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說,他最喜歡《孔乙己》,那《孔乙己》有什麼出彩之處

魯迅先生被稱作是“民族脊樑”,他的每一篇文章讀來都能給人帶來極大的震撼,尤其是在讀《祝福》的時候,孤苦無依的祥林嫂和熱熱鬧鬧的“祝福之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在魯迅先生的另一篇文章裡,也有一個和“祥林嫂”一樣的悲劇人物,他就是“孔乙己”。“孔乙己”這個形象,來自於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孔乙己》。魯迅先生的一位朋友曾經問他,最喜歡自己寫的哪篇文章,魯迅先生的回答,就是《孔乙己》。那麼《孔乙己》這篇文章,有什麼出彩之處,可以得到魯迅先生的青睞呢?

魯迅先生說,他最喜歡《孔乙己》,那《孔乙己》有什麼出彩之處

在小說《孔乙己》,孔乙己就是主人公,可是他的形象,卻是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書生,整日穿著好像十幾年也沒有洗過的長衫。為什麼不脫下呢?因為長衫是“讀書人”的象徵,孔乙己的骨子裡,還是一個書生, 他想要通過讀書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然而,《孔乙己》的故事背景是在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這個時候,“科舉制”已經沒落了,所以孔乙己也就成了一個的窮困潦倒“讀書人”,四肢不勤,遊蕩在街頭,在人們的嘲笑聲裡度日。可是,孔乙己到底是個“讀書人”,他有著“讀書人”的“迂腐不堪”,也有著“讀書人”的儒雅隨和。

魯迅先生說,他最喜歡《孔乙己》,那《孔乙己》有什麼出彩之處

他溫和,每次去酒店喝酒,都是從袖子裡慢慢“排”出錢, 然後明確告訴店家,自己要什麼,而不是和其他的“長衫客”一樣隨意地將酒錢扔在櫃檯上。他有自尊,別人笑話他“偷書”,他覺得自己作為讀書人的自尊遭到了侮辱,於是拼命解釋成“竊書”。他有理想,他雖然去偷東西了,但是他偷的,卻是在別人看來可能一文不值的“書”,“書”就是他的理想,在他最潦倒的時候,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他善良,想到小孩子將來做掌櫃要記賬,就教他寫四種“茴”字,還把“茴香豆”分給孩子們吃,雖有炫耀的意思,但不可否認他也是出於好心。

魯迅先生說,他最喜歡《孔乙己》,那《孔乙己》有什麼出彩之處

這樣一個溫和、有自尊、有理想、善良,但是又有些喜歡炫耀、自欺欺人、迂腐不堪的人,在身活中處處都是。可他的最終結局卻是,偷書事件徹底曝光,被丁舉人打斷了雙腿,在人們的嘲笑聲中死去。孔乙己曾經也寒窗苦讀,可是他生不逢時,不但沒有出人頭地,反而讓自己更加貧困,於是他活成了人們口中的笑話,沒有人真正在乎過他。他每次受傷,都能成為人們的笑柄:比如他雙腿被人打斷,得到得也不是人們的安慰而是嘲笑;就連他的死去,都是一句簡簡單單地“誰知道呢?……也許是死了吧。”言外之意,孔乙己是生是死,與我無關,我渾渾噩噩,心安理得。

魯迅先生說,他最喜歡《孔乙己》,那《孔乙己》有什麼出彩之處

可是,真的無關嗎?孔乙己生前是這些人嘲笑的對象,死後更沒有人關心。這些人一直以來都把孔乙己當成一個笑話,不時“指點一二”,然後繼續說一句“與我無關,都是他自找的”。可問題是,孔乙己不是一個笑話,他是一個追求理想而不得的可憐人。這就是《孔乙己》這篇文章會被魯迅先生喜歡的原因了,《孔乙己》首版字數只有2500多字,卻深刻地揭露了人們最大的問題:自欺欺人和冷漠無情。孔乙己是前者,嘲笑孔乙己的人就是後者。如此深刻的一篇文章,即使放在今天也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魯迅先生說,他最喜歡《孔乙己》,那《孔乙己》有什麼出彩之處

只是,近些年來卻出現了“去魯迅化”的一些說法,要求將魯迅先生的文章從小學和初中課本中刪去,有一種理由是,00後的孩子們根本讀不懂魯迅先生文章的真正內涵。是的,魯迅先生所處的年代離00後們確實有些遙遠,加上魯迅先生的文章,思想深刻,言辭犀利,而且有時還有暗諷暗諭,00後的孩子們涉世未深,要讀懂魯迅先生的文章,的確是一件難事。但是不要忘了,魯迅先生的文章,也有著很深刻的教育意義,完全刪去的做法顯然不合理。“去魯迅化”的問題,還是應該慎重。

魯迅先生說,他最喜歡《孔乙己》,那《孔乙己》有什麼出彩之處

有些讀者覺得,“去魯迅化”是一種很危險的的行為。其實不然,就算真的將魯迅先生的文章從課本中刪除了,喜歡魯迅的人還是會通過其他的渠道來閱讀魯迅先生的文章,而那些不喜歡魯迅先生的人,就算整本書上都是魯迅先生的文章也沒有意義。舉個例子:《孔乙己》作為魯迅先生小說中的代表作品,也同樣需要慎重對待。魯迅先生說,《孔乙己》是他最喜歡的文章,如果將它從課本上刪去了,難免有些可惜;可如果最後真的刪去了,我們也未必就完全讀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