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些战争是由于战略错误,虽然赢得战役最终却输了战争的?

欣欣去采薇


号称“顾百顺”的顾祝同在担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期间,除了跟新四军搞摩擦比较在行以外,就没跟日本人打过几场像样的仗。日寇驻华东的第13军也确实对缺乏战略价值(至少在他们看来)的闽浙赣山区没有兴趣,正面抗日战场八年中,双方唯一的一次大型战役“浙赣会战”,顾祝同却是打的乱七八糟,然而却有意外收获。



(顾祝同)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侵华日军在长江中下游盘踞着两个战役兵团,其一是司令部设于武汉的第11军,它是制衡国军第五、第六和第九战区的野战精锐部队,高峰时期拥兵七个师团另四个独立混成旅团近30万人马。第11军是以机动和进攻为主,中日两军之间的23次大型会战中,由第11军单独发动的多达11次,另有两次也进行了配合作战,其中就包括浙赣会战。

其二就是司令部驻扎上海的第13军,通常情况下仅辖四个师团和两个混成旅团,虽然也指挥着一大批汪伪军,但作战序列中没有一个甲级师团,却要警备江南江北的大片占领区。因此第13军在战略上一般取守势:江北主要与新四军在苏北缠斗,江南则主要警戒顾祝同的第三战区,既然战线僵持,所以自1937年底杭州沦陷后,顾祝同的小日子过得悠哉悠哉。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

正是因为日军的压力较小,顾祝同才有精力和兵力,在1941年发动“顽南事变”,干起了同室操戈的罪恶勾当。本来如果顾祝同足够努力的话,应该与新四军配合不断骚扰或反攻宁沪杭地区,即便不能收复重要城市,也会迫使武汉第11军抽兵回援,从而减轻其它战区的军事压力,结果是敌不动他也不动,将近五年的时间用四个字评价他就是:“不干正事”。

1942年初,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正是顺风顺水,美英盟军丢盔弃甲,日本军部开始酝酿攻入川渝彻底打垮蒋介石政权的计划,参谋本部为此拟定了“五号作战”的进攻方案。该计划以第11军和华北方面军为作战主力,将“中国派遣军”的总兵力由61万增至97万,从而集中八个以上精锐师团从川东和陕西分头攻入,最后在成都平原完成会师,其用心是非常险恶的。



(曾任第三战区参谋长的黄百韬)

不料1942年4月18日,发生了美军杜立特尔中校率领16架轰炸机空袭东京的事件,尽管损失不大,却把天皇吓得够呛,让军部大为栽面。而美军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母起飞之后,已经无法再折返母舰(为防日本舰队攻击,航母放飞之后即掉头南撤),最终选择了在浙江衢州等机场降落,因为这里仍然在第三战区的控制之下。

日本人恼羞成怒,把正在筹备的“五号作战”抛在一边,立即组织发起了旨在摧毁浙东丽水、衢州和江西玉山等三个机场群的“浙赣会战”,不仅要求第13军倾巣出动,还命令第11军抽兵配合。“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认为这完全属于冲动型作战,会极大影响“五号作战”的实施,故而申请延期,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也持反对意见,但都被参谋总长杉山元一一驳回:“放下一切,立即摧毁浙江的机场”!

(畑俊六)

畑俊六对大本营的瞎指挥愤愤不已,在日记中写道:“此次军部对该作战之所以卖力,是由于总长平时一向上奏天皇夸耀国土防卫万无一失。。。”,而阿南惟畿也在日记中抱怨:“由于美军小规模空袭而进行浙赣作战,却使今秋对重庆必要的大规模攻势无法发动”!日本军部的战略短视让前线将领颇不以为然,但是命令却必须执行。

1942年5月15日,得到补充加强的日寇第13军出动六个师团,第11军奉命派出两个师团,在第13军司令官泽田茂中将的统一指挥下,向浙赣交界的第三战区发起猛烈进攻。顾祝同在战役之初向保定同窗薛岳学习,也搞什么“后退决战”,将战区主力后撤集结在衢州周边,以正面死守和两翼侧击的战法试图决战。

(杜立特尔的飞行员们)

然而仅仅三天衢州即告失守,第三战区各部完全陷入混乱,6月7日丢衢州,6月14日失上饶,月底再弃温州,顾祝同一败涂地。浙赣会战历时四个半月,应该说日军基本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并且对浙江、江西和福建地区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和破坏,以17000余人伤亡的代价干掉了顾祝同70000余人,另屠杀无辜百姓20余万,鬼子之罪磬竹难书。

然而在战略上却极尽愚蠢之能事,不得不因此中止了入侵川陕的计划,我们知道,1942年美国人自身难保,尚无力对重庆政府进行大规模军援,中国的抗日战争正是最艰难的时期,浙赣人民的牺牲,换来了这一年度西南大后方的安全。



