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湖南出過多少位狀元?他們的狀元生活是怎樣的,都當官了嗎?

古代狀元要經過童試、鄉試、會試、殿試等一系列大考,在紫禁城內舉行的殿試中考取第一名的方可稱狀元。

那麼,科舉一千多年來,湖南地區的高考狀元有多少呢?

今天,筆者就為大家盤點這些湘籍學霸們!

古代湖南出過多少位狀元?他們的狀元生活是怎樣的,都當官了嗎?

1、湖南歷代狀元名錄

李 郃 寧遠人 827年(唐大和二年)狀元,初授河南參軍,曾任吏部侍郎,授正議大夫。

王世則 長沙人 983年(北宋太平興國八年)狀元,官至司諫、右正言。(一說是廣西永福人,就讀於長沙,或為古代“高考移民”)

朱經貫 汝城人 1100年(北宋慶元六年)狀元,授予特進榮祿大夫。

莫 儔 慈利人 1112年(北宋政和二年)狀元,官至吏部尚書、翰林學士、尚書右丞相。

易 祓 寧鄉人 1185年 (南宋淳熙十二年),任職禮部尚書兼直學士院、朝議大夫等。

王 容 湘鄉人 1187年(南宋淳熙十四年)狀元,官至議政大夫、禮部侍郎。

吳必達 道縣人 1241年(南宋淳祐元年)狀元,官至建康府教授,擢奉議郎尚書、禮部架閣兼給事中等。

賀德英 湘鄉人 1250年(南宋淳祐十年)童子科廷試狀元。也是湖南年齡最小的狀元,時年僅12歲,但不幸於次年病歿。

樂雷發 寧遠人 1253年 (南宋寶祐元年)狀元,授秘書省館職。

曹一本 資興人 1304年(元朝大德八年)狀元,授左春坊學士。

何克明 衡東人 1315年(元延祐二年)狀元,任高縣知縣、衡州路推官。

郝希賢(又霍希賢) 澧縣人 1318年(元延祐五年)狀元,漢人南人榜首, 官至秘書郎、川西威州知州。

忽都達兒 澧縣人 蒙古捏古氏 1318年(元延祐五年)狀元,蒙古色目榜首,授秘書監著作郎,歷任湖廣行省員外郎、婺州路總管等。

黎 淳 華容人 1457年(明天順元年)狀元,初授翰林院修撰,曾任吏部侍郎、禮部尚書,一品階榮祿大夫等。

鄭維城 武岡人 1622年(明天啟二年)狀元,官至總兵、都督。

彭浚衡東人 1805年(清嘉慶十年)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文淵閣校理、鹹安宮總裁、內閣侍讀學士等。曾就讀於嶽麓書院,算是湖南大學知名校友。

蕭錦忠 茶陵人 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

古代湖南出過多少位狀元?他們的狀元生活是怎樣的,都當官了嗎?

2、為什麼湖南的狀元偏少?

從唐朝到清朝,人們能夠找到五百多名狀元。湖南目前能查到的僅有17個狀元(也有說有5個或者7個)。江蘇人最厲害,僅在清朝114名狀元的榜單裡,49名(一說50名)狀元可以成立“狀元同鄉會”了,而清朝的湖南狀元,彭浚和蕭錦忠一定會覺得孤單。

在明清,狀元作為進士之首,一個地方的進士基數越大,中狀元的幾率會相對較高。資料顯示,明代,湖南人共考中556名進士,只佔全國總數的2.2%左右,清代,湖南考中進士764人,屬於全國中下游。

“總的來講,還是一種科舉文化發展基礎的影響。”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鄧洪波說,湖南省科舉文化的基礎比其他地方薄弱很多,起步晚了不止一星半點。

鄧洪波說,科舉有自己的規則,古代湖南人在經世致用方面比較擅長,在考試方面就不一定那麼有技巧。

3、國民偶像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在黎淳、彭浚、蕭錦忠生活的年代,誰一旦中了狀元,全國人民都會知道,都會記住你。

