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寶典》的依據,竟是因為真實歷史上,確有這群武功高手

成書於上世紀60年代的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絕世神功《葵花寶典》相傳是前朝太監所創,練此神功,必須揮刀自宮。魔教教主東方不敗,因此天下無敵。

《葵花寶典》的依據,竟是因為真實歷史上,確有這群武功高手

華山派嶽不群、林平之師徒,同樣為了練成從《葵花寶典》衍生而出的詭異劍法“辟邪劍法”,不惜斷殘肢體,最終相繼走上不歸路。

《葵花寶典》的依據,竟是因為真實歷史上,確有這群武功高手

金庸小說的設定,也深刻影響了影視界,因此,以古代歷史為背景的古裝影視劇中,總是喜歡將劇情的大Boss,設置成一個老奸巨猾同時又武功高強的老太監,一心要謀朝篡位,為禍蒼生。

《葵花寶典》的依據,竟是因為真實歷史上,確有這群武功高手

其實在真實歷史中,同樣有過很多太監名將、太監高手,不但武功高強,而且戰功赫赫,所以,影視小說裡這樣的設定,也算是有真實歷史依據可循的。

歷史上第一個出名的太監高手,在史料記載被稱為“寺人披”,此人真名勃鞮,是春秋時期晉獻公的親信刺客,同時也是一名宦官,在當時被稱為“寺人”。他不但武藝高強,而且膽識過人,智勇雙全。

晉獻公想除掉自己的兒子重耳,便派遣他去刺殺。勃鞮行動如飛,一天就趕了兩天路程,以勢不可擋之勢,擊敗重耳身邊的眾多隨從,割斷了重耳的衣袖,重耳翻牆逃跑,僥倖脫身。十二年後,晉獻公之子晉惠公,又派遣勃鞮去追殺在北狄的重耳,重耳被迫連夜逃奔、流亡他國。

《葵花寶典》的依據,竟是因為真實歷史上,確有這群武功高手

又過了半年,重耳在秦國幫助下,歸國即位,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勃鞮拜見他,用齊桓公和管仲,說服了晉文公繼續對他委以重任。此後,勃鞮查訪反逆,舉薦人才,輔佐晉文公成就霸業。而當年對勃鞮束手無策的那些晉文公親隨,很多都成為重臣名將,也側面說明了勃鞮的武藝高超。

東晉時期,北方前秦政權出現了一個戰場上以一當百的太監猛將:張蠔。此人本是河東軍閥張平的養子,力氣能拉住黃牛,一跳可翻越城牆,因為與張平的妾室私通,事發後便毅然自宮,如此謝罪贏得了其養父諒解。

《葵花寶典》的依據,竟是因為真實歷史上,確有這群武功高手

張平和前秦軍開戰時,張蠔單槍匹馬,連聲大呼,在萬軍陣中來回衝殺五次,秦軍一軍皆驚。

前秦天王苻堅懸賞重金,定要活捉張蠔,鄧羌、呂光兩大猛將聯手將他擒獲,張平聞訊兵士潰散,被迫投降。張蠔從此效力前秦,和鄧羌並稱“萬人敵”,為前秦四處征戰,統一北方,立下大功。

在前秦攻滅前燕的璐川之戰中,張蠔與鄧羌等輪番衝陣,所向無敵,大破三十萬燕軍,斬首俘虜五萬餘人。苻堅喜歡自比劉備,封丞相王猛為“武侯”,比之諸葛孔明,而鄧羌、張蠔就被他比作蜀漢名將關羽、張飛。

唐宋時期,亦曾經有過幾位威風赫赫的宦官名將,統領兵馬大權,麾下萬千虎賁之士。

如唐朝宦官名將楊思勖,被唐玄宗倚為爪牙,多次出兵平定南方叛亂。

安南人梅叔鸞起兵反叛,佔據海南島,號稱四十萬叛軍。楊思勖領十萬唐軍出馬援故道,大破叛軍,封屍京觀而還。

五溪蠻覃行章做亂,楊思勖率兵六萬往徵,討平叛軍,斬首三萬,以功封虢國公。

邕州梁大海起兵反派,破賓、橫等州,楊思勖揮軍平之,生擒三千叛軍,討斬餘黨皆盡。

又有瀧州陳行範反,破州縣四十,自立為帝,楊思勖率領淮南弩士十萬,將其一舉討平,坑殺叛軍六萬人。

《葵花寶典》的依據,竟是因為真實歷史上,確有這群武功高手

楊思勖生性鷙忍,每戰生得俘虜,必剝其面而吸其腦髓,將士將士憚服,如此殺伐暴戾,亦能活到八十餘歲,壽終正寢。

北宋著名宦官統帥童貫,是另一宦官統帥、開建蘭州城的李憲門下,身形魁梧,頤下生須,是史上極罕見的“長鬍子的宦官”。他監軍西北近二十年,在對西夏戰爭中頗有戰功,如攻取吐蕃青唐部,收復六州,繼而乘勝進攻西夏,連克積石軍和洮州,北宋在西北版圖達到歷史最大。童貫以此功勞遂領樞密院事,權傾內外,時稱“媼相”。

