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建的群里家长都很客气,家长另外建的群里面有各种想不到的声音,你如何看?

toniZT


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因为我的班级就有两个群:一个是我们共同存在的班级群,一个是家长建的“家长帮”。

我的观点是不同意家长另建“妈妈帮”群。

首先,我们建群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沟通,班级群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有什么事儿可以在群里开诚布公的交流,大家坦诚相待,才有利于帮助孩子学习和成长。

如果妈妈们另建群,有什么事儿不在班级里当面说,到另一个群里乱说,无疑是在破坏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家校合力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关键,如果你破坏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那么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孩子了。你以为自作聪明在背后说三道四是你厉害的表现,实则不然,恰好是你愚蠢的表现。

我知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你说的话和做的事儿总会被别人知道。到了老师这里,我是知道你是一个不支持老师工作背后说坏话的人,那么老师就不敢对你的孩子进行严加管教,因为老师也不知道你是一个讲不讲理的人。

其次,你在群里所说的,听到的,大多都是负能量,这样的负能量会影响你的生活,影响到你对孩子的教育,到头来吃亏的还是孩子。试想,一个负能量爆棚的妈妈,能够养育出正能量的孩子吗?

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家长会上开诚布公的提到了他们自己建群的事,直接告诉他们不要在群里乱说话,有什么事儿直接找老师沟通,如果不沟通,在后边儿乱说话,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我告诉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上,那么,孩子在他们的帮助之下,一定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在我的努力之下,我们的“家长帮”里已经没有什么人随便乱说话了。开森!



子皿悠悠1


班主任建的群里家长都很客气,家长另外建的群里面有各种想不到的声音,这其实很容易理解。

就拿小徐老师来说,我既是老师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我既建立了我自己班的微信家长群,又同时是孩子老师班级群里的一名家长,同时我也在孩子班级群里家长另外建的群里面。但是要声明一下,我可不是家长另建群里的内奸,我是一名老老实实的旁观者,因为我的双重身份,我既能理解老师也能理解家长。

作为老师,我兢兢业业工作,认认真真的教学,恨不得一下教会班上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品学兼优,另家长满意,但是我知道,我不是神仙,没有魔法,一些学生无论我怎么努力,他的成绩还是不尽如意。

面对这种情况,有时我恨我自己没有分身术,不能站在每个不专心听课,上课老是开小差的孩身后,时时提醒他好好听课,我恨我自己课上时间不限,不能实现对每个后进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有时我又怪家长,为什么不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孩子上课时没好好学习,或者没学会,为什么不能在课下辅导孩子认真完成作业,完成查漏补缺,将课上没有掌握的内容全部掌握?

有时我又在上课时,对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认真刻苦的学生着急,甚至给他们讲道理或者干脆吼他们一番……

可是作为家长,在孩子的家长群里,我又会怪老师为什么要对家长找手画脚,为什么要占用大量家长的时间来辅导孩子学习;怪老师没有对学习重点反复讲解,没有将学习难点讲透等等,但是我和其他家长一样,也明白老师不可能做到让每个家长满意,不可能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考高分,同时又怕家长的建议或高要求、抱怨等影响老师的情绪,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所以我在我孩子的班级群同样是很客气,常说一些“谢谢老师,辛苦了”的话。我认为这无可厚非,是人之常情,是维护群内正能量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出自真心。因为我如果对老师有意见,我完全可以沉默不语,而不会去刻意迎合老师“溜须拍马”。如果在教师建立的家长群里,大家都站在自己的立场和利益出发点上,对老师指手画脚的话,那么老师一个人要面对全班学生家长的指挥,那么就很容易出现“超限反应”,就会无所事从,同时也影响老师上课时的心情,老师会想,反正我怎么教,怎么努力,累死也不会有人说我好。所谓“超限反应”就是指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超出了本人的承受能力,从而放弃努力的一种心理反应。所以在老师建立的家长群里是最不宜有太多不同的声音。因为那样做会起反作用。