及至1943年以后,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屡战屡败,大量吞噬着日军的兵员与物资,已经无力向西继续深入(豫湘桂会战也只是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目标并非重庆)。战败的日本人在战后的检讨中也承认:这一次突然进行的作战,无论对推动四川作战,还是对扩大清乡工作,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如果四川作战已决定进行,就无须进行浙赣作战,而应于昭和十七年(1942年)6月发起西安作战。。。云云。

日本人永远是战略上的矮子,尽管意外发生的浙赣会战,今天想起来仍然一身冷汗。


度度狼gg


“我们赢了所有的战斗,却输掉了整场战争”。这是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在《回顾:越南的悲剧与教训》一书中的心灵拷问。

二战结束后,由于冷战思维作祟,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战争中大打出手,结果碰得灰头土脸。

就在朝鲜战争激战正酣之际,另一场战争也在越南打的如火如荼。一心想恢复越南殖民地的法国,被越南的优势兵力团团包围在奠边府。“不要吝啬炮弹,要昼夜不停的轰击”,中国军事顾问团领队韦国清对越南人民军参谋长武元甲的指示。



猛烈的炮火整整持续两个月,7000多名法国士兵走投无路,举着白旗进了战俘营。

法国人的失败让美国感觉有些意外,直接为越南内战提供武器和军事顾问。在整整10年里,美国扶植的傀儡政府屡战屡败。


最后恼羞成怒的美国政府直接出兵,越南战争正式拉开帷幕。美国政府同时邀请韩国 、日本、联邦德国、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等国家出兵进入越南。

战争又整整打了10年,游击战成为战争的主角,期间没有爆发过一次决定性的战役,每天都是不分昼夜的轰炸、厮杀。5万多名美国大兵在越南战场上一命呜呼,至少有8000架飞机被击落,伤残更是不计其数。

虽然有中国做坚强后盾,还是有400多万越南人在战争中丢了性命。

战争极大的消耗了美国太多的经济实力。美元霸权岌岌可危。距离崩溃只有一步之遥。

美国普通百姓反战的呼声愈演愈烈。迫于压力。美国人虎头蛇尾,草率的结束了这次二战以来最大的军事冲突。


花近高楼1


在苏德战场上,这样的战役是基辅会战。当时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已经占领了斯摩棱斯克,打开了进攻莫斯科的大门。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希特勒对中央集团军群叫了暂停。

希特勒要求,中央集团军群暂停向莫斯科的进攻,将一部分主力调转南下,分兵支援南方集团军群,消灭苏军的西南方面军,夺取包括基辅在内的乌克兰。

虽然中央集团军群的指挥官不愿意,但是,最后他们还是屈从了希特勒的压力。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调头南下,和南方的德军合围了苏军在基辅附近的主力。此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据德军统计,在这场被称为二战最大的围歼战中,苏军的西南方面军基本被歼灭,苏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参谋长图皮科夫、政委布尔米什坚科在突围中牺牲,苏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在战斗中被俘。

苏联红军损失约70万人,有665000人被俘,德军击毁或缴获884辆坦克,3718门火炮,3500辆车辆,可谓战果辉煌。德军亦损失10万余人。

但是,这场战役推迟了德军向莫斯科进攻的时间,大概四个星期之久。这四个星期使得德军陷入了苏联的严寒之中,最终没有能够拿下莫斯科。

如果德军尽快拿下莫斯科,很可能会结束苏德战争。由于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使得德军从闪电战陷入了持久战的深渊,最终被苏联压垮。而这种失败,来自于基辅会战的胜利。

在亚洲战场上,日本的最后的胜利是豫湘桂会战/大陆打通作战。这次战役是是日本陆军于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

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8个月中,中国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50-60余万,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豫中会战37天失38城)、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

这场战役,日本陆军集中了在中国大陆的最后的精锐,企图达到以下的目的。一是鉴于太平洋战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已经落入盟军之手,日军企图打通大陆交通线,将南洋的物资从陆路运抵日本本土。

二、摧毁对日本本土威胁最大的,在中国的盟军空军基地,解除盟军对日本本土的空袭威胁。

三、打击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战争意志,逼迫国民党政府求和。

从战役结果来看,日军取得了重大的战果,使得国民党政府损兵折将,一溃千里。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场胜利不但没有给日本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日本在大陆投入它最后的力量,所想达到的战略目标一个也没有达成。大陆交通线是打通了,可在盟军强大的空军压制下,连一车物资也没能运回国内。

