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的宋江為什麼最後走招安的路?

北極寒冰16


宋江帶領下的梁山聚齊了一百單八將以後,經歷了數次戰役,勝多負少,這時候宋江可以有三種選擇,第一、推翻大宋,建立新政權;第二、固守梁山,繼續當山大王;第三、接受朝廷招安。宋江權衡利弊,最終選擇了招安,那麼宋江為什麼要走招安這條路呢?



一、建立新政權,無異於以卵擊石

《水滸傳》雖然是一部戰爭題材的小說,但是跟真實的戰爭還是有區別的。比方公孫勝做法破高唐州,和三國的諸葛亮借東風一回事,帶有神話色彩,都是作者的藝術加工,真正戰場上哪有這種事。 書中描寫的大小戰役也是不存在的,從戰爭角度來說,梁山的水軍和馬軍或許可以派上用場,至於步軍作用不大。所以魯智深、武松、李逵等水滸主角,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

兩贏童貫,三敗高俅,自然也是沒有的事。另外征討梁山的將領都是無名小輩,其實按照年代計算,當時岳飛處在少年時期,韓世忠已經成年,假設幾年以後,梁山與岳家軍、韓家軍交戰的話,結果恐怕就沒有那麼樂觀了。一個方臘已經讓梁山損失大半,這種軍事實力若想推翻大宋,實在是痴人說夢。



二、固守梁山不會長久

宋江上梁山以後,把招安的思想也帶上梁山。晁蓋死後宋江扶正,招安成為梁山的行動綱領。一百單八將絕大多數是希望被招安的,尤其是關勝、呼延灼等降將,被俘時甘願投降實際上是看中了梁山的招安思想,他們無時無刻都在盼望著早日迴歸朝廷,若是固守梁山,這些人恐怕都得造反。

梁山其他人也一樣,誰不願意搏得功名,封妻廕子,即便受高俅迫害的林沖、楊志始終也沒斷了這份念想。連武松最初都是支持招安的,只是後來對朝廷失望心灰意冷罷了。



只有少數人如魯智深、李逵、阮小七等堅決反對,因為這些人散漫慣了,他們嚮往自由,喜歡無拘無束的生活,目前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讓他們很滿足,別無他求。其實這種生活註定長久不了,歷史的車輪是滾滾向前的,你不反朝廷,不代表朝廷不打你。水泊梁山區區彈丸之地,不繼續擴張就是等死,被剿滅只是早晚的事。

三、招安是唯一出路

宋江的骨子裡有著強烈的忠君思想,他不甘心做鄆城小吏,也不甘心做一輩子山大王,他只想帶領眾弟兄征戰沙場,為國盡忠,最後名垂青史。

宋江在會上無數次苦口婆心的陳述他招安思想,雖然個別人持反對意見,但是他們也承認宋江說的有道理,目前的梁山,也只有招安一條路可以選擇。

被招安後的梁山出兵征討方臘損失慘重,108人只有27人得勝回朝,得到了朝廷封賞。儘管後來宋江、盧俊義被奸臣設計害死,梁山土崩瓦解,但是不得不承認,相比其它兩種選擇而言,招安這條路算是比較正確的了。畢竟還有柴進、燕青、李俊、阮小七、朱仝、關勝、呼延灼、宋清等人結局圓滿,宋江的努力沒有白費。


南極輕楓


不請自來,我也說說我的觀點。

其實我和大部分讀者或者電視劇觀眾的觀點是一樣的,最初是很反感宋江的,尤其反對招安,甚至認為招安直接導致了梁山集團的覆滅。但是隨著年齡增長,讀的書越來越多,我漸漸理解了宋江招安的苦心。

反對招安的朋友,我曾經問過他們,如果不招安,梁山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得到的答案無非就那麼幾個,要麼得過且過,瀟灑一天是一天,要麼推翻朝廷,自己當皇帝。除此之外,基本上沒有別的出路了。那我們就分析一下這幾條路各有什麼特點。

得過且過,瀟灑一天是一天。

這條政治路線,是梁山上一代寨主晁蓋的路線。

梁山上的人,年齡跨度很大,年輕的如史今,二十出頭,年齡大的如安道全,五六十歲。大部分人的年齡在三四十歲左右,尤其是梁山的武將,幾乎都集中在這個年齡段。我們假設梁山武將的平均年齡是35歲,按照當時的壽命,武將到了45歲就很難再保持戰鬥力了,也就是說,10年後,梁山的武力水平就會大打折扣,到那個時候,很難再抵擋住官兵的圍剿。