《葵花寶典》的依據,竟是因為真實歷史上,確有這群武功高手

江南方臘起兵,童貫率軍南下,斬殺方臘軍七萬,平定亂事。同時他又收納遼國降人馬植,力主與金國締結“海上之盟”,聯合攻遼。

雖然童貫主持的兩次伐遼戰爭都敗於燕京城下,只能靠收買金國軍隊攻下並劫掠一空的城池,勉強算是"收復"了幽燕地區,宋徽宗還是以此給童貫進封廣陽郡王,讓他達到了個人職業生涯的巔峰。

然而,好景不長,當金軍兩路大軍南下時,童貫身為大宋全國軍隊最高統帥,卻在主持北方重鎮太原的防禦戰時,畏懼金軍兵鋒,不戰而逃。童貫此前的名將神話徹底破滅,從此遭到舉國唾罵,被認為是“靖康之恥”的罪魁禍首之一。

明朝初年著名的“三寶太監”鄭和,不止是中國史上最偉大的航海家,同時也是中國史上最傑出的海軍名將。

鄭和率領的龐大艦隊,縱橫西海,威名遠播,開拓萬里海疆。所經之處,望風景從,土邦番王,無不臣服。

《葵花寶典》的依據,竟是因為真實歷史上,確有這群武功高手

永樂二年,鄭和率明軍水師十萬東征日本。大軍壓境下,剛完成日本統一的幕府大將軍足利義滿,連忙保證一定杜絕倭寇,防止他們滋擾天朝,並接受大明冊封,成為大明帝國的日本國王“源道義”。

鄭和艦隊多次出海,將今天的整個東南亞地區,都變成了大明海軍任意遊蕩的後花園,將今天的整個印度洋地區,都變成了大明海軍縱橫馳騁的競技場。

在靠近赤道的蘇門答臘島,鄭和艦隊擊滅海盜陳祖義勢力,招募當地武裝華僑,建立了大明直轄領土“舊港宣慰司”,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南端的領土。

偶爾有不服者,如蘇門答臘和斯里蘭卡的國王,都被鄭和艦隊的“海軍陸戰隊”輕鬆登陸活捉,滅其國而執其君長。

大明王朝南海直轄版圖:

《葵花寶典》的依據,竟是因為真實歷史上,確有這群武功高手

這段大明海軍掃蕩東南亞,稱霸印度洋的歷史,也是中國海軍史上的無上榮光。

於此同時,明成祖永樂大帝朱棣,又在東北方向啟用了另一位宦官名臣亦失哈

《葵花寶典》的依據,竟是因為真實歷史上,確有這群武功高手

他多次出使極北,招撫當地的海西女真和更北方的“野人女真”部族,建立了管理當地各部族的政府機構“奴爾幹都司”,囊括今天東北、以及外興安嶺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俄羅斯遠東地區在內的大片地區。

《葵花寶典》的依據,竟是因為真實歷史上,確有這群武功高手

明憲宗時期,有少年宦官汪直得宮中萬貴妃寵信,被明憲宗重用,先開西廠,後又領御馬監,多次出任大軍監軍。

《葵花寶典》的依據,竟是因為真實歷史上,確有這群武功高手

無論是對建州女真部犁庭掃穴,擊殺努爾哈赤五世祖董山的“成化犁庭”之戰,還是夜襲蒙古大汗營帳,斬殺蒙古攝政皇后滿海都,令蒙古達延汗落荒而逃的威寧海之戰,當時年齡未滿二十歲的汪直作為大軍統帥之一,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龍門飛甲》電影中的西廠廠督“雨化田”,歷史人物原型就是汪直。

雨化田和萬貴妃

《葵花寶典》的依據,竟是因為真實歷史上,確有這群武功高手

清朝末年,八卦掌高手董海川,為了給太平天國打探清宮消息,他毅然自宮,混進滿清肅王府作了太監,之後,他不經意展現武功,與太極門一代宗師楊露禪戰成平手。

肅親王大喜之下,升董海川為護院總管,七品首領太監。可惜太平軍終究失敗,令這位武學大師為國為民,不惜自殘的苦心孤詣之心落空。

《葵花寶典》的依據,竟是因為真實歷史上,確有這群武功高手

金庸短篇小說《鴛鴦刀》男主角,蕭半和(蕭義),和董海川經歷類似,或許就是對這位武學大宗師的致敬。

既然真實歷史如此,武俠電影和小說中那許多的太監高手,廠公boss,又有什麼可奇怪的呢?

《葵花寶典》的依據,竟是因為真實歷史上,確有這群武功高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