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姿势“不正确”的孙晓云,是怎么写好书法的?

这段是采访江苏省书协主席孙晓云整理的文字。孙晓云是当代书家中的佼佼者,其所著《书法有法》将高深晦涩的理论,以平实的语言写出,深受大家喜爱。她在《书法有法》中,用了很大的篇章研究古人执笔法,但实际上,她自己执笔也并非古法。古代执笔法与当时的书写环境、工具有很大关系,未必就适应现在的书写。

执笔姿势“不正确”的孙晓云,是怎么写好书法的?

孙晓云

你在《书法有法》中,认为古人的笔法已经失传,是这样的吗?

孙晓云:目前对于中国书法“传统”审美有三种解释:一是从西方美学、哲学、心理学、几何学诸角度来阐释;二是以中国道家、佛教、禅宗、日本书道所特有的精神角度来言说;三是以历代史论为背景归纳叙述的角度来叙说。

我个人有个想法,是否可以多一两种角度?是否可以不兜大的圈子,不要在现有的书籍中排列、堆砌答案,不要简单地引证、迷信某一家的论述?我们的努力应该取得这样的结果,完全能够解释古代书家的理论和实践是吻合的。

执笔姿势“不正确”的孙晓云,是怎么写好书法的?

孙晓云书法

《书法有法》写于1998年1月至8月,从严冬写到酷暑。一些问题在心里捣鼓了许多年,直至43岁才写出书来,很惭愧。《书法有法》自由多家出版社先后出版、印刷数次,全部销空。近年,我还想将新认识、新思考汇集起来出一本《书法有法》的续集。

关于古法是个什么样子,王羲之的书论没有提及,其同时代的书家也没有提及。因为当时的书写姿势是人尽皆知的“常态”,不需要去提及。书法之“法”,或谓古法,首先应该是在这种姿势的前提下,再论转笔运指。古法的书写状态,应是纸拿在手上书写的方式。

执笔姿势“不正确”的孙晓云,是怎么写好书法的?

孙晓云书法

从宋摹《校书图》、《竹林七贤》、《列女传》、《女史箴图》等传世名迹中就可看出,当时人的书写状态,是或站立、或席地而坐的方式,而不是在几案上所书写。隋唐开始使用几、桌书写,后代书家说唐以后“古法渐衰”,我以为其“古法”即指将纸拿于手里书写时所用的笔法。

“古法渐衰”是由于使用了桌子,这种无依托的书写方法当然就逐渐衰亡了。唐代的“古法”已为“绝唱”奏响了序曲。

执笔姿势“不正确”的孙晓云,是怎么写好书法的?

孙晓云

你用古法创作吗?

孙晓云:和所有人一样,我学书伊始,就用“经典”执笔,却饱受手腕酸痛之苦。我幼时常偷工省事,在背地里用其他方法执笔,图的是手舒适、少受罪。直到现在,我不时还会流露出执笔的随意性,常常被人当面指出。我的字能写好,和执笔的“正规”与否无关。古人的“经典”执笔法于今已是形同虚设,实为躯壳。我相信,古人“五指共执”的执笔法,只是相对古人而言的独特用笔方式。

执笔姿势“不正确”的孙晓云,是怎么写好书法的?

孙晓云书法

你怎样看待书法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孙晓云:对于书法的认识,我在《书法有法》中都谈到了。书法不仅具有艺术性,同时也是以汉字为载体的,所以也具有实用性。现在,大家犯了一个错误,即把书法当作是纯艺术,这是不对的。这样,容易使人失去对文字的敬畏、敬重,而胡乱涂抹。

执笔姿势“不正确”的孙晓云,是怎么写好书法的?

孙晓云书法

当然,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去探索,去搞形式的东西。但,我坚持认为传统的东西绝对不能丢,书法的实用性不能丢。其实,传统的东西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经营,这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很多人是因为写不了传统才去玩形式的。

结语

书法的用笔在古代其实是产生过很多变化的,虽然赵孟曾说“用笔千古不易”,但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用笔法除了和书写方式、环境等相关,和笔的形制也有关系。宋代苏轼和黄庭坚二人,就喜欢用不同的笔,一种是鸡距笔,一种是无心散卓笔,两种笔不一样,造成了用笔方法的截然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