尷尬

“這裡很多年前就先有了分類垃圾桶,遠遠早於我家裡的垃圾分類,也是這些垃圾桶讓我最早有了垃圾分類的意識。”西城區展覽館路街頭的一位居民先生說,自己有習慣查看垃圾桶垃圾分類後再扔垃圾,而他也注意到,街頭環衛工人們收垃圾的時候,往往是將垃圾桶往三輪車上一倒,“兩個垃圾桶裡面的東西都倒在一起,運輸的時候並不分類。”

究竟垃圾運輸是否分類?記者在北京多處街頭觀察,包括豐臺區右安門外、海淀區甘家口、西城區櫻桃園、東城區雍和宮大街、朝陽區和平西橋等地,所有的垃圾桶垃圾,都是由環衛工人混裝運輸的。

至於垃圾桶裡的東西,水果皮出現在兩個箱中的情況比比皆是,而在一些有人員逗留的地方如醫院門口,方便麵等食品包裝、一次性食品包裝也是兩個箱子裡的“常客”。紙質包裝盒如煙盒、藥盒、食品盒,則會稍多出現在可回收箱中;與之情況類似的是飲料瓶,無論各地,這種塑料瓶子更多出現在可回收物的箱裡。

“剩下的都是亂扔的,沒必要分類運輸啊。”西城區的一位環衛工人說,每個環衛工人一般要負責至少幾十個沿街垃圾桶,每隔一兩個小時至半天便會清理一次,“垃圾桶裡剩下的最常見的東西是塑料袋,有些是空袋子,有些袋子還會裝著其他生活垃圾。”

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一些地區每隔最少十幾分鍾、最長一兩個小時,都會出現向垃圾桶裡探頭的老人,他們會將塑料的飲料瓶撿走。在右安門外記者跟隨一位老人沿街走了十多個垃圾桶,但老人只是從裡面撿出了一個塑料瓶。

“這裡常常看見這樣的老人,前腳扔個瓶子,後腳就有人撿走了。”一位居住在附近的市民說,“我在街上扔礦泉水瓶子的時候,都是直接放在垃圾桶上面,省得撿瓶子的人彎腰。”

西四南大街邊的一位騎著三輪車的老人,沿途搜索了幾乎所有的垃圾桶,將礦泉水瓶、紙箱子收到車上。白紙坊東街上,也有一位老人,提著幾個袋子將裡面的瓶子和紙製品撿走,街邊的商戶說,這裡常見的至少有兩三位老人,每天多次來撿走能賣廢品的東西。

街頭垃圾桶分類與小區垃圾分類最明顯的差別,在於小區裡還會有“廚餘垃圾”桶,西城區環衛部門工作人員解釋,這是因為街頭一般不會有廚餘垃圾。垃圾桶分類的現狀與很多實現了垃圾分類的小區有著明顯的差別,“那些地方的垃圾現在已經完全實現了分開運輸。”

而東城區環衛部門一位工作人員也表示,“現在街頭垃圾桶裡啥都有,很少有人真正注意分類。讓環衛工人分類後運輸,那就得把垃圾鋪開在街頭,明顯影響市容,所以都是混裝運輸後裝車,運到郊區的處理站後再說。”

“現狀就是街頭的垃圾桶裡面最值得回收的東西常常是被人撿走,所以我們也是在統一運到垃圾中轉站後再分揀處理。”在採訪中記者看到的所有垃圾桶,均無爆滿或是無法使用的情況。朝陽區環衛部門的工作人員說,“從能力上說,分類運輸是完全能夠做到的,只是期待更多的人注意到這個問題、遵守分類的規則。”

細節不統一難住小學生

亂扔亂投+混裝運輸 北京街頭分類垃圾桶有點尷尬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街頭普及已久的分類垃圾桶,卻無法起到垃圾分類的作用,也影響了市民對於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本來想帶著孩子們來校外進行一次觀察實踐,但看到現狀我覺得有點難。”東城區某小學的一位老師表示,垃圾分類的問題已經在他四年級的班會上有過一次討論,很多孩子也有垃圾分類的意識,甚至對垃圾分類的知識非常瞭解,但到了實踐環節,街頭垃圾桶的現狀,與課堂上的理論截然不同。

“我觀察了一下垃圾桶裡面的東西,發現分類做得特別差,好像沒什麼人注意到這裡的垃圾分類。”她認為出現這種反差的原因,“一方面是人們素質還沒跟上,只注意自己家裡、與自己利益有關的情況,忽視了公共場所;另一方面是很多人分不清楚兩種垃圾,遇到模稜兩可的時候,隨手一扔。”

另外,垃圾桶的擺放也有不合理之處,“有些路段垃圾桶挺多,有些路段每隔幾百米才會有一處,如果專門跑過來扔掉,肯定會選擇離自己近的那個箱子。”

與此同時,街頭分類垃圾桶也存在不少細節問題。如在道路同一側,有些垃圾桶的可回收桶在左,有些卻在右。這一情況可謂相當普遍,例如豐臺區玉林小區北側,相鄰的兩個垃圾桶,其可回收物桶的擺放就是相反的;在甘家口的公交車站附近也有這種情況。而在海淀區羊坊店路與北側的復興門外大街,儘管兩地相連,各自的可回收物垃圾桶位置一致,但整體是相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