空军基地是摧毁了一些,可是,塞班岛被美军占领后,成为美军对日本进行战略空袭的主要基地。对日本的空袭愈演愈烈。

而国民党政府虽然遭受挫败,但举国上下依然同仇敌忾,在盟军的支持下,照样和日军进行着殊死的搏斗。

日军最终也无力保证对占领区的占领,在战役后期就开始收缩放弃一些地区。在国民党反攻后,不断遭受打击。

因此,这次日军的“一号作战”,耗尽了日本的军事潜力,基本上一无所得。这场战役的胜利,给日本带来的是战略上的失败,加速了日本的灭亡。


历史笑春风


战术上赢了,战略上输了。这种情况在战争史上很罕见,硬是要找到这样的战役,还真不好找。

不少人说,日本在抗日战争中没有战略,始终是被牵着鼻子走,其实这是典型的精神胜利法。果粉常常讲的日军赢了战役输了战略主要有两次,一次是淞沪会战,一次是豫湘桂战役。这两次日军真的是赢得了战役,输掉了战略吗?

真的不是!

战略和战役两件事情,从来都是统一的吗,绝不可能说靠着输掉一场战役就去赢得整场战争的胜利。如果真的有,那也是事后作出很好的补救措施,从而促使战争形势朝着有力的方向发展。

我们分析淞沪会战和豫湘桂战役是不是日军战略上输掉了。

淞沪会战,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国军主动发动战役,并且打输了这场战役,最终促使日军从由北向南的战略一下子转变为又东到西。日军进攻方向从向南变成向西,从原来的大平原无阻隔,到后来的顺长江而上,依次爬坡,战术上进攻难度增加了。

其实这种说法完全是事后诸葛亮。淞沪会战本来就是日军开始的一场主动进攻战役,只不过张治中先发制人的战斗一点战果都没有,最后好像成了一场国军主动发动大会战的。这场战役,双方都是不断调兵过来,进行添油战术,只不过国军运输条件落后,运兵比较慢罢了。

淞沪会战在战略上的最大影响是,国军的精锐部队,包含中央军、桂军、东北军等部,几乎全部被打残,半年之内再也组织不起一场有力的阻击。至于国军为何会在淞沪会战精锐全出,原因无非两点:

1,上海和南京是国民政府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不保护面子不好看。为了保南京,20万国军精锐几乎还没开始打就跑了,结果一多半躲进南京难民,让日军有了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借口。

2,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在这里打仗,其实是一场作秀,为了博得欧美国家的同情,从而获得国际声援或经济援助。结果很悲催,九国公约会议不仅不谴责日军侵略,反而谴责国军破坏《淞沪停战协定》。

日军战略却是不行,可是国军的战略更差!淞沪会战和南京战役(准确的说是屠杀)后,日军停止西进,开始南北会师,江苏和安徽两地基本上没有丝毫抵抗就全部撤走了。李宗仁将军带领60万军队转进,于国有功,但也实属无奈。

日军从上海溯流而上的进攻,从来没有遭遇到大规模的抵抗,因为长江防线上的国军,常常要顶住日军海军的舰炮轰击,这是难以承受的。

所以,淞沪会战不但没有战略上的胜利,反而是给日军开辟了第二战场,侵华战争更加加剧了。

再看豫湘桂战役,国军在盟军大规模反攻期间,居然闹出了这样耻辱的事情,却还要恬不知耻说是战略胜利?

这场战役,对于国民政府的经济、政治、国际声誉等各个方面是致命的打击,几乎可以说提前预告了国军在大陆的全面失败。

豫湘桂战役中,国军损失了近一半的棉花和粮食产区,经济上更加困难。为了缓解经济困难,国军征粮征兵开始使用了滥发纸币等恶劣手段,甚至直接开抢。国军经济上的困难加剧的同时,统治合法性遭到了普遍质疑。

豫湘桂战役中,国军的在军饷军资上的腐败、在军事训练上的完全缺位、在情报获取上的完全无能等等问题全面暴露。新闻相对自由的云南开始全面抨击国军假抗日真反共的真面目,而西南联大的教授们更是逐渐倾向于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

豫湘桂战役中,国军的不堪一击让美国人看到了,罗斯福不再指望蒋介石能发动对日反攻了,反而把开辟第三战场的希望寄托给了苏联。这不是罗斯福的本意,但他实在无法和蒋这样的猪队友并肩作战。为了争取苏联出兵,罗斯福主动放弃了外蒙的土地和中国东北的特权。