其次還有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溫飽問題。梁山頭領有108人,嘍囉大約5萬左右,再加上這些人的家屬,整個梁山集團大約有10萬人。這麼多人在一起,吃飯是個大問題。到過現在梁山縣的人都知道,梁山其實很小,山上又不能種地,最多養點牲畜,如何養活這麼多人?當初晁蓋帶去的十萬生辰綱,用他自己的話說,可以保兩年吃喝,大家想想,十萬生辰綱只能維持兩年,而且還是早期的梁山,那會兒人數還很少。鼎盛時期的梁山,估計一年的消耗就得十萬以上。由此可見,梁山的日常開銷是個大問題。

以前梁山解決開銷問題的主要辦法就是借糧,說白了就是去搶,所以每次打破了城池,比如祝家莊,高唐州,曾頭市什麼的,都是把糧食錢財全搬走。但是梁山總不能全靠借糧吧,而且梁山周圍能打的城池就那麼幾個,太大的打不下來,太遠了又不利於作戰,因此借糧這條路只能短期內用用,長期來看,是指望不上的。

因此,得過且過這種路線,不會維持太久,很有可能用不了多久就因為溫飽問題爆發內亂了。

推翻朝廷,自己當皇帝

有這種想法的,肯定沒多太關注歷史。縱然劉邦朱元璋之類的成功人士給我們提供了表率,但是我們細細分析,梁山和他們相比,根本沒什麼可比性。

首先,梁山當時所處的時代,雖然各種社會問題很多,但是還沒到矛盾激化,百姓無路可走只能揭竿而起的地步,對於大部分老百姓來說,安穩過日子還是首選,百姓普遍是反對戰爭的,因此推翻朝廷這事,不太好得到百姓的支持。得不到百姓的支持,就比較難獲得兵源,就難以持久作戰。

其次,梁山鼎盛時期的兵力其實也就五六萬,誇大一點說,最多不超過十萬。十萬是什麼概念,大宋王朝,光林沖當初管理的禁軍就十萬多人,這還不算各地方上的軍隊。梁山僅靠這十萬兵力打天下,難度可想而知。

再次,梁山武將水平參差不齊。細讀水滸我們可以發現,其實梁山能打的,也就是五虎八驃,再加上盧俊義,魯智深等幾個人,加起來也就二三十個。其餘大部分頭領武功並不是很強。而大宋王朝這麼多年的基業,要找出能打的武將來還是很容易的,別的不說,梁山上這些能打的也都是原來朝廷的軍官,由此我們推斷,朝廷肯定是有能人的,只是因為種種原因沒出頭罷了。因此在將領層面來說,梁山也沒什麼優勢。

因此可以說,梁山想推翻朝廷,幾乎是不可能的。


招安是唯一出路。

那怎麼辦呢,只能招安了。招安其實是有先例的。十節度圍剿梁山的時候,就有當初被朝廷招安的綠林中人,而且做到了節度使的高度。這說明招安其實是一條走的通的路。後面的事實也證明,雖然招安後梁山兄弟死傷很多,但是畢竟還存活下來了大約1/3,而且像朱仝,呼延灼這些人,後期都發展不錯,為國家也做出了巨大貢獻。試想一下,如果不招安,估計拼到以後,連一個也活不下來。

而且,如果不招安的話,子孫後代也都是草寇,也要揹負被圍剿的命運,那就太慘了。

因此招安是唯一出路。



以上是個人意見,歡迎不同意見的朋友加關注討論。


書生看書


謝悟空邀請:

就此問題就談談我的看法,宋江為何最終走上招安之路的,我想多是因為封建的守舊思想在作怪。在古代凡是讀書人,都想著金榜提名,光宗耀祖。但這考進士重壯元並非宜事,不是說你讀了書就能登龍門,可古代讀書人都被儒家思想所洗腦。讀書習武就是要光宗耀祖,別無他用,而宋江很不幸沒有及第登榜,只做了一個小小的押司。

這個押司使宋江心底很不爽,但他別無他法,只能委屈求全,但是宋江還是不安於現壯。心中依然懷著一飛沖天的凌雲之志,所以,他仗義疏財,千方百計的結交天下的英雄豪傑,以便能助他實現他心中的夢想。咱們能從他寫的詩作就能觀其為人;如下詩

———心在山東心在吳,飄蓬江海漫嗟吁。

———他時若隨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山路崎嶇水渺茫,橫空雁陣兩三行。

忽然失卻雙飛伴,月冷風清也斷腸。

不難看出,別說一個小押司了,他的理想要超出黃巢許多吧,所以,他笑黃巢不是大丈夫。但他心中依然很渺茫!很寒冷,依然是孤單寂寞的。但事不隨人願,偏偏他也犯了人命官司,成了朝庭要犯,最終被逼上梁山。這使宋江很無奈,他心中有千萬個不原意當個強盜草寇,但別無他法,朝庭的金字印已深深的烙在他面額之上,無法摸去。因為宋江所讀的五經四書,諸子百家,盡都慣穿些人,義,禮智信,三綱五常,忠孝道德。而這些儒家學說在梁山上只佔了個義字,別的就全是背道不馳。