在家长自建的另外一个群时,大家倒是可以畅所欲言,对孩子的不满,对老师的不满,大家都可以拿出来说一说,释放压力,缓解情绪。至于会不会拉帮结派,扩大影响力,对老师做一些不利的事?这个问题基本不用担心,只要老师不过分,按时上课,认真教学,不做违规的事,没有惹起家长的众怒来,那么家长也不联合起来找老师的事儿。因为毕竟孩子在这所学校上学,即使不在这个老师的班,也不会转学去别的学校,得罪一个老师,相当于跟全校老师作对,自己孩子可能也会受影响,所以家长牢骚归牢骚,大多还是能理解老师的辛苦和难处的。

总之,对于下一代的教育,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任何一方逃避责任,而埋怨另一方没有全力付出都是自私和不负责任的行为。至于身份不同,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发言论不同也是人之常情,大家多一分理解,多一分理解和信任就可以了。


指尖教育帝国


这是人之常情吧,我们中国人就爱在私下交流交流,只要不过分,就没啥大不了的。不想搭理的话,开“消息免打扰”就行了,不必放在心上。

1.对老师客气是应该的,可以理解。

一个班级群简直就是一个小江湖,里边什么人都有。但是,在老师的班级群里,谁会怎么样啊,稍微有点智商的也不会在老师的班级群里搞事情啊。

对老师客客气气,在老师面前留个好印象太重要了,这关系到自己娃的学习。即使对老师有点质疑,能不做声就不做声了,实在需要和老师交流的,那也得私下交流,不会在群里怎么样的。



2.私下发发牢骚也正常,也可以理解。

老师带那么多学生,不可能做到让每个家长都百分百满意,总有想不到的地方,谁家孩子受冷落了,老师那句话说的不好听了……,这些问题也不值当去找老师理论,心里憋气,需要发发牢骚。

这是多么正常的事啊,其实老师也是理解的,所以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3.有过分的,不接招不搭理,不行就干脆退群。

但是,如果真有过分的,比如在群里骂人,煽动大家闹事,对这种家长我们不接招,他闹不起事,也就自己没意思了。

不像话的话,不必憋着,可以怼回去,这种家长也不能惯着,如果实在看不过去就退出去吧,这样就省心了。


终将长大


作为一名任职多年的班主任同时也是一名熊孩子的家长,对此我深有体会。班级群如死水一潭,寂寥无声;家长自建群如开水一锅,人声鼎沸。

班主任建的班级群,成员主要由班主任、授课老师和家长构成,旨在促进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可实际上往往是班主任一个人的独角戏。比如前不久我在家长群里召开了一次家长会,目的让家长配合我,把孩子们浮躁的情绪压下去,正确做好新学期的中考备战工作,然后再就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真诚的互动交流。 我精心准备了发言内容,结果只有我一个人唠唠叨叨唧唧歪歪长篇大论,回应者寥寥无几,让我倍感失望和无助。下面上个家长会截屏为证:



最终班级群变成了通知群,导致我有解散班级群的冲动。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现在我从家长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有三:

1、孩子成绩好的家长不太愿意发言,原因是怕老师和其他家长认为自己在得瑟。

2、孩子成绩差的家长不好意思发言,原因是怕老师和其他家长笑话自己。

3、有些家长真心想提一些班级管理上或老师教学上的建议,又怕老师不高兴,给他们孩子穿小鞋,索性不发言。

但是到了家长自建的家长群,整个群氛围就变了,每遇到班级考试或其他重大事件时,家长七嘴八舌,好不热闹。有抱怨某老师作业多的,有抱怨某老师偏心的,有抱怨某老师上课不认真的,有抱怨孩子位置靠后的……在这里家长畅所欲言,很容易产生共鸣,也不用担心话多了得罪老师。

试想: 如果这些意见不被授课老师听见,只是背后牢骚的发泄而已,有用吗?一个真正有责任感的老师往往希望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信息,然后来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我刚教书那几年,经常召开学生和家长座谈会,目的就是听我教学背后的声音,这些对我的教学帮助很大。我记得刚开始上课时语速很快,还喜欢打断学生的回答,听到有关反馈信息后,我都一一改正了。

