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德國大力協助情況下,軸心國附庸奪取的唯一一座蘇聯大城市

對二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未來這個小小的頭條號會成為頭條裡面二戰資料最詳細的資料庫。

Оде́са——奧德薩,英文名稱“Odessa”,地處黑海西北角奧德薩灣沿岸,是黑海西北部最為重要的航運樞紐和烏克蘭最熱門的旅遊中心,有著“黑海明珠”的美譽。

在沒有德國大力協助情況下,軸心國附庸奪取的唯一一座蘇聯大城市

敖德薩的地理位置

14世紀末15世紀初,曾經輝煌的金帳汗國頹勢盡顯,羽翼日漸豐滿的各自治地方紛紛獨立,1430年,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第十三子禿花帖木兒的後代“哈吉·格來”,從金帳汗國獨立出來,建立了克里米亞汗國,並於1440年在黑海沿岸的奧德薩灣建立了一座名為卡迪貝的要塞。但該要塞建成不久,就被割讓給了立陶宛大公國。所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金帳汗國的統治搖搖欲墜的時候,位於汗國南部奧斯曼帝國卻日漸興盛,1432年,外號“法提赫”,翻譯過來就是征服者的默罕默德二世,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在這位雄心勃勃征服者的統治之下,奧斯曼帝國不僅滅亡了延續一千多年的東羅馬帝國,更是在在1475年囚禁了克里米亞汗國的統治者明裡·格來,逼迫克里米亞汗國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附庸。1529年,奧斯曼帝國徹底割佔了奧德薩灣地區。

在沒有德國大力協助情況下,軸心國附庸奪取的唯一一座蘇聯大城市

俄羅斯帝國的軍隊攻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卡迪貝要塞

1764年,為了防備已和自己有著百年交戰史的俄羅斯帝國對這一地區的進攻,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位於奧德薩灣的要塞進行了強化,但俄羅斯人仍然在第六次俄土戰爭中奪取了這座要塞,並將其徹底納入自己的版圖。1794年,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批准之下,新的定居點奧德薩得以興建,至1805年,奧德薩已經成為俄羅斯在這一區域新佔有土地的行政管理中心,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奧德薩在19世紀中期,已經成為俄羅斯帝國最大的穀物出口港,1866年,連接基輔、哈爾科夫和羅馬尼亞布重要城市雅西的鐵路開通,城市戰略地位進一步提升。

在沒有德國大力協助情況下,軸心國附庸奪取的唯一一座蘇聯大城市

俄羅斯帝國崩潰後,革命者的軍隊進駐敖德薩

俄羅斯帝國崩潰之後,奧德薩成為了多方干涉勢力和革命者之間的角逐場,局勢一直到1920年才最終穩定,奧德薩作為克里米亞地區重要的港口城市開始了新一輪的發展,大學、醫院和各種文體中心相繼建設,奧德薩在二戰爆發前,已經成為蘇聯建設最好的城市之一。在國防建設上,蘇聯更是單獨成立了奧德薩軍區,在這一地區部署重兵,將奧德賽作為佈局巴爾幹地區的重要戰略支撐點。

在沒有德國大力協助情況下,軸心國附庸奪取的唯一一座蘇聯大城市

敖德薩地區抵抗侵略者的蘇聯軍隊

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襲蘇聯,而德國的附庸國也紛紛出兵,妄圖在蘇聯身上撕扯下來一些肥肉,1941年8月5日,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在德國第11集團軍少量軍隊的配合之下,兵臨奧德薩城下,長達73天的奧德賽圍城戰打響了。作為應對,蘇聯迅速的在奧德薩周圍建立起了堅固的防線,並在黑海艦隊抽掉了3艘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協助城防。9月末,整個蘇聯在大戰略上都進入到了最為艱難的時刻,東線南段,烏克蘭地區核心城市基輔已經淪陷,騰出手來的德國軍隊開始調集重兵攻略克里米亞地區,以剷除蘇聯紅軍對南方集團軍群右翼和羅馬尼亞地區油田的威脅。為了避免被包圍和保護更加重要的軍事要地塞瓦斯托波爾,蘇聯不得不在10月5日下令將在奧德薩地區堅守的軍隊撤往塞瓦斯托波爾要塞,10月16日,整個撤退行動完成,以羅馬尼亞軍隊為主力的軸心國軍隊佔領了奧德薩,而此役也是軸心國集團之中,唯一個德國盟友在沒有德國軍隊大力協助的情況下,所奪取的唯一一座蘇聯大型城市。

在沒有德國大力協助情況下,軸心國附庸奪取的唯一一座蘇聯大城市

羅馬尼亞軍隊進入敖德薩城

損失慘重的羅馬尼亞軍對在佔領奧德薩之後氣急敗壞,於10月22日至24日展開了對奧德薩普通居民的報復性大屠殺,兩天之內,3.4萬人就死在了侵略者的屠刀之下。奧德薩被軸心國佔領之後,被劃歸給羅馬尼亞管轄,而侵略者的殘暴統治在敖德薩一直持續到1944年4月10日蘇聯紅軍解放該城為止。1945年,敖德薩被授予了英雄城市的稱號。戰爭結束之後,敖德薩的生產建設迅速恢復,一直到今天,敖德薩仍然是烏克蘭最為著名的文化中心和大學城。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二戰資料局的頭條號,更多二戰資料持續歸納、整理和放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