所以,宋江上梁山後並不甘心背一個強盜的名聲,在民間殺富濟貧,壯大梁山實力,從不與朝庭為敵,在他實握梁山大權和有足夠的籌碼時。就心中盤算著招安之事了,而且一個人下山,慢過眾英雄豪傑而偷偷的去會李師師,以便和宋徽宗交易招安之事,而且天天給眾英雄慣穿些招安的事,還美其名說:為弟兄們謀個好前程。而在梁山只有三兩人支持宋江招安的,其餘的都是反對的。在菊花會上,武松就直言不諱的對宋江說;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卻冷了弟兄們的心。

細觀宋江的內心,胸懷著凌雲之志,卻心存著婦人之心。常抱著忠孝兩全意念,順應著三綱五常的思想,不敢越雷池半步!空有凌雲之志。所以,最後只能是走招安這條路了。本人見解,答之不周,見諒!謝謝友友們的閱讀。











夜無眠158725182


宋江為什麼要招安?

首先你要知道你不招安的話,那你永遠都是賊寇,是反賊。而且咱們從宋江的角度來想,自己以前好歹也是個朝廷的官員,最後投奔梁山泊那也是迫於無奈。咱們就看梁山好漢,有幾個是真心實意想上梁山的,有好多都是被逼上梁山,或者是被梁山上的人利用,搞得自己最後成了反賊,有家不能回,只能跟著他們上梁山。玉麒麟盧俊義就是個好例子啊!他好好的一個員外當的好好的,小日子過的也瀟灑。最後卻被吳用設計給逼上梁山了。



而且當初宋江說招安的時候,梁山上其實有數半已上的人都是支持招安的。因為這些人他們大部分以前都是朝廷命官,都是迫於無奈才上梁山落草為寇。所以宋江一提出招安他們心裡都是一百個一千個願意,因為不管當時朝廷多麼腐敗,你都是大宋子民,你不能和朝廷對著幹。而且古代還講究忠君愛國,像宋江等人就是忠君思想太嚴重。

其實我認為宋江招安不光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梁山上的眾人,因為賊寇永遠都是賊寇,不管你有沒有推翻宋朝,你都是亂臣賊子。與其留下這千古罵名,還不如被朝廷招安,留個美名,得以流芳百世。

如果梁山真和朝廷對著幹,還真不一定幹得過,宋江對梁山一些人的實力其實是知道的,好多都是徒有虛名,就是個廢柴。梁山上面真正有勇有謀,有實力的其實很少。與其最後下場悽慘,不如聰明點歸順朝廷。


神獸駝駝


《水滸傳》一百單八將紛紛聚義梁山,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痛痛快快的,走到最後卻是死的死,傷的傷,走的走。最後閱讀的人,心中不由的想問問宋江:兄弟因落難而聚到一起,痛痛快快的日子,為何你偏要招安?在第七十一回中武松說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

首先看看宋江本人,精通刀筆,吏道純熟。吏道就是官場之道、為官之道。他為人仗義疏財,好結江湖好漢,但凡有人來投奔,不論高低都會收留,整日陪伴,毫無厭倦。若要離去,便是盡力資助。常有人向他要錢財,也不會推脫。每每排難解紛,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賙人之急,扶人之困。江湖人稱及時雨。一生就想著能夠博取功名,報效社稷,封妻廕子,光宗耀祖。更何況梁山個個身懷武藝,正是可以大展身手,戰場立功的機會。何樂不為呢?

其次,雖說是梁山好漢,個個身懷高強武藝。但是著的是這樣的嗎?不盡然,先看看招安之後,梁山好漢們抗遼河征討方臘時,落得個死死傷傷,分分離離的下場。那麼為什麼在大宋軍隊面前卻是個個馳騁沙場,取敵將頭顱呢。其實,朝廷派來圍剿梁山的只是一些蝦兵蟹將而已,精英的並將已經戍守邊疆了。

再看看梁山團隊的組成成員,地地道道農民的也就阮氏兄弟劉唐等人,大部分都是軍官身份,就如武松,縣衙衙門的都頭,曾與宋江說過:“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楊雄,兩院押獄,官雖小,那畢竟是個官,是一個堂堂正正的身份,正經人。再看看柴進,祖上是皇帝,後來禪讓皇位與宋太祖,太祖賜予的“丹書鐵券”。明明可以光宗耀祖,為何要做個“賊寇”,世世代代都背上“賊子賊孫”的臭名呢?

