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棋王—謝俠遜(上)

前言:本世紀初,中華大地上出現了一顆燦爛的棋星,它的光芒不僅照耀在棋人、棋藝、棋事上,而且創造性地通過“字形排局”等形式,宣傳抗擊列強的愛國之心,為棋文化的內涵作了有益的開拓;又通過表演棋藝作為勸募的形式,為當時的愛國抗日運動籌集資金,並在海外華僑中擴大了影響。

他就是浙江平陽縣的謝俠遜先生。縱觀謝一生的業績,大致有:一、開創字形排局的形式,拓寬了棋文化的內涵;二、將表演象棋作為勸募的手段,為當時的愛國抗日籌集資金,從而使象棋納人愛國服務的範疇;三、收集散處於民間的棋藝資料,編撰《象棋譜大全》、《象棋指要》等著作,為象棋藝術積累文化資料;四、提倡象棋活動不遺餘力,促進了當時象棋活動開展和繁榮;五、首先學習和提倡國際象棋(當時稱萬國象棋),並營造了一定的氣氛,為今後的推廣打下了基礎;六、以自身不斷弈棋的經歷,間接證明了弈棋有利於健康長壽,從而展示棋文化的另一個實用層面。

愛國棋王—謝俠遜(上)

(一)啟蒙與起步:

謝俠遜,名宣(小名卿源),俠遜是他的字。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10月1日)出生於平陽一個務農兼小商販之家。謝幼年時家境貧困,曾為人當過牧童。在讀私塾的幾年裡,接受傳統文化的啟蒙教育,初步有了愛國之心。19歲時,考入溫州師範學校讀書,在接受新文化中,愛國思想愈益形成。後因其父經營菸絲業破產並憂鬱而死,家庭經濟陷入困境,謝不得不中途退學,曾在白沙湖小學、北港河小學、龍河小學教過書。直到1916年進人上海《時事新報》編象棋專欄,才開始了光輝的棋藝生涯。

謝的父親公出,很愛弈棋。受其父的影響,謝自幼即愛好象棋,並以自己的鑽研取得進步,13歲時即打通鄉里無敵手。其時溫州有個陳笙,是晚清時的全國著名棋手,長年在南門擺設象棋擂臺。謝即向其父提出去溫州攻陳笙的象棋擂臺,得到父親的支持隻身前往。

平陽離溫州約130華里。這天,13歲的謝俠遜乘小船到飛雲港,渡江後到達瑞安碼頭,再穿過縣城,於東門乘小船到溫州南門。此時的陳笙已年過半百,門徒眾多,見是一個小孩攻擂,起初不肯對弈,說要20元彩金,在謝的多次懇請下,才勉強答應。不料第一局竟謝勝,第二局陳開足馬力才扳回一局,第三局雙方都不敢輕視,弈成和棋。

(二)首創字形排局用於愛國宣傳:

謝俠遜對於象棋的貢獻,首推創造性地使用“字形排”,並通過題解的方法,和當時的政治事件聯繫起來,達到宣傳的效果。早在1901年,謝還是一個十多歲的少年,激於八國聯軍人侵北京、火燒圓明園等罪惡事件,為了表達心中的憤怒,他創造性的排出黑方八個棋子,直追紅方主帥的一個棋局,取名為《八國聯軍》。由於當時年歲小,棋歷尚短,又因平陽是小地方,謝不知道如何發揮作用。1912年,滿清直如被推翻,中華民國建立,喜訊傳來,謝俠遜情不自禁地創擬了《鄂軍起義》的排局,局勢取紅炮首先發難,象徵武昌起義,附題名為:匹夫倡議武昌城,掃盡鯨鯨草木驚。由於此時的謝生活閱歷都有增長,遂投寄《時事新報》,很快在報上發表。接著謝又將前擬的《八國聯軍》投寄,由於加上題解,通過娛樂,宣傳愛國,報紙以徵答形式發表,吸引了許多愛國人士。最後由三名知識分子獲得一、二。三名,首選是江南名士吳縣潘定思,第二名為《四明日報》主筆馮友笙,第三名為丹徒趙瑞侯教授。謝也因此結識了潘定思。

1915年,袁世凱竊國稱帝,對日簽訂了賣國的“二十一條”。國內一片反對,這又激起了謝的義憤。因謝已結識了潘定思,兩人經過通信商議後,排出以國恥為主題的三十個“字形排局”,其中國恥紀念二十局(另十局為時事新局),第一局為“鴉片戰爭”,排“土”字形。題解為:鴉片亦名土藥,故本局以“土”字為紀念。另附國恥小史曰:道光庚子,粵督林則徐燒燬英商鴉片,英人率兵攻陷舟山群島及上海、鎮江等處,乃割香港全島與之議和,賠款二千一百萬兩,並開上海、福州、廣州、廈門、寧波五處為通商口岸。

愛國棋王—謝俠遜(上)

(三)編撰《象棋譜大全》

編寫《象棋譜大全》是謝俠遜對象棋事業的貢獻之一。晚清時,人民文化生活十分匱乏,特別在農村,建詞堂廟宇及搞賭博等十分猖撅。少年謝俠遜對此深惡痛絕,就有提倡象棋的理念。謝想編寫《象棋譜大全》,也和他早年負於林弈仙有關。1903年前,謝以少年棋手的身份,逼和大名手陳笙後名聲遠播,這情況讓永嘉籍國手林弈仙知道了,他在回鄉之際特地在平陽一停,並向謝約戰。此時謝已16虛歲,和林約賽三局。不料竟三戰三北。奕後謝向林請教原因,林亦坦誠相告:大多輸在開局即陷入《橘中秘》所述的陣式。謝這才恍然:原來象棋譜中不僅有殘局譜,還有全局譜;有了全局譜,棋藝水平就相應挺高了。

