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怎样起源的?

囍嘉楽


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然而,汉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也没有统一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仓颉造字说”。

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书契”。“书契”是指刻写在陶坯或甲骨上的文字。原始文字的起源和发展的几个阶段是“八卦”、“结绳”、“书契”。因此,在汉字起源的诸多说法中,以“仓颉造字说”的影响比较大。《荀子》、《吕氏春秋》和《韩非子》等古文献,也都肯定了“仓颉造字说”。

第二种说法是“陶器刻符说”。

仰韶文化陶器记事符号被发现后,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这是具有汉字性质的符号。在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中出土了一大批带有记事符号的陶器。大汶口文化陶器的一些刻符被解读为戍、斤、斧、炅、旦等字。因此,人们认为,中国汉字起源于陶器刻符。

第三种说法是“殷商甲骨文说”。

持这种说法的学者认为,文字在殷商时才出现——青铜器铭文和甲骨文。因此,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是现在已知用于记录成句语言系统的最古文字。在商代,甲骨文已具有相当程度的规范化。它不仅在语法结构上为先秦书面语言奠定了雏形,而且在字形上也跟西周、东周、秦、汉文字一脉相承,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范文澜也持这种说法。

第四种说法是“夏代起源说”。

郭沫若认为,像其他事物一样,文字的产生与发展更应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因为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所以其产生至少应在商以前1000年左右,因此中国文字应该是起源在夏或夏之前。已进入阶级社会时代的夏应该有文字,至少应该有原始文字。

在现有的文献资料中,《史记》中的《夏本纪》、《殷本纪》都载有明确的先王、先公世系。它所依据的肯定是古代文献的记载。也就是说,用于记录历史的、开始与语言相结合的文字系统在夏启时代已经出现。

但是,这仅仅是推测。因为在考古发掘中还没有发现确凿无疑的夏代文字。中国文字究竟源于何时,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谜。




哎呀马呀


汉字是在古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

中华文字,简称华文。从甲(甲骨文)、金(金文)、篆(篆书)、隶(隶书)到楷(楷书)形体的演变,是受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影响。甲骨文、金文产生于部落联盟的商、周时期,文字的形体是约定性的,不是统一规定的,如水“ ”、“ ”。以角形、曲形笔画为主,结构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是典型的象形文字。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大篆产生于周朝,小篆是秦始皇“书同文”的书体,文字形体有严格的规定,不可随意乱写。在秦始皇的功绩中,本人的观点是他统一文字的功劳超过他统一中国。没有文字的统一,就没有我们泱泱大中华,就像现在的欧洲,即使有个欧盟存在,没有统一的语言文字,永远也是四分五裂的。篆书是用圆曲形的线条围绕而成的书体,有明确的重心,笔势向内包围,反映了是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观念。篆书难写,实用性差。源于战国时期的隶书,具有“蚕头燕尾,重心向外扩张”的特征,反映的是诸侯争霸,向外扩张的思想观念。隶书呈扁平形,笔画呈波浪式的书体,打破了篆书图形式结构,使文字走上了笔画书写的道路。但依然保留了圆弧形、尖顶形的笔画,书写的顺序也没有严格的规定。隶书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是由象形到笔画过渡的文字。

两汉时期,易学研究的盛行,文字发生了质的变化。受易学思想的影响,文字的圆形笔画逐步被现在“汉字的八画”取代。受易学“盖天论”影响,汉字字形过渡到我们现在看到的方块字。特点就是“方正端庄、结构平稳、重心聚敛、笔势向心”。到魏晋时期,基本定型,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楷书,及正书。在易经八卦影响下,产生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八画(点、横、竖、撇、捺、折、弯、钩)。有这八画构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所有的汉字。每个笔画都具有特定的意义。这里我举两个简单的字“元”和“无”,来说明下汉字的产生是怎样受易经八卦影响的?。

元(圆)、无(無)(这个两个字上面的都有两横,这两横都代表阴。在易经的八卦爻符中,一横为“阳”,两横“- -”为阴。元中的两横“二”意思是指母亲的阴道,两横下面的“儿”,是人的变形,指不会走的婴儿或者说小孩子,这个字的图画场景是婴儿从母亲的子宫阴道出来的过程。孩子出生,正常顺产是头先出,所以“元”有开始的意思,如常说“从头开始、元月、元旦、元年等;头是圆的,读音借了“圆”的音,元的本意是人头,如可衍义为元帅、元首、元勋等。无上面两横“二”代表阴,指阴间,下面也是人的变形,指躺着的人,死人,以“人入阴间”表示人死如灯灭,什么也没有了,借“無”声表示人死什么也不知道了,即无知。所以,易经是汉字产生的理论基础。

从秦始皇统一文字,到两汉时期开始用笔画代替象形,定型于魏晋时期,通行于现在的楷书文字,就叫汉字。汉字是华文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世界文字史上唯一一脉相承的表意文字。是世界文字史上唯一与时俱进,万古长青的文字。华文的形体演变,是我们华夏民族对宇宙、自然、社会、科学认识发展的体现。下面我们从新造字“砼”来说明汉字是发展的。