如今,时代在进步,出现了微信家长群,它是教师管理班级的有效工具,是教师和家长沟通交流的桥梁,只要利用好,对教师的管理、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帮助。比如我们学校地处偏远地区,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所以我想召开一个现场家长会,难度很大。而家长微信群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无论家长身处何处,都不影响我召开家长会。

实际上,我们应该把两个群的功能结合起来,成立一个家长群足矣。利用家长群,老师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通报给家长,家长就班级管理和老师授课提出合理的要求,彼此沟通,真诚交流,避免教育真空的出现。



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仅仅发发牢骚是不够的。我们不是吃瓜群众,而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敢于担当,为孩子的成长负起责任来!

------------------

本文是我一家之言,不喜勿喷,如果你喜欢这篇回答,就随手关注我吧,你的支持必将让我加倍努力。如果你有好的建议,请来评论区留言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017


这很平常,就好像在单位里,大家表面都对老板客客气气、恭恭敬敬,但私底下也各有各的想法。就好像一个宿舍4个人却有四个群。大家更倾向于跟自己地位、处境、喜好相同的人表达自己比较真实的想法。

为什么在幼儿园的大群里大家是一个样子,在家长群或者是更小的群里却是另一个样子呢?

1.老师们抓着家长的“软肋”。

这个软肋就是孩子。家长,尤其是孩子在上幼儿园的家长,非常希望老师给自己家孩子更多的关注。哪怕孩子摔倒,老师扶了一下,家长都能感觉到莫大的欣慰。

所以,家长对老师的态度很矛盾,明面儿上对老师恭恭敬敬,非常尊重和理解,但私底下却有自己的想法。因为,有些想法一旦表达不当,就会影响老师对自家孩子的态度。

2.家长之间容易引发共鸣

在家长群里,大家各方面条件比较对等,就更容易引发真实意见的表达。同时,老师对一些孩子的态度,容易引发这个家长群体的共鸣,同时引发其他家长的担心,这就是为什么家长群里比较乱。

其实,这种现象太平常了,我们在生活中都是带着面具生活,因为给了别人面子,自己也能过得舒心。


不倒翁小姐


这种现象也是数见不鲜了。

记得刚刚教书那两年,每次只要一看到群里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我就会感觉自己怒不可遏,巴不得把那些不理解我的家长叫过来大吵一顿:我这么辛苦为了你的孩子付出,你看不到还要在群里搬弄是非!

从教的时间一长,我就知道了,我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家长都满意!我这么想不是说我不再认真对待我的工作,而是我明白了,作为老师,我最重要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我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让学生在我这里学到东西才是我该考虑的东西,而不是家长的喜恶。

让我觉得很开心的是,这么一想之后,那些家长在私底下建群吐槽的现象反而少了。也许,当时家长吐槽多,正是因为我的经验不丰富吧!


教育故事铺


虽然作为老师,不愿意听到家长对自己或者学校不满,但是我觉着也算正常,毕竟家长和老师的角色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而且认识问题的角度也不同。

下图是期末考试后,几个没考好的学生家长在家长群里的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家长将孩子没考好的原因归结为:

1、别的学校学生没有自习课,这所学校自习课和周末都是学生自己写作业,所以这所学校抓的不严;

2、学校没有正确的考核老师的方式,教好教坏都一个样;

3、学校没有校服;

4、孩子很努力,但是成绩下滑厉害;

5、学生自学,遇到问题没有解决,老师的助力工作没有做好。


看了这些聊天,我们看看这些家长真的认真分析了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了吗?所有的问题都指向学校、指向老师,有没有说过孩子怎么样?唯一说的就是我的孩子很努力,但是成绩下降了,所有原因在学校、在老师。

孩子成绩下滑,家长着急,者本是正常的事情,但是不正常的是几个家长在这里发牢骚、乱找原因,这又有什么用呢?唯一的作用,就是传播了负能量,让自己心理寻求一些安慰罢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仅如此,这种对学校和老师的负面评价,会有意无意的传递给孩子,结果只能让孩子越来越糟糕。上图是课间我在办公室抓拍的照片,这基本上是每一个课间办公室里的场景,每个老师都在认真的工作,如果看到家长这样的评价,心里如何想?不受影响的才是圣人!