不管是淞沪会战还是豫湘桂会战,国军的全面失败让中国战略陷入彻底的被动。国军畏敌如虎的情绪更加严重,而日军根本不需要战略规划,也能彻底压住国军。

在战场上,就是你死我活的战斗,老是想在战役失败中寻找战略转机,那完全是缘木求鱼,根本没有出路的。

图片来自于《八佰》电影剧照,所谓的八佰勇士守四行仓库,其实就是一场作秀而已。最后本应该同情中国的英美等国,逼迫国军放下了武器。


历史知事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就是一系列战略错误决策的结果。

1939年,由于在诺门罕战役中遭遇惨败,日本帝国主义北上侵略西伯利亚的狂妄计划成为了泡影,军部中的“南进”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相比于西伯利亚,东南亚拥有大量的战略资源,包括石油,锡,橡胶,铝,这都是资源匮乏却又拼命维持战争的日本所垂涎的。然而,侵略东南亚无疑会侵犯英美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双方的冲突不可避免。


1941年夏,在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以不通过即辞职的威胁下,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在天皇御前会议上通过,战争计划开始启动。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的轰炸机袭击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炸沉4艘战列舰,重创4艘战列舰,击伤另外四艘巡洋舰和驱逐舰,美国太平洋舰队伤亡官兵3400多人,而日本联合舰队伤亡仅200多人。


偷袭珍珠港从战术上来看是一次巨大的胜利,它使得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舰只短期内丧失了战斗力,为日军南下侵略东南亚取得了短时间的海空优势,为日本军部发动和扩大太平洋战争打了一针强心剂。

但偷袭珍珠港也将日本帝国逼入了绝境,当时世界媒体形容说,偷袭珍珠港“就好像是老鼠咬了猫的鼻子”。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说:看来我们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他现在十分愤怒。

偷袭珍珠港,从本质上来说,只不过是日本帝国主义灭亡道路上的回光返照而已。

山本所没有料到的是,此刻他已经成了自己的掘墓人,联合舰队的掘墓人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掘墓人。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半年,1942年6月4日,联合舰队在中途岛海战中遭到惨败,四艘主力航空母舰被击沉。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一年半,1943年4月18日,山本五十六在前往布干维尔视察部队的途中座机被美军击落,本人毙命。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两年十个月,1944年10月,联合舰队主力在莱特湾大海战中全军覆没,4艘航空母舰和7艘战列舰被击沉。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三年半,1945年4月7日,联合舰队旗舰,日本帝国海军的骄傲“大和”号战列舰被美军击沉,日本联合舰队正式灰飞烟灭。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三年八个月,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正式无条件投降,太平洋战争结束。

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的太平洋战争,本身就是个战略错误,穷凶极恶,罪行滔天的日本军部,最终被自己的贪欲所吞噬,亲手埋葬了自己。


每日一段历史


在抗日战争中,发动战争的是日本帝国主义,作为战争的发动者,他们显然是想速战速决,而不愿陷入中国这个战争泥潭的。因此,在战争之初,他们长驱直入,破城陷地,急欲同中国的军队进行决战,以便早结束战争,然而,由于中国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也由于,中华全民族团结抗战,实行了广泛的统一战线。用空间换取时间,开始了长达8年的抗战。

蒋、毛又根据日本侵略者急于速战速决的企图,发表了“论持久战”,言明了敌人求速决,而我利持久的道理,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指出了光明的前景。

再比如,在朝鲜战场上,麦克阿瑟也是急于速战速决,他的仁川登陆,出其不意将北朝鲜人民拦腰斩断;他的围剿汉城,然后是千里大追杀,都可称得上是速战速决的典范,志愿军入朝后,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麦克阿瑟却没有及时发现这种变化。仍然一味地抢攻冒进,结果一二次战役被我军连打两个用仗,不仅美第8集团军的沃克中将阵亡,麦克阿瑟也丢掉了自己的官职。

李奇微中将走马上任后,对朝鲜战场上的双方态势作了详细的分析,根据志愿军运输困难、粮食弹药难以补充保证的特点。及时改变了对策,而我军在两次战役的胜利面前,却没有注意敌、我两方的强弱变化,盲目乐观,认为美军贪生怕死,不堪一击,急于速战速决,结果在粮食没补足,兵员也没有充实的情况下,仓促发起了第四次战役,虽然也取得了胜利在望,但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说明,占有战争主导一面应该努力争取战争的速决,而战争的被动一方应该打破敌人的预想,挫败敌人强盛的势头,努力延长战争的进程,以便在长期的战争消耗中拖垮敌人。


欣欣去采薇


一战时的坦能堡战役。

这一场战役,德军用一个集团军打垮俄军两个集团军,让俄军损失数十万人,并将俄军赶出了东普鲁士。可谓大获全胜。

但为了对付俄国的两个集团军,德国从西线调集了部队增援东线。这一来就削弱了西线的力量,使得施里芬计划功亏一篑,德国迅速打败法国的设想落空,法国得以喘息稳定战线。

从此,德国就落入了本来千方百计想要避免的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

从那一刻起,德国已经输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只不过还需要四年时间来证明这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