謝於1915年到上海找工作,住新北門普安裡一號溫州同鄉會館,不久,經同鄉介紹,進了溫州名士黃溯初任負責人的《時事新報》,任象棋專欄的編輯。有了工作,謝俠遜就有心思花棋壇馳騁,他和上海名手厲志英、羅天陽、鮑子波、吳淞亭等都—一對局,總的是互有勝負。又知道還有《梅花譜》、《適情雅趣》等許多古譜,但限於當時的條件,大多系手抄,既多差錯,又不普及,這更堅定了謝編譜的想法。1919年上海青年會舉辦全市象棋比賽,有六十多人參賽,謝力挫群雄,奪得冠軍,從此在上海棋界闖出了名氣。謝為《象棋譜大全》的資料積累,開始下述一些工作:

一、廣交棋友。上海各棋茶館都去走走,如四美軒、城隍廟。凌雲閣、青年會等都有謝的足跡和弈棋經歷。對於經濟差的棋手,還給予幫助,如湖北名手吳淞亭多次得到謝的資助。謝氏的計劃中,包含海外名手的對局資料,可這方面比較缺少。1919年新加坡棋界名人張兆蘭國經商來滬,曾約謝去海外弈訪。1935年4月10日,謝乘意大利郵輪康梯凡地號啟程,正如他出訪時所說“為續五編新奕史,海南萬里奮前驅”。

二、遍訪各地,廣事蒐集資料。為了搜求各種棋譜和名手對局,謝常利用休息天,到各地去走走,如他常去杭州、寧波,還順便在紹興、嘉興等小城市一轉,蒐集棋藝資料。在紹興時聽說開元寺的月印和尚棋藝出色,就去找他對弈,並將棋譜錄下編入“大全”。逢有外地棋友邀請,更是有邀必往。

三、利用各種時機,發出編撰《象棋譜大全》的信息。那時常有一些外地名棋手來滬弈訪,如揚州張錦榮、南京萬啟有等,謝和他們結交後,就請他們帶回編著“大全”的信息,並反饋回資料,如揚州張毓英的《象棋革菁》、天津錢夢吾的《夢吾象集》都是這樣蒐集得來的。

(四)推動象棋活動的蓬勃開展

出版《象棋譜大全》、《國恥新譜》等棋藝著作,為象棋界做了大好事,同時也使謝結識了眾多棋友,樹立了較高的威信,得到棋人的普遍擁護,特別在江南一帶。一些頗有活動能力的棋人,為了進一步推動象棋活動的開展,提議成立全國性的象棋組織,首先是武進(今常州)的費綿欽,用滑稽文章的形式,提議成立象棋總司令部,並推舉謝俠遜為棋壇總司令。文章在報上發表後,讀者反響強烈,本地外地棋手紛紛響應。1928年2月,一個空前的、以謝俠遜為“總司令”的“象棋總司令部”宣告成立,還在報紙上委任名棋手周德裕、林弈仙為陸、海軍“前敵總指揮”,又委任各地的名手如王浩然、關春林、萬啟有、鄧春林、張錦榮、曾展鴻、羅天陽、張觀雲、楊禮源、錢夢吾為“軍長”等,一時間全國各地象棋活動開展十分踴躍。

愛國棋王—謝俠遜(上)

謝俠遜在推動象棋活動中主要做了下述幾件大事:

一、促成了“華東、華南區際象棋大賽”。早在1919年,華南名棋手曾展鴻奕訪上海,謝和曾提出互訪的建議,曾回華南後,積極籌備,組建了華南象棋會,並致函上海萬國象棋會的謝俠遜,要求派棋手赴華南比賽。謝亦積極籌備,募集費用,挑選代表,聯絡日期,最後選定周德裕和林弈仙代表華東去香港比賽,開創了由組織出面舉辦地區比賽的先例。

二、舉辦“華東、華北象棋區際比賽”。華東華南象棋比賽舉行後,華北方面震動了,經聯繫後,由《天津商報》錢夢吾負責華北象棋隊的選拔賽,選出趙文宣和張德魁為代表,於1931年赴上海比賽。這也是謝俠遜為主促成。

三、促成了在杭州舉辦的江、浙、魯、閩四省棋賽和在青島舉辦的“南北象棋比賽”。1937年5月,杭州出了青年棋手董文淵,青年會就著手準備跨省區的象棋比賽,請上海的謝俠遜來杭州主持。經過協調後,江蘇由竇國柱,福建以連學正,山東以邵次明為代表來杭了“青島棋賽”是謝俠遜促動邵次明回青島時舉辦的,時間大約在1935年,參加者有華北的田玉書、侯玉山,東北的徐詞海,山東的陳天才、邵次明等。此外還有在寧波舉辦的“滬、甬象棋比賽”,在南京舉辦的“滬、寧棋賽”,起到了推動象棋活動的效果。

在幾項大賽的影響下,各地舉辦地方性比賽連續不斷。如廣東省象棋比賽,於1931年舉行,參加者有126人,產生了“四大天王”黃松軒、盧輝、馮敬如、李慶全等名手;華北、東北棋賽於1937年舉行;此外還有“中滿象棋比賽”、“天津象棋比賽”等。

愛國棋王—謝俠遜(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