汉(悍)“汉”是由“漢”简化而来。这个繁体“漢”是有水和难(難)的省形组合的,汉水经过崇山峻岭,艰难流出,出来后汹涌澎湃,来势凶猛,读音借“悍”表示强悍。汉水出,荆州浸(jin),就是说的汉水的凶猛。汉高祖刘邦灭秦后始封为汉王,后从汉中起兵灭项羽建立西汉王朝。汉朝建立初期,对匈奴采取绥靖国策,到汉武帝转守为攻,于是又产生了一个“㵄 ”字,由水(大海)、大(广大)、或(区域)组合的,意思是从长城到大海的广大区域居住的这个民族极为强悍,很难征服。因汉武帝不断地发动对匈奴的反击战争,长城外的游牧民族把我们的华夏民族的人称为“汉人”,这就是我们大汉名族的来历。“ 㵄”是西汉时期产生的文字。后来就把汉水的“漢”和 汉武帝时期造的“㵄 ”族的“㵄 ” 合流为“漢”。后来简化为现在我们用的“汉”字。简化的也很有道理,用“又”取代“難”,又是手的变形,友好中“友”的省形,读音借“优”,取“右手优于左手”作参照,来比喻这个靠近大海的民族汉族强于西北的少数民族,同时也喻意大汉民族与西北少数民族友好,手牵手。汉字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也是民族团结的文化基础,祖国统一的基石。接下来接着说“字”

字(孳) 字上面的宝盖头“宀”读(mian ),是房屋的归类符号,是家的省形,表示家;下面是“子”,指小孩子。以“家中生子,传宗接代”作类比,表示“文中生字,传承文明”。如:“日是文,月是文,日与月合在一起就生了一个儿子叫“明”,称之为“字”。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明”这个字明显有父母“日”和“月”的基因,因为天上地下,最明亮的莫过于日月。字的读音是怎么来的?文与文结合可以生字;文和字结合也可生字;字和字结合也可生字。就像人繁衍生息一样,借孳生的“孳”音,说明文字也像人类样,繁衍、孳生。汉字是记录汉语、传承中华文明的系统文化符号。


严师说字


汉字起源,传说为仓颉造字,其实,汉字是大家约定俗成的、赋予了共享意味的符号,再加上所处部落的强势主导、部落融合、时空丰润等历史性发展,乃成汉字体系!汉字有别于语音为核的文字系统,它是音形义的综合体,并具有很强的语意组合、外延拓展、内涵变异和语境新生的活力!就汉字的本质来说,汉字是图形文字,就是把人们的所见所闻所感用大家共认、共识、共享的符号记录下来的造字形态,如象形、会意、指示等图文汉字。随着经济社会等的发展,根据现实和人群的需要,又创建了形声、转注、假借等依赖图形文字的汉字组成,从而拓展并生成了汉字匹配当前的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生活等人类发展的运用功能。再加上汉字的内涵、外延、组合、语境等的增殖活力,汉字、汉语的社会功能及其价值得以完善,并建构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内涵、外延、组合、语境等的生长功能!这与其他语言文字的出生、发展、丰富等历程类似,但汉字音形义融为一体、并一脉相承五千史海的独特性,是汉字、汉语最为骄傲的秉性!


碧润曦霞


汉字是怎么起源的?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1,古人在漫长的劳动以及与自然斗争过程中,他们学会了用语言来彼此沟通交流,同时他们又发明了“文字”或“符号”,以此方式来记录语言,以便人们彼此间更好的交流和沟通。

2,用来记录人们彼此间需要交流与沟通的语言及信息的方法很多,有文字的方式,也有符号的方式,更有声频和视频磁带或内存卡等等。古人发明了文字和符号。

3,中国古人发明了汉字。

4,汉字起源于古人的发现。a,古人发明了象形字。比如汉字中“爪”字,就来源于雪地上或泥土上面的鸟儿走路时留下的脚印。b,古人发明了会意字。比如汉字中的“本”字,指的就是树木的底部,意思即“根”,即本的意思。c,古人发明了形声字,即字的组合,一边代表了这个字的发音,一边代表了这个字的形象。比如汉字中的“草”字。再比如“住”字等等。

5,古人发明的汉字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细化和复杂化,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的。

6,包括汉字在内的汉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诗领头羊


谢谢悟空。这个问题问得好,万物皆有源,汉字不例外。汉字源于字。字源于音形义。音形义源于语言表达模式。语言表达模式源于肢体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语言表达能力源于生活。生活源于活着和传承。传承源于生产。生产源于族群交往合作。交往合作源于氏族社会。社会源于劳动和生产力。生产力源于古代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源于专门的分工合作。社会活动分工是形成语言习惯的基本要素之一。字体发展到汉朝,完全推广到民众,形成整个华夏文明的民族伟大成就之一,被当时世界尊称为“汉字”。汉字绵延不绝,是世界罕见的文明史奇迹。


中国知识考古or兆昌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人类始祖伏義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而创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