哪个老师不想把孩子教好?这不仅是对孩子负责,也是为了自己的尊严,自己的面子!但是,每个班的情况不一样,老师的水平有差距,这也是客观事实,但问题的关键是,即便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成绩也要排除个一二三,不可能让所有家长满意的。

因此,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老师更重视整体利益、长远利益,而家长更重视个体利益、眼前利益。如果遇到明事理的家长,这都不是问题,如果遇到不讲理的家长,你就是操碎了心,他也不会领情的。

更加可笑的是这其中有些家长,其实在有班主任的群里,说的很好的,表现也很积极。当老师把他们的聊天截图发给家长时,你可以想想一下这种尴尬的氛围。

所以,我觉着家长可以建群,但是为了抱怨、为了传播负能量的群,最好别建、最好别加,那样的群真的没有任何好处。

我是“赢在高中”,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工作,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要想得到家长的尊敬,首先你待尊重自己的职业,教书育人,而不是用自己的职业去牵制家长。不负责任的老师我也见过许多,利用调座位向家长索要好处费,逢年过节收礼对没有送礼的孩子区别对待。课堂不讲课下补课收取补课费等等,这似乎已经成了当下社会的一个风气,也成为了老师和家长的主要矛盾。那些不负责任的老师是不是应该自己去检讨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当然也不否认社会上还是有负责人的老师,我上学那会儿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就是一个负责人的老师,不区别对待任何一个学生一视同仁。认真负责,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人的名,树的影。你做到了没有人会胡乱评测的,好就是好,差就是差。


我辉煌777


江湖满地一愚翁认为,这是家校沟通出现障碍的表现。这不利于班主任和其它任课教师的学校教育,也不利于家长的家庭教育,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在班主任建的群里客气,在家长群中表达各种声音,这是家长对班主任的胸怀不够信任的表现。家长们普遍担心自己的不同意见会让班主任不高兴,从而对自己的孩子不利。

既是学校老师又是学生家长的我非常理解这种现象。我所在的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我在初中任教。2017年我的孩子即将到我校小学部就读。师傅一再嘱托,不要跟小学部老师提意见。你要是忍不住,他们就不教你女儿了。不可过高估计了他们的人格和胸怀。一定要忍住,忍住。师傅说,有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就某一条例,中学部和小学部老师发生了争执。某小学部名师大声说道:“难道你们的孩子就不想来小学部上学了吗?”师傅私下跟她说,“我们做老师的不能这样说话,这样说就等于拿孩子当‘人质’”差不多有三年,这位名师在校园里见了我师傅,都低着头,不和师傅说话。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位名师竟然还是市优秀班主任,在学校的新班主任培训大会上还发过言,小学部好多班主任都是她的徒弟。

爱听好听的,排斥不利的是人的天性。“吾日三省吾身”“闻过则喜”是人格修炼达到一定程度的境界。据我观察,大多数班主任的胸怀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因此,大多数时候,跟大多数班主任表达不满和不同意见,大都会被班主任误以为是家长对自己工作的否定,从而不喜欢,甚至厌恶家长。当然,他们也难免不把这种情绪带到对该家长孩子的教育身上。我师傅一再叮嘱我的时候,她的孩子正在另一所小学读六年级。我相信正是他的经历让他那样告诫我。

