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最後一戰:攻克太原

1948年10月5日至1949年4月24日,華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兼第1兵團司令員、政委徐向前奉中共中央軍委命令,統一指揮第1兵團主力(轄第8、第13、第15縱隊)、第一和第四野戰軍各一部,發起太原戰役,對閻錫山堅固設防的山西省省會展開進攻。太原戰役,是我軍在掌握戰略、戰役主動權的情況下,對孤守太原之閻錫山部進行的一次經典城市攻堅戰役。我軍在持續6個月的戰役中,取得攻克太原城、殲敵13.5萬餘人的勝利,被毛澤東稱為我軍城市攻堅的典範。

制定正確的戰略方針。面對閻錫山在山西的最後據點太原,採取什麼樣的戰略方針,直接決定了未來戰爭走勢。中共太原前線總委員會在戰前組織部隊休整的同時,對雙方實力進行了認真分析。當時,太原閻錫山部守軍雖已陷入孤立,但仍有6個軍17個師共10萬餘人,且有堅固工事作為依託,是比較難啃的“骨頭”。而我軍最初負責攻城的部隊是華北野戰軍第1兵團,即便加上晉中地區部隊也只有8萬人。同時,在連續幾個月的作戰後,我軍戰鬥力有一定程度下降,我軍火力尤其是攻堅火力也較弱,故難以迅速攻克太原。針對這一局面,我軍採取了圍困、瓦解和攻擊相結合的戰略方針,力求疲憊、消耗敵人,使其由眾變寡、由強變弱。

攻城部隊在半年多時間裡,先後攻佔太原外圍東山和城東最堅固的四大要點,以火力控制所有機場,掃除外圍屏障,形成圍攻太原的有利態勢。我軍經休整補充,鬥志更旺,戰鬥力更強。待後期第19、第20兵團進至太原前線後,我攻城部隊在兵力、火力上具備絕對優勢。而太原守敵由於兵員枯竭、糧彈殆盡,內部矛盾加劇,士氣低迷。在總攻作戰中,我軍只用5天時間就拿下原本預計需15天的太原。

採取合理的作戰方式。閻錫山集團防守太原的特點,是將主要兵力集中於外圍地區,依託大縱深、堅固據點進行防禦,構成所謂東山為“頭”、南北機場為“手”、汾河以西為“腳”、城區為“心”的百里防線,其近60%的兵力部署於外圍防禦陣地,形成了比較堅硬的“外殼”。尤其是在城東的東山,守軍構築大量永備工事,成為能有效掩護市區防禦的主要陣地。

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首先摧毀守軍防禦體系的堅硬“外殼”。即首先集中兵力將守軍外圍防禦體系中的“頭”“手”“腳”砍掉,使守軍喪失賴以頑抗的屏障,併力求將其主力大部殲滅於外圍。

按照這一構想,我軍採用分割包圍的戰法,在首戰殲滅出城南犯守軍近3個師後,乘勝攻佔東山,這致命一擊,掃清了太原守敵固守的主要屏障。為徹底摧毀守軍防禦體系,我軍又先後控制了太原南北機場和汾河以西簡易機場,將守軍防禦體系的“外殼”打得支離破碎,致使城區守軍大部暴露於我軍直接攻擊下,為之後攻克太原城區奠定基礎。總攻發起後,我軍兵分十路同時發起攻擊,首先割裂、肢解外圍守軍,予以各個殲滅,而後會攻太原城,僅用3天時間就將外圍守軍12個師肢解成5個孤立集團,並將其各個殲滅,使部隊順利攻入太原城區。

密切有效的步炮協同。太原戰役中,我炮兵部隊通過攔阻射擊、壓制射擊和破壞射擊等方式,對我步兵衝擊形成直接支援,減少了不必要傷亡。

戰役第一階段,我軍就組織了同敵人規模大致相等的炮兵參戰,有效支援了步兵戰鬥。在戰役第二階段,除我華北野戰軍3個兵團的炮兵參戰外,中央軍委又及時命令東北野戰軍炮兵第1師開抵太原前線,直接支援步兵戰鬥。此時攻城部隊的火炮數量達到1300餘門,特別是炮兵第1師還擁有眾多遠程大口徑火炮,火炮數量在我軍作戰史上規模空前。

在攻克城垣的戰鬥中,我軍的1300餘門火炮,以猛烈火力在敵城垣上打開多道缺口,完全壓制太原敵守軍火炮,徹底摧毀敵防禦工事,為我步兵衝擊掃清道路。

大力開展政治和心理攻勢。太原戰役期間,前線部隊堅決執行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作出針對太原守敵要注意和平解決之可能的指示,廣泛開展政治攻勢。前線部隊成立對敵鬥爭委員會,指導各師成立政治攻勢委員會,團營設立政攻指導小組,連設立政攻小組,專門組織部隊開展政治攻勢。前線官兵不斷對敵陣地廣播喊話,散發傳單,宣傳我軍政策,指出棄暗投明之路,還邀請邯鄲起義高級將領高樹勳和被俘敵官兵寫信、喊話,進行勸降工作,收到較好效果。除閻錫山、孫楚等頑固分子外,守城官兵普遍厭惡戰爭,渴望和平解放太原,向我投誠者甚多。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團長李佩膺率部900餘人向我投降,敵暫編第10總隊司令趙瑞率部戰場起義。從戰役開始至1949年3月底,我軍共爭取和瓦解守軍2.4萬餘人。

人民群眾強有力的支持。太原戰役持續時間長,物資消耗巨大,彈藥補給達400萬公斤,糧食補給1億公斤,此外還需大量戰鬥器材。浩大繁重的前運後送任務,在當時的條件下只能以人力和畜力完成。我軍充分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成立了太原戰役聯勤指揮部、民工工作委員會和運輸指揮部等組織。這些以民工為主的組織在戰役準備期間,為部隊提供了10個基數的彈藥供應與儲備,籌措3400多萬公斤糧食及大量其他物資,新修和補修道路600多公里。太原戰役期間,直接服務於前線的民工達177872人。為保證運輸,晉中地區60%的勞動力都投入支前工作。在戰勤組織工作中,晉中區黨委和行署為奪取戰役勝利,也作出了卓越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