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人民军战斗力如何?给志愿军打个酱油,表现还是不错的

朝鲜战争爆发时,人民军有三分之一的兵员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其第5、6、7师团就是原解放军164、166师及47军中的指战员改编而成。第1、2师团中,也有不少曾在中国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战员。其余三分之二的兵员虽无战斗经验,但在苏军顾问指导下,经过了数年严格训练,加之配备了全套苏军轻武器,因此战斗力也不差。

不过,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在边境警备队基础上扩编而来的第8、9、10、13师团,由于紧急补充了大量新募人员,训练不足,战斗骨干不足,军官素质不足,因此其整体素质与早期编成的7个师团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

在美军介入后,人民军速战速决的希望破灭,一线的人民军各部损失极为惨重。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统帅部热衷于将境内动员的人力组建新的师团、旅团。到1950年10月,人民军陆军番号扩充28个师团,3个坦克师团以及一些旅团和警备队。新组建部队由于训练不足,极度缺乏战斗骨干,其实际战斗力非常有限。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前线人民军各部的补充却是以在韩国征召的新兵为主,以北方动员兵力补充为辅。韩国征召的新兵仅仅经过3至5天,最长不超过7天的训练即补入作战部队,其战斗素质可想而知。由于损失惨重,大田战役结束后,前线人民军虽然在战役间隙尽可能整补兵员,但一线各师团的实力平均都在编制数的一半以下。在北方老兵的带领和监督下,韩国新兵尚能一战。但美军仁川登陆后,战场形势逆转,釜山前线人民军大溃败,这时,各部队的韩国籍新兵大量逃亡,由此形成连锁反应,更加剧了前线部队士气的崩溃。


朝鲜战争,人民军战斗力如何?给志愿军打个酱油,表现还是不错的


志愿军入朝后的第1、第2次战役,人民军正在重新整编,因此鲜有成建制部队参战。从第3次战役起,经过短暂休整的人民军经常在前线保持3、4个军团的兵力与志愿军协同作战。但由于部队缺额过多,重武器损失殆尽,因此其战斗力下降明显,无力担负主攻任务,只能在次要作战方向上配合志愿军作战。

志愿军发起第3次战役时,在前线配合作战的人民军有1、2、5共3个军团、14个师团的番号,但总人数仅75000人,平均每个师团仅5000人左右,不仅编制的一半,且重武器拥有量极少,战斗力孱弱,只能作为轻型步兵在次要方向上搞迂回渗透。1951年第5次战役结束,战线基本稳定下来,双方均转入固守。人民军才在中方的建议下着手整编,将18、19、31、32、36、38、41、42、43共9个师团撤编,并将每个军团整编为3个师团,精简下来的军官和士兵补充到其他编制不全的师团中去,这样才使每个师团兵员增加到了7000人左右,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也有所增强。与此同时,在大后方征集新的兵员,不再急于调上前线,而是一边开展军政训练,一边负责警戒东、西海岸。待训练到一定程度,才成建制调往东线替换久战疲惫的部队担任阵地防御任务。

1951年美军的夏季攻势中,主要集中兵力攻击人民军驻守的东线阵地。战役期间正是雨季,洪水使得运输极为困难、粮弹两缺,人民军抱着寸土必守,寸土不失的信念顽强抵抗,打出了著名的“血染岭”和“伤心岭”,给美韩军有生力量以巨大杀伤,也让第12师团一洗前耻,得到了一个翻身的机会。


朝鲜战争,人民军战斗力如何?给志愿军打个酱油,表现还是不错的


1952年的中朝联军全线战术反击,一线志愿军7个军和人民军1、3军团,先后对60个目标攻击77次,最后巩固占领17个点,全部都是志愿军战果。人民军对当面美25师,伪8师,伪5师各选定一个目标攻击一次,毙伤1700人,但未能收复任何一个阵地。

1953年夏季反击战第1、第2阶段,志愿军6个军对敌攻击54次,收复土地56.5公里,毙伤敌35339人。因为志愿军攻势猛烈,美伪军将伪11师,美45师从东线抽调走,换上了战斗力更弱的美40师、伪21师。人民军第3、7军团趁机对美40师,伪12师,伪21师,伪15师阵地选了10个点发起攻击,作战11次,仅收复土地1.5平方公里,毙伤5864人,自己伤亡1644人。

到1953年,经过两年多的动员和整训,人民军扩编为45万人,装备已经恢复到战争初期的水平,但其战斗表现与开战初期以及阵地战初期都相距甚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金雄、武亭、方虎山等高级将领陆续遭到排挤,新晋将领的指挥能力和实战经验相对弱一些;另一方面,由于持续不断的战争,人力资源已经被动员到极限,美军不断的空袭使得人力、物力损失极大。到朝鲜战争后期,人民军为减少损失,急于结束战争,为此不惜准备在谈判中就战俘问题作出重大让步。虽然在苏联的协调下,中朝双方对外保持了一致,但朝方越来越倾向于保存有生力量。因此到战争后期,人民军的战斗意志有明显下降。

综合战场表现来看,战争初期的人民军战斗力最强,大田战役后战斗力明显减弱,美军仁川登陆到志愿军结束二次战役,人民军的实力、士气和战斗力下降到了谷地。第3、4、5次战役中,人民军战斗力有所恢复,到1951年的夏季攻势,战斗力恢复到了战争后期的最高水平,但与战争初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总体来说,志愿军参战后,给志愿军打个酱油,还是表现不错的。


朝鲜战争,人民军战斗力如何?给志愿军打个酱油,表现还是不错的


纵观朝鲜战争,人民军战斗力最强,功勋最卓越的非近卫第6师团莫属。该师团前身为李红光支队,后来的东野独4师,4野166师。李红光支队虽然后来改编为独立师,但其战斗力却比一般的野战师要稍强一些。朝鲜战争初期的第7师团全部是由东野10纵中的官兵组成,可以视为10纵的浓缩版。这个师团在战争初期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改编为12师团后有所起色,荣获“安东师”的荣誉称号。在其后的一系列战斗中,尤其是在1951年夏季防御战中,12师团在“血染岭”争夺战中英勇顽强,表现和近卫第6师团不相上下。相比之下,第3、4师团虽然在战前被人民军军统帅部认为是精锐,但在其后的一系列战斗中,战斗力及战果并不突出。

东北野战军10纵在12个野战纵队中,资历足够老(前身是359旅一部),但暮气沉沉,进步甚慢,远不及一些新部队,甚至一度有被降格为独立师的危险。梁兴初接手10纵后,10纵战斗力有所提高,黑山阻击战打了个翻身仗,为全歼廖耀湘兵团贡献甚大。但综合其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和战绩,在东野各纵队中仅能排在三流水平。

因此可以认为,理论上,人民军开战之初最强的师团战斗力略高于东北野战军10纵,勉强达到了东北野战军野战部队的二流水平。实际上,47军参战后打出的战斗水平远超人民军各部,甚至在志愿军中也算打得好的,一下子打成了主力。可见理论只是纸面,实际作战人民军最强师团的战斗力也就是东北野战军三流部队水平。鉴于东北野战军在解放军各野战军中战斗力最强,既然人民军最强师团能达到东北野战军三流部队水平,从人民军总体战斗力来看,顶多达到解放军三流野战部队水平。

如果您对文章还算满意,请在文章下方“生机大会人气榜”给我投票,每人每天可以投5票哦。不胜感激,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