现在孩子二年级了。我和孩子的班主任、各任课老师都很客气,但是私下里我对他们很有意见,意见很大。她的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接近一半都是浪费孩子时间的价值很小的作业。我听了她一节公开课,发现她几乎完全没有培养孩子热爱语文的教学意识,课文的很多教学价值都被她漠视了。我很想找她沟通,沟通。但是我判断她是听不进去的。想想师傅的话,强忍着回了初中部。我一看到她布置的哪些价值不大、甚至毫无价值的作业,就非常恼火。最让我不能容忍的是她的拔苗助长。她要求2年级的孩子写200字的“写话”。很明显,这是三、四年级的教学要求。但是我一切都忍住了。不仅要在孩子班主任面前堆满笑容,而且还要在孩子面前忍住。在孩子面前完全表现出来,也就等于向她的班主任表现。再则,我也不想让孩子在老师和我的不同要求之下无所适从。等孩子再大一点,我再说吧!我相信,孩子的班主任一定不会想到满面春风的我竟然对她有那么多不满。如果孩子的班也有家长建的群,我一定会把这一切在群中表达出来。

我相信,在班主任建的群里很客气,在家长建的群里表达各种意见的家长们一定有和我类似的经历。这都是家校沟通障碍的表现。无疑,这样的状况既不利于学校教育的改善,也不利于家庭教育的改进。

怎么办?

班主任要想听到更多的意见,家长要想把自己的想法更多地传达给班主任,大家都必须做出改变。当然主要是班主任要做出改变。拿出为人师者的胸怀。班主任的胸怀越大,家长提意见的勇气就越大。家校沟通进入良性循环,孩子的教育才会更合理。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教育三者的综合作用。社会教育我们无力去管,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我们能施加影响的。要想家庭教育更合理,家长须要充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状态;要想学校教育更合理,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真实状态。那么家校的真实沟通就极为关键了。

所以,个人认为,班主任的胸怀在一定程度决定了这个班级教育的成败。

江湖满地一愚翁给各位家长和班主任同行支一招。让和班主任关系最好的家长定期将家长群中反应的普遍问题反应给班主任,开始的时候要隐去是哪位家长提的。班主任要抱着“吾日三省吾身”的态度反思自己,尊重家长的意见。我们要相信,除了极少数家长,大多数家长都是通情达理的,他们提的意见一定有他们的道理。当我们班主任虚心”纳谏”时,家长们也就渐渐地敢于在班主任建的群里表达意见了。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类似情景。

江湖满地一愚翁用生命答题,渴望您的欣赏和批评!


江山说教育


姑苏讲堂,专注于教育类问题的解答。欢迎关注!欢迎提问,我将给予您详尽的回答。

班主任建立班级家校联系微信群,本意是为了方便与各位学生家长沟通,以便更好地搞好孩子的学习。但是,一个微信群他也就是一个小社会,里面各色人等皆有,发出不同的声音也属正常。但是,因为家校联系微信群的功能指向是搞好孩子的学习,目标单一。班主任往往会规定各位群员遵守群规,来个什么“七不准”“八严禁”之类的。那么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微信群往往都是老师在发号施令,然后各位学生家长唯唯连声的跟腔。往往都是以长串的诸如:收到!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基本都是垃圾信息或者马屁话!

各位学生家长的“参政议政”热情得不到宣泄,于是便会有好事者另外拉群。于是一帮学生家长在小群便会热议各种班级事情,乃至对老师品头论足。在小群全然没有了顾忌,甚至对教师、班主任的做法进行批评,甚至怒骂的都会有。

之所以出现这种“双面人”现象,还是因为子女在人家手里捏着,哪怕就是受了委屈也是不敢发声的。而在小群里就不一样了,班主任、任课老师都不在。有什么不满,骂几句娘也不用再有所顾忌了。

但是,姑苏认为:这样做未必是好事!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与老师有冲突,可以与老师私下沟通。老师知书达理,总会顺利解决的。而在小群里背后骂娘,看似安全发泄了自己的情绪。其实,非常危险!姑苏老师在开头就说过,微信群就是一个小社会,里面什么人都有。一旦有个把搬弄是非的小人出现,将谈话截图给老师,容易造成误解。加剧老师与您之间的矛盾。这样图一时口舌之快,结果反而不美!

各位大神,您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