最後,梁山泊的位置,四面環山,交通主要依靠船隻。山上數萬人馬,哪來的糧草?難道是一直這麼劫富濟貧?那要是富人都遷走了,怎麼辦?那一天,朝廷重重重兵包圍,困也能將你給困死!

面對這樣的局面,作為一把手的宋江不得不考慮兄弟們的名聲和將來!

所以,只有招安才死唯一的出路!


讀心讀書


在宋江眼中朝廷一直以來都是他心目中的那個天,歸順朝廷一直都是他心中中的最終歸宿。

他一直認為他雖然被形式所迫「逼」上梁山,但他那顆忠君的信念卻一直沒變。

比如很多朋友在看水滸的時候,一直認為梁山上那杆「替天行道」的大旗,是代表著宋江是在表達掃盡天下不平事,為民請願,即使朝廷做了錯事也會維護正義到底的意思。可事實上宋江在梁山上所立的那杆「替天行道」的大旗卻與一般人的理解恰恰相反。在宋江的內心,他這個旗子是立給朝廷看的,他其實是在時時刻刻表達自己的忠心。

所以當初宋江說他選擇詔安是為了兄弟的後路考慮,也是真實的想法,因為在他從小接受的「學而優而仕」儒家教育裡,在他認為忠於朝廷是唯一的正路,哪怕這個朝廷是腐敗的,但它至少是正統的,可悲劇就悲劇在兄弟們卻一直沒有了解到他內心中最真實的想法,認為他真的是在替天行道,雙方內心信念產生的沖突,也就註定了最後兄弟們內心和身體遭受到如此殘酷的結局。

整個故事看似是108將的悲劇,其實更準確的說,它應該是封建社會教育的悲劇,一個失敗的教育教出了太多如宋江樣奴性十足愚忠的人,而被這種教育影響最深的正是宋江的家鄉,至於為什麼是這裡,稍微動動腦袋應該就想到了,不信?那你就再翻翻中國5000年的歷史,你看山東有哪個人造反當過皇帝?

所以,整個故事即使以如此慘烈的悲劇收場,我們也不能簡單的認為是宋江的錯,我想即使有機會能讓宋江再來一次,估計他還會選擇詔安的道路吧!



公子小彥


一,宋江是一個內心自卑並且權欲極大的人。宋江身材並不出眾,面黑體無力,所以受制於先天條件宋江不能走武將路線。

宋朝深受“修得文武藝,賣於帝王家”思想影響,宋江也不例外,宋江武力不行就想走“文治”路線,只可惜被現實逼上了梁山。

縱觀《水滸》宋江上了梁山就天天把朝廷掛在嘴邊,整天教育眾好漢要忠孝兩義,不就是為招安做鋪墊嗎?



二,宋江深知梁山泊雖然易守難攻,但也限制了自己的發展,宋江起家就是靠這些兄弟們,萬一朝廷派禁軍攻打梁山,這山寨上的人一個都跑不了。上梁山幹大事左右不過是求一個“富貴”,梁山受了招安,既能保下兄弟們性命,又能給兄弟們一場富貴,豈不更好?


三,梁山親宋分子太多,呼延灼、關勝、盧俊義等都和宋朝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果梁山一條心反朝廷,那一天梁山勢弱,親宋派被朝廷策反倒插一刀,梁山上的兄弟就涼涼了,所以宋江只能走招安這一條路。

(喜歡的小夥伴記得加關注哦!)


鹹魚專撕雞


之後,宋江上梁山目標非常明確,一方面培養自己的力量 ,確定自己的領導地位。通過帶領梁山兄弟打仗,逐步掌控了權力。另一個方面,就是策劃、準備招安。給梁山設置了“替天行道”和“忠義雙全”兩個規矩。最終走向招安的道路。


走走看看253838728


縣城小吏,被儒家的忠君思想所影響,為的是要名垂青史,和衣錦還鄉的美名,做強盜和賊寇,這對於追求名利的宋江,落草只是不得已,宋江自始至終都是想走仕途的人,他的思想決定了他的格局,招安是為了除去汙名,想要建功立業搞點事業,名利雙收的想法!


左極


宋江深知,憑粱山那點人馬,和以宋江自己為首的梁山領導層根本不懼備與朝廷分庭抗禮的韜略與實戰能力,殺人放火劫個道啥的還湊和,若真和朝廷對抗到底的結果就是以卵擊石,死路一條。

選擇招安,是宋江明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