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姿勢“不正確”的孫曉雲,是怎麼寫好書法的?

這段是採訪江蘇省書協主席孫曉雲整理的文字。孫曉雲是當代書家中的佼佼者,其所著《書法有法》將高深晦澀的理論,以平實的語言寫出,深受大家喜愛。她在《書法有法》中,用了很大的篇章研究古人執筆法,但實際上,她自己執筆也並非古法。古代執筆法與當時的書寫環境、工具有很大關係,未必就適應現在的書寫。

執筆姿勢“不正確”的孫曉雲,是怎麼寫好書法的?

孫曉雲

你在《書法有法》中,認為古人的筆法已經失傳,是這樣的嗎?

孫曉雲:目前對於中國書法“傳統”審美有三種解釋:一是從西方美學、哲學、心理學、幾何學諸角度來闡釋;二是以中國道家、佛教、禪宗、日本書道所特有的精神角度來言說;三是以歷代史論為背景歸納敘述的角度來敘說。

我個人有個想法,是否可以多一兩種角度?是否可以不兜大的圈子,不要在現有的書籍中排列、堆砌答案,不要簡單地引證、迷信某一家的論述?我們的努力應該取得這樣的結果,完全能夠解釋古代書家的理論和實踐是吻合的。

執筆姿勢“不正確”的孫曉雲,是怎麼寫好書法的?

孫曉雲書法

《書法有法》寫於1998年1月至8月,從嚴冬寫到酷暑。一些問題在心裡搗鼓了許多年,直至43歲才寫出書來,很慚愧。《書法有法》自由多家出版社先後出版、印刷數次,全部銷空。近年,我還想將新認識、新思考彙集起來出一本《書法有法》的續集。

關於古法是個什麼樣子,王羲之的書論沒有提及,其同時代的書家也沒有提及。因為當時的書寫姿勢是人盡皆知的“常態”,不需要去提及。書法之“法”,或謂古法,首先應該是在這種姿勢的前提下,再論轉筆運指。古法的書寫狀態,應是紙拿在手上書寫的方式。

執筆姿勢“不正確”的孫曉雲,是怎麼寫好書法的?

孫曉雲書法

從宋摹《校書圖》、《竹林七賢》、《列女傳》、《女史箴圖》等傳世名跡中就可看出,當時人的書寫狀態,是或站立、或席地而坐的方式,而不是在几案上所書寫。隋唐開始使用幾、桌書寫,後代書家說唐以後“古法漸衰”,我以為其“古法”即指將紙拿於手裡書寫時所用的筆法。

“古法漸衰”是由於使用了桌子,這種無依託的書寫方法當然就逐漸衰亡了。唐代的“古法”已為“絕唱”奏響了序曲。

執筆姿勢“不正確”的孫曉雲,是怎麼寫好書法的?

孫曉雲

你用古法創作嗎?

孫曉雲:和所有人一樣,我學書伊始,就用“經典”執筆,卻飽受手腕痠痛之苦。我幼時常偷工省事,在背地裡用其他方法執筆,圖的是手舒適、少受罪。直到現在,我不時還會流露出執筆的隨意性,常常被人當面指出。我的字能寫好,和執筆的“正規”與否無關。古人的“經典”執筆法於今已是形同虛設,實為軀殼。我相信,古人“五指共執”的執筆法,只是相對古人而言的獨特用筆方式。

執筆姿勢“不正確”的孫曉雲,是怎麼寫好書法的?

孫曉雲書法

你怎樣看待書法的藝術性和實用性?

孫曉雲:對於書法的認識,我在《書法有法》中都談到了。書法不僅具有藝術性,同時也是以漢字為載體的,所以也具有實用性。現在,大家犯了一個錯誤,即把書法當作是純藝術,這是不對的。這樣,容易使人失去對文字的敬畏、敬重,而胡亂塗抹。

執筆姿勢“不正確”的孫曉雲,是怎麼寫好書法的?

孫曉雲書法

當然,我們允許一部分人去探索,去搞形式的東西。但,我堅持認為傳統的東西絕對不能丟,書法的實用性不能丟。其實,傳統的東西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經營,這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的。很多人是因為寫不了傳統才去玩形式的。

結語

書法的用筆在古代其實是產生過很多變化的,雖然趙孟曾說“用筆千古不易”,但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用筆法除了和書寫方式、環境等相關,和筆的形制也有關係。宋代蘇軾和黃庭堅二人,就喜歡用不同的筆,一種是雞距筆,一種是無心散卓筆,兩種筆不一樣,造成了用筆方法的截然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