進士不易,狀元更不易,“科舉掄才大典,三年一次,一次出一個狀元。”鄧洪波說。他們與全國讀書學子一路PK登頂,光宗耀祖,榮極一時。

像蕭錦忠那樣,他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中了狀元,就格外風光。據說當時在北京湖南同鄉會,特地為他宴請戲班,唱了幾天幾夜的戲,旅居京城的湖南鄉親,則家家張燈結綵放鞭炮,以示慶賀。

他自己的心態也是相當放鬆,他寫了首《閒居即興》:“依山傍水房數間,行也安然,坐也安然。布衣得暖勝絲錦,長也可穿,短也可穿。稀粥淡飯飽三餐,早也可餐,晚也可餐。無事閒遊村市棧,棋也玩玩,牌也玩玩。雨過於晴上小船,今也談談,古也談談。夜歸兒女笑燈前,飯在一邊,菜在一邊。不是神仙,勝似神仙。”玩牌、下棋、聊天、逛街、帶孩子,狀元郎的生活好不逍遙。

但在中狀元之前的生活還是很悲催,蕭錦忠29歲中了舉人後,就一直客居北京,那時候他沒錢買書,就只好借別人的書來抄著看,學習壓力山大,“北漂”了13年才考中狀元。

他的前輩同鄉彭浚也是如此,這位四處借錢不得而輟學,甚至因讀書而被繼母鄙視的苦學生,嘉慶十年(1805年)中狀元成功逆襲之後,立刻獲賜錢財,加官晉爵,置屋買地。如今,衡東縣珍珠鄉黃梓塘村還殘存一處彭浚的狀元府邸,九進九出,飛簷挑角,甚是雄偉。

古代湖南出過多少位狀元?他們的狀元生活是怎樣的,都當官了嗎?

“那時的狀元非常受人崇拜,可說是當時的國民偶像”,鄧洪波說,古人以讀聖賢書並金榜題名、成為天子門生為正道,明清狀元大多都有官職賜封,中狀元確為人生一大快事。

4、狀元去哪兒了?

他們中了狀元,全國人民記住你,然後呢?能不能再為人們記住,就要看個人的造化了。讓我們來看看湖南明清時期那三名狀元的下落吧。

明朝湖南地區唯一的狀元黎淳,他當過吏部侍郎、禮部尚書(主管文化、考試方面的官員),參與修纂明代大型史書《大明一統志》,當吏部侍郎的時候,懲治貪腐,做的是文化人、公務員的事兒。

“明清兩朝規定:狀元做官起點正六品。進士要做官需要有一段時間的培訓期,培訓通過了才給官做。”鄧洪波說。

清朝湖南地區第一位狀元彭浚,他在中狀元當年就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六品官,主管修史),此後就優遊各地,監考秀才考舉人的鄉試,也當過一些知府的副職和教育行政方面的官,與黎淳相比,沒有做過大官。

但彭浚在他的家鄉,卻做了很多好事。據說彭浚用積蓄在鄉里買田、買房,成立“成文公所”,其經營所得用來資助那些參加科舉考試的窮酸士人。

蕭錦忠,作為清朝湖南最後一名狀元,起初也是被皇帝欽點授予翰林院編修(主管修史的官員),第二年,他就回鄉省親,據說,他在家鄉過著普通人的生活,給人題字、寫文、作詩,他的字比其他人的字值錢得多,他靠寫點字畫來維持生活,死也沒有離開家鄉。

不做官並不意味著被人忘記,太平軍打到茶陵時,西王蕭朝貴曾願意重金禮聘蕭錦忠出山做官。這個由落第秀才洪秀全締造的軍隊,究竟還是對科舉贏家抱有敬意,但被蕭錦忠拒絕,而進士曾國藩在操辦湘軍時,也曾請蕭錦忠出山,蕭錦忠也予以拒絕,但隨贈了一首詩。

來源“這裡是湖南(hereishn)”公眾號,有刪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